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文化导论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97201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36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中国文化导论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自考中国文化导论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自考中国文化导论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自考中国文化导论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自考中国文化导论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53 页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 “ 识记 ” 占 20% , “ 理解 ” 占 25% , “ 简单应用 ” 占25% , “ 综合应用 ” 占 30% 。绪论考核知识点1、 文化的定义(简单应用):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全部财富的总和。进一步则有简有繁,其简者,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器物文化)和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两类,其繁者,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类。狭义的文化,则不包括物质文化,或仅指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单选】 (1)文化的核心是( B )(2011.04)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制度文化 D.行为文化(

2、2)国内将文化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又分繁简两类。其中繁者认为文化包括( C )(2010.07)A.精神文化,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C.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 D.精神文化(3)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已开始农业栽培和家畜驯养,五谷、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生产使中国成为农业发源地之一,马、牛、羊、猪、鸡、犬等家畜饲养已十分普遍。这些表现形式都属于( B ) (2010.07)A.精神文化 B.物质文化 C.制度文化 D.不属于文化范畴4、使人与人之间分别开来的力量中最正确的是( D ) (2009.04)A不同的风俗和习惯 B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状态 C不同

3、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 D文化5、人从动物世界脱颖而出的力量是( C ) (2009.07)A.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B.社会组织和群体生活 C.语言符号 D.文化【多选】 (1) “中国”一词的文化意味有( ABCDE )(2011.04)A.居天下之中 B.中央之国 C.异于“四夷”者 D.文章之盛 E.礼仪之邦(2)根据不同文化在整个文化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差异,文化可分为( BCE )(2011.07)A.中性文化 B.亚文化 C.主流文化 D.对立文化 E.反文化2、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的八个阶段(综合应用) (2011.07 简答题)第一阶段:是中国文化的史前和起源时代,包括旧石器和新石

4、器时期,相当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第二阶段:是中国文化的雏形时代或“青铜时代” 。包括夏、商、西周。第三阶段: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或“元典时代” 。包括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这是中国社会与文化史上第一次重大转折时期。这是一个“礼坏乐崩”的时代, “轴心时代”的说法借自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他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指出。第四阶段:是中国文化实现“大一统”的时代。包括秦、西汉和东汉。第五阶段:是中国文化由一统走向多元的时代。包括魏、晋、南北朝。这一阶段,可以称为中国文化的第二次重大转折时期。第六阶段:是文化臻于隆盛的时代,包括隋、唐两代。第七阶段:是中国文化臻于成熟,精致的年代,以北宋、南

5、宋两代为主,也包括辽、夏、金、元。中国文化在此阶段中发生了第三次重大转折。第八阶段:是中国传统文化总结,衰落并酝酿新变的时代,包括明、清两代。【单选】 (1)中国文化由一统走向多元的时代是( B )(2012.04)第 2 页 共 53 页A.秦汉时代 B.魏晋时代 C.隋唐时代 D.宋代(2)_是世界上最早的收字最多的字典。( A )A.康熙字典 B.四库全书 C.永乐大典 D.说文解字(3)王实甫最著名的剧作是( C )(2010.07)A.梧桐雨 B.窦娥冤 C.西厢记 D.汉宫秋4、宋代文化在思想方面的最高成就是( A )( 2012.04)A理学的创立 B上层文化的雅化 C市民文化的

6、勃兴 D文化的精致内敛 5、宋代的专业性娱乐场所中设有专供演出的各种圈子,称之为( B )(2011.07)A.茶馆 B.勾栏 C.酒肆 D.瓦舍【多选】 (1)考古学家认为中国人的主要来源有( ACD )A.华夏集团 B.长江集团 C.东夷集团 D.苗蛮集团 E.黄河集团(2)四大文明古国有( ABCD )(2010.04)A.古代中国 B.古埃及 C.古巴比伦 D.古印度 E.古希腊3、理学崇信的人生理想包括( ACE )(2012.04)A格物、致知 B知行、主静、主敬 C诚意、正心 D天理人欲、道心天命 E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名词解释】今文经学:秦火之后,先秦旧籍几乎荡然无存,只

