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文体的一种。 是以记载人物事迹为主的一种文章。传:正音正字 闾(l)里谪(zh)居 陈慥(zo)著(zhu)帽 矍(ju)然奴婢(b) 岐(q)亭精悍(hn) 勋(xn)阀(f) 傥见之与(tng)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闾里: l乡里宗:尊崇折节:改变志向驰骋: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施展抱负遇:赏识,得到重用。庵居蔬食:庵,草屋。名词作状语。以庵为居,以蔬菜为食。遗像:古今异义。古:遗留下的样式 今:死者照片或画像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适:适逢,恰好矍然:惊讶的样子所以:的原因环:四面; 堵:墙壁。萧然:形容室中一无所有,极为贫困。妻子:妻子和儿女思考: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