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题.xls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21529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XLS 页数:682 大小:3.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医师考题.xls_第1页
第1页 / 共682页
执业医师考题.xls_第2页
第2页 / 共682页
执业医师考题.xls_第3页
第3页 / 共682页
执业医师考题.xls_第4页
第4页 / 共682页
执业医师考题.xls_第5页
第5页 / 共6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以单纯扩散的方式跨膜转运的物质是 A Na + B Ca 2+ C O 2 和CO 2 D 葡萄糖 E 氨基酸 C2水溶性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的帮助进入细胞的过程是: 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入胞作用 E 出胞作用 B3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依赖于细胞膜上的 A 脂质双分子 B 紧密连接 C 通道蛋白 D 载体蛋白 E 钠泵 D4细胞膜主动转运物质时,能量由何处供给 A 细胞膜 B 细胞质 C 细胞核 D 内质网 E 高尔基复合体 A5蛋白质从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的转运方式是 A 主动转运 B 单纯扩散 C 易化扩散 D 入胞作用 E 出胞作用 D6神

2、经末梢释放递质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的 A 主动转运 B 单纯扩散 C 易化扩散 D 入胞作用 E 出胞作用 E7Na + 由细胞外液进入细胞的通道是 A 电压门控通道 B 化学门控通道C 电压门控通道或化学门控通道 D 载体蛋白 E 缝隙连接 C8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细胞对刺激产生什么的能力 A 反应 B 反射 C 兴奋 D 抑制 E 适应 C9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刺激后,产生活动或活动加强称为 A 反应 B 反射 C 兴奋 D 抑制 E 以上都不是 C10刺激是指机体、细胞所能感受的何种变化 A 体液 B 血液 C 内环境 D 外环境 E 内或外环境 E11神经、肌肉、腺体受阈刺激产生反应的共同表现

3、是 A 收缩 B 分泌 C 局部电位 D 阈电位 E 动作电位 E12衡量兴奋性的指标是 A 动作电位 B 局部电位 C 阈电位 D 阈强度 E 强度时间变化率 D13保持刺激作用时间不变,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 A 阈刺激 B 阈强度 C 阈电位 D 阈下刺激 E 阈上刺激 B14阈刺激是指 A 阈强度 B 阈值 C 强度阈 D 刺激阈 E 阈强度的刺激 E15兴奋的指标是 A 阈电位 B 局部电位 C 动作电位 D 静息电位 E 反应 C16细胞在接受一次刺激产生兴奋的一段时间内兴奋性的变化,不包括下列哪期 A 绝对不应期 B 相对不应期 C 超常期 D 恢复期 E 低常期

4、D17决定细胞在单位时间内能够产生兴奋的最多次数是 A 绝对不应期 B 相对不应期 C 超常期 D 恢复期 E 正常期 A18绝对不应期出现在动作电位的哪一时相 A 锋电位 B 负后电位 C 正后电位 D 除极相 E 恢复相 A19有关静息电位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 由K + 外流所致,相当于K + 的平衡电位B 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C 各种细胞的静息电位数值是不相同的D 是指细胞安静时,膜内外电位差。E 是指细胞安静时,膜外的电位。 E20锋电位的幅值等于A 静息电位与负后电位之和B K + 平衡电位与超射值之和C 静息电位绝对值与超射值之和 D Na + 平衡电位 E K + 的平衡电位 C

5、21阈电位指能引起Na + 通道大量开放而引发动作电位的 A 临界膜电位数值B 最大局部电位数值 C 局部电位数值 D 临界超射值 E 临界锋电位数值 A22有关局部兴奋的特征中哪项是错误的A 电位大小随刺激强度而改变 B 可总和 C 无不应期 D 有全或无现象E 以电紧张形式扩布 D23有关兴奋在同一细胞内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 是由局部电流引起的逐步兴奋过程B 可兴奋细胞兴奋传导机制基本相同C 有髓神经纤维传导方式为跳跃式D 局部电流强度数倍于阈强度 E 呈电紧张性扩布 E24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物质是 A 5-羟色胺 B 乙酰胆碱 C 去甲肾上腺素 D 肾上腺素 E 多巴胺 B

