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版2016-2017学年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197566 上传时间:2018-12-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案版2016-2017学年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答案版2016-2017学年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答案版2016-2017学年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答案版2016-2017学年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答案版2016-2017学年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2017 学年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第卷 选择题(6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 孟子认为“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而这一权利属于天,否定了有天子个人的意志决定地位传承方式的观点。并认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由此可见,孟子主张A. 君主神授 B. 以民为本 C. 天命有常 D. 天人感应2. “(周)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僵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故曰:世异则事异。

2、 ”这反映了A. 儒家的学说 B. 道家的观点C. 法家的主张 D. 墨家的思想3.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这反映了诸子百家A. 在理论上求同存异 B. 有相互融合的特点C. 均为稳定统治服务 D. 最种达到殊途同归4.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但汉唐儒家崇奉的是诗、书等“五经”,论语并不在其中,直到北宋中期以后才把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列为“四书”,并抬高至“五经”之首,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汉唐儒学与孔子思想背离 B. 科举取士制度的逐渐僵化C. 现实需要借助于儒学原典 D. 理学已开始成为统治思想5. 在朱熹

3、等人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一现象反映出A. 理学思想世俗化的趋势 B. 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C. 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D. 读书重学风尚的形成6.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中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 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文中的意思是A. 四书、五经是儒学的根本B. 孔孟经典是儒学的根本C. 论语是儒学的根本D. 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7. 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中谈到“中国人以为繁荣安定的景观是天畴相接,庄稼丰茂;中国的诗歌中,最常见的是

4、田园,很少有欧洲的牧野和山林。”这体现出A. 地理环境决定人的思想观念 B. 道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C. 生产方式对思想观念的影响 D. 中西价值取向的显著差异8. 西方一本描写宋朝的书中国转向内向中说:“理学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后,整个社会走向宇宙统一规范的文化操控。加剧了中国儒学中对工具技术的攻击反驳,中国学问一向就少逻辑,所以中国古代科学虽然发达,但出不了像几何原本那样的体系理论。”上述材料的中心意思是A. 中国古代科技具有较强的经验性和封闭性B. 以人伦为中心的理学束缚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 中国古代科技虽然比较发达但欠缺逻辑性D. 欧洲近代科技伴随实验科学的发展而兴起9. 明清时期的小说

5、,不仅用生活中的语言讲述了生活中的故事,还多附有插图,用图画说明故事情节,出现了大量“绣像小说”。这反映了当时的小说A. 意在反对封建礼教 B. 具有浪漫主义风格C. 倡导人的个性解放 D. 通俗易懂便于理解10. 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都以铭文的方式颂扬祖德,威念王恩,字数比商代有了明显的增加,也有一些青铜器记载了宗庙册命或赏赐中的诰、命、誓、训、颂等内容。这反映出西周A. 文化传承意识增强 B. 书法艺术日益成熟C. 宗法礼仪渐趋崩解 D. 青铜工艺水平提高11. 1865 年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中说:“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求利益者,官法无以为之区处。”这说明李

6、鸿章A. 认为洋务运动会诱导近代工业的兴起B. 认为洋务运动没有实行的必要C. 反对向西方学习D. 主张政府立法阻止国人创办近代工业12.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理论反思中提到:近代流行过“道的文化与器的文化”论调,他们借助易经“形而上者谓道,形而下者谓器”的提法,指出道的文化是形而上的,器的文化是形而下的,形而上的是核心,形而下的是辅助。持这种论调者的意图是A. 坚决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 B. 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C. 倡导借鉴西方的政治制度 D. 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13. 1901 年1903 年,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中庸注论语注等著作,阐述“循序渐进”“不能躐(超越)等”的改制说。其主要意图在于A.

7、将西学与儒家经典相结合B. 反对蓬勃兴起的革命运动C. 极力维护清政府的专制统治D. 托古改制减少变法的阻力14. 韩愈依据公羊春秋的“尊王攘夷”斥佛教为“夷狄之教”,提出拆毁寺观为民居并让僧尼还俗的主张,但皇帝并未采纳。后韩愈因反对“迎佛骨”而被贬谪。据此推断,当时A. 崇佛抑儒成为国策 B. 儒学复兴运动兴起C. 儒释交融不断增强 D. 佛教世俗化的完成15. 美国学者列文森在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后得出一个结论,皇朝体制有着一个“自相矛盾的运行规律:儒教君主制的基础恰恰是反儒教的法家原则。作者揭示出中国封建社会A. 儒学思想以法家为依托 B. 外儒内法的治国策略C. 儒家与法家的冲突激烈 D.