7、有凭老师宿儒的记忆口耳相授,复以汉代通行的隶书文字抄写、整理。今文经学推尊孔,注重发掘微言大义,意在干预政治,好讲阴阳灾异,学风活泼而常失之空疏荒诞。(2012.07)玄学:玄学超越现象而直探本体,其思维方法与经学的注重实际大为迥异,带有浓厚的抽象思辨色彩。(2010.04)3、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综合应用) (2009.04、2010.04 论述)答:(1)人文精神:各种论述均表述着以人为中心的人文精神。 (2)伦理精神:中国文化人类群体的伦理秩序,形成了伦理规范以及尊卑、贵贱、亲疏、远近的等级观念,皆以道德的完善为旨归。 (3)天人合一:中国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尊君重民:

8、中国多数学派和思想家都程度不同地主张尊君。中国古代文化中也有一种民本主义的观念。 (5)尚中贵和:中者,中庸;和者,和谐。尚中贵和是中国文化最为独特的品质之一。【单选】1、符合“天人合一” 思想的言论有( C )(2010.04)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人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C.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D.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2、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是( C ) (2010.04)A.册府元龟 B.永乐大典 C.四库全书 D.古今图书集成3、_是世界上最早的、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 ( A ) (2012.07)A.永乐大典 B.四库全书 C.红楼梦 D.古今图书集

9、成【多选】 (1)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有( ABCDE ) (2009.07、2010.07、2011.04)A.人文精神 B.伦理本位 C.天人合一 D.尊君重民 E.尚中贵和4、 近现代以来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论争(理解)(1)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就不断引起激烈的争论,从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说;(2)到五四新文第 3 页 共 53 页化运动以后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3)东西文化之争;(4)科学与玄学之争;(5)中国社会性质之争;(6)直至 20 世纪 80 年代的文化大讨论,以及当代有关“人文精神” 、 “复兴儒学” “回归传统”和“学术与思想”的种种争论。第一章 人生社会思

10、想考核知识点【多选】1、中华民族是一个重理性、重经验、务实际的民族,传统思想中主要探索与论述的是(ABDE )(2010.04、2010.07)A.人生价值 B.处世准则 C.玄学理论 D.社会伦理 E.人际关系2、孔子殁后,儒分八家,而最终占主导地位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儒家流派是( BD )(2011.04)A.君子儒 B.孟儒 C.小人儒 D.荀儒 E.子游儒1、 儒家思想嬗变的四个阶段(综合应用) (2009.07 论述)答:(1)先秦儒家:主要说关于个人修身方面的伦理道德规范和政治方面的治国安邦的原则,富有浓厚的人本思想和民本思想。 (2)两汉经学:汉代时儒学成为经学,针对经典不同字体和

11、版本,当时出现了古今文和今文经。 (3)宋明理学:宋代理学主要指程朱理学和陆九渊心学。 (4)清代朴学:清初三大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提出了“经世致用”的口号。【简答题】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何不同?(2012.07)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是理学的两脉分支,其不同在于: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偏重主观唯心主义;前者认为“天即理” ,后者认为“心即理” ;前者向外物求理,后者则向内心求理;前者强调“积学成圣”和后天的学习与反省,后者则强调直指本心即知即行的易简工夫;前者要求“存天理,灭人欲” ,后者则更注重张扬个性人格。【单选】1、将儒学神秘化,把儒家“仁、义、礼、智、信”与“金、木、水、火、土

12、”相比附的是(B)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代儒学 D明代儒学2、将儒学神秘化,把儒家“五常”与“五行”相比附的是( B )(2011.04)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明儒学 D.清代朴学【多选】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是宋明以来儒学的两脉分支,其不同在于( BC )(2008.04、2012.04)A.前者偏重主观唯心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B.前者强调“积学成圣”即后天的学习,后者强调直指本心即知即是行C.前者要求“存天理,灭人欲” ,后者注重张扬个性D.前者向内心求理,后者向外物求理E.前者属于今文经学,后者属于古文经学2、 儒家主要代表人物(识记):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

