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学习题一、名次解释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P0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P7最小因子: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这种特定因子称为最小因子。P10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和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素。P11耐受性: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的忍耐力称为耐受性。(书上没解释.只有耐受性定律.囧)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
2、会使该物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P11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系统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P12有效积温:外温动物与植物的发育不仅需要一定的时间,还需要时间和温度的结合,即需要一定的总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发育所需的总热量称为总积温或有效积温。P25种群:种群是指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P66构件生物:发育时受精卵先发育成一结构单位,或构件,然后发育成更多的构件,形成分支结构的生物称为构件生物,如大多数高等植物,海棉等。P67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
3、地区,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P85集合种群:集合种群指的是生境斑块中局域种群的集合,这些局域种群在空间商存在隔离,彼此间通过个体扩散而相互联系。P89内禀增长率:内禀增长率是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不受限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一特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等的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率。P76物种:1.物种是由内聚因素联系起来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真实的存在。2.是一个可随时间进化改变的个体的集合。同种个体共有遗传基因库,并与其他物种生殖隔离。3.是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不同物种因其不同的适应特征在生态
4、系统中占有不同的生态位。P96r-选择:r-选择是生物适应栖息环境和进化一种选择对策,r- 选择种类的生物具有快速发育,小型成体,数量多而个体小的后代,高的繁殖能量分配和短的世代周期的特点。K-选择:.前面同上.K-选择的生物具有的特征是:慢速发育,大体成型,数量少但体型大的后代,低繁殖能量分配和长的世代周期。P111他感作用:他感作用也称作异株克生,通常是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是生存斗争的一种特殊形式。P127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P154重要值:重要值是某个种在种群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重要值=相
5、对密度+ 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相对基盖度)P160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演替:植物群落的演替是指在植物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外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现象。P183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P208林德曼效率:林德曼效率是指 n+1 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占 n 营养级获得能量之比,它相当于同化效率,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的乘积。(公式看书.
6、)P215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地球化学循环分为水循环,气体循环和沉积型循环三大类型,代表了生态系统局域事件的总和。二、填空题1.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 (野外的) 、 (实验的) 、 (理论的) 三大类。2. 生物群落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的 (动物) 、 (植物) 、 (微生物) 的复合体。3. 生态学按照研究的生物组织水平分为 (个体) 生态学、 (种群) 生态学、 (群落) 生态学、 (生态系统) 生态学。4. 生物的大环境包括(地区环境) 、 (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5. 根据生物因子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可将其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 。6. 生态因子作用作用
