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研究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后答案(高放版) 简答题 一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答:联系 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资料。 1)空想中的历史观所包含的唯物主义成分与辩证法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资料。 2)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给科学社会主义启发。 3)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制度提出的积极主张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参考。 区别 1)它们对社会主义产生的必然性认识不同 :空想社会主义简单的将之视为绝对真理 ,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把社会主义看作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2)对无产阶级的认识不同
2、 :空想社会主义还没从众多阶级中把无产阶级区分开来,简单认为他们是一群受苦受难的人,而科学社会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3)实现社会主义道路认识不同 :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皆认为未来应进入新阶段,但空想社会主义认为通过宣传教育及典型示范等社会改良方式实现,而科学社会主义则认为要通过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的方式进行推翻资本主义政权。4)对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的认识不同。空想社会主 义是单纯思维的结果,科学社会主义立足于现实,把未来世界推断出来,不主观臆断。 二如何评价 “战时共产主义 ”与 “新经济政策 ”? ( 1)战时共产主义的内容:
3、农村实行余粮征集制,在工业中加速实现普遍的国有化,在商业方面实行贸易垄断,在分配方面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 评价:积极作用: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消极作用: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 3)新经济政策内容:以余粮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确定自由贸易的原则 -冲破了货币限制,即无地区限制和货币正常化。 工业方面由全部国有化转为多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即国家控制下的资本主义。改平均食物分配制度为劳动报酬级差制。 评价:在经济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发展和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国民经济。实行对劳动者物质利益原则。在国家限制和调节的情况下,暂时允许资本
4、主义成分的存在。实现小农生产的合作化。 三当代资本主义有什么新现象、新特点?如何看待? 发生了新的技术革命,垄断有了新发展,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对不发达国家的掠夺采取新的形式(建立有利于他们的政治经济手段,不公平不公正 的手段),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采取各种措施来协调互相之间的关系。 这些新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1、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的结果。 2、 资产阶级 为维护自身利益需要及资本主义垄断集团之间激烈竞争的产物,他们在不违背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改变。 3、与世界社会主义在一定时期里的力量挣扎和影响加强有密切关系。 资本主义矛盾的新特点:
5、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更加深化。其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化之间的矛盾,而生产社会化的提高,使得生产资料私有化程度更加严重,从而其矛盾加深。 2、资产阶级 和工人阶级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没有根本改变。 3、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渗透和掠夺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压低 原料价格,提高高端产品的价格,拉大价格剪刀差,此外还有经济上的控制。 4、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也有新的演进。 四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是什么?(科学社会主义有哪些基本原理?) 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两大理论基石 A唯物史观创立的特殊重要的意义(第一块基石) 1、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
6、唯物史观正确地说明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3、唯物史观肯定了人民群 众的社会历史地位 B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具有更为直接的意义(第二块基石) 1、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必然性 2、剩余价值学说明确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地位以及无产阶级解放的途径 。 五 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意义。 1.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2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战略构想: 经济落后的国家也能建成社会主义 要采取渐进、过渡的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经济 大力发展工业,为社会主义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 路 加强政权建设,反对官僚主义 苏
7、联在列宁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总共约 6 年时间。 前 3 年,他缺少清醒的认识,急于通过军事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后 3 年,他在总结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落后国家的国情有了较清晰地认识,初步探索了通过新经济政策迂回,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路子。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精神是认为落后国家要经历更长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期间要大力发展商品市场经济,逐步消除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允许资本主义有一定程度发展,逐步扩大社会主义阵地,最后战胜资本主义,达到社会主义,实现社 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电气化和政治民主化,工农化,用社会主义现代化来弥补落后国家未曾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课程。 2
8、六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答:斯大林战胜党内反动派后,随即发动了高速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和大清洗三大运动,完全改变了新经济政策的道路,形成了斯大林模式,即社会主义苏联模式。一言以蔽之,集权模式是也。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弊端 1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弊端: 高度集权的以党代政体制 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与终身制 以人治代替法治,民主制遭到破坏 缺乏有效的人民监督体制 2经济模 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弊端 所有制形式过于整齐划一 部门管理体制过于集中 片面强调指令性计划经济、排斥市场机制 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经济 经济片面发展,国民经济比例长期失调 。 历史功绩 :多多少少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9、保证了苏联在 20 世纪 30 年代高速度的发展工业,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的物资基础;保证了苏联反对希特勒德国的卫国战争的胜利;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提供了经验与教训。 消极影响 :使苏联走上了并非最佳的发展道路;阻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大发挥;在实践中逐渐对苏联社会的进步产生了 阻滞作用;降低了社会主义的威信,减弱了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形成了消极的国际影响,对几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了损害。 七 联系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谈谈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必要性。 1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及弊端 高度集权的以党代政体制 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与终身制 以人治代替法治,民主制遭到破坏 缺乏有效的人民监督体制 2经
