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论文题目 公民教育视野下的小学班会研究 研究生学号: 100602107 培 养 单 位 : 教育科学学院 一 级 学 科 : 教育学 二 级 学 科 : 德育学 完 成 时 间 : 2013 年 3 月 10 日 摘要 I 摘要 开会是公共生活的重要内容,但开会有议事规则和议事程序,需要一定的学习,而学会开会的过程正是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班会作为会议的性质使得笔者把小学班会和公民教育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理论上从班会的所属群体和本来性质两方面说明其对公民教育的价值之后,笔者走入现实,选取我国东部地区 一所总体条件较好的农村小学考察了现实中的小学班会,主要从班会“说什么
2、”(内容)和“怎么说”(过程)这两点进行分析,发现现实中的小学班会与公民教育的距离比较远:从内容来看,内容的决定权掌握在班主任和学校管理部门手中,内容的性质宏大而空洞,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从过程来看,要么是通过仪式的排演灌输以服从为核心的政治教育,要么表现出以教师为中心的特征。对上述现状进行简要的原因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以上现实,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笔者根据罗伯特议事规则给现实的班会提出了一套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前期准备、具体实施和后期 追踪,为一线的老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公民教育,开会,小学班会 Abstract II Abstract Meeting is an importa
3、nt content of public life,but the rules of procedure need some learning.Learning meeting is a good way for citizen education,so the nature of class meeting -one kind of meeting makes it possible to connect class meeting of primary school to citizen education.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clarifies the
4、 value of class meeting for citizen education from its nature.After that,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lass meetings of a rural primary school in eastern region of China,and analyzes them from their topics and process.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value of class meeting for citizen education in this sch
5、ool did not play out.Firstly,it is teachers or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that decide the topics of class meetings,so the topics are far away from the studentslife.Secondly,teachers are the centers of the class meetings in their process.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causes of the condition,the pap
6、er put forward a scheme of class meetings according to the Robert rules of procedure.The scheme includes previous preparation、 specific process and late tracking,which can give some suggestion for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Key words:citizen education,meeting,class meeting of primary school 目录 I 目录 摘要
7、 . I Abstract . II 目录 . I 绪 论 . I 一、研究缘起 . 1 (一)时代背景 . 1 (二)个人经历与研究旨趣 . 1 二、 文献综述 . 2 (一)关于班会的研究 . 2 (二) 关于公民教育的研究 . 5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7 (一) 研究思路 . 7 (二) 研究方法 . 7 第一章 班会与小学公民教育 . 9 一、小学是公民教育的奠基阶段 . 9 (一)儿童的精神成长需要公民教育的滋养 . 9 (二)小学阶段的公民教育具有“首因效应” . 10 (三)小学阶段的公民教育是对教育公共性立场的维护 . 10 二、 小学阶段公民教育的困难与误区 . 11
8、 (一)真正的公民教育在于过公共生活 . 11 (二) 小学阶段公民教育的困难 . 13 (三) 小学阶段公民教育的误区 . 15 三、 班会:一个可能的突破口? . 16 (一)班会的特点及其公民教育潜力 . 16 (二)班会发挥公民教育功能的条件:议事规则的确立 . 18 第二章 现实中的小学班会:离公民教育有多远 . 22 一、 X 小学概况及资料收集 . 22 (一) X 小学概况 . 22 (二)资料收集 . 23 二、 X 小学班会的现状分析 . 24 (一)班会的基本情况 . 24 (二)班会“说”什么 内容分析 . 26 目录 II (三)班会怎么“说” 过程分析 . 29 三
9、、 这样的班会能否进行公民教育? . 37 四、 X 小学班会现状 的成因考察 . 37 (一)宏观层面:班级工作传统的惯性 . 38 (二)中观层面:考试制度的“压迫” . 38 (三)微观层面:班主任的观念 . 39 第三章 建议:基于公民教育的小学班会 . 40 一、关于班会宏观方面的建议 . 40 (一)更新对于班会的观念 . 40 (二)改革关于班会的制度 . 40 二、让班会真正变成“会” . 41 (一)前期准备 . 41 (二)具体实施 . 42 (三)后期追踪 . 43 结 语 . 45 附录 . 46 参考文献 . 47 目录 1 绪 论 一、研究缘起 (一)时代背景 人作
10、为一种群体性的动物,必须要和同类生活在一起,才能找到人之为人的根本意义,那么在与他人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怎样使人在群体 生活中追求自我、享受幸福,同时又能使整个群体井然有序并向前发展,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人文社会学科存在的最根本意义。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类取得了很多可喜可贺的成果,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 :技术的进步给人带来了效率,但随着对效率的狂热追求,人似乎成了技术的附庸,技术反而成了主人;现代社会又是一个特别强调个体性的社会,个人自由、独立成了每个现代人的追求目标,他人都是手段,自我才是最终目的,所以鲍曼说这是一个“个体化社会”。如果