7、特征包括(综合作用) 、 (主导因子作用) 、 (阶段性作用) 、 (直接和间接作用) 、(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 。7. 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 (气候因子) 、 (土壤因子) 、 (地形因子) 、 (生物因子) 和 (人为因子) 。8. 休眠是生物抵御 (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有效生理适应机制。9. 根据生物对非生物因子的反应或外部条件变化对生物体内状态的影响,可把生物区分为(内稳态生物)和(非内稳态生物) 。10. 生物对特定环境条件的一整套适应性特征称为(适应组合) 。11. 动物对低温环境的适应常表现在 (行为) 、 (生理)和(形态) 。12. 水生植物可分为(沉水植物) 、
8、 (浮水植物) 和 (挺水植物) 。13. 陆生植物可分为 (湿生植物) 、 (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 。 14. 陆生动物失水的主要途径有(皮肤蒸发) 、 (呼吸失水)和(排泄失水) 。15. 生活在海洋高渗环境中的动物,其获得水分的主要方式为(食物) 、 (饮水)和 (代谢水) 。16. 种群是指特定空间内能自由交配、繁殖后代的 (同种生物) 个体的集合。17. 生物种群的存活曲线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凸型) 、 (对角线型) 和(凹型)存活曲线。18. 种群的分布格局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随机分布) 、 (均匀分布)和 (集中分布) 。19. 哈-温定律(Hardy-Weinberg la
9、w)认为,在一个巨大的、随机交配和没有干扰基因平衡因素的种群中, (基因频率) 将世代保持稳定不变。20. 地理物种形成说认为,物种的形成过程包括(地理隔离) 、 (独立进化) 、 (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 。21. 在生物在进化过程中, (r) -对策者向着小型化、高出生率、高扩散能力方向发展。22. 在生物在进化过程中, (K) -对策者向着大型化、低出生率、高竞争能力方向发展。23. 群落中植物的重要值是指植物的 (相对密度) 、 (相对显著度) 和 (相对频度) 的综合。24. 植物群落的三级基本分类单位是 (植被型) 、 (群系) 、( 群丛) 。25. 群落的波动可以分为 (不明显波
10、动) 、 (摆动性波动) 和 (偏途性波动) 。26. 生态系统是在同一地域中的 (生物群落) 和 (非生物环境) 的复合体。27.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太阳能 。28.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服从热力学的两个定律是 (能量守恒定律) 和 (能量转化定律).。29. 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 浓度的增加。30. 地球上空的臭氧层能阻止 (紫外线) 到达地球表面。三、选择题1、在一定空间中,由同种个体组成的复合体是A.个体 B. 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2、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A. Odum B. Ha
11、eckel C. Clements D. Tansley 3、北极狐的外耳明显短于温带的赤狐,而温带赤狐的外耳又明显短于热带的大耳狐,这种现象可以用( )解释。A. 贝格曼规律 B. 阿仑规律 C. 谢尔福德规律 D. 高斯假说 4、生物休眠的意义体现在( )A. 适应逆境 B.提高生产力 C.促进代谢 D. 推迟生育5、一般,植物在下列哪种土壤结构上生长最好?( )A. 块状结构 B. 团粒结构 C. 松散结构 D. 片层结构6、下面的哪项内容不是生长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应该具有的特点( ) 。A. 根系发达 B. 叶表面积较大 C. 叶表面凹陷 D. 茎可进行光合作用7、最小因子法则是由哪一
12、位科学家提出的( ) 。A:Tansley B:Liebig C: Haeckel D:Shelford8、在光谱中,380760nm 波长范围的光属于( ) 。A:紫外光 B:红外光 C:可见光 D:蓝光9、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这个规律称为( ) 。A:Allen 规律 B:Bergman 规律 C:Logistic 增长 D:Tilman 模型10、发育起点温度又称为( ) 。A:最低温度 B:最低有效温度 C:温度下限 D:温度上限11、植物每生产 1 g 干物质约需水量为( ) 。A:349g B:200300 g C:300600 g
13、 D:600800 g12、海洋生活的低渗动物具有发达的排泄器官,其功能是( ) 。A:排出水分 B:获取水分 C:排出溶质 D:获取溶质13、 ( )是水生生物最重要的限制因素。A:水温 B:光照 C:溶氧 D:盐度14、动态生命表又称为:A.特定时间生命表 B.垂直生命表 C.水平生命表 D.静态生命表15、静态生命表又称为:A.垂直生命表 B. 同生群生命表 C.水平生命表 D.特定年龄生命表16、种群世代增长率()又称为:A. 无限增长率 B.瞬时增长率 C.内禀增长率 D. 周限增长率17、当种群数量 Nt=K/2 时,最大可持续收获量(MSY)为:A. K/2 B. rK/4 C.
