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创新 集成 跨越 中国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丁 新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06-9-12 摘要 为推进中国教师教育改革创新,集成中国教师教育(特别是中国顶尖的八所师范大学)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大规模、大幅度地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实现教师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为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提供示范,中国政府决定在“ 2003 2007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以下简称 “教师网联”)。 本文介绍了中国教师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以及成立“教师网联”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实施“教师网联”计划在思想认识,教
2、育和教育技术的理论方法,以及信息技术硬、软件的基础。在讨论“教师网联”组织结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近期主要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对“教师网联”计划中的关键问题:优质资源的共建、集成和共享,学分互认和联合培养,新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师网联”培训体系创新,以及深入农村和边远地区发展等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实践建议。 关键词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教师网联) 远程教育 教师 教育 终身教育 前言 为推进中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集成中国教师教育(特别是中国顶尖的 8 所师范大学)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构筑“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教师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创新教师教育培训体系,大规模、可持续地提升教师队伍
3、整体素质,实现教师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为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和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提供示范,中国教育部于 2003年 9 月正式批准成立“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以下简称“教师网联”)。经教育部批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 8 所师范大学(北京、华东、华南、华中、东北、 西南、陕西和福建师范大学)以及“三电一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教育电视台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成为“教师网联”的首批“第一级体系”成员。随后,中国政府决定在“ 2003 2007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即第二期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以下简称“教师网联计划”)。根据“教师网联计划”,国家将“第二
4、期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的全国教师培训任务,全部纳入“教师网联计划”内实施。即“教师网联计划”将组织全国 1000 万中小学教师开展新一轮全员培训, 100 万名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市(地) 级研修, 10 万名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省级研修, 1 万名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研修, 1 万名高中新课程骨干培训者进行国家级研修, 1 千名优秀教师进行高层次研修。无疑,实施“教师网联计划”对于中国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和现实意义。面对如此重托,“教师网联”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一、成立“教师网联”和实施“教师网联计划”的背景和意义 (一)中国教师教育和培训面临巨大的挑战 1中小学教师素质亟待提
5、高 据 2002 年统计,全国中小学专任教师共计 1016 万人,其中小学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 只占 33.09%;初中教师学历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只占 19.74%;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者仅占 0.74%。从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总体情况看,无论学历水平,还是专业化程度总体都偏低,不能适应信息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2教师教育和培训现状亟待改革 2001 年 7 月 ,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稿),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和2 课程结构、标准、评价、管理以及基础课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等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的改革。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教师培养培训的需要,师范院校
