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24101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1. 由 一些社会现象说开去 1.1 一些社会现象 1.1.1 中国式过马路 2012 年 10 月 10 日傲游哈哈用户 “中正平和 ”发表笑话: “ 中国式过马路 ” ,就是 “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 。 2012 年 10 月 11 日,网友 “这个绝对有意思 ”在 微博 发消息称: “ 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 。微博同时还配了一张行人过马路的照 片,虽然从照片上看不到 交通信号灯 ,但有好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 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 变道 路标上,其中有推着 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

2、 这条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一天内被近 10 万网友转发。网友纷纷跟帖 “ 太形象了 ” 、 “ 同感 ” ,还有网友 惭愧 地表示,自己也是 “ 闯灯大军 ” 中的一员。 1.1.2 中国式“到此一游” 2013 年 5月 24 日晚,网友 “ 空游无依 ” 在发表一篇新浪微博,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 “ 丁锦昊到此一游 ” , “ 空游无依 ” 表示 “ 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 ” 微博发出后,舆论引起轩然大波。至 5 月 25 日晚 11 点,评论已达 11000 多条,转发达到 83000 多条,网上的相关评论则达数十万条,而主题词就是中国游客的 “素

3、质 ”。 1.1.3 “十一”升国旗 今年“十一” 早晨,天安门广场举行升国旗仪式, 11 万人冒雨观看升旗仪式。据央视网报道,升旗仪式结束后,天安门广场满地垃圾,最密集处甚至看不到地面。 150 名保洁员人手一把扫帚,用 2 辆清扫车和 2 辆垃圾收集车,以“拉网式”的排兵布阵,花 30 分钟才将垃圾全部清除。初步估计,清扫的垃圾多达 5 吨左右。 难以想象的 是,一些人刚刚唱着国歌、流着眼泪,目睹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内心充盈着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责任感,一转身就把食品袋、瓜果皮、废纸片等垃圾随手乱扔,全然不顾这样做会给其他人和环卫工人带来多大的麻烦,会给天安门广场造成多严重的污染。有网

4、友批评说,“垃圾的数量折射出现场市民的素质”,“人人爱祖国,才会冒雨看升旗!人人看环境,就不会有这么多垃圾”,“爱国热情很高,文明素质太差” 1.2 由这些社会现象说开去 刚好看到杂文家吴非的一篇文章,他在专栏里谈到这样一件事: 1986 年,其所执教的学校让学生自行申报 “三好 ”,一 个原先不积极的学生路某也申报了,在 “个人表现及事迹 ”一栏中只写了一句 “在校食堂用餐两年,没有插过一次队 ”。开会讨论时,其他同学对此不以为然。于是吴非算了一笔账,路某住校,每周六天上学,除去假期,他在学校用餐一共是 1440次;两年时间,在每天都看到其他人 “随便 ”的情况下,一件事重复做了 1440

5、次,每一次都循规蹈矩,一丝不苟。账算完,投票时,全班举起了手。 其实,我们的街头很轻易 “凑齐一撮人 ”,缺的不正是像小路这样 “1440 次不逾矩 ”的人吗?假如人人都像小路这样,又哪会出现 “中国式过马路 ”? 有时,我们也常抱怨 社会风气不好,但在抱怨时自己又在哪里?耐心等绿灯亮起、规规矩矩排队、不乱扔垃圾、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这些显然都不是大事,但又都是我们没有做好的 “小事 ”。国庆长假里,那高速路上一地的垃圾,不正是让人汗颜的铁证吗? 实际上,对芸芸众生而言,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人的所作所为都对社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不同的是,有的人以自身的文明言行,最大程度地传递着 “正

6、能量 ”,而有的人,则在茫茫人海中随波逐流,甚至引发令人生厌的 “负能量 ”。由此而言,当我们在马路上行走或驾车的时候,更应好好地想一想,自己是不是 “中国式过马 路 ”那群人中的一员? 2 现实中还有很多类似现象,比如在景区内随地小便、涂抹乱画等。这些表现形式尽管并不相同,但最终的内核却无疑都是一致的,即都是向外扩张的私德,将公共领域纳入到了私人领域之内,于是乎,散落一地的就不再仅仅是垃圾,而满满都是素质。到底何时能够捡拾起来并带回家尚需要时间的检验。 上面说到的是一些社会现象,而作为社会缩影的高校呢?作为祖国未来花朵的学生素质又是如何呢? 2. 高职高专院校出现的一些现象 随着全国高校的继

