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汕头“一湾两岸”城市天际线规划控制研究(草案)1 规划背景1.1 项目背景1)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加强城市天际线规划控制,提升一湾两岸 岸线景观”要求。2) 汕头市中心城区处于机场净空控制范围内,面临着开发土地资源匮乏、建设高度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限制等问题,因此,汕头城市发展重心逐步向滨海地区转移,滨海空间的建筑高度竞争激烈。3) 差异化的高度控制势必降低滨海土地的开发价值,进而影响政府的土地收入, 因此,在城市天际线的特色塑造与城市土地开发收益之间需要取得一种平衡,需要制定整体性策略对城市天际线进行规划控制与管理,进而提高滨海空间的价值。4) 汕头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拥湾面海”的滨
2、海城市,由于汕头内海湾岸线绵延曲折,汕头滨海天际线的水平长度远远超过其他城市。因此对汕头滨海天际线需要进行整体性的规划研究,为未来规划控制与管理提供依据和指引。1.2 项目意义1) 城市天际线是城市总体形象和宏观艺术效果的高度概括。它综合体现了城市功能与文化内涵,是展示城市魅力最直接的手段,是建立城市印象的起点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城市的标志和象征。2) 城市天际线与城市经济发展能力息息相关。一方面差异化的高度控制直接影响滨海土地的开发价值,进而影响政府的土地收益;另一方面城市经济能力在城市整体开放强度、建筑高度等方面得到反映。由此,对城市天际线的规划控制与管理对于适应汕头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
3、意义。3) 滨海城市天际线作为反映滨海城市形象的重要名片。汕头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拥湾面海”的滨海城市,广阔的内海湾岸线为观赏城市总体面貌提供有利条件,对于展示城市整体面貌和促进滨海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滨海城市天际线的规划控制与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4) 汕头市现状滨海天际线存在整体平缓、缺乏层次和标志性等问题。因此,为对滨海天际线进行规划控制研究,塑造具备汕头特征的滨海天际线, 对于寻求合理、适宜、科学的滨海地区城市空间开发,配合新修订城市总体规划的细化及实施工作,实现精致汕头、滨海国际化山水人文都市的战略具有积极意义。1.3 研究范围本规划研究对象为汕头市中心城区内、外海湾的滨海地
4、区,包括汕头内海湾“一湾两岸”、内海湾出海口,外海湾东海岸新城及濠江半岛的北山湾、东湖、后江湾滨水地区。其中海岸线长度约98 公里,陆地进深约150 米至1500 米(南岸至山脊线)不等。1.4 项目要点在充分尊重上层次规划的前提下,本次汕头市滨海城市天际线规划控制研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核心内容: 1) 建筑高度规划控制即依据现状特征和上位规划指引,对滨海建筑高度进行分区控制,以建筑高度分区反映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经济发展能力相适应。2) 城市界面研究控制对汕头内海湾南北两侧的现状城市界面进行研究整理,总结现状特征和问题,在可实施性前提下提出改善优化现状城市界面的建议,并对未来规划建设地段城市
5、界面提供设计指引。3) 滨海天际线重要视点规划在内海湾南北两岸选择重要位置作为城市天际线的观赏视点,塑造为城市发展滨海旅游的重要节点,增强城市天际线的美学特征,吸引更广大人群。4) 重点地段城市设计指引选择滨海重要地段特别是城市的主要出入口和门户区深化城市设计,贯彻落实滨海天际线控制实施策略,塑造门户区的城市形象,为未来规划建设提供城市意象、设计思路和设计指引。1.5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 )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006 年) 3、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2-2020 ,2017 年修订)4、汕头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2012) 5、汕头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6、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2030 