6、的教师 教育和现有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培训都面临着全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挑战。面对全新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和教师新课程标准培训的艰巨任务,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集成中国高水平师范大学的优质资源,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3教师教育培训体系亟待重构 中国原有的教师教育培训,基本上采取集中面授方式进行。这种培训方式要求受训的教师脱产学习,既影响在职教师的教学工作,又要受长途跋涉、车马劳顿之苦。每次培训都耗费国家大量的路费、住宿费和教师自己的误工费。同时,由于受历史、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中国各 地区教育水平差异较大,使得优秀教育资源不能够使受培训的教师都得到分享。因此,必须重构教师教育培
7、训体系,打破传统面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采取现代新型的多媒体网络教育的形式,按期保质完成培训任务。 (二)中国远程教育工程为教师教育创新搭建了信息化平台 教育部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提出在我国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教育科研网( CERNET)国家主干网的提速和中高速地区网的建设;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数字化改造及其与 CERNET 的高速连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试点和管理等。现 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试点都取得了重大成果。 67 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分别建设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远程教育传输硬件平台和远程教育资源,对现代远程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到 2003 年,试
8、点高校,包括 8 所师范大学共建有 91 个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网上视频点播课达到 4, 899, 277 节,课件光盘 724, 032 张。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试点,不仅扩大了高等教育的规模,而且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同时也为构建新型的教师教育体系,成立教师网联,在经验、技术、资源、资金和运行机制上做了原始的积累和有益的 探索,为教师教育信息化,为远程教育与教师教育的结合,为教师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教师网联”旨在成为中国教育创新的示范者、先行者和探索者 “教师网联”至少跨越了现代远程教育、教师教育和终身教育三大教育领域。成立“教师网联”的目的可以概
9、况为:成为现代远程教育、教师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示范者、先行者和探索者。 1“教师网联”将努力成为现代远程教育的示范者 现代远程教育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如缺乏理论指导、管理尚需规范、资源重复建设、优质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现代远程教育应有的教学交互性强、资源海量丰富,学习灵活等特点尚未在实践中充分体现。中国远程教育实践急切呼唤远程教育理论指导。而远程教育的基础和支撑学科教育学、心理学,特别是教育技术学等学科的优势集中在师范大学,富集在北京、华南师范大学等教育学和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教育技术学国家级重点学科所在的师范大学。成立“教师网联”的初衷和“教师网联”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加强
10、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提供示范。 2“教师网联”将努力成为集成优质资源,实施集团办学的先行者 试 点师范院校共同认识到,许多制约远程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不是依靠高校自己的力量能够解决的,需要国家统筹规划,研究提出科学决策;试点共同任务的驱动,要求试点师范院校协作攻关;远程教育的竞争,要求各校优势互补,规范管理、联合办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首先要从师范院校核心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做起;集中优势力量,最重要的是在 8 所高水平师范大学中3 整合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和网络教育这三支队伍的力量。上述共识推动了试点师范大学全面合作和集团化的趋势。 “教师网联”已经成为一种跨地域
11、、跨院校、分层次、集团化联合协作开展教师 教育的新形式。“教师网联”的成立打破了过去师范院校各自办学的封闭局面,开拓了共建共享网络教育资源的新局面,在远程教育行业自律,规范办学,构建新型的远程教育教师教育体系方面先行了一步。“教师网联”在紧密合作的过程中,将积极探索课程互选、学分互换、行业自律的机制和方法,其成功经验必将推动更多的大学开展联合办学和行业系统培训。 3. “教师网联”将努力成为终身教育的探索者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他们的行为规范将深深地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从这一角度来说,终身教育体 系建立的首要前提就是要率先构筑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现代远程教育
12、的终极目标是要构建社会终身教育平台,而“教师网联”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构建教师终身教育平台,让他们能不断地进行知识、技能和观念的更新。在这一环境中,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和方便快捷地获取他们所需要的资源和信息,互相交流教学实践和研究成果,促进教学工作的发展。教师终身教育平台的建立,将为全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有利于促进全社会的终身学习。 二、“教师网联”发展规划与实施内容 “教师网联”将利用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平台,构建“天网、地网 、人网三网合一”的优质、高效的现代教师培训体系;在联合办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开拓创新,形成协作、竞争、规范、特色的机制;集成多元化的教育与管理模式;推