13、、荀子;汉代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宋明理学代表人物:周敦颐、二程、朱熹、陆王;清初儒学代表人物:清初三大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单选】1、先秦儒家中提出“天人相分”的是( C ) (2009.07 、2012.04)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子夏2、主张“吾心即是宇宙” ,提出“心即理”命题的古代哲学家是( B )(2008.04、2010.07)第 4 页 共 53 页A.朱熹 B.陆九渊 C.王守仁 D.王夫之3、明清易代之际,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著名论点的思想家是( B )(2010.04、2010.07)A.王守仁 B.顾炎武 C.戴震 D.章学诚4、继孔子之

14、后被称为“亚圣”的是( A ) (2012.07)A.孟子 B.老子 C.荀子 D.墨子5、西汉时期,强调“独尊儒术”的是( A ) (2012.07)A.汉武帝 B.汉文帝 C.汉宣帝 D.汉景帝6、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B )(2008.04)A.晁错 B.董仲舒 C.贾谊 D.司马迁7、历史上被人称为“洛学”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B ) (2012.07)A.陆九渊和王阳明 B.程颐程颢兄弟 C.朱熹 D.王守仁【多选】1、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是( AC ) (2009.07、2011.04)A.“仁” B.“性善” C.“礼” D.“天志” E.“尚柔”2、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

15、是( ABD ) (2009.04)A黄宗羲 B顾炎武 C徐光启 D王夫之 E顾宪成3、 儒家主要典籍(理解):四书五经 “四书”指论语 、 孟子 、 大学 、 中庸 ;“五经”指“诗” 、 “书” 、“礼” 、 “易” 、 “春秋” (2009.07、2010.07)论语为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编辑的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共有二十篇,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体现了孔子的政治观、人生观以及伦理道德思想。孟子由孟子与其弟子公孙丑、万章等人编撰,全书共七篇,每篇分上下两章。全书主要内容是记述孟子如何劝说当时的国君实行仁政,从而表现出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和可贵的民本思想。荀子战国末期荀

16、况及其弟子所著。其内容包括哲学、政治、军事以及学习方法、品德修养等方面,含有朴素的唯物思想。春秋繁露为董仲舒阐述儒家经典春秋之书,共十七卷。内容反映了作者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这种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学说的思想体系,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明夷待访录明末清初著名启蒙思想家和历史学家黄宗羲的政论和史论专著。它的主旨是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明确主张天下是人民的天下,君只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公仆。孟子字义疏证清戴震撰。为戴氏以疏证孟子字义来阐发自己哲学思想的著作,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哲学著作,其目的是批判宋明理学。【单选】1、 孟子字义疏证的作者是( C )(2008.04)

17、A.孔颖达 B.朱熹 C.戴震 D.焦循2、“四书五经”中的“五经” 指( D )(2010.04)A.诗、书、礼、易中庸 B.诗 、书、礼、大学、春秋C.诗、书、礼、易大学 D.诗、书、礼、易春秋3、 明夷待访录是_的政论和史论专著。( D )( 2011.07)A.王守仁 B.王夫之 C.顾炎武 D.黄宗羲4、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编辑的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重要经典是( B )(2010.04)A.礼记 B.论语 C.孔丛子 D.孔子家语第 5 页 共 53 页5、诗 、 书 、 礼 、 易 、 春秋被列为“五经”是在_时。 ( B ) (2008.07)A.南宋徽宗 B.西汉武帝 C

18、.东汉光武帝 D.北宋高宗6、我国最早、最完备的一部学术史专著明儒学案是由_编著的。 ( A ) (2012.07)A.黄宗羲 B.王夫之 C.顾炎武 D.钱大昕【论述】1、试论儒学代表人物的主要学术贡献。 (2011.04)(1)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继承周代敬德保民的传统,以“仁”和“礼”为中心,创立了富于人文主义特色的儒家思想体系,以及与伦理道德契合的政治思想,致力于整理诗 书 礼 乐等古代文献,修订鲁国史著春秋 。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及主流。 (2 分)(2)战国时代孟子,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学说,提出了“性本善”的人性论,提出“仁政”的政治观, “内圣外王”的