年)(送审稿) 6、汕头海湾新区东海岸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送审稿) 7、汕头海湾新区东海岸新城城市设计 (优胜方案) 8、汕头市珠港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9、汕头市珠港新城城市设计及开放空间景观概念性设计(优胜方案) 10、中信滨海新城南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送审稿) 11、汕头中信海滨新城战略概念规划(综合方案) 12、国家、广东省和汕头市有关城市规划的法规、技术标准与规范13、政府已批准实施的中心城区相关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 现状概况与问题2.1 总体现状概况本规划研究对象为汕头市中心城区内、外海湾的滨海地区,包括汕头内海湾“一湾两岸”、内海湾出海
7、口,外海湾东海岸新城及濠江半岛的北山湾、东湖、后江湾滨水地区。海岸线总长度为98 公里。其中北岸片区位于汕头市内海湾北部,北至金砂中路,南至海滨路及汕头内海湾,西至牛田洋,东至东海岸新城及南海海域。北岸岸线长达45.6 公里,城市天际线的长度特征远远强于其高度特征,具备明显的延展性特征;城市现状天际线显示出城市自西向东梯度发展的历史轨迹,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南岸片区位于汕头市内海湾南部,北至南滨路及汕头内海湾,南至青山岩风景名胜区,西至牛田洋,东至南海海域。南岸岸线长达 52.4 公里,城市天际线的长度特征远远强于其高度特征,具备明显的延展性特征;城市现状天际线以连绵的自然山体为背景,具备明显
8、的自然山水特征。2.2 现状天际线分区1)小公园开埠区现状建筑高度多在9-18m 与18-33m 。仅滨水部分地块在54-100m。2)时代广场段现状有三处开放公园绿地,作为此段天际线的最低点。绿地周边建筑高度大都为54-100m 。后排建筑高度多在 18- 33m。3)珠港新城段与东海岸新城段现状除个别报建建筑高度为80-150m,其余尚未开发建设,高度为0-9m。4)中信滨海新城南滨片区现状建筑高度多在54-100m。2.3 现状高度总体特征1)滨海现状天际线建筑高度主要集中在50-150m,整体较为平缓,缺乏韵律和节奏变化。2)整体高度自西向东呈递增趋势,显示出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2.4
9、 北岸现状天际线分析北岸片区位于汕头市内海湾北部,北至金砂中路,南至海滨路及汕头内海湾,西至牛田洋, 东至东海岸新城及南海海域。北岸岸线长达45.6 公里,城市天际线的长度特征远远强于其高度特征,具备明显的延展性特征;城市现状天际线显示出城市自西向东梯度发展的历史轨迹,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由此,将北岸分为北岸牛田洋段、小公园开埠段、时代广场段、珠港新城段与东海岸新津河启动段,分别反映了汕头城市发展由近代到现代不同时期的历史特征。北岸现状天际线存在问题如下:1) 北岸片区城市滨海现状天际线建筑高度主要集中在50-150m ,整体较为平缓,缺乏韵律和节奏变化,不能很好地展现汕头滨海地区的标志特征;
10、展由近代到现代不同时期的历史特征。2) 滨海沿线建筑主要以居住为主,商业、行政、文化等功能的建筑所占比例较少,与此同时, 存在相同甚至不同功能的建筑立面相近、缺乏多样性,滨海公共建筑标志性不足等问题,北岸滨海城市界面整体风格单调、立面单一。3) 北岸现状滨海天际线一线建筑与二线建筑高度相近,甚至滨海一线建筑高度高于二线建筑,阻隔滨海景观,形成的天际线空间层次不够丰富。2.5 南岸现状天际线分析南岸片区位于汕头市内海湾南部,北至南滨路及汕头内海湾,南至青山岩风景名胜区,西至牛田洋,东至南海海域。南岸岸线长达52.4 公里,城市天际线的长度特征远远强于其高度特征,具备明显的延展性特征;城市现状天际
11、线以连绵的自然山体为背景,具备明显的自然山水特征。由此,将南岸分为北山湾段、中信滨海新城南滨片区段、礐石风景名胜区段与南岸牛田洋段,分别体现了汕头滨海天际线的城市和自然特征,具备明显的分段特征。南岸现状天际线存在问题如下:1) 南岸片区城市滨海现状天际线现状报建建筑以居住为主,建筑功能和立面比较单一,对建筑间口率的控制较弱,山水视廊没有得到充足的预留,不能很好的展现汕头城市的自然山水特征; 2) 南岸现有大面积的自然山体环境,城市天际线规划研究范围内建设用地纵深较浅(其中,中心滨海新城南滨片区中心地段建设用地纵深仅为600m),现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建筑高度的设计缺乏变化,造成南岸天际线缺乏层
