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期末测试题(一)一、名词解释 65301旅游流2条件价值评估法3旅游感知容量和接待地社会容量4乡村旅游5区域旅游合作6地理信息和旅游地理信息系统二、简答题 4*10401从社会经济背景角度,试述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历程。2简述旅游决策过程3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4简述旅游规划管理系统组成三、论述题 2*15301试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用案例来说明旅游对环境的积极影响。2论述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六个阶段的特征表现。2指导性答案一、名词解释 65301旅游流旅游流是以旅游客流为主体,包括旅游信息流、旅游物流、旅游资金流、旅游能流等在内的复杂系统。2条件价值评估法条件价值评估法是一种典型的陈述偏好评
2、估法,是在假想市场情况下,直接调查和询问人们对某一资源环境效益改善或资源开发和保护措施的支付意愿或者对环境或资源质量损失的接受赔偿意愿。3旅游感知容量和接待地社会容量旅游感知容量是旅游者在某地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活动质量的条件下,该地域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最大量。接待地社会容量指旅游接待地区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情风俗、生活方式和社会开化程度所决定的当地居民可以承受的旅游者数量。4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不仅是基于农业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旅游活动,它除了包括基于农业的假日旅游外,还包括特殊兴趣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骑马等活动,探险、运动和健康旅游,打猎和钓鱼,教育性的旅游
3、,文化与传统旅游,以及一些区域的民俗旅游活动。5区域旅游合作区域旅游合作是指区域之间或者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主体,在一定的目标和原则下,制定协议、章程、合同,将旅游资源和各种系统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与优化组合,形成规模更大、结构更佳、品牌知名度更高的旅游产品和市场体系,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旅游经济活动。6地理信息和旅游地理信息系统(1)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是一些与地球表面空间位置数据相关联的信息。(2)旅游地理信息系统,是对旅游相关信息进行采集、管理、分析、可视化
4、的计算机技术系统。3二、简答题 4*10401从社会经济背景角度,试述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历程。(1)初创阶段(1979-1985 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也得到不断发展,对旅游理论的需求愈加迫切,旅游地理学也应运而生。这一时期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动力,除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旅游事业得到发展的客观因素外,地理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的复兴,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初步发展阶段(1986-1991 年)自 80 年代中期开始,经过广大学者的不懈努力,旅游地理学在科学实践中逐渐成长起来,并以其独有的指导功能而受到旅游界认可,地理界承担的小区域旅游开发规划数量急增,完成了一大批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科
5、研报告,迎来了旅游地理研究的丰收期。(3)深入发展阶段(1992 年以来)经过 20 世纪 80 年代的不断摸索和反思,在 90 年代,特别是 90 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入历史以来最活跃的时期,研究领域日益拓宽、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注重研究课题的实践意义和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以及与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从事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队伍也日益扩大,全国主要地理研究机构都相继在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面作了研究尝试。2简述旅游决策过程人们内在心理或生理处在某种缺乏状态,从而产生满足这种缺乏状态的愿望,即存在内驱力,加上外界情境的刺激,就产生了旅游需要。游客所处的社会经济系统对旅游需要
6、进行加工和调控,产生了初步的旅游意向,旅游决策过程真正开始。接着,旅游地的吸引因素和游客自身的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生成了游客对旅游地及旅游活动行为的感应图景,初步出游计划形成。之后,游客斟酌出游方式和旅游费用而做出出游决策,旅游行为最终得以实现。3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我国旅游资源分布也存在着地域规律性。(1)自然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在三大地形阶梯的过渡区域(2)自然旅游资源富集区往往是中国生态脆弱区或贫困区 3人文类旅游资源特别是历史遗存类的资源以中部和东部地区最为集中(4)民俗资源遍布全国,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主要分布于边境和较偏远地带(5)现代人造旅游资源一般分布在大城市(特别是旅游发达的大城市