13、动远程教育、教师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一)构筑“天、地、人三网合一”的创新教师教育体系 天网: 在华南、西南、福建和陕西师范大学等网联成员的数字卫星传输网络基础上,主要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开辟“教师网联” IP 频道,开设新课程师资培训专栏、“名师名家讲坛”等栏目。 地网: 在 8 所师范大学和中央电大现有教学和教学管理平台的基础上,重 点建设“教师网联”统一的教学管理平台。地网的建设拟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建立“教师网联”门户网站,完成信息发布与办公自动化与管理系统的建设。第二期:建成教学服务系统,启动招生和教学工作;制定统一的资源标准和接口标准,课程管理与服务的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建设
14、门户网站基本资源。第三期:完成全部教学系统和资源系统的开发,形成能够较好支持“教师网联”教学运行的教学管理与服务系统和资源检索与管理、服务系统。在平台上自动完成网联成员,特别是 8 所师范大学学生之间的课程互选、学分互换、自动结算和规范管理等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 的联盟。 人网: 构筑三级体系的教学和教学管理网络,其中率先构建由 8 4 即 8 所师大和三电一社组成的教师网联第一级体系,分期分批构建省教育厅 (局 )管辖的省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组成的第二级体系,同时构筑地市教育局管理的各地学习中心组成的第三级体系。学习中心体系由 8所师大原有网络学院学习中心、原有教师教育培训体系和教育部公共服
15、务体系集成。见图 1“教师网联”三级体系结构图。 整个创新教师教育体系建设计划拟在 2003-2007 年间建成“教师网联”的优秀课程体系与评估体系,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开发、 建设、服务与管理系统;建立并基本形成各种教育形式衔接与沟通,教师学历与非学历培训相沟通的机制,基本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图 1 “教师网联”三级体系结构图 4 (二)创新联合办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教师网联”拟在管理体制上大胆走出联合与集团办学的新路,通过政府支持、网联自律与市场竞争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形成协作与竞争、规范与特色、优势互补的管理体制。首先,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创设政策环
16、境,规范办学行为;其次,建立“教师网联”成员参加的评价组织,监控联合办学质量 ,评估协作办学绩效;再次,充分借助市场机制,有效配置教育资源,提供优质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建立多元投资体制,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作机制。 在联合办学的过程中,“教师网联”鼓励多种形式的资源共享运行机制。包括免费资源的提供、课程资源的买卖与优惠使用、学分互认与课程互选等等。“学分互认与课程互选”是远程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师网联”的核心内容。本着可持续发展与短期快速推进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网联”正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在现有网络课程资源实现共享的基础上,逐步向全面“学分互认与课程互选 ”过渡。 “教师
17、网联”将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建立新课程标准体制下的核心课程资源库,作为实行“学分互认与课程互选”机制的基础。而核心课程分为共享课程和校本课程,由遴选或共建模式产生。在具体课程的建设中,“教师网联”制定相关政策,引进竞争机制,努力发挥各成员单位的特色和优势。同时通过“教师网联”协调,鼓励多个单位共同建设一些核心课程。 (三)集成多元化的教育与管理模式 在教师教育的培训形式方面,“教师网联”将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供多元化的培训形式:全脱产集中培训;半脱产集中培训;以自学为 主的半脱产培训;以自学为主的不脱产培训。 在学习形式方面,教师网联鼓励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混和学习等多元
18、化学习模式。 在课程组织与教学安排方面,“教师网联”将集成多元化的远程多种媒体教学模式:基于卫星宽频网络的同步和异步教学模式;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同步和异步教学模式;基于教材、教学录像、教学光盘、网络教学课件等各类学习资源的综合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和教学环境,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同时鼓励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比如,在没有计算机网络基础但具 有完善电视网的地方,应充分挖掘现有网络的潜力通过电视网实施远程教育;而在广大边远农村,则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和邮递教学光盘、教材等教学模式来培训教师。 在教学与课程管理方面,“教师网联”打破各校各自为政的做法,提供总学分 20%
19、左右的优质核心课程使成员单位共享。在教育部支持下,“教师网联”设立了培训课程体系建设项目。教师网联理事会具体负责组织项目工作的开展。由教师网联招标,成员和其他高等学校单位应标,中标单位分头承建或合作共建。经专家组评审、认定,符合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的作为优质资源课程,准入教师网联课程 培训体系。优质课程资源由网联进行统一管理,实行有偿共享。 在学历层次与培养过程方面,“教师网联”强调教育重心由学历教育转向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坚持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和连续性,实现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与在职培训相沟通。通过“教师网联”,采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借助于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实现中小学教师的学历