10、济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弊端 所有制形式过于整齐划一 部门管理体制过于集中 片面强调指令性计划经济、排斥市场机制 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经济 经济片面发展,国民经济 比例长期失调改革必要性: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动力;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有不完善之处,需要在时间中不断改革。 八苏联模式形成的原因 是当时情况下实现无产阶级对国民经济管理领导权的需要 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迅速建成社会主义,摆脱帝国主义干涉威胁的需要 是与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无产阶级执政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理解直接相关的 。 九 共产党宣言 中的 社会主义 基本原理:( 1)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顺利的规律
11、: 社会发展规律,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 义的基本矛盾( 2)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原理 无产阶级的优点:最先进;最富有革命性,战斗力(因为他们一无所有);最富有组织性。 此外中国工人阶级最集中,易于组织起来战斗;中国工人阶级与中国农民具有紧密的联系。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消灭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3)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原理( 4)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 5)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原理( 6)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原则 十东欧剧变的教训根本点是什么?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教训是什么? 东欧剧变教训的根本点: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即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 社会主义建设改
12、革的教训: 1、社会主义的改革建设应从本国的实际出发 2、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改革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 ( P201) 3、在改革建设过程中坚持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4、社会主义的建设必须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进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也是为了社会主义社会更好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但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领导更具有说服力,战斗力,使共产党成为真 正的领导核心。 7、阶级矛盾已经不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仍然在一定范围内
13、存在,长期存在,且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激化。 8、争取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 1)发展社会主义,必须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2)和平共处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主权,独立自主,且要警惕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干涉,渗透和颠覆。 十一、 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 一门研究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及其共产主义世界一般规律的科学。 十二、 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同工人运动结合的原因: a 由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决定的,是一种实 践的科学,其哲学为无产阶级服务, b 通过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从外部传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c 无产阶级只有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十三、
14、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论述 “两个必然性 ”理论的?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现实意义? 答: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不适应生产力高度社会化的要求,阶级矛盾激化,只有用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代替私人占有,才能解放生产力,解放全人类。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 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提出了 “两个必然 “原理 ,但要把这两个必然性变成现实 ,最终取决于生产力水平 .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吸取了社会主义的优势,调整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宣言中提到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措施在当今世界有的已经变为现
15、实,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出现诸多社会主义因素,但是,这种调整还只是处在量变阶段,经济危机没有消除,两极分化愈演愈烈。 在当今世界发展生产力的两种制度模式中 ,社会主义更有发展效率 ,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我们在确信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同时 ,必须全面辩证 地认识资本主义 ,正确对待当代资本主义新的文明成果 .面对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 ,我们只有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进一步缩小差距 ,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 论述题 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 积极贡献: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
16、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3 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 进的品格 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历史局限性: 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原性,他们的社会主
17、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缺乏科学性。 空想社会主义 “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 空想社会主义有许多消极的成分:如保留奴隶与奴隶劳动、殖民地、宗教神秘主义因素、劳动偏见、政治极端主义和最高领导人职务终身制等; 2、试举例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态度。 “科学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他们当作科学来对待。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总是随社会发展和自己认识水平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完善和修正自己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不惟我独尊,用宗派主义态度对待别人,包括资产阶级的学者。 马克思强调自己的理论不
18、是教条,而应该是方法。使用时应该实事求是的考虑实 际出发点,而不应该照搬结论。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是达到共产主义的方法则需要各国无产阶级根据本国具体情况,独立自主的探索本国道路制定自己方针。 3、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1)要客观地估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发展阶段; 2)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3)利用商品和货币的关系; 4)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5)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 6)洋步骤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反对官僚主义; 7)加强执政党建设,改善党的领导 : 要重视市场作用 。 要重视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 要坚持