14、 K/4 D. rK/218、在自然界最常见的种群分布类型是: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 集中分布 D.规则分布19、下列种群特征哪一个属于种间关系?A. 密度效应 B. 等级制 C. 利他行为 D. 捕食作用20、哪一位生态学家首先提出了生态位(Niche)的概念?A. Grinell B. Elton C. Hutchinson D. Odum21、下列哪一个不属于自然选择类型?A. 稳定选择 B. 定向选择 C. 筛选选择 D. 分裂选择22、在植物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由另一个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叫A 共生 B 演替 C 生态平衡 D 波动23、对植物群落分布影响最大的一组生
15、态因子是A 光和热 B 光和水 C 水和热 D 水和土壤24、群落的优势种的确定,与下列哪个概念关系最密切A 重要值 B 多度 C 显著度 D 生活型25、生物量较大的生物群落是A 热带雨林 B 亚热带常绿林 C 北方针叶林 D 肥沃的农田26、生物量较小的生物群落是A 草原 B 草甸 C 干旱农田 D 荒漠27、建群种一致的群落叫A 群丛 B 群组 C 群系 D 单优森林28 表述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的指标是A 盖度 B 密度 C 频度 D 重要值29、陆地群落的分层与那种因素有关A 光 B 温 C 水 D 气30、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 6 级其原因是A、贮存的能量逐级减少 B、生物量逐级
16、减少C、热量逐级丢失 D、生物体变少了31、进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大约有多少可以传递给下一营养级A、1% B、2%C、5% D、10%32、下列哪种属于营养级之间的生态效率A、同化效率 B、林德曼效率C、生长效率 D、都不属于33、生长效率最高的一类生物是A、植物 B、小型动物C、大型动物 D、哺乳动物34、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 的浓度增加A. 二氧化碳 B.甲烷 C.氟氧化合物 D.二氧化硫35、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A. 地面芽植物; B. 地上芽植物; C. 地下芽植物; D. 高位芽植物36、酸雨的形成时由于哪些物质在强光照射下进行光化学氧化作用,并和水汽结合而形成的A.二氧
17、化碳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氮 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37、阴地种植物的特点是() A. 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 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C. 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 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38、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A. 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 B. 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C. 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为不适应在此生存 ;D. 在群落交错区个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 39、dN/dt=rN(1-N/K)这一数学模型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是()A. 无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 B. 有密度制约的离散增
18、长;C. 无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 D. 有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 40、若 X=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样方总数100%,则 X 是()A. 多度; B. 频度; C. 密度; D. 优势度 三、判断题1. 小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大,大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小。 2. 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不是固定不变的,能根据环境条件进行小的调整。 3. 紫外光因其波长短而能产生大量的热,地表热量基本上都是由紫外光产生的。 4. 光饱和点是指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作用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5. 在适宜温度区内,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6. Allen 规律是指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和
