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单元教学目标: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 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2.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3.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4. 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数的方法,能对更大的数进行估计。第 1 课时 数一数教学目标:1. 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2. 认识“十万” 、 “百万” 、 “千万” 、
2、 “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并能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1. 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达数的实际意义。2. 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教学具准备:计数器若干个。活动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小青妈妈在银行上班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1. 出示 1 张 100 元的人民币的图片,以下均可采用图片代替) ,让学生说说它的面值。2. 说一说 10 张、100 张人民币是多少元?3. 在此基础上,引出一叠人民币(100 张百元的人民币)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 9 叠人民币是多少元?4. 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 ,以增强学生动手
3、操作的机会。5. 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6. 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设计思路:“十万”是一个比较大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生活范围内一般较少接触,没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基础,本活动创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活动二: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推理活动中认识“百万、千万”:第 3 页一辆轿车卖十万元,那么 2 辆、3 辆卖多少元?10 辆卖多少元?同样,10 个十万是多少万?10 个百万是多少元?1. 在学生认识“亿”的计数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当说到 10 个千万是多少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
4、各种命名中,教师然后才引出“亿”的计数单位。2. 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起来。这样,既可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又能较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的大小。活动三:练习活动1. 说一说,拨一拨。让学生认识相邻计数单位之间关系,通过学生的拨珠活动,既可以巩固对较大数的认识,又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十进制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所以,这一活动应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2. 第 2、3、4 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
5、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3. 第 5 题让学生自己填写,交流自己的想法。4. 第 5 题是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直观的图像结构作支撑。所以,在开展本题的活动时,可以运用计数器的直观性特点,从计数器上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活动四:实践作业1. 阅读你知道吗?小组交流想法。2. 每人收集 5 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3. 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板书设计生活中的大数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10 个一万是十万,10 个十万是一百万,10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
6、 个一千万是一亿,第 2 课时 人口普查教学目标: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2. 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3.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教学重、难点:1. 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2.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教学具准备:计数器若干、学生课前收集的大数活动过程:活动一:读、写更大的数。1.学生交流收集的生活中的大数。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示一些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供学生讨论。(1)你能读出这些数吗?(2)你能写出香港和澳门的人口数吗?2. 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根据大小进行分类,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并让学
7、生在读的过程中能自己归纳读数的方法;接着与学生讨论“亿以上的数”的读法。学生在进行读数时,必须与数位顺序表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性。同样,在写数方面,也可以分两步进行,先写“亿以内的数” ,再写“亿以上的数” 。3.如果学生收集的数据中没有特殊的多位数,如“级的中间零” 、 “级的末尾零”等,教师可以作一些补充,也可以组织学生先讨论这些特殊数据的读写方法,然后再加以指导。4.总结讨论。(1)与同学交流你是怎样读数和写数的。(2)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活动二:完成试一试,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第 6 页“试一试”第 1 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说一说”时,可以先让学生收集一些当地的有关人
8、口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出一些比较大的数据,以便于学生能体验到大数据的实际意义。同样,也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其他方面的数据,如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的产值、城区面积等,通过一些具体的、可以感受的数据,了解较大数据的意义。第 2 题,在学生写数时,安排一些学生身边可以感受的具体参照物进行比较,对学生理解较大数的意义是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写数时,除了让学生掌握写数的方法,能正确写出各种较大的数以外,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能感受到较大数的意义。因此,组织一组组可以对比的数据,说说它们的实际意义是写数的基础。活动三:实践练习。学生完成练一练的题目,先独立完成,交流方法。第 7 页“练一练”第 3 题,比较数的大小的
9、方法,学生在学习“万以内的数”时已经有了基础,所以在练习本题时,可以先安排比较一些“万以内的数”的大小,让学生自己总结比较数的方法。然后,出示一些数据比较大的数,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也可以安排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据进行比较,如地区的住宅面积的比较、地区的财政收入比较。经过学生自己的比较与交流,让他们自己概括出较大数的比较方法。第 4 题,本题的练习首先安排学生进行读数练习,接着让学生观察所读的数与哪一个数是对应的,然后用线连接起来。练习本题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从较复杂的背景中会善于观察,懂得会用排除的方法寻找对应的数。如果班级学生的基础较好,数据安排的干扰性可以更大一些,以促使
10、学生认真地观察,并让他们说一说寻找对应数的方法。第 7 页“实践活动”可以安排在新授学习前进行,也可以安排在学习了多位数的读写后进行,这需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板书设计大数的读、写亿级 万级 个级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万第 3 课时 国土面积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2、 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3、 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教学具准备:学生学具和计数器。活动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1、1.学生交流在生活中收集到的大数。教学时可以从媒体中收集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2. 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1)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2)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 、 “千” 、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3)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