19、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要改革集权体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4、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和特点及弊病。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特征: 1、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指令性计划有高度集中性、全面性和强制性的特点。首先: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其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战略。再次:否定和限制商品的计划经济。 2、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 第一,高度集权的党的领导体制。党和国家融为一体,国家完全隶属于党,苏共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绝对控制。第二,限制以至取消党内民主。 第三,实行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滋长了官僚主义,干部只对上级负责。第四,总书记个人专权模式建立。总书记独揽党政军大权,不受
20、任何组织和法律的限制而可以随意决定重大国务。斯大林执政期间,不需要召开党政大会了。 3、 高度集中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管理体制 第一,文化学术上的是非往往由党组织和党的领导人说了算。例如:联共(布)党史、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都由斯大林审定。第二,个人迷信、个人崇拜盛行。个人崇拜是国家高度集权的需要,是为执行高度集权制服务的。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 : 第一,建成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苏联模式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第三,苏联模式有利于实行宏观经济控制和管理,改变了苏联的工业布局。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病: 第一,压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经济 发展。第二,干部特殊化
21、和官僚化严重。第三,文化专制导致社会意识贫困和教条主义盛行。第四,长期突出阶级斗争和政治高压,使社会政治气氛和人际关系不正常。第五,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造就了庞大臃肿的管理机构,为以后的改革增加了极大的难度。 5、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 P212-P218)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 根本原因 :一是原有苏联模式积弊太深;二是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三是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历史教训: 一是要警惕右面的,但主要纠正 “左 “的错误;二是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三是要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6、如何认识和实践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22、( P239-P243) 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发展先进 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创造主体,也是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三个代表是决定社会性质的。有符合三个代表的党,不仅可以保证公有制真正落实,甚至也可以使其他
23、形式所有制,包括集体所有制、私人所有制都改变性质来为全体人民服务。 如何实践: 必须把 “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落实到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正确处 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坚持以马义毛思为指导的新民主义文化;坚持以马毛邓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7、试述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 苏东巨变以后,资本主义全球化主导全球。 全球化是指货物(或商品)与资本的越境流动,经过了跨国化、局部国际化全球化阶
24、段。 全球化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但同时也包括的政治、经济、 文化、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全球化。 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其原动力是新科技革命,主动力是生产力革命。 全球化同时带来很多负面恶果,如犯罪全球化、污染全球化、犯罪全球化等。本质:资本主义全球化主流是把资本主义剥削与压迫制度推广到全球。不少发展中国家认为全球化实质是西方文明主导的现代化。 8、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仍然是私有制经济。因此其基本矛盾仍然存在。 资本剥削现象依然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依然是
25、资本家阶级。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发生作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依然频频爆发,并引起各种社会矛盾。 当然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显示了社会主义在全世界最终胜利的客观历史趋势。 4 9、在当今时代,科学社会主义主要面临哪两大挑战。 1、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2、民主社会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对挑战; 其一,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为此,要了解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腐朽、垂死的资本主义还能带头掀起第三次科技革命?二是当代资本主义究竞发展到了什么样的新阶段?三是为什么苏联等社 会主义国家竞争不过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二,民主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为此,也要了解三个问题:一是为
26、什么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越来越超过科学社会主义?二是应当怎样看待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及其走势?三是苏联东欧各国的共产党为什么大都社会民主党化,并从科学社会主义转向民主社会主义? 10、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 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不懈地搞好党的理论、政治、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 始终如一地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 毫不动摇地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努力探索反 映时代特点、适合本国国情和具体历史条件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 善于把握时机,勇于在历史转折关头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11新时代应该如何树立什么样的新观念。 ( 1)人类社会正面临科学技术全
27、面加速发展时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并没有使资本主义摆脱必然灭亡的命运。( 2)经过全世界人民的斗争,新的世界战争并非不可避免。( 3)和平与发展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的两个主题。( 4)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5)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搞好本国建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吸 引力( 6)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处理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这决定世界社会主义命运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处于并存、共处、竞争和斗争新时代。( 7)共产党要善于联合各社会主义政党,尤其是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实行多党合作,结成广泛统一战线。 1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只有中
28、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认识和体会 一、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振兴中国 作为我们党的行动纲领,作为全体人民的理想信念,作为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在这里,社会主义是共同规律和本质特征,中国特色是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中国的具体表现。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在理论上没有既定的答案可供参考,在实践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它作为一个历史性课题摆在了所有社会主义者面前。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积极探索和研究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取得了丰硕成果