6、25关于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哪项是错误的A 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部B 横管膜产生动作电位C 终末池中Ca 2+逆浓度差转运D Ca 2+ 进入肌浆与肌钙蛋白结合E 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为三联管 C26兴奋性周期性变化中哪一项的兴奋性最低 A 绝对不应期 B 相对不应期 C 超常期 D 低常期 E 静息期 A27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进行逆浓度差吸收时,伴有Na + 顺浓度差进入细胞,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所需的能量间接地由何者供应。 A 线粒体 B 钠泵 C 钙泵 D 高尔基体 E 中心体 B28记录神经纤维动作电位时,加入选择性离子通道阻断剂河豚毒,会出现什么结果。 A 静息电位

7、变小 B 静息电位变大 C 除极相不出现 D 超射不出现 E 复极相延缓 C29在对枪乌贼巨大轴突进行实验时,改变标本浸浴液中的哪一项因素不会对静息电位的大小产生影响。 A Na + 浓度 B K + 浓度 C 温度 D pH E 缺氧 A30人工减小细胞浸浴液中的Na + 浓 度,所记录的动作电位出现 A 幅度变小 B 幅度变大 C 时程缩短 D 时程延长 E 复极相延长 A31有机磷农药中毒出现骨骼肌痉挛主要是由于 A Ach释放减少 B Ach释放增多C 终板膜上的受体增多D 胆碱酯酶活性降低E 胆碱酯酶活性增强 D32在神经-骨骼肌接头中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 ATP酶 B 胆碱酯酶

8、C 腺苷酸环化酶 D 磷酸二酯酶 E 单胺氧化酶 B33动作电位沿运动神经纤维传导抵达神经-肌接头部位时,轴突末梢释放Ach,使终板膜产生终板电位,然后在什么部位引发动作电位 A 肌细胞膜 B 接头后膜 C 终板膜 D 横管膜 E 三联管膜 A34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素是肌浆中何种离子的浓度升高 A K + B Na + C Ca 2+ D Mg 2+ E Mn 2+ C35细胞外液高浓度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是属于 A 单纯扩散 B 载体易化扩散 C 通道易化扩散 D 主动转运 E 入胞作用。 B36组织兴奋性降低,组织的 A 静息电位值减小 B 动作电位减小 C 刺激阈减小 D 阈值

9、增加 E 反应性增加 D37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首先出现 A 锋电位 B 阈电位 C 负后电位 D 局部电位 E 正后电位 D38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 A 锋电位 B 阈电位 C 负后电位 D 局部电位 E 正后电位 A39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复极相,K + 外流至膜外又暂时阻碍K + 进一步外流,结 果形成 A 锋电位 B 阈电位 C 负后电位 D 局部电位 E 正后电位 C40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 A 锋电位 B 阈电位 C 负后电位 D 局部电位 E 正后电位 B41在神经-骨骼肌接头部位释放Ach产生终板电位的过程中,有何种通道参与 A 化学门控通道 B 电压门

10、控通道 C 机械门控通道 D 细胞间通道 E 电突触 A42神经细胞动作电位除极相的产生与Na + 通道开放有关,这种Na + 通道属于 A 化学门控通道 B 电压门控通道 C 机械门控通道 D 细胞间通道 E 电突触 B43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肌细胞兴奋时释放到肌浆中的Ca 2+ 通过什么机制回收到肌质网终末池。 A 脂质双分子层 B 载体蛋白 C 通道蛋白 D 钠泵 E 钙泵 E44神经纤维兴奋时所产生的Na + 内流和K + 外流,通过什么机制得以恢复静息状态。 A 脂质双分子层 B 载体蛋白 C 通道蛋白 D 钠泵 E 钙泵 D45细胞代谢所需的O 2 和所生产的CO 2 是通过什么

11、渠道跨膜转运 A 脂质双分子层 B 载体蛋白 C 通道蛋白 D 钠泵 E 钙泵 A46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 A 8% B 15% C 20% D 60% E 40% A47血浆与组织液各种成分浓度的主要区别是 A Na + B K + C 蛋白质 D 有机酸 E 血细胞 C48下列哪项不是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 A 运输物质 B 参与机体的免疫 C 缓冲pH值 D 参与生理止血E 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 E49全血的比重主要取决于 A NaCl的浓度 B 渗透压的高低 C 白细胞的数量 D 红细胞的数量 E 血浆蛋白的含量 D50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可引起 A 组织液减少 B 组织液增多