8、 德治与法治交替运用16. 中国士人原本是以文野来区分华夷,自认居于世界文化的中心,而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鸦片战争后,开始降节学习“夷狄”之“长技”,后来发展到倾慕“泰西”的学问,蜂拥出洋游学。这一变化说明A. 全盘西化成为近代新思潮的主流B.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竞争中受重挫C. 中国士人面临文化落差难以应对D. 中西文明从冲突对立转向平等对话17. 甲午成为了中国民主观念演进的分水岭,人们对儒学的意识形态产生了更加严重的动摇,进化论在中国知识界备受推崇并逐渐成为晚清思想界的主流观念,时人称之为“天演公理”。主要是因为当时A. 儒学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B. 广大知识分子在变法中的偏激倾

9、向C. 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时代主题D. 进化论思想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18. 谭嗣同认为:“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他的这一主张最类似于A. 主权在民 B. 人生而自由C. 开明专制 D. 三权分立19. 东汉班固认为在周代“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先生认为:商代遗民在亡国之后沦落为执丧礼者,“儒”即西周人对此类人的蔑称,两种说法反映了A. 时代和个人因素直接影响史学论断B. 王朝更替造成儒家社会角色的转变C. 儒家在源流和功用上存在

10、着多元性D. 商周社会文化转型模糊了后人认识20. 陈独秀说:“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欧美社会国家的文明制度,连影儿也没有,所以口一张,手一伸,不知不觉就带君主专制臭味;不过胆儿小,不敢像筹安会(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服务的反动组织)的人,堂堂正正地说将出来,其实心中见解,都是一样。”这表明A. 陈独秀主张建立西方民主政治B. 陈独秀对国人认识水平的估计基本符合实际C. 欧美民主制度在中国没有市场D.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说法符合当时实际21. 1917 年 3 月,陈独秀在答俞颂华(宗教与孔子)一文中指出:“中外学说众矣,何者无益于吾群?即孔教亦

11、绝非无可取之点,惟未可以其伦理学说统一中国人心耳。”据此,陈独秀认为A. 认为儒学可以推动社会进步B. 已经摒弃资产阶级的价值观C. 并未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 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正确认识22. 有学者认为:“若无传统学问之素养,便难发挥其言论之效力。新思想若无本国语言之词汇,不能表达。”这则材料最能反映A. 中体西用思想 B. 康梁维新思想C. 三民主义思想 D. 文学革命思想23. 中山先生说:“唯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知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

12、是A. 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B. 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C. 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D. 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24.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 1957 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 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 :进入 21 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表明A. 经济发展速度必须与科技发展能力相一致B.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D.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成熟25. 1965 年 6 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

13、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后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光明日报和文物杂志先后刊载了高二适的真伪驳议一文和影印的手稿。随后,郭沫若又针对高文发表了两篇文章,与之辩论。这说明A. 史界泰斗的鉴定更具权威性B. 学术问题百家争鸣得到提倡C. 辨析兰亭序真伪没有价值D. 学术问题政治化倾向明显26. 普罗塔格拉曾说:“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点的事情很多,例如问题晦涩,人寿短促。”这一论述意在A. 宣扬因信称义 B. 否定神的存在C. 提倡理性思考 D. 否定主观认识27. 关于古希腊教育思想的特征,学者们在研究中,有的概括为“人本化”特征,有的概括为“思辨

14、性”特征,这些概括A. 表明古希腊的教育仅教授辩论学B. 说明古希腊教育的内容突出美德C. 均认识到古希腊思想的人文精神D. 都强调古希腊思想中的主观主义28. 金观涛在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中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从不同方面刻画了同一过程。”“同一过程”是指A. 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B. 拜托教会对人性的束缚C. 宣扬世俗权力至上,增进民族意识D. 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态29. 苏格拉底认为政治是一种“最尊贵的才能,一种最高贵的才艺。因为它是望着技艺,是称作帝王之术的”。他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A. 多数人意愿未必代表公平B. 公民大会注重保护平民权益C

15、. 公民大会排斥政治精英的参与D. 社会底层控制了国家管理权30. “中世纪基督教所谓的生活是为来生做准备的人类形象,已经不再适用,人们把目光放到了此生,把人推向科学和艺术关注的中心。作为先决条件,就是要普及以古希腊罗马为榜样的教育。”这一新思想的实质是A. 否定神的意志和权威 B. 反对迷信强调自由C. 宣传资产阶级的文化 D. 否定一切外在权威31. 在 15 世纪,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印刷出版物中 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 1500 年到 1520 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 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 27%。这一变化反映了A. 人文精神

16、的复兴 B. 欧洲宗教意识日趋淡漠C. 启蒙思想的兴起 D. 法国成为欧洲文化中心32. “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他们分别被看作是十六世纪和十八世纪的精神符号。十六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十八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十八世纪的思想创新与十六世纪的创新相比,突出的表现在A. 推崇理性和思想自由 B. 致力于政治蓝图的设计C. 鼓励追求现世的幸福 D. 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33.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的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A. 社会契约 B. 人民主权说C. 自由平等说 D. 三权分立学说

17、34. 美国学者孟德卫认为:“在 18 世纪的法国,没有神圣启示的儒学,作为一种令人赞赏的哲学被反基督教的启蒙思想家接受。信奉自然神论和开明专制的中国君主成了启蒙思想家向欧洲宣传的极好典范。”这表明A. 中国制度符合启蒙思想家的设想B. 启蒙思想家吸收了儒学合理成分C. 中国已经成熟实施开明专制制度D. 启蒙思想和儒学有共同的价值观35. 文艺复兴时期,马洛笔下的浮士德是在魔鬼的引导下,享受了 24 年纵情声色的世俗生活,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而在启蒙运动时期,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却是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利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被上帝拯救,灵魂归于上帝。可见A. 启蒙运动更强调个人力量B