7、续扩大招生 ,而全国总体生源的逐渐减少,这扩大与减少之间矛盾妥协的结果就是降低高考录 取分数线,尤其是高职高专类院校,分数线屡降新低 ,于是高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以及整体素质水平也有所下降。新时代下大学生所展现的新特点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新的血液,而他们自身的一些毛病和缺点也给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2.1 手机现象 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已经变得很普遍。网上流传一张很火的照片:课堂上,一排排正襟危坐的学生,面前是课桌上堆放或整齐或凌乱的高高的一摞书,而每个 学生手中正在摆弄着手机,而那一摞摞书正好遮挡着老师的视线。 这也道出了 很多大学课堂所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 手机是困扰课

8、堂的一个 很重要的因素,很多的学生学习下降,如果不从大的角度来说,是毁于手机,本来一部分的学生的成绩也还可以,也还算是自觉,但是自从玩手机之后,成绩就陡然下降 。 如果没有手机作为诱因,他们的滑出去的程度也不会这么高 。 2.2 大学生逃课现象 今年暑假过后开学 ,一款由在校大学生独创的名为帮助同学 “自由 ”选课的 “逃课软件 ”在网络上蹿红,给高校管理出了道新难题。这款软件设计了一个 “逃课交易系统 ”,你只需发布逃课信息,并附加部分补偿条件,就可以找到人代为上课。据了解,这款逃课软件很快在大学生圈里走红,安装该软件、发布逃课信息的 注册学生已有 2000 多人。 这款逃课软件,是由四川内

9、江师范学院体育系学生小蒲研发的,最后被取名为 “超级逃课助手 ”。 2.3 问卷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上文中提到的只是高校课堂上出现的小部分问题,而实际上所出现的问题也远不止如此,如上课迟到,上课 时手机铃声不断,在大学校园里乱扔垃圾,大学生情侣关系的处理等等。 笔者对所在学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1. 77%的人每天开手机 12 小时以上, 34%的人 24 小时开机; 2. 关于上课时在什么时间进入教室,通常很早就到教室的占 34.7%,铃 声响起之前 5分钟左右的占 36.4%,经常踏着铃声进教室的占 23.7%,铃声响起之后的占 5.1%; 3. 在怎样看待大

10、学生逃课现象时,认为大学逃课很应该的占 25, 4%,可以适当的进行逃课的占 55.9%,只要保证考试及格,逃课什么的无所谓的占 10.2,不清楚的占 8.5%; 4. 在回答造成学生迟到旷课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时 ,对学业不关心,认为大学课程不重要,喜欢个人娱乐 47.5%, 认为大学课程很重要,但因为有学生工作或者其他事情,经常耽搁42.4%, 对这一门课程没有兴趣,想利用这段时间在课堂外学点其他知识 61%, 老师讲课乏味,实在听不下去 54.2%, 其他原因 30.5%; 5. 对于出勤率的好坏与老师的关系 ,认为密切相关的占 36, 4%,有点关系的占 50%,没有关系的占 9.3%,不

11、清楚的占 4.2%。 调查结果分析 1. 对大学的认知程度不一样。同样分化出了两种很明显态度的人。一种是拿到毕业证3 即可,第二种便是利用大学好好塑造自己; 2. 正是由于这种认知程度的差异,造成了个体素质的差异,进而影响整个个体的行为表现,造成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 3. 学习生活习惯变差,上课精力不足。学生由高中进入大学,高中完全是在高 压中学习,而不是一种自我学习。两种是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很自由的空间里,再加上学生的自制力很差,学生很难能把原先状态改变过来。所以很难控制自己的生活习惯。使自己的生活没有规律性。致使很多同学睡得很晚,上课没有精力,很难集中精力认真听讲。 4. 大学的

12、教学质量较低。公共课上百人一起上 ,老师不可能花很多时间去点明 ,或者去查哪个同学没有来上课高校教师不仅要上课;很多教师在科研上花费较多时间,而无暇备课导致教学内容乏味,教学质量下降。 素质教育的一些理论 素质教育的提出与推行 1985 年 5 月,中共中央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成为素质教育实践的思想源头。 1994 年 8 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第一次正式在中央文件中使用素质教育的概念。 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大中小学都要加强素质教育

13、的要求。 2006 年 9 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施行,素质教育进入依法实施阶段。 2010 年 7 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 颁布实施,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立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 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 生理学 和 心理学 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 “遗传素质 ”。 辞海 写道: “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 ”这是关于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 广义的素质指的是 教育学 意