12、C 尿少 D 红细胞萎缩E 红细胞膨胀和破裂 B51当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大时 A 红细胞不易破裂B 对高渗盐溶液抵抗力增大C 对高渗盐溶液抵抗力减少D 对低渗盐溶液抵抗力减少E 对低渗盐溶液抵抗力增加 D52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红细胞的 A 数量 B 比重 C 体积 D 表面积E 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E53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时可引起 A 组织液减少 B 组织液增加 C 尿少 D 红细胞萎缩E 红细胞膨胀和破裂 E54血浆的pH值主要取决于下列哪个缓冲对 A KHCO 3 / H 2 CO 3B K 2 HPO 4 / KH2 PO 4C NaHCO 3 / H 2CO 3D Na 2 H

13、PO 4 /NaH 2 PO 4E 蛋白质-Na/蛋白质 C55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A 与血清容积之比 B 与血浆容积之比 C 与血管容积之比D 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百分比E 在血液中所占重量百分比 D56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 提供营养 B 缓冲温度 C 运输激素 D 运输O 2 和CO 2 E 提供铁 D57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 产生抗体 B 吞噬异物 C 参与止血 D 释放细胞毒素 E 释放组胺 B58下列细胞中吞噬能力最强的是 A 单核巨噬细胞 B 淋巴细胞 C 中性粒细胞 D 嗜酸粒细胞 E 嗜碱粒细胞 A59小血管损伤后止血栓正确定位于损伤部位是由于血小板的哪种生理特性 A 吸

14、附 B 粘附 C 聚集 D 收缩 E 释放 B60对于血小板的聚集起重要作用的物 质是 A 纤维蛋白原 B 凝血酶 C Ca 2+ D ADP与血栓素A 2 E 花生四烯酸 D61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 A 因子 B 因子 C 因子X D 因子 E 因子 A62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 A 因子 B 因子 C 因子X D 因子 E 因子 D63血液凝固的内源性与外源性途径的最主要差别在于 A 因子X的激活过程 B 凝血酶激活过程 C 凝血速度快慢D 纤维蛋白形成过程E 是否有血小板参与 A64血液凝固的本质是 A 纤维蛋白的溶解 B 纤维蛋白的激活C 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D 血小板的

15、聚集E 凝血因子的激活 C65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 A 激活因子 B 促进血小板聚集C 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D 加速因子复合物的形成E 加速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 C66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A 抑制血小板的聚集B 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C 抑制因子X的激活D 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E 增强抗凝血酶活性 E67血清与血浆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血清缺乏 A 纤维蛋白 B 纤维蛋白原 C 凝血酶 D 血小板 E 凝血因子 B68纤溶酶的主要作用是 A 激活因子 B 激活补体系统 C 抑制激肽系统D 水解凝血酶及因子、E 水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 E69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A 红细胞膜上的受体类型B 红

16、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C 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D 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E 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C70某人的血浆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则该人的血型不可能是 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 E Rh型 A71A型标准血清与B型血液混和时可引起 A 血液凝固 B 红细胞凝集 C 红细胞叠连 D 红细胞收缩 E 无反应 B72输血时主要考虑A 给血者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B 给血者血浆不使受血者血浆发生凝集C 给血者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清所凝集D 给血者血浆不使受血者红细胞凝集E 受血者红细胞不与其血浆发生凝集 C73O型血的红细胞膜上含有的抗原是 A A抗原 B B抗原 C

17、 O抗原 D H抗原 E D抗原 D74正常人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低渗盐溶液中形态不同。在0.5%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是 A 正常 B 膨胀 C 缩小 D 破裂 E 先缩小后破裂 B75某患者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出现水肿,其主要原因是A 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B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下降C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D 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 E 淋巴回流增加 C76某患者血沉增快,若将该患者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血浆中,则其血沉速度将 A 正常 B 下降 C 增快 D 无变化 E 以上都不是 A77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因为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的 A 磷脂酶A 2 B 过氧化酶 C 环氧化酶

18、D 血栓素合成酶 E 前列环素合成酶 C78甲状腺或肺手术后易发生渗血,主要是由于这些组织 A 肝素含量多 B 血管丰富 C 血流量大D 凝血酶原激活物多E 纤溶酶原组织激活物含量多 E79关于输血的原则,错误的是A 必须保证ABO血型相合B 输同型血经交叉配血试验主、次侧均不凝集为首选C 紧急情况下O型血可少量缓慢接受其他型血液D AB型的人可少量缓慢接受其他型血液E 反复输血的病人必须保证Rh血型相合 C80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此人血型为 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 E Rh型 D81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其血清与B型血的