11、任由这种趋势自行发展,人类社会必将一步一步痛苦地走向毁灭。公共人的衰落、公共空间的 萎缩使得“公民”这一概念重新活跃在现代知识分子的视野,公民教育在近十几年来也成了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公民教育是一个艰巨而宏大的任务,必须要通过多方合力。按照教育学界把教育分为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思路,公民教育也可以从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着力思考。虽然现代性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地已经渗透到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各个角落,但以布拉梅尔德为代表的改造主义教育学派认为教育应该以“改造社会”为目的。无疑,学校教育也应该逆流而上、力挽狂澜,承担起公民教育的责任。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中国大多数孩子都至少会在学校呆 上
12、十几年,学校教育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而小学作为孩子最初接触学校教育的时期起着铺垫性的作用。一方面,孩子的健全成长需要公民教育的滋养;另一方面,作为小学生,孩子处在从家庭进入学校这个公共领域的初级阶段,受到的灌输相对较少,刚好可以为公民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在学校中,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基本单位是班级,班级是学生的第二个家,班级的整体氛围对学生的精神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班级生活的独特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处在现代化社会中的学校难免不受整个时代的影响,“个体化社会”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个人主义、唯我主义势 力渐长,班级生活支离破碎,问题不断。为了扭转这一趋势,必须重视班级公共生活的建设。 班会
13、作为班级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班集体建设、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独特的价值,也为公民教育提供了一个突破口。小学班会正是在这一理论脉络下进入了笔者的视野。 (二)个人经历与研究旨趣 目录 2 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笔者从小就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期待和向往,而且一定要当班主任,觉得看着一个个幼小的生命在自己的教导下一点一滴地成长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所以,笔者一直对班主任工作比较关注。在我国,班会便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还记得初中时候每到 班会,班上的同学都会很高兴,因为老师会开展有趣的各种活动,如辩论赛、趣味知识竞赛等;那么,时至今日,班会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中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有问题,可以如何
14、改进?脑海中盘旋的这些问题促使笔者把关注的焦点定在班会上。 同时,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教育理论只有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才能保持其生机和活力。缺乏实践,理论只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走向空洞和干枯;没有理论的指导,实践只能是乱打乱撞,走向琐碎和无序。而作为德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笔者也一直很想去作为教育一线的学校看看、走走,以便对当代学校实践有一些丰 富的感性认识,并且对这些感性经验分析、解释和总结,把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笔者把研究小学班会作为学术训练的一个契机,希望在研究过程中自己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力和解释力有所提升。 二、 文献综述 (一)关于班会的研究 1.国内关于班会的研究 关于“班会”
15、的概念,由林崇德和李春秋主编的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 .品德卷中做出了较为全面的阐释。“班会是指班集体全体成员的会议,是学生民主生活的一种形式,也是班主任向全体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班会有班务会、民主生活会和主题班会三种。班务会是讨论班集体常规 事务的班会,民主生活会主要用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主题班会是班会中很重要的一种,它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教育计划或根据客观需要为解决本班某一重要问题而进行的班会。开好班会一般有以下程序:事先召开班委会,在班主任的指导和帮助下做好充分的准备,如:确定班会主要讨论的问题和重点发言,拟定班会决议初稿等,班会一般由学生 (班主席或班委 )主持
16、。发扬民主,充分调动每个班集体成员的积极性,使其以主人翁的姿态讨论解决班集体生活中提出的问题,并作出切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决议,成为班集体成员的共同行动指南。班会结束前, 班主席一般要请班主任讲话,对班会给予指导、鼓励和支持,对不同的意见给以分析、引导,提高学生的认识。班会结束时,主持人要做简要的总结。” 1 在班会的这三种形式中,有关主题班会的研究是最多的。丁如许一直倾力于班级1李春秋主编 .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 品德卷 C.沈阳:沈阳出版社 .1993:104. 目录 3 活动的研究,他的班级活动研究成果在全国也广有影响。他认为“班会课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而班级活动是班会