19、伦理政治理想,扬“王道”抑“霸道”的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 ,著有孟子七篇。 (2 分) (三)战国末期的荀子,他以儒家为本,兼采道、法、名、墨诸家之长,强调孔子的“礼” ,提出“天人相分”的天道观,倡导“隆礼重法”的政治主张,否定性善论而主张性恶说,重视后天的教育,作荀子三十二篇。 (2分) (以上三个人物为必答,之后的董仲舒、孔颖达、二程、朱熹、陆王、清初三大家、戴震等,可选答其中的二人或组)(4)汉代董仲舒,其“天人三策”显露出儒家神学化的倾向,促成汉武帝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以春秋的微言大义,宣扬“天命可畏”以制君权,主张君权神授以御百姓。著有春秋繁露 。(五)唐代孔颖达,继

20、承儒家重礼的传统,认为礼与“天地俱兴” 。他奉唐太宗之命编成五经正义 ,以疏解经,标志着经学史上一统局面的形成。(六)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鼻祖,他在太极图说中提出宇宙生成假说,即太极生万物,于是产生了“一实万分”的命题,后来程朱将其发展为“理一分殊” ,他认为人性本体最为“诚” ,主张制欲归善。著有周子全书 。(七)二程,即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其哲学本体论核心是“天理”或“理” ,人的本性与天理一样是善的,所谓“性即理” ,通过“格物致知” 、穷理才能获得真知识。其学说,后人编有二程全书 。(八)南宋朱熹,继承二程理学,提出“理气说” ,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 “理在先,气在后” , “理

21、”派生“性” , “气”派生“情” ,天命之性是善的,须“存天理,灭人欲” 。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其学术思想成为南宋、元、明、清几代的官方哲学。经学著作主要有四书章句集注 。(九)陆王,即南宋陆九渊和明代王阳明。其学说远接孟子近接程颢,建立了心学体系,主张“吾心即是宇宙” ,而无不善,提出了“心即理”的命题,所以格物穷理只需“发明本心” 。后人编有陆九渊集 。明代王阳明继承陆九渊心学理论,主张“吾心之良知即理” , “格物”的目的在于“致良知” ,认为“性无不善,知无不良” 。门徒编有阳明全书 。(十)清初三大家,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攻伐程朱理学,力主诚意慎独之说,著有明儒学案

22、等。顾炎武认为“亡天下”就是文化道德的沦亡,主张“经世致用” 、 “明道救世” ,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梁启超将其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著有日知录等。王夫之,针对宋明理学,提出“天下唯器” , “理不先而气不后”的理论,强调躬行实践、知行统一。后人编有船山遗书 。(十一)戴震,主张性善之说,认为“天理”与“人欲”共为一体,理存于欲中,批驳宋儒“存天理灭人欲”之论为“以理杀人” 。著有孟子字义疏证等。4、 儒家主要理论主张(理解):第 6 页 共 53 页复礼:孔子社会思想的核心即“礼” ,其中包括礼节仪式、政治制度以及道德规范等。孔子“复礼”的主要内容就是“君

23、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以此来强调君主的权威性和“亲亲”的政治关系。仁者爱人:孔子提出的。意思是爱护别人,处理好统治阶级内部及与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是仁。天道观:忠孝:此为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分别指对君主的忠诚和对父母的孝顺。存天理灭人欲:是宋明理学的最基本命题。格物致知:是宋明理学强调的基本理论命题之一,也是争论颇多的命题。知行合一:针对朱熹提出的“知先行后”的理论,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论。他所说的知主要指人的思想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他所说的知行合一不是感觉和实践的统一,二是抹平主观认识

24、和客观行为之间的界限。也就是说,人的内心一旦有某种念头,同时也就是人的行了。 (2011.07)【单选】1、 “格物致知”其语出自( B )(2011.07)A.论语 B.大学 C.中庸 D.孟子2、将儒学神秘化,把儒家“仁、义、礼、智、信”与“ 金、木、水、火、土” 相比附的是( B )(2010.04)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明儒学 D.清代朴学3、宋明理学强调的“格物致知”命题的八条目是( C )(2011.04)A.格物、良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格物、致知、诚意、本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C.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D.格物、

25、致知、本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4、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_民本思想的体现。 ( C ) (2008.07)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司马光5、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句话出自( A ) (2012.07)A.周礼 B.仪礼 C.论语 D.老子【多选】1、孟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ACD )(2010.07、2012.04)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B.“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D.“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E扬“王道”抑“霸道”的政治主张5、古文经与今文经之