12、次;3) 自然山体轮廓在南岸整体现状天际线中占很大比重,现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建筑高度和建筑间口率的控制较弱,在其指导下形成的天际线不能很好的协调南岸现状天际线中人工建筑和自然山体的互动关系。4) 礐石山风景区现状天际线形态优美,层次较为丰富,建筑高度与自然山体高度较为协调。3. 规划目标与方案3.1 城市发展目标1) 与经济发展能力相适应城市天际线与建筑高度直接相关,而建筑高度反映城市的经济发展能力,因此,汕头滨海城市天际线的整体高度控制应与其城市发经济发展能力相适应。2) 尊重现状自然与历史特征汕头市北岸城市天际线包含体现汕头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的多个区域,南岸城市天际线以连绵不断的自然山体为
13、背景。因此,对汕头滨海天际线的规划控制,应以尊重其现状历史与自然特征为基本前提。3) 形成有起伏、有变化的城市天际线特征汕头滨海现状天际线具备明显的分段特征,反映了汕头城市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因此,本次规划研究希望在这一特征的基础上,形成汕头独特的天际线特征,塑造有起伏的、错落变化的城市滨海天际线。4) 滨海地区的建筑高度控制城市天际线与建筑高度息息相关,通过对汕头市滨海地区建筑高度进行分区控制,进而达到塑造展现城市发展特征的滨海天际线的规划目标。5) 滨海城市界面的控制管理滨海沿线建筑立面构成城市界面,直接反映城市形象,应通过对滨海城市界面的控制管理,实现对滨海天际线的规划控制。3.2 北岸
14、天际线规划设计3.2.1 设计原则1) 北岸城市天际线应该反映汕头城市发展趋势沿海岸线由西向东阶梯式发展,在整体发展趋势中,选择展现城市天际线形象的重要节点,对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进行拔高。2) 强调北岸城市天际线的层次感城市天际线由前景、中景、远景建筑共同组成,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优化滨海一线公共建筑轮廓,丰富建筑高度层次,突出北岸城市天际线的层次感。3) 丰富滨海城市界面北岸现状滨海一线建筑界面较为均质,以居住为主:丰富滨海沿线建筑的功能,增加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增加建筑功能的多样性;同样功能的建筑,强调其建筑风格与形式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以珠港新城与东海岸新城为例,作为汕头城市发展的
15、现代化区域,协调其建筑风格与形式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营造城市界面中的视觉焦点,以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界面的至高点,以历史建筑、公园等绿色开敞空间作为城市界面的至低点。3.2.2 N1 小公园开埠段小公园开埠区作为汕头市最具历史价值的片区,应采取整体保护在原则,让其在城市天际线构成中占有一席之地,有利于展现汕头城市的历史特色、地方特色及文化特色。高度控制原则:保留历史城区现状建筑,控制老城区整体高度保持在33m 以内。保留老城内高于33m 的标志性建筑。a 段规划实施建议:1) 保留历史城区现状天际线,反映汕头城市发展阶段历史特征的重要地段;2) 未来规划应在不突破原本高度控制下进行,不破坏现
16、状天际线。b 段规划实施建议:1) 对尚未建成报建建筑进行高度调整;2) 在不改变其开发容积率的前提下,降低位于滨海第一层次的报建建筑高度,增加中景建筑的高度,丰富本地段天际线的建筑高度层次。c 段规划实施建议:1) 保留现状建筑与报建已建设建筑形成的天际线;2) 本地段未来规划应在不突破原本高度控制下进行,不破坏现状天际线。3.2.3 N2时代广场段时代广场段整体天际线较为平缓,缺乏层次,重点控制 3 个开放广场,作为最低点,拔高最高点建筑高度,增大整体天际线曲折度,丰富层次。高度控制原则:局部调整现状已建及报建天际线,增加滨海二线的中景灰色建筑的层次(汕头市政府大楼至汕头市委大楼之间的地段),将建筑高度增高到200m,塑造时代广场段的第一个视觉中心。控制石炮台公园周边建筑高度,保持石炮台公园作为滨海岸线的最低点。a 段规划实施建议:1) 明确同益路延伸至大华路的绿化景观带,以其作为本地段滨海天际线的第一边界(绿色开敞空间);2) 改造位于滨海一线的前景黑色低层公共建筑;3) 增加滨海二线的中景灰色建筑的层次(汕头市政府大楼至汕头市委大楼之间的地段),将建筑高度拔高,塑造时代广场段的第一个视觉中心。b段规划实施建议:1) 保留历史现状天际线,作为反映汕头城市发展阶段历史特征的重要地段;2) 突出核心建筑汕头市人大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