12、。活动二:实践练习。第 9 页“练一练”中第 1 题,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局面。练习本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体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第 2 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较方便。板书设计大
13、数的改写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9600000 = 960 万10000000000 = 100 亿第 4 课时 森林面积教学目标:1. 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2. 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3.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教学具准备:学生学具,计数器。活动一:交流收集的数据。1.交流收集的数据,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近似数。2.出示“观察与思考”中的一组数据,重点讨论取不同
14、的精确值后数据的变化情况,从中让学生发现到“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如果学生发现有困难,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其他的数据,让学生再一次进行观察,直至他们发现“四舍五入”的方法为止。然后,引出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的概念。活动二:第 11 页“试一试”第 2 题。1先出示三种近似数,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精确的程度,然后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时,重点突出选择的依据,让学生理解取近似数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懂得同样进行比较,需要用相对应的单位进行比较的方法。2.“讨论” ,这是一题从逆向思维的角度考虑原来精确数的范围,出示这些题目时,重点可以展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
15、,分析哪些是“四舍的” 、哪些是“五入的”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原数有几种可能的特点。当然,这道题目主要是供学生在课堂中讨论,在单元评价时,不一定要作为学生必需掌握的内容。活动三:实践练习。第 12 页第 1、2 题,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地运用到各种近似数,本题的练习目的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的运用是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学生在练习第 1 题时,先让他们讨论,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体会到近似数的作用。同样,在练习第 2 题时,重点讨论为什么说“血管总长” 、 “电话的用记量”是一个近似数,学生只有明白其中的道理,才能在今后的辨析中分清近似数与精确数的异同。第 3 题,说说数的范围
16、是有多种方法,本题的要求是说一说“各数在几万之间” ,因此,学生在比较时,首先就按要求把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精确到万位,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比较。教师在指导这些练习时,最好采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让学生从图像上真正理解各数的范围。板书设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1994 年至 2001 年我国造林面积统计是 224318570 公顷。精确到千公顷:约 224319 千公顷。精确到万公顷:约 22432 万公顷。精确到亿公顷:约 2 亿公顷。第 5 课时 练习一教学目标:对第一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进一步体会大数的意义,熟练掌握大数的读写法。活动一:整理与复习学生回忆学习过的知识,进
17、行整理与复习。活动二:实践练习。第 13 页练习一第 1 题,本题除了让学生会读写数据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渗透一些我国民族文化与国民经济的情况。所以学生在练习时,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类似的图片材料,这样既可以作为多位数读、写数的练习材料,同时,也可以潜移默化渗透一些教育。第 2 题,学生在认识多位数时,应该知道每个数据在不同数位上所表示的意义。虽然,教材仅提出其中的一个问题, “5 所表示的意义” 。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让他们说一说其他几个数中每个数字在数位上的意义。第 14 页第 3 题,为提高每个学生课堂的参与机会,本题安排的内容可以在同桌学生间开展。活动可以分两步实施
18、:第一步一个学生读数,另一个学生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以交换角色;第二步一个学生写数,另一个学生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学生练习的基础上,也可以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增强学生的兴趣。第 5 题,在开展“组数游戏”前,可以请每个学生准备一些数字卡片(各人的数字除零的个数相同外,其他数字可以不同) ,然后请学生代表自己提出组数的要求,根据要求每个学生都可以摆一摆。接着,选择一部分学生所摆的数,供全班观察、讨论。看一看“一个 0 也不读”的数有什么特点?从中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板书设计练习一亿级 万级 个级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亿 亿 亿
19、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万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线与角单元教学目标:1.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2. 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垂线;通过探索活动,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3. 通过学具的操作活动,理解平角、周角,能区别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与画指定度数的角。第 1 课时: 线的认识:教学目标:1、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2、 会用字母
20、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3、 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教具准备:3 张长方形的纸,一把直尺教学难点:直线、线段与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活动一:阅读。让学生通过读书,从现实中的铁轨、课本、射灯的光柱等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活动二:“认一认”a 通过活动,动手操作,体会到他们都是直的b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c 将三个图形进行对比,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活动三:“说一说”注意:读射线时要注意,它的读法一般是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而直线、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21、。活动四:画一画,按要求完成。活动五:练一练a 第一题注意提醒学生有规律,按顺序的数:AB-BC-CD-DAb 第 2、3 题,学生自己先估计,再测量,找出估计错误的原因:视觉的影响。从而认识到,用测量的方法确定自己的估计的正确性。板书设计直线、线段与射线直线: 射线: 线段:无限长 无限长 有限长无端点 只有一个端点 有两个端点第 2 课时: 平移与平行教学目标:1、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2、 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一张长方形的纸。教学过程:活动一:看一看。观察图中的有很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说哪些线段是互相
22、平行的。活动二:移一移。1.用小棒,放在 P17 第一题的一条线段上平移,说一说哪两条线段是平行的 。2.观察 P17 的小鱼图,小鱼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了几格?那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活动三:折一折。通过折一折,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1.自己折一折。2.讨论:你折的是平行线吗?3.鼓励学生讨论如何才能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活动四:画一画。1.观察老师如何画一组平行线。2.自己尝试着画一画。3.相互交流画平行线的心得。4.展示自己所画的一组平行线。板书设计平移与平行平移 平行 第 3 课时: 相交与垂直教学目标:1、 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2、 能用三角尺画垂线。3、 能根据与线