20、提升应与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进行有效的衔接。 (四)大力发展农村和西部远程教师教育 “教师网联”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由东部沿海城市向农村和西部地区输送。发展农村教育是新时期 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是发展和提高农村教育的根本所在。由于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制约,广大农村教师难以有机会接受较高质量的培训,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5 素质相对较低。今后五年内,“教师网联”将对口支援西部 8 10 个县、总计对 10,000 名中小学教师进行学历提高培训,免收学费。每个成员学校具体负责一个县。通过“教师网联”已有的资源和体系优势,迅速推广农村教师开放教育,探索对贫困农村地区教师培训的有效模式,先
21、期开展成员单位和若干个贫困县实行一对一的定点帮扶工作,全面试点,进而向全国推广。 (五)推 动远程教育、教师教育和终身学习跨越式发展 在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里,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应当更加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探索者和示范者;教师群体应当率先建立优秀的学习型组织,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发挥表率作用。率先形成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实施“教师网联计划”,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对于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一个重要贡献。正是基于战略 发展的视点
22、,教育部将“教师网联”计划作为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将“教师网联计划”纳入 2003 2007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安排;将这一时期的全部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任务纳入“教师网联”计划,力求抓住机遇,加速发展。以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和强有力的举措,实现“人网、天网、地网”有机结合,实现教师队伍建设跨越式发展目标,构建世界先进水平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和一流的教师队伍,推动教师教育、远程教育、终身教育跨越式发展。 三、目前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自 2003 年 9 月“教师网联”启动以 来,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内,已建立了核心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关章程,开通了门户网站,设立了课程建设项目,同
23、时制定了“教师网联”今后的工作计划并起草了相关文件,为“教师网联”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进展与初步成效 1“教师网联”第一级体系组织成立 2003 年 9月 7 日,“教师网联”召开第一次全体理事会,通过了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章程及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实施方案,同时网联成员单位签署了共同协议。 2003 年 9月 8 日,“教师网联”启动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这标志着“教师网联 ”的正式成立。图 2 为“教师网联”的组织结构图。 图 2 “教师网联”的组织结构 2“教师网联”门户网站开通 “教师网联”门户网站( http:/ 8 所师范大学在网站上发布联合招生广告,并且推出了 20
24、 余门涉及各个学科的优秀网络课程,供大家免费学习。截至 2 月 24 日,网站访问数达 3 万余人次。 12 月下旬,“教师网联”在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上发布 8 所师范大学的联合招生简章,社会反响强烈。截至 2月 24 日 ,共有 23,167 人报名参加“教师网联”的远程教育,其中师范类 1 万 6 千余人。 3“教师网联”工作进展顺利 “教师网联”成立 6 个月以来,在各方努力下,理事会和秘书处有计划有步骤、积极而扎实的开展工作。“教师网联”组织了两次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资源展,组织参与了 2003 中国高等教育软件展,以此推动了“教师网联”自身的资源建设和改革。“教师网联”
25、委托各成员单位对全国的师资培训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并对“教师网联”今后的工作方案起草一系列的文件。 6 2003 年 12月 5 7 日,“教师网联”第二次理 事会议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召开,原则通过了教师网联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纲要、教师网联学分互认与课程互选实施方案及教师网联农村教师教育工作的意见,并分析研究了“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和非学历培训工作方案和陕、渝两地的“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农村教师教育调研报告。 2004年 1 月,上述进展和研究得到了教育部教师教育信息化委员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4“教师网联”的“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体系建设逐步推进 在“天网”建设方面
26、,“教师网联”正在筹备在中国教育电视台 的“教师网联” IP 频道 教师教育专业频道;在“地网”建设方面,“教师网联”的门户网站已经开通,正在设计开发统一的教学管理平台;在“人网”方面,第一级体系已经建立,目前正向第二级和第三级体系有序推进。 (二)问题和建议 1成员学校领导对“教师网联”工作的认识尚需进一步提高 教育部对于“教师网联”非常重视,并称建立“教师网联”是打造中国教师教育的航空母舰,预计将有数千万元用于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公共资源和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建设,以及农村和西部地区教师的培训补贴。 与 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和巨大财政支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个别成员单位领导对教师教育和
