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普通高中新课程.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213573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普通高中新课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浙江普通高中新课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浙江普通高中新课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浙江普通高中新课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浙江普通高中新课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以及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调整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通知(浙教办2009106 号)等文件精神,便于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积极稳妥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实验,提高我省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特制定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思想政治教学指导意见)。思想政治教学指导意见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

2、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思想政治中建议的模块开设顺序编排。每个模块分课按照“课标内容”、“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编写。“课标内容”是教学的目标源头,按课直接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摘录,便于教师检索。“学习要求”按课时采用表格的形式,分 “基本要求”、“ 发展要求”与“ 说明”列出。“基本要求 ”主要是提出学生学习要达成的三维目标,提示教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对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学习要求,按照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设定的能力层次来制订,并以行为动词来提示,如识记层次的“知道” 、“了解”、“明确”、 “懂得” 等;理解层次的“ 把握”、“理解” 、“ 解释”等;应用层次的“探讨”、“比较

3、” 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采用“体会” 、“认识” 、“感受”、“感悟”等词语,以明确这一维度的具体要求。 “发展要求”主要是针对教育教学的重点、热点问题,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层次提出的需要适度拓展的要求。“说明 ”部分主要是为了保证教学进度、调整学习负担而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指导性建议,分别列出了“不作拓展的内容”和“不作要求的内容”,学有余力或感兴趣的学生不受此限。“教学建议”是按课对如何实施教学和达成教学目标所提出的参考建议,如课时分配、基于什么途径或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完成哪些学习要求等。“教学建议 ”不是刚性要求,而是一个导向。思想政治教

4、学指导意见是提纲挈领式的,力图对关键问题作出简要说明,教师在使用上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思想政治教学指导意见内容涵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所有必修模块、选修A 模块和选修B 模块。本指导意见适用对象:2009 年秋季及以后入学的高中学生。经济生活思想政治必修 1(经济生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重要内容,紧紧围绕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经济生活展开。在知识目标上,帮助学生知道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在能力目标上,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

5、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引导学生珍惜诚信的价值,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进取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应注意融合与协调,要按思想政治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认真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以确保思想政治课程总体目标的实现。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一、课标内容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学要求第一框题 揭

6、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基本要求1了解货币的含义和产生过程2理解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3知道价格的含义。4懂得纸币的含义、优点及发行规律。发展要求 概括货币产生的必然性说明1不作拓展的内容: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一般等价物。商品流通对商品生产者的启示。货币的其它职能。2不作要求的内容:货币流通规律。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含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含义。第二框题 信用工具和外汇基本要求1了解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和优点。2了解外汇和汇率的含义。3知道汇率的升高与跌落。4理解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发展要求说明1不作拓展的内容: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信用卡的使用。2不作要求的内容:支票现金消费与刷卡

7、消费的区别。三、教学建议1课时分配3 课时。第一框题 2 课时,第二框题 1 课时。因为是起始课,加之第一框题内容多且比较抽象,对刚从初中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来说,理解和把握会有一定的困难,宜适当放慢速度,让学生逐步适应,但不要把时间用在拓展广度、挖掘深度上面。2教学方法(1)第一框题“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教学方法建议:本框题教学要紧紧围绕“货币”这个核心展开,教科书中所涉及的其它知识则不必作过多的拓展和挖掘。第一目题“货币的本质”可采用实物演示法导入,向学生展示一些货币和商品的实物,让学生进行判断,说说看法。再采用情景引导法学习货币的相关知识。如可以设置一些物物交换的情景,让学生参与表演,感

8、悟其中的困难,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归纳货币的本质。第二目题“货币的基本职能”可采用概念剖析法,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插图教学货币两个基本职能的知识。第三目题“纸币”主要可采用问题教学法,围绕教师或学生设计的问题展开讨论,层层深入。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提出纸币发行过多或者过少会产生怎样的后果,面对这样的后果可以采取哪些对策,启发他们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2)第二框题“信用工具和外汇”的教学方法建议:第一目题“信用工具”可采用图像演示或学生实践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或体验信用工具的作用及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方法。“支票”部分的知识可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第二目题“外汇”可以通过分析教师编