26、异同(简单应用)今文经是以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的经书,古文经则是用先秦的古字写成。表面上看这是儒学内部的学术分歧,但却与实际利益直接相关,于是西汉末的今文派与古文派之争变成了旨在争抢意识形态正统宝座的政治斗争。总体说来,西汉时今文经学占据主导地位,东汉时则让位给古文经学。到东汉末,大儒郑玄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二者。6、民本思想(简单应用):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其次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第三,孟子认为”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009.07)7、人性论(简单应用): 第 7 页 共 53 页【简答题】儒家“人性论”的内

27、涵是什么?(2011.07)人性论是关于人的共同本质的讨论。最先主张“性善论”的是孟子,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和发展人。他认为人本来就具有天赋的“善端” ,具有一种先验的道德观念的萌芽,这是人异于禽兽、高于禽兽的本质特征。因为人心天赋是善的,所以人性也是善的。他也认识到道德观念的形成与后天的培养有一定关系,人心有与生俱来的善端,但要发展这种善端,就必须存心、养性;存心就是存养这些善端,养性就是培养这种善端,使其不断发挥完善。而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是恶的,后天教育可以由恶变善。他认为人人斗殴欲望追求,这是性中自有,这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就决定人的性恶。8、王阳明对知行关系的看法(综合应用)王阳明的“知

28、行合一”论主张即知即行,注重日常生活中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此说为王氏后学的世俗化开启了法门。他所说的“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念和思想意念, “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他所说的“知行合一” ,不是指感觉和思维与实践的统一,而是抹平主观认识和客观行为之间的界限。9、道家思想发展简史(综合应用)(1)先秦道家。先秦道家是中国道家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先秦诸子的启蒙者。(2)汉代黄老学。黄老之学源于老子,始于齐国稯下,当时的田骈、慎到、环渊等人创了“黄老道德之术” ,流行于战国末年,到吕不韦集门客著吕氏春秋时, “黄老道

29、德之术”已被大量吸收进去,并形成了一个以道家为中心,兼并各家学说的粗糙的体系。(3)魏晋玄学。儒学发展到汉末流于极端繁琐、迂腐,荒唐而走入绝境。【单选】1、道家学说在汉代发展成为( D ) (2009.07、2011.04)A.老庄之学 B.玄学 C.淮南子之学 D.黄老之学【多选】1、魏晋时期玄学兴起,被称为“三玄”的三部著作是( BCE )(2012.07)A.抱朴子内篇 B.老子 C.庄子 D.孝经 E.周易【名词解释】道家:在人生与政治方面主张恬淡无为,反对人为的制度。虽然与儒家相对立,却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始终与儒家思想相辅相成,并与道教、佛教相结合产生出新的哲学思想。10、道家主要

30、代表人物:(识记)老子、庄子11、道家主要典籍(理解):老子亦称道德经 ,是一本道家的哲理书。分上篇道经和下篇德经两部分,共八十二章。 老子中提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认为事物都在对立矛盾中互相依存,互相转换,具有朴素的辨证论思想;提倡“尚柔” 、 “主静” ,主张绝圣弃智、忘情寡欲、 “无为而治” 。庄子是一部辑录以庄子为中心,包括其后学在内的整个庄子学派思想的文集。内容丰富多彩,文集汪洋恣肆,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阐发哲理,无论在哲学上或文学上,均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淮南子是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与门客集体编著的一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哲学和政治学巨著。全书共二十一篇。在哲学思想上继承了老子的“

31、道”论,以“道”为宇宙的本体,并对“道”之为“气” 、 “气”分阴阳而生化万物作了精彩的论述,明确提出“道有物”的思想。论六家要旨司马谈以黄老学说为主写成,以广阔的学术视野和较高的理论概括力,将秦汉之际流行的各派思第 8 页 共 53 页想总结并分为儒、道、法、墨、名、阴阳六家,进而对各家学说进行了剖析比较,分析了各家短长。【多选】下列属于道家学派的典籍是( ABC ) (2009.07)A.老子 B.庄子 C.淮南子 D.春秋繁露 E.公孙龙子12、道家主要理论主张(简单应用):道与自然:老子提出宇宙的本原是“道” ;认为“道”的本性是自然的, “自然”就是天然自成,不含有意识性,也不带有意