19、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 7. 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和盐的浓度是植物对高温环境的生理适应。 8. 水中溶氧量是水生生物最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 9. 不同植物生产 1g 干物质所需的水量(即需水量)是一样的。 10. 海洋生活的低渗动物一般有发达的排泄器官。 11. 淡水动物面临的主要渗透压调节问题是排出过量的溶质、获取大量的水分。 12. 陆生动物获得水分的方式有食物、代谢水和直接饮水。 13. 光照强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温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 14. 生态密度是指单位栖息空间内生物的数量。15. 种群的性比是指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16. 年龄比例是指种群
20、中各年龄级的个体数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17. 动态生命表适于寿命较长的种群的研究。18. 静态生命表适于寿命较长的种群的研究。19. 基因库是指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的总和。20. 种群中基因频率随机增减的现象成为遗传漂变。21. 种群进化的两种动力是自然选择和生物适应。22. 最后产量恒值法则认为,当条件相同时,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种群的最后产量接近。23. 种群社会等级的形成使种内个体争斗加强。24. 两个种群的生态位越接近,种间竞争强度越大。25. 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除了二氧化碳外,还与大气中的甲烷、氮氧化合物等气体浓度的增加有关。26. 氟里昂、氯氟烷烃、四氯化碳、汽车尾气等均能破
21、坏臭氧层。27. 烟雾事件是由工厂和汽车排放的有害气体,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28. 酸雨是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到大气中的氮氧化合物随雨水降到地面形成的。29. 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是由于在农业生产中使用了 DDT 等有机氯农药,经过江河进入鱼虾体内,人吃鱼虾而引起的慢性中毒所致。30. 治理沙漠化最有效的措施是发展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五、简答题1、简述高温对植物或动物的影响及对植物或动物对高温的适应。答:高温对动植物的影响:(1) 影响酶反应速率:导致蛋白质凝固变性、酶失活或者代谢的组分不平衡,最终导致细胞死亡;有机体脱水,使动物失去降温能力,植物大量失水,破坏水分平衡,高温下的失水率能够成为
22、致死因子。(2) 影响生物发育和生长速度:温度升高,发育速度加快。(3) 影响驯化和气候驯化:温度能够作为一种刺激物起作用,决定有机体是否将开始发育。很多植物在发芽前都需要一个寒冷期或冰冻期。(P24-26)动植物对高温的适应:生物对高温的适应表现在形态、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植物对高温的生理适应主要是降低细胞的含水量,增加糖或盐的浓度,这有利于减慢代谢速率,增加原生质的抗凝结能力。其次,靠旺盛的蒸腾作用避免植物体过热。动物对高温适应的重要途径是适当放松恒温性,使体温有较大幅度的波动,在高温炎热的时候,将热量储存于体内,使体温升高,等夜间环境温度降低或躲在阴凉处后,再通过自然地对流、传导和辐射
23、等方式将体内的热量释放出去。(P30)2、海洋鱼类水分平衡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它们是如何解决的?答:海洋硬骨鱼血液渗透压与环境渗透压相比是低渗性的,导致体内水分不断通过腮丧失,通过饮水又导致体内盐分不断积累,又引起体内离子种类问题。解决方案:通过经常吞海水补充丧失的水分,同时排尿少,以减少失水。随海水进入体内的盐分通过鳃、盐腺分泌出体外。再通过离子调节来解决离子种类问题。海洋软骨鱼血液渗透压与环境渗透压相比是等渗的,血液内含有尿素,使得体液的渗透压略高于环境(海水)的渗透压,且影响蛋白质和酶的稳定性,还存在并不严重的水分积累问题,而且离子种类存在差异。解决方式:体内尿素含量与氧化三钾胺含量为 2
24、:1,正好抵消了尿素对酶的抑制作用,排除体内多余水分,并通过直肠腺和肾脏有力的离子调节能力调节离子。3、北方植物引种到南方可能遇到的不适生态因子有哪些,为什么?4、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答:发育的速率是随着发育阀温度以上的温度呈线性增加,它表明外温动物与植物的发育不仅需要一定的时间,还需要时间和温度的结合,即需要一定的总热量,称总积温(sum of heat)或有效积温(sum of effective temperature),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这个规律描述的就是有效积温法则:K=N(T-C). 其中K 为生物完成某阶段的发育所需要的总热量,N 为完成某阶段的发育所需要的
25、天数,T 为发育期间的环境平均温度,C 为该生物的发育阈温度.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上有较广泛的应用,可作为农业规划、引种、作物布局、预测农时(发生代数、范围,程度)及防治病虫害的重要依据。5、举例说明生态因子作用的几个特点。答:(1)综合作用:环境中的每个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单独的存在总与其他因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例:生物的生长发育依赖于气候、地形、土壤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2) 主导因子作用:众多因子并不是等价的,其中有一个起决定性作用,为主导因子。例:植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因子(3) 阶段性作用:不同发育阶段,生物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