14、义上的素质概念,指 “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 教育法 规定的国家 教育方针 ,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

15、基本特征的教育。 ”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 人的 世界观 、 人生观 、 价值观 、 道德观 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 “心态 ”。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实旋科教兴同战略 , 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和重大进步。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已成为围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专业实用性人才。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既是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6、构建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奠基工程;同时。它也从最本质层面上提示了经济社会对教育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教育自身应该具有的社会属性。因此,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研究。 1 素质与素质教育 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索质、身体素质 、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

17、的是就是广义索质。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它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 (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智能素质、工作能力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等 )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 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 1. 思想道德素质与身心素质 1. 思想道德素质 大学生成才的核心。当代大学生面

18、临社会的巨大变革,能否在充满竞争、挑战、机遇的社会中很好地发展自己、拼搏成才,关键在于要提高综合素质,而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核心,是大学生应具备的首要素质,它包括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4. 身心素质 大学生成才的保证。身心素质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身体健康是健康的物质基础,心理健康是健康的精神保证。大学生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健康才能适应社会需 求。 (一 )加强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和品德教育 第一,组织青年学生认真 学校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当代青年学生的精神支柱,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校各院系团总支

19、及全校各团支部利用团校、团课、支部会等多种形式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利用党校、马列主义学习小组、毛泽东思想研究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组织,对全校的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系统的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建立了一支水平较高的青年学生理论骨干队伍。 第二,通过以各种丰 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和“三个主义”教育。围绕建党纪念日、“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重大事件和重要纪念日,我校团委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活动,提高青年学生对党的认识以及思想政治素质。 第三,积极有效地开展学生公民道德

20、教育工作。以“做文明学生,建文明校园”的文明工程建设为主线,丽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在全校开展了报告会、图片展、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让广大学生深入了解基本道德内容和道德规范,很好地促进了我 校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养成和提高。 第四,抢占网络阵地,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认真地研究了网络教育和网络文化的特点,借助于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利用校园网的资源,组建了校团委网站。通过团委网站,在传播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延伸团的工作领域及引导青年学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起了非常好的作用,校团委网站也被团省委授予河南省十佳青年网站荣誉称号。 2 1 确立素 质教育观念 5 素质教育是人

21、类进入知识时代的必然要求,确立素质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决性条件。 2 2 坚持以德育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质量 现代德育是手 体性、发展性的德育它不仅仅是解决学生德性的认知问题,而且要体现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现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的深刻内涵,同时,素质教育重视每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正常发挥,使学生个性特长能得到充分的正常发展。素质教育要注重融会贯通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融化到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是紧密联系的,要渗透在诸育的各科教学之中,体现德育与诸育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德育要有针对性,从各门学科的实际出发,

22、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将德育内容和要求自然 和谐地融于学科的教学之中,要深入挖掘素质教育的内涵,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还要把德育教材中关于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法纪教育等的教育因素提炼出来,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学生。 3. 努 力 探索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化和发展,是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大的方面来说,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和体系。具体而言,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应重视以下途径 和方法 : (1 )课程教育。课程教育是大学生心

23、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规范的课堂教学,如心理卫生学、大学生心理学等课程的开设 ;另一方面是指学科渗透,例如,在“两课”教学中适当安排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在专业课的教学中科学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理念等。 (2 )第二课堂教育。高等学校第二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专家报告、心理沙龙、知识竞赛等生动活泼的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有助于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3 )心理训练。心理训练的内容包括 自信心训练、人际 沟通训练、情绪调控训练、领导才能训练、潜能训练等。心理训练是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优化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受到大学

24、生的普遍欢迎。 (4 )心理辅导与咨询。心理辅导与咨询的主要对象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专业性较强。心理辅导与咨询应以发展性辅导或咨询为主,面向全校学生,通过个别咨询、团体咨询、书信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大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由于大学生中不同群体学生的心理状况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为了更有效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因材施教,这两年江苏科技 大学部分教师正在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素质分类教育的模式,将大学生中八类群体 (新生、毕业生、学困生、优秀生、特困生、富裕生、学生干部和女生 )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他们的心理素质构成及其差异,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提高大学

25、生心理素质的途径,目前大学生心理素质分类教育正在积极探索阶段。 1学校生态理论教育引导与社会生态文明舆论引导 相结合。学校生态理论教育包括生态科学专业教育与生态文明专题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育、网络教育、专题报告、学术讲座、社团活动等途径,增强大学生对生态科学、生态伦理、生态法制和科学发展观等的理 论认知。社会生态文明舆论引导包括大众文化传媒影响与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可以通过影视录音、网络媒介、报刊文摘、壁报绘画、社区宣传教育等活动途径,普及对生态科学、生态伦理、生态法制和科学发展观等的理论认知。通过学校理论生态教育引导与社会生态文明舆论引导的相互呼应与融合,强化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理论自

