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总有人在努力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一、绪论1、什么是农业现代化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2、狭义、广义和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狭义的农业推广以提供“技术指导”为主要特征广义的农业推广以提供教育农民为主要特征对成年农民农事指导 对农村妇女家政教育 对农村青年四健教育(4H) (手、脑、身、心) (Hands,Head,Health,Heart)现代的农业推广以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为主要特征3、简述中国特色农业推广的含义。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采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采用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农村、农业
2、、农民中去,使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促进“三农”的全面发展。4、为什么说农业推广学是边缘性综合学科?从工作内容来讲,应属于农业科学或自然科学。从工作过程和形式来讲,应属于农村社会行为学。从农业教育层面来讲,它又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从农业创新的扩散传播规律,应属于传播学。从农业推广项目管理层面来讲,它又属于管理学因此农业推广学只能是一个边缘性综合学科。5、简述农业推广学含义、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含义:农业推广学是专门研究农业推广的理论和方法,并指导农业推广实践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科学。研究对象: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的行为,即农民(生产者、经营者
3、) 。内容:(1)农业推广原理(2)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 (3)农业推广技能(4)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方法6、简述农业推广的性质、直接功能、间接功能和作用。性质:1.教育性(属于教育范畴,是多种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农村社会教育)2.实践性(不论何种方法,都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目的,而生产力的发展是离不开具体的实践的。也可以说农业推广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科学) 3.综合性(即农业推广应具有教育、咨询、管理和服务四位一体的性质)直接功能:增进农村农民的基本知识;提高农村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农村农民的生活技能;改变农村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2总有人在努力增强农村农民的自我组织和决策能力。间接功能
4、: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维持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组织发展;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作用:(1)是农业发展机构,科研院所,农业院校与目标团之间的连接纽带。(2)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3)提高促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4)开发农民的智力,改变生产者行为,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5) 是科研成果的继续和再创新7、简述农业推广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方针:面向生产兼顾“三益”或者“三效”合作推广 系列服务(产前、产中和产后)任务:1)推广新技术,新成果,新技能2)推广农民的新经验3)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4)当好领
5、导的参谋5) 提供系列服务8、如何理解农业推广具有教育、咨询、管理和服务四位一体的性质。首先,农业推广是一种提高农民文化科学技术素质,改变农民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的教育活动,其次,农业推广是一种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水平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咨询活动。第三,农业推广也是一种使农业科技成果向生产领域转化的管理活动。第四,农业推广还是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服务活动。9、简述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步骤。选题阶段 制定计划阶段实施阶段 分析总结阶段10、1993 年 7 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1862 年 2 月林肯总统签署了莫里哀法 ,亦称赠地学院法 ;1903 年,纳伯亲自在德克萨斯州创建合作示范农