32、识性,不受任何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支配。无为而治:老子建立了“无为而治”的政治观,主张统治者用效法“天之道” ,听任百姓自作自息,不加干涉,按天道自然的规律“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 。负阴抱阳的辩证思想:在老子看来,在一切事物的内部存在着阴阳两种矛盾对立的势力,既排斥又依存。道气合一:在宇宙观方面,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论,使“道”同时具有客观和主观两从性。一方面是“道”带上了较为鲜明的唯物主义色彩;另一方面,庄子认为人也由气发展变化而来。齐物论:旨在说明万物的差别性无非是拘泥于人为的“我见” ,是以人为有限的见识评断无限的宇宙。天人新义:重新肯定了“天”与“

33、人”的自然本质,否定了天的神性,提高了人的地位,表现出人的“觉醒” 。魏晋风度:魏晋玄学尊崇“自然”和重“人”的特点,通过文人潇洒飘逸、放荡形骸的言谈举止和愤世嫉俗、高蹈浪漫的处世态度,形成了一种视名教如缰锁、六经如糟粕,追求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然的士风。越名教任自然:嵇康提出,视纲常名教为附赘悬疣,不为名教所拘束,任情而动,不求名利,不慕容华,只图逍遥自得,求得精神上的自由。【简答题】简述先秦道家学派的主要理论主张。 (2009.07、2011.04)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题名老子所著的道家哲理著作老子中,提出“道”是万物的本原, “自然”是“道”的本性,认为事物在对立矛盾中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34、,因而主张“尚柔” 、 “主静” , “无为而治” 。 (2 分)先秦道家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是庄子,在辑录庄子及其后学的哲学思想的庄子一书中,庄子发展了老子“道”的观念,提出“气”的概念,认为“道气合一” , “道”体现于人,即人的自由。庄子还认为对立的双方是可以转化的,一切对立是相对的,差别源于“我见” ,只有“齐物”才能归于道。 (2 分)老子“无为而治”的主张是积极用世的政治哲学,而庄子“虚静无为”则是要求超脱的心灵哲学。 (1 分)13、法家思想简史(综合应用)(1)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有管仲、商鞅、申不害等,他们主张先认识现实,然后再依据现实对旧的体制进行改革。(2)秦代法家。秦王朝以

35、法家思想统一天下,因而禁除法家以外各学派的存在,以树立法家思想的独尊地位。(3)汉代法家。汉初有识之士普遍认为,法家学说导致了秦王朝的速亡,于是吸收秦朝灭亡的教训,省刑少事,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制定了以回复社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比较宽松的政策。14、法家主要代表人物(识记)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李斯、韩非;汉初法家代表人物:晁错【多选】1、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有( ABC )(2010.07)第 9 页 共 53 页A.商鞅 B.慎到 C.韩非 D.李斯 E.鬼谷子2、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有( ABC ) (2009.04)A申不害 B慎到 C韩非 D苏秦 E吕不韦15、法家主要典籍(理解):法经

36、李悝“撰次诸国法” ,修订出法经六篇,包括盗、贼、囚、捕、杂、具。商君书也称商子 、 商君 、 农战书 ,是关于战国时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及其后学思想言论的资料汇编,是法家代表学派之一。大多数篇章涉及军事,主要的军事思想可以概括为,一是积极主张战争。二是农战结合。三是重刑厚赏。四是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战略战术。韩非子战国时期法家代表著作。大多出自韩非之手,主要阐述了韩非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术、势结合的法治理论,以及他进化论的历史观和讲求实际的哲学观,反映了战国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的重要情况。【单选】战国时期, “撰次诸国法” ,修订出包括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六篇的法经的作者

37、是( C )(2008.04)A.商鞅 B.韩非 C.李悝 D.李斯16、法家主要理论主张:法、术、势并重(简单应用)【单选】 “法、术、势”的观念是_的基本思想。 ( B ) (2012.07)A.儒家 B.法家 C.名家 D.纵横家【简答题】简述韩非的“法、术、势”理论。法、术、势是中国古代法家学派的术语。 “法”指公开颁布的成文法律以及实施封建的刑罚制度。 “术”是君主驾驭臣民,使之服从于统治的政治权术。 “势”指君主的权势,主要指君主的统治权力。法家学派对于三者各有侧重: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韩非则主张抱法处势而用术,三者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是韩非政