27、“教师网联”的重要性认识有待提高。 2“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建设过程中各方关系尚需进一步理顺 “教师网联”中的“人网”的建设相对于“天网”和“地网”的建设要复杂和重要得多。如何把 12 个“教师网联”的首批成员单位、学习中心、各省属师范大学、地市的教师进修学校、公共服务体系等有机整合在一个大教师教育系统之中,还需要理顺各单位的利益、组织和管理等各种关系,特别是省、地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师网联计划”体系中的指导和 管理问题,原有教师培训体系改革的问题,即将建立的公共服务体系如何在网联第三级体系中发挥作用的问题等等。此外,还要理顺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关系,需要理顺教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
28、育的关系。 3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尚需进一步探索 “教师网联”目前已经制定出了教师网联学分互认与课程互选实施方案、教师网联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纲要(讨论稿)等一系列有关新课程体系和资源共建共享的文件,并开始初步试行,但是资源共建共享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要实现真正的资源共建共享,还需要解决和突破一系列的难题 ,例如:如何打破传统教育和办学观念的制约,如何规范参与资源共建共享单位的行为,在形成和构建共建共享机制过程中的利益分配等等。 4新课程体系实施尚需进一步论证和调研 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为新的课程体系既要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教学理念、课程理念、教师理念和学生理念,又要尊重
29、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结构、教育教学经验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要考虑网络环境的特点等等。尽管在“教师网联”第二次全体理事会议上原则通过了教师网联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纲要(讨论稿),但是新的课程体系特别是各教师教育 专业的核心课程的认定等,还需要征求各方面专家学者、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意见,在试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实践中深入论证、调研、修改和完善。 7 网络教研 学科教研新模式 陈敬乐 校园 网络教研 是指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 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 , 建立了开放 , 交互动态的 网络教研 平台 , 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 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 一 、 网络教研 的特点 1、 教学资源丰富
30、网站拥有大量的教学资源 , 主要是教师平时设计的教案和课例 , 是教师们经验 的汇聚 , 是教师们在长期教学过程中辛勤劳动的结晶 。 教学资源主要以文档的形式挂到网站上 , 方便其他老师下载 , 大大地提高教师们的备课效率 。 利用这些资源能够让教师在教学上举重若轻 , 在分享同行经验的同时 , 提高自我 , 形成良性循环 。 2、 时效性强 网站上的内容 , 包括教案 、 课例 、 论文以及国内外的教研动态 , 都是在最短的时间里上传上去的 。 只要打开教研网站 , 点击相应的文章 , 就可以得到最新的消息 。 这样 , 有利于教师跟上时代步伐 , 走在前列 。 例如 , 今天有老师上示范课
31、 , 前一天就已经把整理好的教案上传到网站上 ,其他教师可以根据教案里的设计思路 对上课教师的教学加以评价 , 大大提高了教研的效率 。 3、 能突破空间的限制 网络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让处于不同地方的人能够互相协作 , 取长补短 , 高效完成任务 。 网络教研 正是利用这种优势 , 使区内 、 市内 、 国内甚至国外都能够在同一个网站上交流学习 , 学习别人的优点 , 改进自己的教学 。 在这个方面 , 我们的教研网站已经在区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教师们随时随地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 , 参与区内的教研活动 , 突破空间的限制 , 只要拥有一台上网的电脑 , 就能够拥有大量的教学资源 。 这样
32、可以加大教研力度 , 增强教研效率 , 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 。 8 二 、 学科教研网 络的构建 1、 制定详细的教研计划 , 按年级组划分为不同的教研小组 , 各小组负责自己级组的教研工作 。 我们把一到六年级分成低年级组 , 中年级组和高年级组 , 每个年级组都有负责教师 。 这样 ,我们就可以把任务有计划地分到每个年级组的手上 , 再由负责教师按照具体的工作计划 , 确定教研专题 , 制定本学期的工作目标 。 2、 网络资源的收集 , 主要根据本年级组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源的收集工作 。 我们收集的资源大部分是本小组教师设计的优秀课例和教案 。 在本学期当中分阶段收集 , 包括开学初教材分析
33、 , 期中的公开课教案设计 , 期末复习指导等 , 提供给其他教师参 考 ; 也可以是其他的教学资源 , 例如原创性的论文 、 教案 、 课件 ; 也可以是网络中的优秀教学资源 。 此项工作有专人负责 , 有详细的资源收集记录 。 3、 对收集的资源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 , 形成各教研小组的资源库 。 如上所述 , 很多不同种类的信息 , 不进行整理是杂乱无章的 。 我们需要按照网站上的不同栏目 , 放到其适当的位置上 , 方便教师查阅 。 要是内容越来越多 , 我们还设计网站自带的搜索引擎 ,大大地提高效率 。 此外 , 我们还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资源库进行更新和删除 , 尽量做到资源的最优化整