18、. 启蒙运动彻底改变了人文主义精神C. 启蒙运动时期宗教性更强D. 两个浮士德都处于中世纪的蒙昧中36. “西方宗教革命和科学革命以来把人世的勤奋创业理解为上帝的召唤,曾有助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兴起;把学术工作理解为基督教的天职,也促进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教育与人文学术的发展。”材料说明A. 宗教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具B. 宗教取代科学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C. 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宗教职能的变革D. 宗教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7. 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这就是英国诗人拜伦笔下的“拜伦式英雄”。这些“拜伦式英雄”反映了A. 光荣革命时代的理

19、性之光 B. 启蒙运动时代的浪漫之声C.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D. 蒸汽时代社会的黑暗现实38. 牛顿力学认为时间是绝对的,空间也是绝对的;爱因斯坦相对论认为“物质告诉时空怎样弯曲,时空告诉物质怎样运动”,时间、空间和物质是一个有机整体。这表明A. 牛顿力学更加能被世人所理解B. 相对论革新了牛顿力学时空观C. 爱因斯坦相对论丰富了时空观D. 爱因斯坦否定了牛顿力学理论39.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他们认为与自然界一样,政治活动中最强者是得胜者,好战的程度决定了谁将在国际生存竞争中获胜。”“他们”在这里错误地运用了A. 经典力学 B.生物进化论C. 量子理论 D. 相对论40.

20、 有学者在谈到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时,说道:“他们热爱情绪或印象,情节或故事,耳闻目睹或具体经历过的事情,浪漫主义促使人们对于陌生而又久远的社会,以及陌生而又久远的历史时代产生新的兴趣。”这反映了浪漫主义文学作品A. 善于寻觅灵魂深处的记忆B. 追求人文主义的自由思想C. 注重描写社会底层的心声D. 主张恢复启蒙时代的理性第卷 非选择题(40 分)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 2 小题,其中 41 题 20 分,42 题 20 分,共计 40 分。41. (20 分)东西方思想在不同时期影响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普罗塔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孔子说:“仁

21、者爱人,克己复礼。”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1)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文化的异同。(6 分)材料二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 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

22、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在本质目的上有何相似之处(6 分)材料三 1840 年中国社会进入近代时期,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近代思想界也开始了它近代化的历程。在西方各种思潮传入影响下,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近代思潮勃然兴起,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既包括有形的物质制度性因素,也包括精神性因素”同时“中国社会的特定的历史土壤从根本上限制、影响与规定着不同时期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向和格局”。孟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变迁的社会原因初探(3)依据材料三概括 1840 年后中国思想界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8

23、分)42. (20 分)1617 世纪的东西方科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617 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姓名 生卒年 著作李时珍 1518-1593 年 本草纲目徐光启 1562-1663 年 农政全书徐霞客 1586-1641 年 徐霞客游记宋应星 1587-1666 年 天工开物材料二 1617 世纪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姓名 生卒年 成就哥白尼 1473-1543 年 提出太阳中心说布鲁诺 1548-1600 年 提出宇宙无限论培根 1561-1626 年 初创近代实验科学伽利略 1564-1642 年 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太阳中心说,并奠定近代动力学

24、基础开普勒 1571-1630 年 发现行星绕太阳运行轨道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 1617 实际中国与欧洲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差异。(8 分)材料三 “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的力量、功效和结果,但它们远不如三大发明那么惹人注目;这三大发明古人并不知道,它们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因为这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这一论断的重大意义在于:他富有洞察力地选择的三大发明都起源于中国。然而,这三大发明对中国并没什么作用,相反,却在西方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中国的文明根深蒂固,中国的帝国组织渗透甚广,决不允许这些发明破坏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摘自

25、(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其启示。(12 分)2016-2017 学年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参考答案1-5 BCBCA 6-10 BCBDA 11-15 ABBCB 16-20 BCAAB 21-25 CBDDB 26-30 CCBAC 31-35 ABBBA 36-40 ACBBA41.(1)相同点:关注人,以人为本;(2 分)不同点:中国强调社会责任、社会秩序;(2 分)西方强调个人自由、个性发展。 (2分)(2)态度:伏尔泰推崇儒家文化(伦理道德) ;孟德斯鸠、卢梭认为儒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

26、(4 分)目的:批判专制主义,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发展资本主义。 (2 分)(3)特点:思想近代化起步;思想的多元化。(4 分) 原因: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思想的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等。(4 分,答出 2 点即可)42.(1)中国古代科技主要体现在应用技术,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和总结经验的方法;西方主要体现在理论科学,采取观察、实验以及逻辑推导的研究方法。(8 分)(2)影响:中国:未能破坏传统制度与习俗,没有引发社会转型,强化君主专制统治。(4 分)西方:促进民族国家的建立,促进社会转型;促进欧洲思想解放(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推动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新航路开辟)。(6 分)启示:科技作用的发挥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科技能够加速社会发展,也有可能阻碍社会进步。(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