6、场,推广良种和新技术,连续两年获得很大成功,被称为“美国农业推广之父”二、 农业推广框架模型1、说出农业推广框架模型中的两个子系统名称及特征。(1)农业推广服务系统的特征:农业推广服务系统是指农业推广人员、推广机构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 农业推广服务系统的扩散效率的程度取决于两个变量的影响:一是农业推广人员本人的特征,二是他所处的农业推广组织和工作环境的优与劣。3总有人在努力(2) 目标团体系统的特征:目标团体系统是农民、农民家庭以及所处的生存空间。它的接受效率的程度取决于两个变量的影响,一是农民个人特征、素质,个人特征,二是农村居民(农民)所处的生存环境。2、*简述沟通的定义和分类。沟通是指社
7、会中的个人或群体运用媒介彼此交流信息的过程分类:1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2 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3 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4 个人沟通和大众沟通。5 信息沟通与心理沟通。3、简述农业推广沟通概念、要素和程序概念:是指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向农民提供信息、了解需要、传授知识、交流感情,最终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技能,改变农民的态度和行为,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的一种农业信息交流活动。要素:沟通主体、沟通客体、沟通渠道和沟通媒介程序:1.农业信息准备阶段 2.农业信息编码阶段3.农业信息传递阶段 4.农业信息接受阶段5.农业信息译码阶段 6.农业信息反馈阶段4、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1
8、)推广人员和农民都是沟通的参与者,两者是平等的2)在沟通中,推广人员应主动适应农民,而不是农民去适应推广人员3) 双方影响作用和性质是不同5、农业推广沟通的认同过程一般要经历哪些阶段?(1)顺应:在沟通过程中,双方暂时迁就对方,互相体谅,这样沟通双方都会逐渐敞开心扉,说心里话。(2)同化:入乡随俗,适应,认同对方的思想、观点及其行为。(3)内化:沟通双方长期接触,适应了对方的性格、兴趣、习惯及作风等,双方配合默契。6、论述如何提高农业推广沟通的效率?内容与方法的有效结合是推广工作成败的关键,是影响推广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即:推广内容(信息)推广方法(沟通)推广效果7、*农业推广沟通网络的特征有
9、哪些?1)信息来源多渠道。2)信息传递多向性、沟通主体多元性。3)在沟通过程中可以发现新的问题。4)沟通网络具有多链条交叉连接性。8、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一般准则、基本要领。一般准则:1)维护和提高信息源的信誉; 2)信息内容要与推广对象相关;3)信息的组织与处理应做到编码简单、意义明了、逻辑结构合理;4)适当重复信息的关键内容; 5)运用比较和对比;6)加强信息反馈; 7)改善沟通环境;8)重视沟通网络;基本要领:1)摆正“教”与“学”的相互关系; 2)正确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4总有人在努力3)采用适当的语言与措辞; 4)善于启发农民提出问题;5)注意沟通方法的结合使用和必要的重复;9、*为什
10、么沟通在农业推广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农业推广的内容(信息)要传播给接受者(农民)此内容必须是农民所需要的、有现实意义的、能被农民所接受的,而沟通则是信息传递的必然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沟通往往比信息更为重要。这是由于信息(技术、方法、经验等)为一种客观存在,但农民对信息的感受、理解、态度、接受则是多种多样的,要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同一推广内容可以遇到农民的不同的态度和看法。所以推广人员要根据不同推广对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沟通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10、如何克服农业推广中的沟通障碍1)语言方面的障碍语言差异造成隔阂(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方言特点,趋利避害,可以有效地克服语言
11、方面的障碍)语义不明造成歧义(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含义,不要使用语义不明的词语与农民沟通)2)习俗方面障碍:入乡随俗3)观念方面的障碍: 封闭观念排斥沟通; 僵化观念窒息沟通; 极端观念破坏沟通;4)角色不同形成的障碍年龄不同可能形成“代沟” (引导在大目标一致的前提下,相互体谅、相互理解、求同存异)专业不同可能形成“行沟” (换位思维、理解对方)地位不同可能形成“位沟” (放下架子,客气些)5)心理方面障碍: 沟通前,应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6)组织方面障碍: 减少中间环节,减少传递层次确保信息传递、沟通准确无误11、农业推广人员如何把握农业推广沟通技巧尽快实现与农民的有效沟通?1)给人留下好的第
