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途径分析【摘 要】生物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在现代化教学设备武装,以及互联网高度发达、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的教学水平、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不论是对其今后的升学考试还是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都能够起到指路明灯的作用。本文就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进行一定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及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3-005
2、3-02 生物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其与高中其他几大科目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P 系,尤其是与化学、数学以及计算机之间关系甚为密切。另一方面,生物的实践性较强同时也是万千考生高考所面临的主要科目之一,对学生的升学至关重要。当前,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大浪潮下,生物作为与现实生活以及与国家未来科研发展后备力量紧密相关的一门科目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同时,由于多媒体设备引进教学,以及相关的实验设备的更新、完善,生物教学质量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了极大的改观。 一、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高中生物是高中生面临的一项重要升学科目,与其他几门学科,如化学、计算机、数学等科目联系性较
3、强,生物也与生活紧密相连。尤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生物学科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课程设计也在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而不断融入新的内容与创新点。当前,随着多媒体的引入,许多高中生物教师也在生物教学中不断应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教学成果,同时许多之前很难理解、立体空间思维性较强的图像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使得生物教学在学生心目中逐渐摆脱了之前抽象、乏味的固有观念,开始燃起对生物的热情。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使得高中生物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引进大量相关案例,使得学生加深了对于某一问题的认知与理解,进而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大数据在高中生物教学中
4、的广泛应用也使得许多高中生物教学的骨干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案例编制存入学校的题库、案例库,形成学校自己的教学优势。 尽管对高中生物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以及多媒体、互联网、大数据库的广泛应用等都为生物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目前高中生物教学领域仍然存在大量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教学方式。即在课堂中还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没有主动参与、思考、创新的过程,即便是采用多媒体教学,也只是一个教师单方面准备的过程,教师自己私下制作好 PPT,上课采用幻灯片播放或者从资料库中为学生寻找视频、案例等,这其中都没有学生的参与。而老师似乎也习惯了这一
5、过程,甚至有的教师认为让学生参与进来会拖慢自己的教学进度,使自己的课堂无法按时完成教学方案指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对这种没有学生参与的错误的教学现象得过且过。学生在为教师没有上课提问而私下沾沾自喜,而老师也在“盲目”追赶自己的课程进度。这种情况使得高中生物教学只重量而忽视了对质的追求,致使学生对生物学习只是停留在应试教育参加高考的程度,没有产生一种发自心底真正的热爱。高中生物教学是一门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科目,尽管素质教育背景下许多学校购进了大量的生物实验设备,但由于常常考虑到生物实验品的安全性、设备贵重性以及进行实验所耗费时间的考量,因此很少让学生进行实验课,有的也只是少量教师上课展示环节
6、,没有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对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很难理解的内容学生仍然不能很好地把握。 二、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的问题 1. 教学理念落后 当前,许多高中生物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尚处在传统的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育教学理念中,没有认识到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些老教师,固守自己的教学方式不肯改变,在日常教学中没有认识到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发展需要。有的教师虽然采用新兴的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但是其教育理念并没有与时俱进,对于多媒体等新兴设备的应用只是停留在幻灯片的展示,幻灯片的内容也只是单纯从课本搬运过来而已。这种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随着学习难度的逐步加
7、大,许多高中生物内容、图片更加抽象难懂,使得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叫苦连天,此时如果教师不能跟上学生的学习需求,故步自封、不肯前进势必会使得高中生物教学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学生的成绩上不去,更不要提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会陷入瓶颈,难以进步。 2. 学生积极性、参与度远远不够 尽管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以及互联网兴起,多媒体在高中生物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当前的教育方式与传统单一枯燥的板书教育方式而言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但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氛围仍然不够浓厚、学生的参与热情仍然不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在讲课
8、过程中只是单纯追求完成教育大纲中的教育教学任务而忽视了个性的培养,没有针对每一个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案和课程进度,尤其是在目前大多数学校的高中生物教师一人要同时兼顾好几个班级的生物教学任务。教师只是在盲目地追赶进度,若是进度快一点还可在其中穿插进行一些互动,若是进度慢,教师就会把课堂上的互动当作浪费时间,而学生在这种课堂中的积极性根本不可能得以充分发挥,甚至可以说缺乏一种参与感,若是没有被提问回答问题甚至还会沾沾自喜,这种心态对于其生物学习极为不利。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平时课堂中传统的提问式回答问题的方式也需要一定的改进,使得学生能够不再惧怕回答问题,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进课堂中,通
9、过课程的学习、参与、互动使得自己对于生物的学习兴趣在这其中得以激发。 3. 忽视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传统的生物教学中对于实验仪器的购置显得十分吝啬,常常只会配备简单的生物仪器供教师上课展示用,忽视生物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目前随着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许多学校开始购进大量的生物实验设备,构建自己的生物实验室。但尽管已经具备实验室、实验设备等,还是会有许多高校存在实验室、设备供不应求的状态,会同时存在好几个班级一起上生物实验课的现象,此时设备会存在严重紧缺的状态。许多高校为了公平起见会取消所有高中的生物?验课,只是让教师进行课堂展示,又回归
10、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样的做法使得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大大降低。同时,学生对于高中生物教学中许多晦涩难懂的题目的理解力也大大降低。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们的对于高中生物学习兴趣的目的性远远没有达到。原始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认知只是停留在高考的应试教育层面上,没有使他们看到当前生化行业的光明前景以及国家对于生化、生物制药人才的需求,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对于其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三、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途径 1. 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要想真正提高高中生物教育教学质量,首要的任务就是理念的转变。高中生物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重要性,要不断设计新颖的课程方案,鼓励学生参与进课堂
11、。其次,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创新 PPT 展示形式,在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运用大数据库多方面搜集案例、展示案例,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再次,利用多媒体的三维展示空间,设计向同学们展示高中生物中晦涩难懂的图片,使他们在看图中培养一定的立体思维感,尤其是在与生物关联的数学科目的立体图形的学习中获得帮助。 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在教育教学中首先用简短的十几分钟介绍一下章节的重点、难点,进而要求学生分组或独立思考,提出相关的问题,设计自己的学习方案,并充分运用学校的大数据库资源,多方面搜集资料和案例对自己所提的问题解疑答惑,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制作 PPT 展示自
12、己的学习成果,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或小组的 PPT 之间进行比照,查漏补缺,共同进步。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学生不仅培养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还提高了获取知识的主动性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2. 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氛围一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当前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环境下如何激发学生课堂积极性,提高课堂氛围,对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获取程度、获取能力尤为重要,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热情显得尤为重要。 要想提高课堂氛围,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肯定难以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做的就是改革传统的教育
13、教学大纲,根据每个班级的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 “因地制宜”的设计教学方案,并在设计方案中穿插设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其次,也要创新问题提问方式,使得学生不再惧怕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是能够真正思考每一个老师提出的问题;最后,要对每一位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一定的积分奖励,开始的时候可以不论问题答案的对错均给予奖励,以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 3. 重视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 实验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而言至关重要,学生对于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关乎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高考成绩以及其今后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和其将来的发展研究方向。因此,学校要创造条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进行生物实验的条件,在老师的指导下、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使他们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力、领悟力,不断培养其培养其创新、开放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张亚红.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 李筱.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文汇,2010(8):124-125. (编辑: 张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