26、有阶段性。例:低温在植物的春化阶段是必须的,但在其后的生长阶段是有害的。(4) 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众多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很重要,一个都不能少,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但一定条件下,当某一因子的生态数量不够时,可依靠相近的生态因子的加强得以补偿,而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例:光照强度减弱时,植物光和作用下降可依靠 CO2 浓度的增加得到补偿。(5)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行为、生长、繁殖和发布的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例: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影响植物的生长状况,间接影响以植物为食物的食草动物,再间接影响以这些动物为食物的食肉动物6、什么是种群?有哪些重要的群体特征
27、? 答:种群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其特征包括:(1 )空间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2 )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 (或空间)上的个体数量( 即密度) 及变动(3 )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基因组成 (是一个基因库 ),以区别于其它物种,但个体在遗传上有差异,基因组成也在变动中7、何谓种内与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答:种内关系: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间的相互作用种间关系:生活于同一生境中的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基本类型包括:8、有关种群调节理论有哪些学派?各学派所强调的种群调节机制是什么? 答:种群调节理论包括内源性调节理论和外源性调节理论,其中外源性理论包括
28、:(1 )非密度制约的气候学派:多以昆虫为研究对象,认为种群参数受气候条件强烈影响,种群增长主要受有利气候时间短暂的限制。(2 )密度制约的生物学派:主张捕食、寄生、竞争等过程对种群调节的决定作用,认为只有密度制约因子才能调节种群的密度内源性调节理论包括:(3 )行为调节 温-爱德华( Wyune-Edwards)学说:社群等级、领域性等行为可能是一种传递有关种群数量的信息,特别是关于资源与种群数量关系的信息。(4 )内分泌调节 克里斯琴( Christian)学说:种群数量上升时,种内个体经受的社群压力增加,加强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影响了脑垂体和肾上腺的功能,使促生殖激素分泌减少(使生长
29、和生殖发生障碍)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 机体的抵抗力可能下降),这种生理反馈机制使种群增长受到停止或抑制,社群压力降低(5 )遗传调节 奇蒂(Chitty)学说:种群数量可通过自然选择压力和遗传组成的改变得到调节,种群内的遗传多型是遗传调节的基础。遗传与生物的行为、扩散等因素一起对种群数量进行调节9、什么是生活史对策?K-对策和 r-对策各有哪些特点? 答: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如生殖对策、取食对策、迁移对策等,称为生活史对策(life history strategy)。r-对策特点:快速发育,小型成体,数量多而个体小的后代,高的繁殖能量分配和短的世代周期。K-对策特点:慢速发育
30、,大型成体,数量少但体型大的后代,低繁殖能量分配和长的世代周期。 10、什么是生物群落?它有哪些主要特征?答: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 其特征包括:(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具有自己的内部环境;(4 )具有一定的结构;(5)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6)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7)具有边界特征:群落交错区;(8)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11、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答:(1)生物因素:竞争会引起种间的生态位的分化,使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增加;泛化种或特化种在不同水平上的捕食可提高或降低群落的多样性。(2 )干扰:由自然
31、界或群落成员引起的干扰可能在连续群落中照成断层的现象,出现断层的抽彩式竞争,即先入侵种取胜。(3 )空间异质性:群落的环境不是均匀一致的,环境的空间异质性愈高,群落多样性也愈高。包括正相关关系的非生物环境空间异质性和植物空间异质性。(4 )岛屿:岛屿上物种数目是迁入和消失之间动态平衡的结果。不断有物种灭亡,也不断有同种或别种的迁入而补偿灭亡的物种。且岛屿面积越大种数越多。12、说明水生演替系列和旱生演替系列的过程。答:水生演替序列:(1 )自由飘浮植物阶段:有机质的聚集靠浮游有机体的死亡残体,以及湖岸雨水冲刷所带来的矿质微粒,导致湖底增高(2 )沉水植物阶段:5-7 米水深,首先出现轮藻属植物
32、,由于它的生长,湖底有机质积累较快而多,由于湖底嫌气条件轮藻的残体分解不完全,湖底进一步抬高;水深 2-4 米左右,有金鱼藻、狸藻等出现,繁殖强,垫高湖底(3 )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水深 1 米左右,睡莲等植物飘浮水面,导致水下的沉水植物得不到光照而被排挤,飘浮植物的茎部的阻碍,更多泥沙沉积下来,同时植物残体量更大,湖底抬高,有利于下一阶段植物入侵(4 )直立植物阶段:水变浅,芦苇、香蒲等个体更大,突出水面,枝叶茂密,根常纠缠绞结,拦截泥沙能力更强,残体也更多,水更浅,使湖底迅速升高(5 )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水变成季节性积水,根茎发达的湿生的沼泽植物开始生长。如莎草科、禾本科等一些湿生种类。排水