7、)周围4简述旅游规划管理系统组成结合图 7.22 旅游规划系统的核心结构,答要点即可。4旅游规划系统的核心结构基础资料子系统 现状分析子系统 旅游产品设计子系统 环境建设支持子系统数据共享层 规划应用层 决策服务层旅游资源评价、市场分析、预测建立规划信息数据库功能分区、项目安排、线路布局、鼓舞设施配置利用生态指标作综合评价三、论述题 2*15301试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用案例来说明旅游对环境的积极影响。略2论述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六个阶段的特征表现。(1)探索期:一个旅游地从诞生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目的地的初始阶段。只有少量的旅游者,且旅游者表现为“多中心型”或者“探险型” ;当地的旅游吸引
8、物主要是自然型或者文化型旅游资源;当地几乎没有或者只有少量的旅游设施;在旅游活动的影响下,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发生显著变化。(2)起步期:旅游地的发展开始进入正式起步运行中。旅游者人数增多,当地居民开始加入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队伍;旅游活动变得有规律,季节性开始凸现;出现了旅游宣传广告,旅游市场也开始形成;当地政府机关和公共部门开始投资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3)发展期:旅游地各个环节开始步入正轨并快速成长。旅游者接待量迅速增加,外来旅游者大大超过当地旅游者, “中间型”旅游者逐渐取代了“多中心型”和“探险型”旅游者;出现了大量的宣传广告并形成了明确的客源市场;出现大量外来旅游投资,并逐
9、渐占据重要地位;开始出现人造景观,旅游地的自然环境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出现规模较大的现代化接待设施,交通网络配套建设有所改善。(4)稳定期游客数量在一定时期内仍旧有所增长,但是增长速率减缓并趋于下降;游客主要是“自我中心型”旅游者;大量的旅游广告宣传以克服旅游地的季节性并扩大市场范围;旅游地的划分更加细化,有了专门的娱乐商业区,原有的设施供给开始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当地的经济活动和居民生活与旅游业联系紧密,但是旅游活动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社会状况和居民生活等综合承载力构成了巨大压力。5(5)停滞期:旅游地各方面的发展都已经接近或者突破容量的临界值,发展开始趋于停滞。游客数量已经达到顶点;旅游地
10、的环境、社会容量以及居民心理容量都即将达到或者已经达到饱和,各种经济、环境和社会问题随之出现;旅游地的形象在游客中的吸引力大幅度下降,客源主要依赖回头客,客房出租率下降,接待设施过剩,保持现有游客规模难度大。人为改造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痕迹明显,当地旅游相关企业的所有权开始频繁变更。(6)衰落期或者复苏期:客源市场在空间和数量上减少,旅游地失去吸引力并逐渐衰落;外来投资大量撤出,本地机构和居民开始大量低价介入,旅游房地产被转卖,旅游基础设施已经破旧或者由于闲置而被用作他途,原有宾馆可能会转而用作疗养院、公寓或者退休住宅;当地的旅游功能大幅衰落或者完全失去。另一方面,旅游地也可能在停滞期后进入新
11、一轮发展,进入复苏阶段。这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增加人造景观,用全新的吸引物取代原有的吸引物;二是开发新的旅游资源,重新启动市场。期末测试题(二)一、名词解释 65301旅游决策2旅游资源3基本空间标准4历史地段5区域旅游合作6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二、简答题 4*10401简述旅游地理学的综合性、交叉性,及其应用性。2. 简述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机理。3简述旅游空间结构整合的大致思路4简述生态位理论对区域旅游协作的指导作用三、论述题 2*15301结合你熟悉的某个景区(不论是自然资源型、人文资源型,还是主题公园型) ,论述其成功或失败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2选择区域旅游
12、合作基本理论中的两个,论述其要点及在旅游业中的应用。6指导性答案一、名词解释 65301旅游决策旅游决策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旅游目的,收集和加工有关的旅游信息,提出并选择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并最终将选定的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2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3基本空间标准基本空间标准是旅游环境容量测定的基点,是单位利用者(通常是人或人群,也可以是旅游者使用的载体,如车、船等)必须占用的空间规模或设施量。4历史地段1987 年 10 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华盛顿宪章中提出了“
13、历史地段”的定义:城镇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小地区,包括城镇的古老中心区或其它保存着历史风貌的地区。我国在文物保护法 (2002)中也提及了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街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村镇。 ”而对价值较高的,采取法定保护措施,冠以“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名分。5区域旅游合作区域旅游合作是指区域之间或者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主体,在一定的目标和原则下,制定协议、章程、合同,将旅游资源和各种系统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与优化组合,形成规模更大、结构更佳、品牌知名度更高的旅游产品和市场体系,以便