19、红细胞也凝集,此人血型为 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 E Rh型 A82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不凝集,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也不凝集,此人血型为 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 E Rh型 B83正常成年女性血液中红细胞计数是A (410)10的9次方 个/LB400010000个/cm 3C(100300)10的9次方 个/LD400万500万个/mlE(3.55.0)10的12次方 个/LE84正常人安静时血液中白细胞计数是A (410)10的9次方 个/LB400010000个/cm 3C(100300)10的9次方 个/LD400万500万个/mlE(3.5

20、5.0)10的12次方 个/LA85正常人血液中血小板计数是A (410)10的9次方 个/LB400010000个/cm 3C(100300)10的9次方 个/LD400万500万个/mlE(3.55.0)10的12次方 个/LC86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血浆的 A Na + B 葡萄糖 C 白蛋白 D 球蛋白 E 纤维蛋白 C87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血浆的 A Na + B 葡萄糖 C 白蛋白 D 球蛋白 E 纤维蛋白 A88血液凝固的实质是生成了 A Na + B 葡萄糖 C 白蛋白 D 球蛋白 E 纤维蛋白 E89抵御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细胞是 A 中性粒细胞 B 嗜碱粒细胞 C 嗜酸粒

21、细胞 D 淋巴细胞 E 血小板 A90释放组胺引起过敏症状的细胞是 A 中性粒细胞 B 嗜碱粒细胞 C 嗜酸粒细胞 D 淋巴细胞 E 血小板 B91参与生理止血多个环节的细胞是 A 中性粒细胞 B 嗜碱粒细胞 C 嗜酸粒细胞 D 淋巴细胞 E 血小板 E92A型血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人的血清相遇时,红细胞发生的变化是 A 聚集 B 粘着 C 叠连 D 凝集 E 凝固 D93组织破损时,创面上血液发生的变化是 A 聚集 B 粘着 C 叠连 D 凝集 E 凝固 E94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时,红细胞出现 A 聚集 B 粘着 C 叠连 D 凝集 E 凝固 C95有关心动周期的叙述,哪项是错误 的A 是指心

22、脏机械活动周期B 如心率为75次/分,心动周期历时0.8sC 房缩期为0.1s,室缩期为0.3s,全心舒张期为0.4sD 心率增快,心动周期缩短E 心动周期缩短时,收缩期与舒张期均等缩短 E96心动周期中,左室内压升高速率最快的时相在 A 心房收缩期 B 等容收缩期 C 快速射血期 D 减慢射血期 E 快速充盈期 B97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 血液的重力作用B 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C 胸内负压的作用。 D 心室舒张的抽收 E 胸廓的扩张 D98房室瓣关闭主要是由于 A 心房收缩 B 心室收缩 C 乳头肌收缩D 室内压高于房内压 E 房室瓣舒张 D99主动脉瓣关闭主要是由于 A 心

23、室肌收缩 B 心房肌收缩 C 主动脉瓣收缩D 主动脉压高于心室内压E 主动脉压低于心室内压 D100心动周期持续的时间长短取决于 A 心房收缩时程 B 心房舒张时程 C 心室收缩时程 D 心室舒张时程 E 心率 E101心动周期中左室容积最大的时期是 A 快速射血期末 B 快速充盈期末 C 减慢射血期末 D 减慢充盈期末 E 房缩期末 E102心动周期中室内压最高时,相当于 A 房缩期末 B 等容收缩期末 C 快速射血期末 D 等容舒张期末 E 缓慢射血期末 C103一个心动周期中,由房室瓣关闭至下次房室瓣开启的时程相当于 A 心室收缩期 B 等容收缩期C 室缩期和等容舒张期 D 室舒期 E

24、快速充盈期 C104心指数为 A 心输出量/体重B 心输出量/体表面积C 心输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D 每搏输出量/体重E 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B105射血分数为下列何者的百分数 A 搏出量/体重B 搏出量/体表面积C 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D 心输出量/体重E 心输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C106可引起射血分数增大的因素是A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 B 动脉血压升高 C 心率减慢D 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E 快速射血相缩短 D107心肌的等长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 肌小节初长 B 肌钙蛋白活性 C 肌浆游离Ca 2+ D 心肌收缩能力 E 横桥ATP酶活性 D108