26、觉,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内化与大学生自身生态文明素质的建构。 6 3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实践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校同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校同生态文化建设又为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提供 很好的实践平台。要组织大学生参加校园生态物质文化建设,与教师共同营造体现生态文化内涵的校园生态文化氛围,并使大学生在此过程中接受良好生态文化育人环境的熏陶;要引导大学生成为校园生态行为文化建设的主体,自觉培养体现师生和谐、生生和谐的校冈人际关系,使 其在和谐的校同文化活动和人际交往过程中领会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注重发挥大学生在校园生态制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使大学生在参与制定和

27、执行相关制度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体现生态文明价值取向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通过校园精神 文化建设,培养师生正确的的生态价值观,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开展生态文明素质教育还要注重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和行为的重要途径,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活动使得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生态文明考察、生态环保政策宣讲服务、生态文明专题调研、生态教育基地建设、社生态建设等活动走出校圃,把学得的理论知识与生态环保实践相结合,在此过程中,增加社会阅历和社会生态体验,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参

28、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社会生态文明建 设实践活动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与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相辅相成,构成统一的教育有机体,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发挥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功能。 “如果过了若干年,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不是说书本本身特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于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说到底,读书是一种精神生活。 ”陈平原老师 陈平原:谈读书其实是这个意义:保持一种思考,反省,批判,上下 求索的姿态和能力。我不久前在中央民族大学的毕

29、业典礼主旨演讲上说过,知书,知耻,知足。知书识礼其实是中国人的说法,知书才能识礼。如果过了若干年,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不是说书本本身特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于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说到底,读书是一种精神生活。 专业性的读书和一般性的读书不太一样。专业性的读书,你在大学期间为了硕士、博士,必须要 读的;但养成一种生活方式的读书,可以持之以恒,而且可以跨越专业分别,成为你的精神生活。今天的中国人越来越看重实际利益,越来越看重物质需求,越来

30、越看重欲望,但是越来越少的精神生活。精神生活看起来很虚很虚,找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姿态,那就是读书。你已经走出学院了,十年二十年了,你还在读书,那说明你还有某种精神生活的需求 2. 专业素质与能力素质 2. 专业素质 大学生成才的基石。专业素质是指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专门知识、技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全面的业务能力。 5. 能 力 素 质 大学生成才的前提。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科技的飞跃,归根到底在于人的创造性劳动。创新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高度的创新能力是 21 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 (1 )从创造性人才素质需求出发优化课程结 构,加宽加厚基础学科,突

31、出“文理渗透、理工结合”,构建宽幅型课程框架。第一,设置交叉学科专业,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新机制。第二,改革教学内容,加强基础课程建设,精心组织好面向全校及各院 (系 )核心课程的教学。第三,体现人文因素,强调人文精神与专业知识内容的融合与渗透。 (2 )要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与创新教育 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3 )培 养 大7 学生重实践、重创新 ,大力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第一,充分认识大学生科技创新是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以“挑战杯”为龙头,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大学 生科技创新活动。第三,鼓励大学生参加科研学术活动,形

32、成有效的创新教育模式。 (4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一支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教师队伍必不可少。创新型的教师能够站在学科前沿,预见学科发展方向,他们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的实践者。他们在高水平的科研探索中形成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思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往往能反馈到教学中,使创新教育成为有源之水,生机勃勃。因此,学校可结合选课制,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通过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起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教育的探索,鼓励教师投身于产学研攻关实践,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职业院校,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

33、的霞任。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除了应当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持续发展的能力。扎实的、系 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外,还应当具有良好的综合索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素质,是高职院校在发展中面 If 笛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提升职业素质对改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1精选教材。目前高职教育发展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许多高职院校的发展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很多专业也随着市场的大流而开设。可是很多教学教材却没有随着时代的变革而更新有的教材还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翻新下就出台了。因此,必须在教材的选择上要花费功夫熟知。好的教材,可以让教师轻松学生学起来新、快、实。