9、制的典型汇率变动材料,学习外汇、汇率、汇率变动等知识,使学生理解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一、课标内容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二、教学要求第一框题 影响价格的因素基本要求1归纳影响价格的因素。2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3把握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4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发展要求 解释现实生活中导致价格变动和供求变化的原因。说明不作要求的内容: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的含义。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主要内容。劳动生产率的含义。第二框题 价格变动

10、的影响基本要求 理解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发展要求 举例说明价格变动的意义。说明 不作拓展的内容: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三、教学建议1课时分配2 课时,每框题 1 课时。2教学方法本课教学建议教师可采用“沙龙式”的教学方法。具体操作如下:课前准备。在学生自愿报名和自愿组合的基础上,确定两个分别以“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为主题的沙龙学习小组,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搜集并处理好相关的材料,根据材料设计课堂讨论的问题,拟定问题的参考思路和角度,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制作课件等。课中展开。每个主题 1 课时。每一课时都由相关主题的沙龙学习小组同学主持,

11、基本程序是:(1)在主持人的主持下,全体人员,围绕问题平等参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时间约 3035 分钟。(2)由沙龙小组的同学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并对其它同学进行学习评价。(3)其它同学对本次沙龙活动进行评价。(4)教师进行补充总结和发展性评价。课后延续。沙龙小组的同学可以印发或张贴重要的学习材料、学生可以写“沙龙感悟”;其他同学可以写总结语等。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一、课标内容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二、教学要求第一框题 消费及其类型基本要求1理解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2把握消费的类型。3知道消费结构和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发展要求 举例说明恩格

12、尔系数变化对消费水平的影响。说明第二框题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三、教学建议1课时分配2 课时,每框题 1 课时。2教学方法(1)第一框题“消费及其类型”的教学方法建议:第一目题“影响消费的因素”和第二目题“消费的类型”,教师可采用事实列举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师生列举身边消费事例的基础上,教师利用其中典型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判断,进而综合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和消费类型,重点是分析收入、物价对消费的影响和比较钱货两清与贷款消费的差异。第三目题“消费结构”,教师可采用图表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恩格尔系数,并介绍和讨论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和我国恩格尔系数变化的趋势、意义和原因。基本要求1

13、描述几种主要的消费心理。2比较几种受不同消费心理影响的消费行为的差异。3理解理智消费的四大原则。发展要求 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说明(2)第二框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教学方法建议:本框题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生的特点,以活动为载体开展教学。如指导学生对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调查,撰写、交流调查报告;开展“社会进步、节俭让步”和“社会进步、节俭同步”为辩题的辩论赛;指导学生根据教师虚拟的家庭条件或学生真实的家庭条件撰写消费计划,进行交流和评价。活动要体现生活性、实践性和过程性。综合探究 正确对待金钱一、教学要求二、教学建议1课时分配1 课时。2教学方法可采用课题研究的方

14、法。具体步骤如下:(1)成立课题小组,确定本组课题。(2)拟订研究计划,分工执行任务。(3)整合信息资源,撰写研究报告。(4)展示优秀课题,共同分享成果。注:思想政治必修 1(经济生活)后面三个单元中的“综合探究”可借鉴这一思路和做法,不再分别提出教学建议。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一、课标内容列举实例,阐释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二、教学要求第一框题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基本要求 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发展要求 解释“金钱不是万能的”,从而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说明第二框题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三、教学

15、建议1课时分配3 课时,第一框题 1 课时,第二框题 2 课时。2教学方法(1)第一框题“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教学方法建议:本框题内容可以采用启发引导、讨论互动等教学方法来完成。第一目题“生产与消费”,教师可先指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所学内容,指明生活与消费必须通过发展生产来解决,从而引入新课。通过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从实例中分析认识生产的决定作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譬如,教师可列举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时的种种生活现象,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不同的消费水平。第二目题“大力发展生产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生产力发展取得成就