29、。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利弊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与矛盾,都作了全面分析和科学概括,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历史阶段、根本任务、内在动力、外部条件、战略步骤、政治保证、领导核心和奋斗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成功地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形成和完善同步发展的。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前两步战略目标,进入了全面建
30、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29 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 9以上的增长速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 1978 年的 226 美元增加到 2006 年的 2000 多美元。 2006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20万亿元,居世界第四位;对外贸易总额 17607 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超过 1 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断完善,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制度方面的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了尊重和保障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
31、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我们在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卓有成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逐步加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得到迅速发展;我们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推动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维护了社会公平和正义,形成了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实践雄辩地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振兴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康庄大道。新世纪新阶段,我们 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然后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
32、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胜利之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体现了社会主义主体的广泛性,因而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凝聚力,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中有着广泛的共识,能够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 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种利益的一致性维系于我们的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事业。这个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事业是由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和根
33、本政治制度决定的,也是由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决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在本世纪头 20 年,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惠及十几 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为这个共同理想、共同目标而奋斗,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这个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共同事业集中了我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保证广大人民在政治上和道义上团结一致,克服艰难险阻,赢得更大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离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34、义,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失去了赖以维系的根基,广大人民的团结奋斗就失去了赖以维系的纽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人民的事业,只有把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紧密团结在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我们才能顺利达到预期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有巨大的包容性和感召力。在经济上,我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在政治上,我们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 为各阶层、各民族、各党派参政议政、表达诉求开辟了畅通的渠道。在文化上,我们坚持
35、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保证了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了国家长 治久安。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的理想将更加坚实可靠,我们的目标将更加切实可行,我们的事业将更加兴旺发达。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我们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把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必然要求我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努力营造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使一切创造愿望都得到尊重、创造活动都得到支持、
36、创造才能都得到发挥、创造成 果都得到肯定,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必然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不断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人民逐步过上更加殷实宽裕的小康生活,享有更加合理的膳食、宽敞的住房、方便的医疗、良好的教育、充分的就业、安全的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的包容性之所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的感召力之所在。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事业发展的美好前景,极大地增强了中华儿女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亲和力与凝聚力。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从历史比
37、较和国际观察中,人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大业。 三、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正处于关键时期。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能否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这就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
38、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我们党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与坚持解放思想分不开的。按照解放思想的要求,坚持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决冲破一切妨
39、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方式方法,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 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各项改革,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是社会主义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其根本目的是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具体制度,不断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促进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
