1、人力资源的重要部分 临时聘用人员(以北大馆为例的分析) 在 高校图工委二届三次会议上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研讨人力资源构成的趋势(一) 1、社会需求(图书馆现实与发展)出现的人力资源的构成多样化:知识结构与学历层次、复合型与单一型、现实需求与历史沉淀; 2、人力资源的观念:使用(人事管理) 作用(人力资源) 3、 多元化人力资源: “身份 ”多样 4、 在编、合同、临时人力资源构成的趋势(二) 1、可借鉴的国外图书馆人员构成20世纪 90年代美国 198个大学图书馆统计:专业人员、聘任制辅助人员、学生临时各占三分之一;日本文部省规定:专业人员、辅助性合同制人员、临时人员各占三分之一;2、我国图
2、书馆总体 “临时人员 ”的增长趋势3、目前多元化的 “身份 ”将被人事改革的 “岗位 ”聘任趋势取代人力资源: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的人事管理改革剖析(一) 1、全馆 “在编 ”人员: 196人、 “临时 ”(业务)117人、(清洁、保安) 31人;全部比例 43%,业务岗位比例 37.8% ; 2、 117个 “临时 ”人员中, “馆 ”聘任 40人,其他临时人员为项目聘任;以馆聘任的分析:每年使用 “人头 ”费用约 40万(目前保险已经突破) 3、总计算(显性投入): “在编 ”人员费用平均为 “临时 ”人员的 3倍人力资源: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的人事管理改革剖析(二) 1、人事管理:岗位聘
3、任工作的原则、目标及带来的改革成果; 2、人力资源建设: 7年来的岗位聘任工作的 “滞后 ”:对人力资源的 “限制 ”“ 身份 ”制约了真正意义上的岗位聘任; 3、 “临时人员 ”的岗位工作分析:部门的系统维护、数据回溯、编目、数据加工、馆际互借、书库管理、阅览值班等人力资源: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的人事管理改革剖析(三) 1、岗位聘任在 “历史 ”基础上操作的不合理性: “在编 ”人员岗位 “ 临时 ”人员岗位; 2、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立足本职、奖勤罚懒;改革的初衷、惯性的思维、钢性的分配; 3、学校和社会的 “后续保证机制 ”问题管理上存在的对 “临时 ”人员的实际问题分析(一):资源 1
4、、 “身份 ”:全民、集体、临时 体制 2、知识、能力、表现 岗位需求 3、作用、成绩、承受 历史与现实 4、潜在、发展、作为 一视同仁的未来可能管理上存在的对 “临时 ”人员的实际问题分析(二):难点 1、所有制关系的限定 2、社会后续保证机制 3、基层单位的经费支持 实际的困惑 4、 “进口 ”与 “出口 ” 5、 “临时 ”“ 无固定期限 ”管理上存在的 “矛盾 ”分析 1、 “在编 ”:稳定、管理上稳妥、经费来源 岗位: “出路 ”不在基层(北大 7年来700多人的 “流动 ”); 2、 “临时 ”:流动、管理上承担的责任、经费压力(北大为例)年校拨 19万,使用 40万(正常业务与 “发展基金 ”) 经费的矛盾改革之路、发展之果 人力资源建设 的前景 1、承认 “历史 ”遗留与现实发展需求; 2、人力资源 没有 “身份 ”、只有岗位; 3、 “保险 ”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 在编 ”人员管理机制的转化(社会保险机制缓慢) 4、 “保险 ”社会化 “ 临时 ”人员 人力资源 “ 后续保证 ” 5、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岗位聘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