16、的同时,让学生明确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2)第二框题“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教学方法建议:本框题内容是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生动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可以采用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师可组织学生从我国当前经济建设中的实例出发,结合所见所闻,开展有关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学习探究活动。基本要求1把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了解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及其关系。3明确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和意义。发展要求 理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的必要性。说明 不作拓展的内容:人和

17、科技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基本要求1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明确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3把握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主体地位。4比较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5了解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发展要求 列举实例,阐释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说明 不作拓展的内容: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革。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一、课标内容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列举几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

18、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确的择业观。二、教学要求第一框题 公司的经营基本要求1知道企业的含义、作用和所有制类型。2了解公司的含义、法律特征和组织机构。3比较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4把握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5了解企业的兼并、破产及其意义。发展要求 结合实例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说明1不作拓展的内容:自然人和法人的区别。公司制的优点。2不作要求的内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企业联合的含义。第三框题 新时代的劳动者三、教学建议基本要求1了解就业的重要意义。2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职业观。3知道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4把握劳动者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的关系。5知道劳动者依法

19、维权的途径。发展要求 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说明1不作拓展的内容:劳动的含义和作用。2不作要求的内容:我国宪法为什么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自由职业人员和 SOHO。1课时分配3 课时,第一框题 2 课时,第二框 1 课时。2教学方法(1)第一框题“公司的经营”的教学方法建议:由于本框题教学内容较多,涉及的知识面也较广,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教学节奏,可采用讲授法、对比法、归纳法、讨论法等方法,注意加强事例论证,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对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教学以及如何经营企业的教学一定要结合身边的事例,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最后部分,企业的兼并、联合、破产及它

20、们的意义,教材本身文字不多,但其知识含量大,教师可以案例的形式讲解这部分内容。(2)第二框题“新时代的劳动者”的教学方法建议:本框题的劳动者的权利和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等问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实例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将市场经济中的一些理论知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比如采集就业信息,调查市场需求,了解各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本框题内容可以采用如下教学策略:以案例、漫画、图表等形式导入提出问题师生、生生交流得出结论。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一、课标内容解析银行存贷行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二、

21、教学要求第一框题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第二框题 股票、债券和保险基本要求1知道储蓄存款的含义及我国的主要储蓄机构。2了解利息的含义及计算公式。3知道储蓄存款的基本类型及特点。4把握商业银行的含义和主要业务。发展要求说明1不作拓展的内容: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2不作要求的内容:利率的含义。商业银行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三、教学建议1课时分配2 课时,每框题 1 课时。2教学方法(1)第一框题“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教学方法建议:第一目题“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教师可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呈现存折、银行卡等实物,使学生懂得储蓄存款的含义、储蓄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然后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

22、学习方式,感知、理解和把握利息的含义、计算公式,区分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类型的储蓄存款有什么特点,对于储户、银行经营和国民经济有什么不同意义。第二目题“我国的商业银行”,教师可从学生身边的日常经济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概括商业银行的含义;结合商业银行日常的业务活动,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以介绍存贷业务为主,学习结算业务时可联系第一课中信用工具的内容),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第二框题“股票、债券和保险”的教学方法建议:教师可以从股票、债券和保险市场上的所见所闻入手,通过具体的情景材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了解股票、债券和保险等知识,明白不同的投资行为都是

23、追求价值的增值,又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生动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投资方式这一抽象的理论知识,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投资活动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增强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一、课程内容标准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二、教学要求基本要求1知道股票的含义和特点。2了解股票投资的收入及风险。3知道债券的含义、种类和特点。4知道商业保险的含义和种类。5了解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发展要求 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学会选择正确的投资理财方式。说明不作要求的内容:股票上市知识。基金的含义及特点。商业保险的功能与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资料库 > 人力资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