25、在心肌状态和大动脉压力保持恒定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静脉回流量可以增加心室肌的 A 前负荷 B 后负荷 C 搏功 D 代谢率 E 前负荷和后负荷 A109动脉血压升高可引起 A 心室收缩期延长 B 等容收缩期延长 C 心室射血相延长 D 心室舒张期延长 E 心房收缩期延长 B110心肌异长调节是由于下列哪项发生了变化 A 粗细肌丝重叠数目 B 横桥ATP酶活性C 胞浆游离Ca 2+浓度D 肌钙蛋白对Ca 2+亲和力 E 肌动蛋白活性 A111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min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哪一时相缩短 A 快速充盈期 B 减慢充盈期 C 等容收缩期 D 减慢射血期 E 房缩期 A

26、112体力劳动时,心搏出量和作功持久明显地增高,其主要调节机制是 A 全身体液调节 B 局部体液调节 C 正反馈调节 D 等长调节 E 异长调节 D113左心室的搏功大于右心室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一项的差别 A 每搏输出量 B 射血速度C 心室舒张末期压力 D 射血分数 E 肺动脉平均压低 E114下列哪一心音可作为心室舒张期开始的标志 A 第一心音 B 第二心音 C 第三心音 D 第四心音E 主动脉,二尖瓣关闭音 B115下列哪一心音可作为心室收缩期开始的标志 A 第一心音 B 第二心音 C 第三心音 D 第四心音E 主动脉,二尖瓣关闭音 A116下列哪种心音的强弱可反映主动脉压和肺动脉压的高

27、低 A 第一心音 B 第二心音 C 第三心音 D 第四心音 E 第一、三心音 B117以下哪种细胞不是自律细胞 A 窦房结P细胞B 心房、心室肌细胞C 心室传导束的普肯耶细胞 D 房结区细胞 E 结希区细胞 B118人和哺乳动物的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为 A -50mV B -70mV C -90mV D -110mV E -60mV C119心室肌细胞电位各时期跨膜电位变化不包括 A O期去极 B 1期复极 C 2期平台期 D 3期复极 E 4期自动去极 E120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 A 0期去极时程长 B 1期复极时程长 C 2期复极时程长 D 3期复极时程长 E 4期复极

28、时程长 C12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0期去极是由于何种通道开放 A Na + B Cl - C Ca 2+ D K + E Mg 2+ A12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2期复极的离子基础是A Na + 内流,K + 外流B K + 外流Cl -内流C K + 外流,Ca 2+内流D Na + 外流,K +内流E K + 内流,Ca 2+外流 C123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1期复极是由于 A K + 外流 B Cl - 内流 C Na + 内流 D Ca 2+ 内流 E K + 内流 A12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3期复极是由于 A K + 外流 B Cl - 内流 C Na + 内流 D Ca 2+ 内流

29、 E K + 内流 A125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4期内Ca 2+ 逆浓度梯度外运是由何提供能量的 A Ca 2+ 泵 B Na + -K + 泵 C Na + -Ca 2+ 泵 D Cl - 泵 E H + 泵 B126与心室肌细胞相比,普肯耶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 A 平台期时程长 B 幅值大 C 4期膜电位稳定 D 4期自动去极 E 0期除极速度快 D127将心肌细胞分为快、慢反应细胞主要根据动作电位的 A 0期去极速度 B 1期复极速度 C 3期复极速度 D 2期复极速度 E 4期自动去极速度 A128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的离子基础是 A Ca 2+ 内流 B Na + 内流 C

30、 K + 内流 D Ca 2+ 外流 E K + 外流 A129心肌工作细胞具有兴奋性的前提是Na + 通道处于 A 启动状态 B 备用状态 C 激活状态 D 失活状态 E 超极化状态 B130心肌细胞的慢通道可被何种药物阻断 A 河豚毒 B 四乙基铵 C Mg 2+ D Ba 2+ E 异搏定 E131反映心脏健康程度最好的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 E 心力贮备 E132用于分析比较不同身材个体心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A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 E 心力贮备 B133用于分析比较动脉血压值不相同的个体之间心脏泵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A