34、同时推进课程教学改革,适应现代教学要 求 2推进“工学结合”制度。高职教育提倡的是以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导向。为此,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十分重要,故认知“以就业为导向”是理性的选择秉承这个方向更新教学观念,付诸实践,是富有挑战性的。以我院为例。从工学结合点的选址、硬件建设到专业设置、课程整合、师资配备都可以看得见“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行业特色。推进工学结合力度;积极申报中央高职示范区建设。通过彻底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提升职业素质的影响 一流的学校需要一流的教学团队,这就需要一流的教师。笔者从事多年的教学工作,发现 ,有的教师上课有水平,很容易改变学生的人生观和认识观,也

35、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钻研性。为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霞要。尤其是加强那些“双师型”的教师引进和培养。对提高高职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这个教师没有很好的教学能力和人品是很难让学生服气的。为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让好的教师投身到职业素质教育上来,真正把高职教育办好。为社会输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三、加强职业技能竞赛提升职业素质 1职业技能竞赛,有效促进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的转变。技能大赛要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以技能竞赛赛为引导、推进和检验 课程改革。课程改革要以提升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从而在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为此,必须坚持技能竞赛促进就业职业发展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教学改革和创新实

36、践教育。宣传和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的作用,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断探索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法以技能竞赛赛为重要载体,以赛促练,使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与技能大赛实行直接对接。对技能大赛优秀选手的奖励、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职业技能竞赛能提升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参加和实施职业技能竞赛,对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及相关部委 也在积极倡导和举办各类技能竞赛,对促进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力推广技能竞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同时也促进了带队教师的水平。同时,也有效地督促了校企的技能合作开发。通8 过三方努力,可以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

37、 四、完善技能鉴定。提升职业素质 1职业技能鉴定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和造就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从近年就业情况来看,高职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对高职教育来说要实现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必须注 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2职业技能鉴定是职业教育与用工单位搭接的纽带。现在很多单位实行上岗证。这也是国家的要求,提高准入门槛,有利于安全工作质量工作。为此,实行技能鉴定对提高学生就业。提升学生职业索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让用工单位用的放心,招的开心。为此,职业技能鉴定是职业教育

38、与用工单位搭接的纽带。 3职业技能鉴定是“双证书”制度的有力保证。要想让学生获得相关的证书,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是必由之路,技能鉴定也是各高职学生急切需要提高的途径,很多学生通过走职业技能鉴定,不断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实操能力,与各类企业的用工需求达到了无缝对接,对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提升就业率,满足社会需求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五、总结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都提出要人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型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应用,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笔者还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很多学生渴望加大技能鉴定的力度和参加技能竞赛的愿

39、望。由此可见,作为高职院校,更肩负了这种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责任,为此强化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职业 技能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解决高职就业的有效途径。 2 3 合理设置专业、优化课程结构,构建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是实现素质育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工作,专业的设置应囡势制宜、因校制宜,要尊重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认真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坚持因材箍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应充分明确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它是一种多元化竞争性的经济体制,专业开设应结合社会经济和形势发展需要;其次,着眼于本地的产业

40、 结构,企业发展方向的需要并随着本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而调整专业设置。 课程结构改革是职业教育战线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教育的课程包括必修、选修、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四大块”,要根据素质教育的特点,优化“四大块”的教育模式,使“四大块”更有效地体现出学生素质教育的功能。笔者认为:在必修课方面,除了一般的课型外,还探讨并建立了这样一些课型:德育素质课。就是在课常教学中,在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的同时,采用渗透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索质教育。基础课。就是在课 常教学中,有效地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训练,如计算机课、会计课、美术课。在选修课方丽,建立并逐

41、渐完善的有:提高课。即与必修课加强联系,注意广度和深度,体现延续性和提高性。实践课。即结合选修内容,进行某个专题的研究,探讨在实践中的运用。在课外活动方面,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分专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实践活动方面,学校可以建立了与联合办学的企业、公司周定实习制度。如我校每个学期都安排一些班级到这峰联合办学的企业、公司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实习。并且,在校内,每周安排一个班级进行多个岗位的实习。 2 4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当前在职业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2 4 1 加强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学法的指导。在当前的职业教育教学过程

42、中。许多教9 师总认为,学生以往的知识基础差教学只要把系统的知识介绍绘学生让他们粗浅地掌握基础知识即可,降低了对学生的知识要求。造成了知识的智力价值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因此,在教学方法改革中,要加强对学生智力的开发。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改革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学习状态,教师应注意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又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核心。良好的思维品质表现为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等等,教师可以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2 4 2 重视学法的指导。学校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