12、一印象 2)要做农民的知心朋友3)与农民沟通之前先“认同” 4)了解、利用风俗,为农业推广服务4) 善于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6)要让农民对你感兴趣7)善于利用人们迷信成功者的心理三、推广对象的行为改变1、简述行为的概念、构成行为的基本要素及行为特点概念:人在环境影响下所引起的内在生理、心态和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称为行为。基本要素:行为的主体是人;行为是在人的意识支配下的活动,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行为与一定的客体相联系;行为总要产生一定的结果。特点: 目的性; 可调节性; 差异性; 可塑性。2、举例说明人的行为产生的基本模式人的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动机,而促使动机产生的原因是由内在的需要和
13、外来的刺激而引起的。5总有人在努力(当一个人产生的某种需要尚未得到满足时,就会处于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中,若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刺激,就会引起寻求满足需要的动机,产生指向某种目标的行为。实现目标后,需要得到满足,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这时,又会产生新的需要,从而激起新的动机,产生新的行为如此周而复始,这就是行为产生的过程)3、动机产生满足的条件?(1)内在的需要(当人的行为还处在萌芽状态时,就称为意向。意向因为行为较小,还不足被人们意识到。随着需要强度的不断增加,人们才比较明确地知道是什么使自己感到不安,并意识到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来满足需要,这时意向就转化为愿望经过发展,愿望在一定外界条件
14、下,就可能成为动机)(2) 外来的刺激4、简述农民行为改变的层次、行为改变的难易度及行为改变过程行为改变的层次:知识层面 态度层面 技能层面期望层面(KASA 模式)行为改变的难易度: 知识态度个人群体行为改变过程:1)具体学习的改变(最基本的改变,指知识、态度、技能、期望四方面的改变)2)行动的改变(最常见的是“采用”行动)3)发展性的改变(指个人能力性格的改变)5、简述农民行为改变的动力因素有哪些?如何增加动力,减少阻力?(1)因素:农民需要是农业推广的原动力,市场需求是农业推广的拉动力,政策导向是农业推广的推动力(2)增加动力:根据农民的迫切需要,选择推广项目,激发和利用农民的采用动机;
15、 1加强创新的宣传刺激,增加农民的认识,通过创新的目标来吸引他们的采用行为。 2通过低息贷款、经费补助、降低税收等政策,推动农民采用创新; 3筛选和推广市场需求强烈,成本低、价格高、效益好的项目,促使农民在经济利益的 4驱使下采用创新。(3)减少阻力。通过提高农民素质和改善环境两个方面来减少阻力。6、*影响农民个人行为的因素内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职业素质外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7、*简述改变农民行为的基本策略1)以农民为中心的策略即以提高农民本身素质为主的策略,通过推广工作直接改变农民的知识、态度,提高他们自身素质,减少或完全克服行为改变的阻力。2)以改变环境为中心的策
16、略即变革社会环境或农民工作环境的策略。在许多场合下,农民之所以没有能采取新技术,不是由于自身素质差,而是由于环境条件不具备,一旦为农民创造了新的工作环境,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环境方面的障碍就会减少或排除。3)人与环境同时改变策略:即提高农民素质与改变其工作环境同时进行。8、论述需要层次理论和期望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的需要以阶梯形式形成不同的层次,满足了一个层次的需要后,就会产6总有人在努力生高一个层次的需要。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理论的在农业推广上的应用:应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 1分析农民需要的层次性 2期望
17、激励理论的在农业推广上的应用正确确定推广目标,科学设置推广项目 1认真分析农民心理,热情诱发农民兴趣 2提高推广人员自身素质,积极创造良好推广环境,增大推广期望值。 39、影响农民行为改变的方法有哪些?如何使用?1)行政命令方式(强迫和强制使用权力)。2)农民自发式 3)建议和咨询方式4)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改变农民态度,改变农民行为的方法 5)提供物资、资金、技术和服务来引导农民行为定向变化 6)通过社会手段来改变农民行为10、农业推广的最高目的是对农民行为的改变;农民行为自大改变的前提、基本点是:领导目标与农民目标一致。11、简述农民群体行为的特征是什么?1)服从遵守群体规章制度、服从组织