34、理 。 4、 定期对资源进行上传 。 根据教研计划 , 及时对资源库内 的资源进行上传 , 形成区内资源库 , 对所有的资源进行共享 ,实现资源的最优化 , 体现 网络教研 的优势 开放 , 交互动态的 网络教研 平台 。 可以说 , 只要有新的资源 , 我们都会以最快的速度上传到网站上去 。 教师如果在同一天不同时刻浏览我们的网站 , 都会发现有资料的增加 。 很高的浏览率点击率证明教研气氛非常活跃 。 5、 期末对网站进行总结交流 , 定期进行 网络教研 的总结和经验交流 , 不断提高 网络教研 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 对出现的问题积极探求解决方法 , 同时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对出现问题进行及
35、时反馈 。 三 、 教研网络的完善与利用 1、 更新教研观念 教 育科研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 , 必须确立教师在教育科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 让教师成为科研的主人 。 通过科研来培养教师 , 提高教师素质 , 为教师的自我发展服务 。 教育科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 , 要研究学生 , 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 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讲求实效 。 正是因为当前教育具有多元性 , 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难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要求 ,要高效 , 高质地完成教育任务 , 就要依靠现代化先进的信息技术 , 具备现代化的教育工具 ,学习网络知识 , 掌握有效的途径进行教研学习 , 让新的教
36、研理念深入人心 。 2、 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必 要的信息素养是贯彻新观念的重要条件 。 我们向英语教师提出开展 网络教研 要求 , 要求教师具备打字和上网的能力 , 懂得怎样使用计算机以及在网络上与他人交流 。 开展 网络教研 , 整体提高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研究的水平 , 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 网络教研 在我区实施已经一年 , 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 我们在假期里把教 师们优秀的课例设计好 , 并在开学前把教案放到网站上 。 在每个学期的教材分析会上给教师们提供网站的地址及信息存放的位置 。 掌握了网络知识以后 , 教师们就能够参考优秀课例 。 在教学的过程中 , 教师们
37、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在网站上专门的话 题区提出来 , 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 9 3、 充分收集教学资源 , 丰富教研网站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教学资源 , 特别是教学课件 。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从视听觉上捕捉新鲜事物 , 活泼生动的画面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其次 ,学习前人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也是达到成功的一条有效捷径 。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看到他人优秀的经验和论文 , 学习别人课例的设计方法 , 从而使自己的自身发展得到快速的提高 。 所有这些资源 , 我们都可以通过网络得到 , 可以说网络是有效吸收别人的经验和方法的有效途径 , 它必然成为教师学习
38、的有力工具 。 因 此 , 收集教学资源 , 丰富教研网站 , 应该成为每一位教育科研老师的能力和需要 。 4、 创设浓厚的教研氛围 创设浓厚的教科研学术氛围 ,鼓励教师进行 网络教研 。 定期 在教研网站上发表自己的教研心得体会 , 提供好的课例教案以及优秀的课件等 。 表扬做得好的教师 , 利用有效的奖惩措施帮助教师们增强教科研意识 , 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采用新老教师结对子的方式 , 利用新教师的活力结合老教师的经验形成优势互补 , 就 会将 网络教研 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 10 网络教研 的实践与研究 教研室 朱卫东 网络教研 是教学研究的又一新的课题 , 网络教研 是
39、一个创新的教学研究方式 , 哪么 网络教研要研究什么 ? 怎样来研究 ? 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新的问题 。 回顾我们日常的教学研究在做些什么 ? 一、 我们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模式 我 布置学期工作计划 们 开展学科教研活动 的 学习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 教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 研 开展各种评比活动 内 课堂教学评比 容 论文评比 和 课题研究 模 教师培训 式 调查研究 从以上我们所开展的教研活动中 ,我们可以把哪些活动移植到网络的教研中去 呢 布置学期工作计划 ; 开展学科教研活动 (学习 ,研究 ); 课题研究 ; 教师培训 ; 调查研究 既然我们的教研可以移置到网络 中去
40、, 哪么 网络教研 它又具有哪些特点与优势呢 二 、 网络教研 的优势 不受时间和人员数量的限制 一般我们开展学科教研活动 , 不可能让学科中的 教师全部参加 , 活动中所渗透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再通过骨干老师的转达 , 其效果往往会打折扣 。 如时间久远可能遗忘 。 如果把活动的内容或活动中所需体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新理念通过网络能传递给每一位所需的教师 , 他们可以不受时间的制约 , 随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进行 学习 。 所以网络学习它不受时间和人员的限制 。 信息容量大 网络的一个特点是信息容量大 , 全国或全世界各地的信息你都能获取 , 如果靠原始的信息传递 , 如用传统邮件传递讲座稿 , 各种试卷 , 速度太慢 , 效率太低 。 另外有太多东西它都不可实现 ,如课件 , 各地各校的各种信息 , 你都无法浏览 。 如网络中所提供的单元卷 , 教学案例如果要求教研员通过印刷来发到学校 , 这需要化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 这样大信息量只能是通过网络才能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