31、 每分输出量 B 心指数 C 射血分数 D 心脏作功 E 心力贮备 D134心肌的异长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 肌小节初长 B 肌钙蛋白活性C 肌浆游离Ca 2+浓度 D 心肌收缩能力 E 横桥ATP酶活性 A135衡量心肌细胞自律性高低的指标是 A 阈强度 B 兴奋性C 是否是快慢反应细胞 D 4期自动除极速度 E 绝对不应期 D136影响心肌传导性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A 0期除极速度和幅度B 4期自动去极速度 C 阈电位水平D 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E 平台期时程 A137心室肌细胞兴奋性的特点是 A 有效不应期长 B 相对不应期长 C 超常期长 D 低常期长 E 局部反应

32、期长 A138去甲肾上腺素使普肯耶细胞自律性增高是通过 A 最大复极电位降低 B 电位水平下降 C I f 电流增强D 膜对Ca 2+ 通透性增高 E Isi电流增大 C139Ach使窦房结细胞自律性降低是通过 A 最大复极电位降低 B 阈电位水平下降 C I f 电流增强D 膜对K + 通透性增大 E Ca 2+ 内流增强 D140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A 动作电位0期除极速度 B 阈电位水平高低 C 动作电位2期时程 D 钠泵功能E 动作电位传导速度 C141当细胞外Ca 2+ 浓度降低时主要引起心肌 A 收缩降低 B 舒张减慢 C 收缩增强 D 舒张增快 E 传导增快 A142

33、下列哪项可引起心率减少 A 交感活动增强 B 迷走活动增强 C 肾上腺素 D 甲状腺激素 E 发热 B143下列哪种过程与K + 的跨膜扩散无关A 快反应细胞的静息电位B 慢反应细胞动作电位的0期去极C 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的1期复极D 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的3期复极E 慢反应自律细胞的4期自动去极 B144下列哪种过程与Ca 2+ 内流无关A 慢反应细胞4期自动去极B 快反应细胞2期复极C 慢反应细胞0期去极D 快反应细胞1期复极E 快反应细胞平台期 D145儿茶酚胺对心肌细胞的作用主要是 A 增加K + 的通透性B 增加Na + 的通透性C 增加Ca 2+ 的通透性 D 降低K + 通透性E

34、降低Ca 2+ 的通透性 C146心电图是A 在心肌细胞表面记录的生物电变化B 在心肌细胞内记录的生物电变化C 在心脏表面记录的心电向量变化D 在体表记录的心脏电变化引起的电场电位变化E 在体表记录的心脏舒缩活动 D147房室交界区传导减慢可致 A P波增宽 B QRS波群增宽 C T波增宽 D P-R间期延长 E ST段延长 D148在一般情况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 A 心率 B 外周阻力 C 循环血量 D 每搏输出量 E 大动脉管壁弹性 D149在一般情况下,影响舒张压最主要的因素是 A 每搏输出量 B 心率 C 大动脉弹性 D 外周阻力 E 循环血量 D150影响外周阻力最主要的因素是 A

35、 血液粘滞性 B 红细胞数目 C 血管长度 D 小动脉口径 E 小静脉口径 D151老年人动脉管壁硬化,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减弱引起 A 收缩压降低 B 舒张压降低 C 脉压增大 D 舒张压升高E 收缩压、舒张压都升高 C152循环系统的平均充盈压反映下列哪项的高低 A 动脉血压 B 静脉血压 C 毛细血管血压 D 静脉回心血量E 循环系统充盈的程度 E153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下列哪项因素 A 血管容量和血量B 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之差C 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D 心脏射血能力和外周阻力 E 外周静脉压 C154心肌收缩力加强导致静脉回心血量增加的机制是 A 动脉血压升高 B 血流速度快

36、C 心缩期室内压较低D 心舒期室内压较低E 静脉血流阻力下降 D155下列哪项引起静脉回心血量减少A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增大B 心脏收缩力量增强 C 平卧体位 D 骨骼肌节律舒缩 E 呼气动作 E156微循环中参与体温调节的是 A 迂回通路B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C 动静脉短路 D 直捷通路 E 微动脉 C157组织液的生成主要取决于 A 毛细血管血压 B 有效滤过压 C 血浆胶体渗透压 D 淋巴回流 E 组织液静水压 B158肾病综合征时,导致组织水肿的原因是 A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B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增高 D 淋巴回流受阻E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B159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