18、安排是群体成员的义务。当群体决定采取某种行为时,少数成员不论心理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得服从,采取群体所要求的行为。2)从众群体对某些行为(如采用某项创新)没有强制性要求,而又有多数成员在采用时,其他成员常常不知不觉地感受到群体的“压力” ,而在意见、判断和行动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即“大家干我就干” 。从众行为是农民采用创新的一个重要特点。3)相容同一群体的成员由于经常相处、相互认识和了解,即使成员之间某时有不合意的语言或行为,彼此也能宽容待之。一般来讲,同一群体的成员之间容易相互信任、相互容纳、协调相处。4)感染与模仿所谓感染,是指群体成员对某些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无意识及不自觉地
19、感受与接受。在感染过程中,某些成员并不清楚地认识到应该接受还是拒绝一种情绪或行为模式,而是在无意识之中的情绪传递、相互影响,产生共同的行为模式。感染实质上是群众模仿。在农民中,一种情绪或一种行为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身上,产生连锁反应,以致形成大规模的行为反应。四、农业创新的采用与扩散1、简述农业创新和创新传播(扩散)的基本含义1)农业创新:指农业领域内各方面的新成果(产品和设备) ,新技术、新知识和新信息的统称。2)创新传播:是某种创新在某特定的社会系统的成员中,在一定的时间内,一项创新从最初采用者或最初采用地区经由某种沟通渠道而被交流传播而向外传播开,传播给更多的采用者7总有人在努力或采用地
20、区,使创新得以普及应用的过程。2、简述农业创新的主要特性有哪些?相对优越性、一致性、复杂性、可试验性、可观察性3、什么是“S”型扩散曲线?横、纵坐标轴各代表什么?(1)当创新在一个社会系统中建立时,有一种典型的传播曲线形式,起初采纳率很低,然后慢慢提高,到最后又降下来。如果我们按采纳百分率将它画成一个曲线,通常为一个 S 型。(2)横坐标轴:时间 纵坐标轴:采纳百分率4、农业创新采用过程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认识阶段、感兴趣阶段、评价阶段、试验阶段、采用阶段。5、*简述采用者的类型、特征及其时间差异规律创新先驱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创新先驱者:具冒险性早期采用者:有名望的早期
21、多数:经深思熟虑的后期多数:怀疑的 晚期采用者:传统的。6、创新采用过程中如何针对不同的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推广方法?农业推广人员要认真调查研究,掌握广大农民的不同心态,分析情况,对症对策,才能搞好推广工作。创新采用过程的阶段划分的五阶段:认识阶段、感兴趣阶段、评价阶段、试验阶段、采用阶段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认识阶段 大众传播是本阶段最常用的方法。应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简报、成果示范、 1展览会、举办报告会和组织参观等方法,尽快地让更多农民知道,加深认识和印象。感兴趣阶段 农民发生兴趣信息不一定都来自大众传播,也可能来自其他渠道。成果示范 2和个别访问是帮助农民增强兴趣的有效方法。通过大众
22、传播、耳濡目染,诱导效应。会使一些农民自觉不自觉地产生兴趣或好奇。为了鼓励农民试用新成果评价阶段 农民对创新有了初步了解后,是否采用尚在犹豫之中,应尽可能为农民提供先 3期试验结果和组织参观,协助他们正确地进行评价,促使他们尽快做出决策。该阶段以小组讨论效果较好,集中大家的智慧和经验,以增强信心,促使其采用。试用阶段 推广机构应鼓励农民做试验以验证原来的试验结果,使该结果更可靠,农民更 4放心。也要注意使用方法示范,加强对农民试验的指导,避免发生人为试验偏差,降低试验误差。应采用:巡回指导方法这一阶段很关键。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关系到能否进入下一阶段)采用阶段 农民决定采用,就要做各种
23、准备:筹集资金、准备物资、学习相关技术、联系 58总有人在努力产品销路、考察市场规模。应采用方法示范和技术指导和配套服务的主要方法。7、什么是创新传播?农业创新的传播方式有哪些?简述创新传播曲线的成因及特点(1)创新传播:是某种创新在某特定的社会系统的成员中,在一定的时间内,一项创新从最初采用者或最初采用地区经由某种沟通渠道而被交流传播而向外传播开,传播给更多的采用者或采用地区,使创新得以普及应用的过程。(2)成因:一项农业创新刚开始推广时,多数人对它还不太熟悉,很少有人愿意承担风险,所以一开始扩散的比较慢,采用数量也不多;当通过试验示范后,看到试验的效果,感到比较满意后,采用的人数就会逐渐增
24、加,使扩散速度加快,扩散曲线的斜率逐渐增大;当采用者数量(或采用数量)达到一定数量以后,由于新的创新成果的出现,旧成果被新成果逐渐取代,扩散曲线的斜率逐渐变小,曲线也就变得逐渐平缓,直到维持一定的水平不再增加,这样便形成了 S 型曲线。(3)特点:农业创新扩散速率的常态曲线表明了创新扩散速度前期慢、中期快、后期又慢的特点。8、创新的传播过程一般可分为哪几个阶段?突破阶段、紧要阶段、跟随阶段、随大流阶段9、*同一创新在三个不同地区扩散可能形成几种曲线?为什么?扩散曲线类型:短效型、低效型、早衰型、稳定型创新受所需购入的各项投资是否有效的影响;创新受当地农民文化因素的影响;同一创新在不同地区受当地
25、自然条件的影响;同一创新在不同地区受当地经营条件的影响;同一创新扩散速度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10、如何理解农业创新的周期性?农业创新的传播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农业创新传播周期表现为阶段性、创新的时效性及新旧创新的交替性等规律。1.阶段性 我国农业推广工作者根据上述四个阶段相对应提出了农业推广工作的四个时期。投入阶段试验示范期:从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发展阶段发展期:试验示范到大面积推广成熟阶段成熟期:大面积普及,规模较大 衰退阶段衰退期:旧创新被新创新逐渐 代替;使其逐渐衰退,最终在生产中丧失作用。2.时效性 S 理论表明一项创新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永生不死。因为创新进入衰退期是必然的只不过