23、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学具准备:两支铅笔或小棒,三角尺,一张正方形的纸教学过程:活动一:摆一摆。1、 用两个小棒相交,可以摆出哪些图形?2、 相交的图形的线与线之间形成的是什么角?3、 用三角尺验证直角时引出: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4、 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并标出垂足“0”活动二:折一折l 自己折一折,是两条着折痕垂直。l 相互看一看,你折的是互相垂直么l 介绍你是怎么折的?l 用三角尺量一量两条折痕的关系,从而确定两条折痕的关系。活动三:说一说。完成 P21 的说一说的要求。活动四:练一练。按要求完成。活动五:
24、画一画。l 教师演示画垂线的方法,并讲解。l 分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学画法。l 完成 P22“画一画”的第二题l 小实验第 4 课时 旋转与角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教学要求: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与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再此基础上,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在开展活动时,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教具,并让他们摆出经过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教学过程:活动一:旋转角。1、 让学生用活动角演示各种角。2、 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与同学们进行交流。3、
25、引出平角,周角,说明是如何构成的。4、 生活中还有哪些自己看到的平角和周角。活动二:练一练。1、 观察表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P24) 。2、 画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活动三:交流本节课 的体会和感受。第 5 课时:角的度量教学目标: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教学重难点: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教学要求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个角的大小比较(直观地进行比较) ,在学习本知识时,可以从两个角的大小比较着手,在比较中,可能有些角的大小在比较接近时无法进行比较,这时引出量角器。量角器的认识可以先由学生自己进行
26、观察,然后交流观察的结果。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上计量单位与排列特点。量角时,重点突出“点与点重合、边与边重合”的量角方法。开始时可以先让学生尝试,交流量角的方法,随后让学生自己总结量角的经验,并概括出基本的方法。活动二:实践练习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1)第 2 题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所量的角是什么角?大约是多少度?这是培养学生估计能力的一个载体,也是学生直觉思维的基础。因此,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就显得十分的重要。(2)数学游戏本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估计角度的能力。利用附页上的材料,组织学生制作一个活动角的学具。学生开始猜角度
27、时可以作一些指导,如看到这个角,想一想大概是什么?以缩小学生猜角度的范围。学生有了一些经验后,可以放手组织同桌的两个学生进行互相猜角度的活动。第 6 课时:画角教学目标:1. 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2. 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教学重难点: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的角。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有了量角的基础,学生在画角时的困难相对来说已减少了。因此,指导学生画角时,重点放在让学生的自主探索上,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总结画角的基本方法。有些学生由于在使用量角器时,经常会出现内外圈不分的现象,对此,在指导时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如何在量角器上确定度数。画角后,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表示方法。
28、如AOB=60等。活动二:实践练习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1)第 1 题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有多种答案可以选择。教师在指导学生说说马路之间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关系时,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确定两条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有些可以直观地发现,有些需要用直角去验证;二是,渗透一些简单的推理,如甲马路与乙马路是垂直的,乙马路与丙马路是平行的,所以甲马路与丙马路也是垂直的。(2)第 2 题结合自己的居住环境,说说各马路之间的平行与垂直关系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载体。学生在说之前,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居住附近的几条马路画一个简单的草图,然后由每个学生带着草图来说一说马
29、路之间的平行与垂直关系。(3)第 5 题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应指导对比前后两次折纸所得角的度数的变化,从中使他们发现每折纸一次,所得的角的度数均是前一次的一半。学生在发现规律后,仍可以让他们用这张纸找一找纸上不同的角,各是多少度?以便为第题作铺垫。第题的“用长方形纸折出 45,135的角”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独立的尝试操作,然后进行交流。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对学生折出的各种角都应充分地肯定。(4)第 6 题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观察的角度,找出直角、锐角与钝角。这主要检查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的程度。所以,在练习本题时,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观察,然后进行交流。另外,不要求每
30、个学生一定要找出图出所有的直角、锐角与钝角。单元教学反思:第三单元、乘法单元要点分析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数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因此教材编排中删除了以往的机械、复杂的操练题目,增添了能使学生体验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的韪,多让学生尝试一些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教学内容结构安排如下: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体育场(估算)神奇的计算器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数学阅读 计算工具的演变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探索与发现(三)
31、乘法分配律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版式意义及简便条件关键:引导观察算式特征,理解算式含义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划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3、通过对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课时划分(9 课时)卫星运行时间1体育场1练习三1神奇的计算器1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1数学阅读 计算工具的演变1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1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1练习四1
32、第一课时: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课文第 31 页的内容,第 32 页的“试一试” , “练一练”等)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因数中间有 0 的计算方法。关键:掌握每一步计算的算理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2、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或幻灯设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用电脑课件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 (或用幻灯呈现课文主题图) 。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 114 分时间。教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 2 圈、圈、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1、揭示课题。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3、板书:卫星运行时间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1、旧知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