14、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旅游经济活动。6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1)空间数据用以描述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如上海位于东经 121.4,北纬31.2。(2)属性数据,也称非几何数据,用来说明是什么,如类型、等级、名称、状态等,如上海是精彩之都。二、简答题 4*104071简述旅游地理学的综合性、交叉性,及其应用性。(1)综合性:地理学各分支学科都可为认识旅游这种复杂现象做出贡献,如从自然景观在旅游资源中的地位来看,是自然地理学;从旅游活动的行为性质来看,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可视为人文地理学;从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种新兴产业来看,旅游地理学又是经济地理学。(2)交叉性:随着旅游业的
15、发展,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畴也不断地扩大和深入,众多相关学科理论方法运用于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如心理学用于旅游者行为的研究;历史学用于目的地历史文化的研究;建筑学用于旅游景观规划的设计;经济学用于客源市场的研究等。(3)应用性:旅游地理学应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直接服务于旅游业,因此特别注重其应用性研究,如国家公园和其他公共场所的开辟与容量的估算、度假区的发展和定位、旅游流的测定和预报技术。2. 简述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机理。(1)自然类旅游资源的形成其实就是大自然的恩赐:自然景观的形成离不开地质作用;地理区位及地理环境的变化影响自然景观;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组合与分异决定了自然景观的
16、形成与演变。(2)人文类旅游资源的形成离不开人类劳动的凝聚和人类文化的灌注:古代人文资源最初目的都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和生活水平的体现;人文类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历史文化的厚度与长度密不可分;人文类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和创造力紧密相关。3简述旅游空间结构整合的大致思路结合图 5.5 空间结构整合的大致思路作答。侧重于要素分析、模式选择。4简述生态位理论对区域旅游协作的指导作用(1)确定区域内各单元的定位。旅游区的准确的定位, 应根据区内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价值、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开发利用条件、区位条件以及旅游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便确定各旅游单元的主要功能
17、和开发顺序,这是整个旅游区域构建分工体系和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2)分析区域之间及其内部各单元之间在结构功能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便于相互之间的优势互补,避免重复建设,这有利于旅游区域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整个旅游系统保持持久的完整性、稳定性和生命力。三、论述题 2*153081结合你熟悉的某个景区(不论是自然资源型、人文资源型,还是主题公园型) ,论述其成功或失败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对策。结合该景区所属类型的生命周期模式图,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控制思路。2选择区域旅游合作基本理论中的两个,论述其要点及在旅游业中的应用(1) “核心边缘理论”要点: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都是由核
18、心区域和边缘区域(也称为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所组成的,其界限由核心区与边缘区的关系来确定。其中,核心区域大多是国家内的城市聚集区或一个城市内的中心区域,工业发达、技术先进、资本集中、人口密集、经济增速度快,边缘区域则是那些相对于核心区域来说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总体上说,核心居于统治地位,边缘在发展上依赖于核心,两者的关系既不平等又相互补充,在一定的条件下,或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发生相互转化。应用:为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如旅游资源的区域整合、区域旅游的联动发展;对建设旅游廊道、跨区域整合旅游资源、确定区域内部与外部的旅游空间的协调对应关系以及协调发展区域旅游业,也具有非常重要