38、治思想的主旨,同时指出“势”在“法、术、势”三者重处于核心地位。17、墨家(识记):墨家代表人物有墨子、后期墨家墨子的主要思想(简单应用) (1)重“耳目之实” (2)非命、尚力与天志、明鬼(3)兼相爱,交相利18、名家(识记):名家代表人物有惠施、公孙龙白马非马(简单应用)公孙龙认为白马与马两个概念的含义不同,白马的内涵除了包含马的内涵之外,还含有白色这一点,既指形体又指颜色,而马仅指形体,所以白马与马不同一;另外马的外延除了白马之外,还包含黄马、黑马,所以白马与马还是不可等同的。坚白论(简单应用)在公孙龙看来,同一个事物中存在各种性质,它们虽然共处一体,却独立存在。坚白相离之说以不同感官的

39、不同感觉代替客观事物中各种属性之间的相互联系,没有看到一个事物中存在着的各种性质是相互联系融通,共成一体的。【单选】1、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白马非马” 、 “坚白论”的公孙龙属于( C ) (2009.04)A儒家 B墨家 C名家 D法家2、春秋以来儒家与墨家并称为“显学”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B ) (2009.04)A公输般 B墨翟 C墨瞿 D惠施第 10 页 共 53 页3、 “兼爱、尚同、非攻”的思想出自( D )(2011.04)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多选】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是( ABDE )(2010.04 )A.重“耳目之实” B.兼相爱,交相利 C.“王道”

40、 D.“非乐” E.非攻第二章 神话传说与宗教考核知识点神话的定义(简单应用)神话是在人民的幻想中,通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表达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领悟。 (2009.04)【单选】在人民的幻想中,通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表达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领悟的是( C )(2012.04)A历史 B传说 C神话 D神化1、 先秦神话传说(识记):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团)土造人、人文初祖黄帝、大禹治水、后羿射日、西王母【多选】1、下列属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是( AB ) (2009.07)A.盘古开天辟地 B.女娲抟土造人 C.周幽王烽火戏诸

41、侯 D.精卫填海 E.夸父逐日2、下列属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是( ABC )(2012.04)A盘古开天辟地 B女娲抟土造人 C后羿射日 D牧野之战 E烽火戏诸侯2、 佛教简史(识记):佛教创立的时间公元前 6公元前 5 世纪的古代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汉代【多选】1、现今世界佛教的三大系统是( BCD )(2008.04、2008.07)A.由西域传入中原的大乘佛教 B.由陆路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的大乘佛教C.由水路传入中南半岛和南洋群岛的小乘佛教 D.越过印度北部高山传入我国藏区的藏传佛教E.由水路传入中原的大乘佛教2、隋唐时期,佛教在发展过程中成立了天台宗、_、净土宗和密宗等许多宗派

42、。( ABCDE )(2011.07)A.三论宗 B.华严宗 C.法相宗 D.律宗 E.禅宗【论述】论述佛教传入中国后发展的四个阶段。 (2010.07)第一阶段:佛教传入中国及其“中国化” 。佛教是在汉代传入中国的。三国两晋时期,佛教开始流传开来。这一时期,译经是佛教的主要活动。东晋与十六国对峙时期,十六国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大都扶植佛教。南北朝时期,佛教进一步流传发展,其主要特点是出现了许多以研究某一部分佛典为中心的佛教学派。第二阶段:佛教的繁荣与中国佛教宗派的创立。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的大成时期。隋唐两代的统治者多提倡、利用佛教。隋唐时期,佛教在发展过程中成立了许多宗派,主要有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禅宗、净土宗和密宗。第三阶段:佛教在与理学的融合中继续发展。宋代佛教日益与儒道融合。元代帝王崇奉喇嘛教,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政策。由于元朝对佛教的大力支持,寺院经济形成了畸形的发展。第四阶段:佛教在衰落中延续。明清两代佛教在教理教义上没有新的发展,佛教总体上是走向衰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