40、,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积极吸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为我所用,既 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条件,也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基本前提。事实充分说明,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发展的内涵深刻,外延广泛,首当其冲是经济发展,这是其他方面发展的基础。因此,对于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既要坚持统一论,又要坚持重点论。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1、,物质财富的创造始终是发展的核心,离开物质财富的增长,其他各方 面协调发展的目标就很难实现。和谐社会是人类几千年来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把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要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统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统筹东部、中部和西部发展,统筹人口增长、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统筹先富群体、后富群体和未富群体的利益诉求,把发展的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上,是社会和谐的本质规定,也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 2020 年的奋斗目标,是 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
42、必须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经过改革开放 29 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按照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们已经实现了头两步战略目标,并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立了坚实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 略目标必经的发展阶段。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就一定能排除各种干扰,经受各种考验,胜
43、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13.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 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不懈地搞好党的理论、政治、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始终如一地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毫不动摇地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努力探索反映时代特点、适合本国国情和具体历史条件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善于把握时机,勇于在历史转折关头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14. 改革开放前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有那些宝贵的经验和应当吸取的教训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反对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别国经验的教条主义。第二,必须尊重科学知识,遵守客观规律,反对主观主
44、义的唯意志论。第三,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反对急于求成和急于过渡的冒进思想。第四,必须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和滥用。 6 15.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和基本教训 20 世纪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是 : 1.各国革命和建设都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走自己的道路 ;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改革为动力 ,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 ; 3.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实行对外开放 ,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4.把共产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 4.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确保无产阶级政党
45、的核心地位 ,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 ,社会主义国家防腐拒变的根本保证 ; 基本教训 : 1.社会主义国家把“计划经济”和“国有经济”看作是发展国家实力的唯一手段,是片面的 。 2.认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正确的,是科学的,结果,整个社会主义运动 再也无法发现马克思的理论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沿着错误的道路越走越远,发展经济的努力受到严重挫折 . 3.极端的“阶级斗争”思想和实践也使人民及其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能力受到严重打击, 16. 邓小平理论的内容与意义 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46、设新的实际,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作出了初步的、系统的科学回答,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世界意义 :邓小平理论向世界昭示:只要中国社会主义旗帜不倒 ,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地位就将始终存在和发展。邓小平理论还为建立一个稳定、安全和繁荣的世界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办法。邓小平理论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 : 1 提出了改革开放这一适应时代潮流的大政策。 2 提出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判断。 3 揭示并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 4 提出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的党的基本路线。 5 确定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47、三步走”发展战略。 6 深刻揭示了计划和市场的辩证关系,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目标。 17. 社会主义 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社会主义实践为人类的发展进程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 1.实现了国家主权、民族平等和社会公正,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逐步提高。 2.以实现大多数人民的共同利益为标,实现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平等交往。由于社会主义的出现,阻止了资本主义所主导的全球化进程,有力地打击了国际垄断资本统治秩序。第三世界的发展,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而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3.社会主义的出现,为解决人类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找到了一条根本出路。 18、有学者对科学社会主义理
48、论在 21 世纪的发展有如下认识 : 21 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一, 21 世纪的社会主义是模式多样的社会主义。第二, 21 世纪的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第三, 21 世纪的社会主义将建立更加完备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四, 21 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将在艰难中曲折前进。 21 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将会出现如下趋势与特征: 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蓝图将作为共产党和人民大众追求的长远的奋斗目标,而不可能在目前的政治 经济 文化结构的状况下完全实现。 2. 21 世纪的社会主义将是发展“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 在 21 世纪,“制度社会主义”在 数量上不会有大幅度增加,尤其不大可能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但“价值社会主义”将无时无地不在孕育、生长与发展。 4. 21 世纪的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上将是市场取向的社会主义。 5. 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有望在 21 世纪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走向新高潮的强大推动力 。 19. 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它们在理论上的成就和存在的缺陷以及正面和反面的经验,都成为科学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