37、的递质是 A 组胺 B 乙酰胆碱 C 肾上腺素 D 去甲肾上腺素 E 血管紧张素 D160心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 组胺 B 乙酰胆碱 C 肾上腺素 D 去甲肾上腺素 E 谷氨酸 B161交感缩血管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素 C 乙酰胆碱 D r-氨基丁酸 E 血管紧张素 B162对动脉血压波动性变化较敏感的感 受器位于 A 颈动脉窦 B 主动脉弓 C 颈动脉体 D 主动脉体 E 心肺感受器 A163降压反射的生理意义是 A 降低动脉血压 B 升高动脉血压 C 减弱心血管活动 D 加强心血管活动E 维持动脉血压相对恒定 E164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能引起A

38、窦神经传入冲动减少 B 心迷走中枢抑制 C 心迷走中枢兴奋D 交感缩血管中枢兴奋 E 心交感中枢兴奋 C165夹闭兔颈总动脉引起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是A 减压神经传入冲动增多B 窦神经传入冲动减少C 颈动脉体受到缺O2 刺激D 颈动脉窦受到牵拉刺激E 颈动脉窦内压升高 B166颈动脉体最敏感的刺激是血液中的 A CO 2 分压下降 B 动脉血O 2 含量C 感受器所处环境的PO 2 D 高氧 E H + 浓度降低 C167下列物质中缩血管作用最强的是 A 肾上腺素 B 肾素 C 血管紧张素 D 血管紧张素 E 内皮素 E168有甲乙两患者,甲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为140ml,收缩末期容积为56

39、ml;乙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为160ml,收缩末期容积为64ml,两者的射血分数 A 相等 B 甲者高于乙者 C 乙者高于甲者 D 均低于正常 E 均高于正常 A169甲青年身高1.5m,体重50kg体表面积1.4m 2 ,安静时心输出量为4.2L;乙青年身高1.6m,体重68kg,体表面积1.7m 2 ,安静时心输出量5.1L,两者的心指数 A 甲者优于乙者 B 乙者优于甲者 C 相同 D 均高于正常 E 均低于正常 C170某患者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和双下肢水肿,最可能的心血管疾病是 A 左心衰 B 右心衰 C 肺水肿 D 高血压 E 中心静脉压降低 B171某人由平卧位突然站立,静脉回

40、心血量减少,每搏量、动脉血压降低,该人搏出量减少是由于下列哪项所致 A 心室后负荷增大 B 心迷走神经兴奋 C 心交感神经兴奋 D 异长调节 E 等长调节 D172在实验中,动物出现搏出量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降低,血压降低,分析其原因是 A 静脉回心血量减少B 心肌收缩能力降低 C 后负荷增大 D 心率减慢 E 射血分数降低 A173安静时,给兔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可引起心率明显增加,房室传导加速。若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再给阿托品,心脏的变化为 A 心率明显增快 B 心率明显降低 C 心率无明显变化D 房室传导无明显变化E 房室传导的明显减慢 A17480.给家兔静脉小剂量的肾上腺素后,心率增

41、快,心缩力增强,但平均动脉压变化不大,这是因为肾上腺素 A 强烈兴奋降压反射B 通过受体扩张全身血管C 通过受体扩张骨骼肌血管 D 无缩血管效应 E 不影响血管收缩 C175某人出现血钠升高,血钾下降,全身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此时最可能的原因是 A 糖皮质激素增加 B 甲状腺激素增加C 激肽系统活动加强 D 醛固酮增加E 交感肾上腺髓质活动加强 D176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后者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去甲肾上腺对心脏的抑制作用B 去甲肾上腺素对血管的抑制作用C 降压反射活动加强D 降压反射活动减弱E 大脑皮层心血管中枢活动减弱 C177引起冠状血管舒张最强的因素是 A

42、 缺O 2 B H + 浓度增加 C 组胺 D 腺苷 E 前列腺素 D178保证运动器官血液供应的重要机制是 A 心输出量增加 B 循环血管增加 C 静脉回流量增加D 各器官血流量的重新分配 E 血压升高 D179形成动脉血压的基本因素是 A 血管容量和血量B 心脏射血和静脉血压C 心脏射血和静脉回心血量D 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E 外周静脉压和静脉血流阻力 D180一般情况下,左心室冠脉血流量在收缩期的血流量约为舒张期的20%30%,可见影响冠脉血流量的主要因素是 A 脉压大小 B 平均动脉压高低 C 心脏搏出量多少D 舒张压的高低和心舒期的长短E 收缩压的高低和射血期的长短 D181实验中,夹