19、的指导作用。(2)区域旅游协作理论要点:旅游业是一项开放性、关联性程度极高的产业,在当前区域旅游合作广泛开展的大背景下,开展区域旅游协作是体现“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观念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旅游业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区域旅游协作,既包括区域之间的旅游协作,也包括区域内部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旅游协作。协作的开展,有利于避免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产生的地方旅游保护主义倾向;避免以行政区域代替客观上的旅游区域,从而造成市场恶性竞争、旅游产品重复建设、旅游精品线路分割等违背客观规律等问题的发生。应用:共享和重组旅游资源,开发区域旅游产品;在原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挖掘区域特色;区域内各参与主体之间取消非正常
20、性壁垒;开展信息的双向交流与协作,加强沟通,实现信息资源的互通与共享;突破区域内各地原有的旅游功能区的限制;在区域内开展管理协作,加强相互之间的旅游企业的管理协作和资金合理流动。(3)区域旅游形象构建理论要点:旅游活动的魅力体现在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所获得的感受与体验。在旅游区域构建鲜明良好的形象,有利于旅游区域形成统一的特色,创建品牌、开展宣传,从而提升旅游地知名度和吸引力,拓展客源市场。应用:成功的区域旅游形象系统的构建,应当从区域旅游地的整体出发,既能够充分挖掘和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又能够给旅游者带来最佳的感受和体验,长远看来,也能够实现区域效益的最优。(4)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要点:理
21、论实质在于“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9这一理论是人类在对工业化运动带来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之间的不协调现象反思的基础上,在发展道路、模式上的理性选择。选择的核心是要求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在社会发展中,既讲究经济效率,又关注生态和谐与社会公平,最终得到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应用: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以区域为空间尺度对旅游持续发展战略进行研究的扩展和深化。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建立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基础之上的,既要使区域旅游的合作主体获得相应的
22、经济收益、提高旅游地的声誉并且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又要对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进行保护,使后人具有同等的旅游发展机会和权力。期末测试题(三)一、名词解释 65301旅游需求2指数评价法3旅游区4核心边缘理论5乡村景观意象6理论识别系统二、简答题 4*10401简述旅游决策的影响因素。2. 简述旅游资源层次评价法的步骤。3简述旅游环境容量体系。4简述区域旅游合作的目的与内容。三、论述题 2*15301结合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对城市旅游的客源市场进行主题细分,并分析各类细分市场的需求特征与消费行为。2根据长三角旅游区域合作的现状,分析所存在的障碍,提出深入合作的对策。10一、名词解释 65301旅游需
23、求旅游需求:旅游需求是旅游者对旅游活动渴求满足的一种欲望,是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及行为的内在动力。从旅游经济角度看,旅游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或旅游服务的数量。2指数评价法指数评价法主要通过建立模型以公式化的形式来评价资源的特定价值。3旅游区旅游区:由特定范围内具有特定风格和旅游重点的不同旅游主题的旅游节点或旅游范围组成,是构成旅游目的地区域的基本单元,它不仅包含旅游对象,也含有为旅游者实现旅游目的而不可缺少的各种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4核心边缘理论“核心边缘”理论(也称为外围理论或依附理论) ,由弗里德曼提出。他认为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都是由核心
24、区域和边缘区域(也称为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所组成的,其界限由核心区与边缘区的关系来确定。其中,核心区域大多是国家内的城市聚集区或一个城市内的中心区域,工业发达、技术先进、资本集中、人口密集、经济增速度快。边缘区域则是那些相对于核心区域来说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5乡村景观意象乡村景观意象:乡村景观意象是乡村景观在人们感知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具有鲜明特征的景观意境图式。它具有让人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引起人们心灵共振的功能。6理论识别系统理念识别是指旅游地独特的价值观、发展目标、形象定位、文化的个性内涵等。MI 决定了旅游地独具旅游地的经营理念,是旅游形象 CIS 策划的核心、基础和灵魂,是旅游地持续发展的动力。二、简答题 4*10401简述旅游决策的影响因素。(1)旅游服务因素旅游服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主要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咨询、信息、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