33、能力更强和垫高能力更强(6 )疏林阶段:耐水湿的灌木、乔木出现,如柳、赤杨(7 )中生森林:随树木的侵入,形成森林。地下水位降低,湿生生境最终改变成中生生境。旱生演替序列:(1 )地衣植物阶段:壳状地衣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表面,加上岩石风化作用,壳状地衣的一些残体,逐渐形成一些极少量的土壤叶状地衣:可含蓄较多的水分,积聚更多的残体,使土壤增加的更快些。叶状地衣把岩石表面遮盖部分,生长枝状地衣,生长能力强,全部代替叶状地衣(2 )苔藓植物阶段:在干旱时进入休眠,待到温和多雨时,大量生长。能积累的土壤更多些,为以后生长的植物创造条件(3 )草本植物阶段:蕨类、一年生、二年生植物,低小耐旱种,取代苔藓
34、植物,土壤增加,小气候形成,多年生草本出现。使土壤增厚,遮荫,减少蒸发,土壤中真菌、细菌和小动物增多(4 )灌木群落阶段:喜光的阳性灌木出现,与高草混生形成“高草灌木群落” ,以后灌木大量增加,形成优势灌木群落(5 )乔木群落阶段:阳性乔木树种生长,逐渐形成森林,林下形成荫蔽环境使耐荫树种定居,随着耐荫种的增加,阳性树种在林内不能更新而逐渐从群落消失。林下生长耐荫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复合的森林群落形成。13、说明同化效率、生长效率、消费效率和林德曼效率的关系。 答:同化效率 = 被植物固定的能量 / 植物吸收的日光能= 被动物消化吸收的能量 / 动物摄食的能量 即 Ae = An / In; 生产
35、效率= n 营养级的净生产量 / n 营养级的同化能量 即 Pe = Pn / An 消费效率= n+1 营养级的消费能量 / n 营养级的净生产量 即 Ce = In+1 / Pn; 林德曼效率=n+1 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n 营养级获得能量 即Le=In+1/In= An / In* Pn / An* In+1 / Pn14、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哪些因素?答:特点:决定因素:(1 )分解者生物:真菌、细菌、小型消费者作用方式不同,作用于有机物质并降解有机物质的速率就不相同(2 )资源质量,如:单糖分解快,然后依次为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酚等。(3 )理化环境:温度高、湿度大的土壤
36、,有机质分解快;温度低、干燥的地带,有机质分解缓慢15、何谓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哪些特点?答:生态系统(ecosystem)就是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 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特点:(1)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 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2 ) 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结构越复杂、物种数目越多,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3 )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4 )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 通常不会超过 56 个。(5 )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 16、什么是热带雨林?它的主要群落特征有哪些?答:热带雨林是指
37、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植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 群落特征:种类组成特别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树冠不齐,分层不明显;藤本植物及附生植物极丰富;常具板状根和支柱根;茎花现象很常见;寄生植物很普遍;热带雨林的植物终年生长发育;动物种类极其丰富17、什么是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群落有什么特点?落叶阔叶林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答:由夏季长叶冬季落叶的乔木组成的森林称为落叶阔叶林。它是在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植被。特点:主要由杨柳科、桦木科、壳斗科等科的乔木植物组成;季相变化十分显著;群落结构较为清晰;夏绿阔叶林的乔木大多是风媒花植物;林中藤本植物不发达;水果品质很好。发布:
38、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地区。18、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保护?答:生物多样性即生物的个体和群体以及它们的赖以生存的从基因到生态系统的各等级的生命组织形式所表现出来的非一致性和变异。 生物多样性丧失原因包括:(1 )自然原因:a. 事物生死的必然规律,事物的发生、发展为自身退出舞台铺平了道路;b.直接原因:自然环境变化 (2 )人为原因:猎捕或采伐 过度开发;生境破坏和丧失;生境片断化和退化;外来种引入;灾变;污染。保护措施:(1 )理念上: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生态系统的管理;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育(2 )具体措施:全球协作:在全球、国家、地区、地方的不同层次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种子库和基因资源库;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生物多样性监测;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