43、闭兔双侧颈总动脉后全身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主要原因是A 颈动脉窦受到牵张刺激B 颈动脉窦受到缺氧刺激C 主动脉弓受到牵张刺激D 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减少E 颈动脉窦神经传入冲动减少 E182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动物某药物后出现心率减慢,心电图P-R间期延长,该药是 A 阿托品 B 心得安 C 肾上腺素 D 去甲肾上腺素 E 酚妥拉明 B183自律性最高的部位是 A 窦房结 B 心房肌 C 房室交界 D 普肯耶纤维 E 房室束 A184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 A 窦房结 B 心房肌 C 房室交界 D 普肯耶纤维 E 房室束 C185传导速度最快的部位是 A 窦房结 B 心房肌 C 房室交界 D 普肯耶

44、纤维 E 房室束 D186可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的是 A P波 B QRS波群 C T波 D P-R间期 E ST段 A187可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的是 A P波 B QRS波群 C T波 D P-R间期 E ST段 B188可反映左右心室复极过程的是 A P波 B QRS波群 C T波 D P-R间期 E ST段 C189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最高值称为 A 收缩压 B 舒张压 C 脉压 D 平均动脉压 E 中心静脉压 A190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 A 收缩压 B 舒张压 C 脉压 D 平均动脉压 E 中心静脉压 D191右心房或胸腔大静脉内的血压称 A 收缩压 B

45、舒张压 C 脉压 D 平均动脉压 E 中心静脉压 E192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称为 A 收缩压 B 舒张压 C 脉压 D 平均动脉压 E 中心静脉压 C193重度营养不良引起水肿的主要原因 是A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C 组织液静水压降低D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降低E 毛细血管,微静脉管壁通透性增加 A194右心衰引起水肿的原因是A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C 组织液静水压降低D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降低E 毛细血管,微静脉管壁通透性增加 B195过敏性反应时组织水肿的原因是A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C 组织液静水压降低D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降低E 毛细血管,

46、微静脉管壁通透性增加102.左冠脉血流量急 E196左冠脉血流量急剧减少是在 A 等容舒张期 B 等容收缩期 C 舒张晚期 D 快速射血期 E 舒张早期 B197左冠脉血流量达最高峰是在 A 等容舒张期 B 等容收缩期 C 舒张晚期 D 快速射血期 E 舒张早期 E198左室内压上升速度最快是在 A 等容收缩期 B 等容舒张期 C 快速充盈期 D 减慢射血期 E 快速射血期 A199左室容积下降速度最快是在 A 等容收缩期 B 等容舒张期 C 快速充盈期 D 减慢射血期 E 快速射血期 E200左室内压下降速度最快是在 A 等容收缩期 B 等容舒张期 C 快速充盈期 D 减慢射血期 E 快速射

47、血期 B201肺通气的原动力是 A 呼吸运动 B 肋间内肌收缩C 肋间内肌与外肌的收缩 D 胸内压的变化E 胸内压与肺内压之差 A202肺内压在下列哪一时相中与大气压相等 A 呼气初与呼气末 B 吸气初与吸气末 C 吸气末与呼气末 D 吸气初与呼气末 E 吸气初与呼气初 C203肺的静态顺应性越大,表示A 肺的弹性阻力大,肺扩张程度小B 肺的弹性阻力小,肺扩张程度小C 肺的非弹性阻力大,肺扩张程度大D 肺的弹性阻力小,肺扩张程度大E 肺的非弹性阻力与肺的扩张度无变化 D204肺泡回缩力主要来自 A 肺泡的弹性纤维B 肺泡膜的液体分子层表面张力 C 胸内负压 D 胸廓弹性回缩E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B205胸廓的弹性回缩力成为吸气的弹性 阻力见于 A 深吸气 B 深呼气 C 平静呼气末D 胸廓处于自然位置时 E 发生气胸时 A206影响气道阻力最重要的因素是 A 气流形式 B 气流速度 C 呼吸道长度 D 呼吸道口径 E 呼吸时相 D207胸膜腔内压等于 A 大气压-非弹性阻力B 大气压+肺弹性回缩力 C 大气压+跨肺压 D 大气压+跨胸壁压 E 大气压-肺回缩力 E208胸内负压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 大气压 B 肺内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