43、生的学法的指导,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教会学生使用课本、各种资料、各种 1 二具书等等来获得知识的技能;另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从事智力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如观察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思维的方法,记忆的方法等等。 2 4 3 注重学生 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课程改革要渗透启发式教育思想,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建立师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和谐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圃队精神。 2 5 建立有效的

44、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是指根据教育目标,运用系统的方法收集和分析资料,对教育现象或教学活动及成效进行价值性的评判,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2 5 1 在学科教学中,应对 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实行改革。在评价方式方面改变过去单一的“总结性评价”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价内容方面,改变原来只对知识掌握状况的评价为知识、能力和品德三者形成状况的评价;在评价方式方面,改变原来单一的笔试为笔试、口试与操作相结合、闭卷和开卷考试相结合的评价。 2 5 2 改变过去那种整齐划一的评价形式。如对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过关考核,各学科可采用一次性考核办法,对某项专

45、业基本技能特别好的,可以让他们提出申请,根据标准进行考核,过关者今后不再参加考核,使这 些学生能腾出较多时间参加其他课程的训练,也使教师有时问有的放矢地加强对优生和差生个别辅导。 二、德育活动策略的实施原则 1.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道德是人的 “ 生活规则 “ 和实践结果 ,人的道德素质所体现的是对生活规则的运用能力。生活中 ,社会实践对人的道德水平提出的要求与目前道德水平之间形成一种不平衡状态 ,产生道德需要。这种道德需要包含着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 ,是人参与道德实践 ,发展自身德行的动力。可以说 ,德育的存在根源于生活 ,德育的目的服务于生活。正如鲁宾斯坦曾经指出的那样 :“ 教育的主要方

46、面恰恰在于 , 使人同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道德上的一切缺陷 ,一切越轨行为的主要源泉 , 都是因人们的精神空虚而造成 ,当他们对周围生活漠不关心、冷眼旁观的时候 ,他们对一切都会满不在乎。 “ 显然 ,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坐而论道。德育生活化的现实基础在于现代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与多变性 ,德育活动策略关注学生生活实际 ,与社会生活建立起多种联系 ,为学生的道德成长引进了源头活水 ,增强了动力。 “ 我们在品德教育方面所持的基本理念是一种生活德育的理念。我们认为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 ,10 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人们是为了生活而培养个体的品 德 ,改善、提升社会的道德的 ,并不是为了道德

47、而道德。同样 ,个体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发展也只有通过人们自己的生活。脱离生活的道德和品德必将导致道德和品德的抽象化、客体化 ,脱离了生活去培养人的品德也必将使这种培养因为失去了生活的依托和生活的确证而流于虚空、形式、无效。 “因此 ,通过开展活动进行德育时 ,应首先从关注学生个体生存与发展的角度 ,突出德育的 “ 生活 “ 特性。2002 年 6 月 ,教育部颁发的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的德育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上要求 ,新课程标准设计了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等四个生活维度 ,提出了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 ( 社区 ) 、我是中

48、国人、走进世界六大生活主题 ,充分体现了生活德育的理念。在探索德育活动策略的实践中 ,天津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从学生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出发设计活动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学会关心 ,很多班级开展了 “ 我为妈妈洗脚 “ 活动。学校利用 “ 讨论广场 “ 园地 ,展开班级大讨论 ,许多讨论主题都来自学生的建议 ,如 “ 地上的纸屑谁来捡 ? “ 卫生红旗失去了怎么办 ? “ 课间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 ? “等等。学校还为同学们创造了各种 机会 ,利用废旧报纸换取环保铅笔 ,使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学会选择正确的理念和行为。 2.突出学生主体性 传统社会的封闭性、规限性要求道德教育培养的是

49、能够接受或继承既定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个体。 “ 它事实上要求青少年学生无条件地认同既定的道德取向与道德规范 ,同时也无条件地接受既定的道德教育过程。在这种道德教育中作为 0 受教育者 1 的学生可以说从未被真正视为具有独立人格的 0 主体 1 ,从未被允许对各种道德取向进行自己的选择。 “ 这种道德教育的一个缺陷就在于忽视德育对个体发展的意义 ,单纯从规范出发要求学生 ,从而造成德育的低效乃至失效。道德是人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用以认识、肯定、发展和改善自己的手段 ,人是道德的主体 , 因此道德需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杜威曾指出 :“ 从别人那里听来的知识也许能使人产生某种行动但这种知识不能培养个人的主动性和使他忠于他人的信念。 “ 现代社会中 ,德育应该培养出怎样的人才应对日益开放且多样化的生活呢 ?答案是一个具有主体性道德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