26、早晚而已。人们无法阻止它的最终衰退,但是可以延缓其衰退的速度3.交替性 一项具体创新的使用寿命有限,它不可能常盛不衰, 而新的研究成果又在不断涌现,这就形成了新旧创新的交替现象。9总有人在努力11、根据创新传播的 4 个阶段提出了相对应的农业推广工作的哪 4 个时期?投入阶段试验示范期:从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发展阶段发展期:试验示范到大面积推广;成熟阶段成熟期:大面积普及,规模较大;衰退阶段衰退期:旧创新被新创新逐渐代替;使其逐渐衰退,最终在生产中丧失作用。12、农业创新衰退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止农业创新的过早衰退?(1)原因:无形磨损:自身的优良特性没有失去,但在推广过程中被新的技术所替代。有
27、形磨损:一些新技术的优良特性在使用中逐渐丧失虽然未被新的创新取代,但创新本身的优良特性因使用年限的增加逐渐丧失,从而失去了使用价值。其他磨损:有政策磨损、价格磨损、人为磨损(2)防止创新早衰的措施: 创新引进后,必须尽快果断决策,组织试验示范,选几个专业户、示范户进行示范;加快发展期速度,使其尽快从早期试用阶段进入成熟期,使其在“青壮年”时期充分发挥效益;尽可能延长成熟期时间,延缓衰退防止早衰。 13、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经营因素、农民素质、家庭关系、其他社会、政治因素14、如何利用农业推广的方法、提高推广效率(1)未曾推广过的技术(2)曾经推广过的技术(3)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
28、法(4)当地实际出发选择推广方法(5) 要根据不同农民各自的接受速度分别指导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1、简述农业科技成果概念,种类及特点?1.农业科技成果是指在农村经济范围内,通过一定时间的调查、研究、试验、推广应用,所提出的能够推动技术进步, 在理论上有重要学术意义或生产上有实用价值,具有较明显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并经鉴定或实践证明的创造性的成果2基础研究成果, 应用研究成果和开发研究(又称发展研究)成果大类。3.农业科技成果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性2、 简述物化类有形成果的特点和技术方法类无形成果的特点。(1)物化类有形成果的特点:商品性特异性时效性(2)技术方法类无形成果的特点:区域适
29、应性效果的不稳定性10总有人在努力不可逆转的时序性高度分散性 持续性综合性和相关性3、试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含义和要素。(1)含义: 当某一农业科研成果通过实验研究达到计划的要求,并通过技术鉴定形成科技成果后,就要通过技术示范、推广等形式,使科技成果尽快在农业生产上普及应用,转化为形成现实的生产力,这一过程称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2)要素:转化主体:包括应用成果生产的研究人员,各级推广人员以及保障这些人员从事转化认 1识和实践活动的机构。转化客体:被转化的具体技术成果它既是转化主体作用的对象,又是转化客体的采用对 2象转化受体。即采用科技成果的生产者或单位。 34、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包括
30、哪三个阶段?产出成果(科研系统)传播成果(转化系统)采纳成果(生产应用系统)第一阶段转化:基础理论可利用的硬件和软件第 1 次转化:如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经过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复实验,思维加工,得出基本原理和规律。第 2 次转化:基本原理和规律通过先进的实验手段分析和组合形成技术科学第 3 次转化:技术科学向应用科学转化变成硬件和软件第二阶段转化:硬件和软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硬件和软件经过技术构成与诸生产力因素相配套,安装、调试和检验等操作形成社会需要的产品。第三阶段转化:科学技术转化人的内在因素:一方面:产品转化为贷币。另一方面:转化为生产者内在的因素科技水平提高和科技意识增强,观念更新,达到由物质向精神飞跃。5、简述农业科技成果成果质量要求、转化形态和转化本质。质量要求:衡量成果质量的标准有五条:即创新性、成熟性、效益性、适用性和实用性。几种形态:1.物化形态(硬件):如:种子,疫苗,药品,农机具等2.技术性产品:如:饲管技术,栽培技术,以非物化信息形态存在。推广形式:以技术入股方式,技术承包的方式。3.技巧和技能:只能意会,难于言传,只有传授者亲自传授使用者才能掌握,如:看苗诊断。再如:医科大学刚刚毕业的学生,经验欠缺,必须向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学习。多看多学。4.服务性知识产品:难以物化和信息化,不能商品化(主要是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