17、课的主要形式。精心设计的班级活动是德育的最佳途径,积极实施的班级活动是最有魅力的德育。” 1由他主编的魅力班会课(小学卷、初中卷、高中卷)系列图书,是一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针对性和 有效性强的图书。其中小学卷一共收纳了 25 个主题班会的范例,对小学班主任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启发性和借鉴性。 张亚男在中小学主题班会研究综述一文中对主题班会的研究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综述,他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提出自己对于主题班会的概念界定,即“所谓主题班会是指,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身心发展特点,以学生为主体,经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策划的班级教育活动。” 2 接着,从班级建设层面、师生关系层面和学生发展层面
18、三个方面总结了主题班会的功能;然后,从主题班会的形式和存在的问题描述了主题班会的实施现状;再次,对 以往研究中关于主题班会实施应该把握的原则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他对主题班会的一些思考和展望,他认为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主题班会进行研究:加深人们对主题班会教育功能的认识、班主任的管理风格对主题班会的影响、主题班会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研究、创建开展主题班会的指标体系。 以上关于班会的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班会实例,拓展了笔者在班会现状方面的感性认识。但从张亚男的综述中,可以看出这部分关于班会的研究倾向于把开班会看成是班主任的一项日常教育活动,通常与班级管理和德育方面相结合,尚停留在经验总
19、结层面。 叶 澜在“新基础教育”论一书中总结了我国班会的一些变化。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主题班会一般都是围绕国家重大节日,而且由于应试教育制度,班会活动经常被班主任或任课老师侵占作为补课、传达相关文件、处理班务或批评训话的时间。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班会活动较之以前更贴近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兴趣和爱好的满足,努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情感体验与表达。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素质教育呼声下“学生发展为本”理念得到推行,班会的时间逐步得到还原,尤其是主题班会受到中小学校的重视,并在传统班会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的改革。其中主 要是两点:一是班级生活以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为核心
20、主题。二是关注班级生活的纵向年级系列和横向的年度系列。但笔者对这些变化究竟是多大程度上的持怀疑态度,有待实证调查研究。 2.国外关于班会的研究 托马斯里克纳在美式课堂:品质教育学校方略一书中把班会作为爱心与责1丁如许著 .魅力班会课(小学卷)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9: 259. 2张亚男 .中小学主题班会研究综述 J.教学与管理, 2009( 9) :20. 目录 4 任心教育的课堂策略,他列举并分析了几个成功班会的案例,认为班会能营造一种民主的课堂氛围。“班会让孩子们身体力行地学习民主。通过班会,他们能够参与进一种与课堂的集体生活相匹配的民主进程之中。尽管教师们仍然处在支
21、配地位,对学生们的安全、成长和学习负 有最终责任,但通过班会,他们可以给学生们一种重要的教育经历,以体验德威谈的广泛意义上的民主 通过众人智慧之池来解决问题。” 1 加拿大的堂娜史泰尔斯通过实践和反思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班会模式,其研究成果体现在班级活动 自主性学习一书中,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讨论班会给学生、教师和班风带来的具体影响;第二章概括班会模式,并解释各个组成部分;第三章举例说明班会准备工作的必要步骤;第四章提供详细信息以帮助教师解决与班会有关的具体问题;第五章阐明了在班级中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对于班会的重要性;第六章讨论能提供与班 会效用有关的反馈信息的评价工具和途径。她认为班会是一种强
22、有力的工具,多次在书中提到对班会产生的神奇力量感到不可思议。“所有来到学校的学生都想取得成功,都想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想与他人和睦相处,想结交一些朋友。班会将成功地帮助学生们获得这些,而且它是为任何教师所提供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班会将有助于使一个好的班级变得更好。班会的这种真实力量源于它能授权予学生,能激励他们去学习并能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最佳状态。再也没有任何对班会表示认可的评论能比一名学生所说的更好了。他说:在班会中,整个班级鼓励我说话。我的意思是, 这些班会将班级的全部精神带入这个圈子中。我认为班会的作用是巨大的,因为它使你达到最佳状态。” 2 国外这些成功班会的案例给了本研究很多启发,尤其
23、对我国小学班会的具体实施策略方面有借鉴作用。 3.班会研究的新趋势 随着公民教育成为热点话题,逐渐有学者注意到班会作为学生公共生活的一部分,是公民教育的重要资源。卜玉华在班级生活和公共精神的养成一书中把班会看成是中国班级生活的特色传统并提出其在培养公共精神方面的潜在价值,“班会之所以一直在我国中小学班级生活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原因在于通过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集 体意识、民主意识和学习当家做主的主人翁精神以及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通过它可以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表彰好人好事,促使集体的正确舆论的形成;运用它可以丰富和活跃学生的集体生活内容,促进学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对于班主任而言,它也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
24、理教育的重要的途径和手段。” 3 张敏在班会:现代合格公民养成之场所一文中提出班会是公民培养的重要途1美 托马斯里克纳著,刘冰、徐水平译 .美式课堂:品质教育学校方略 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1:130. 2加 堂娜史泰尔斯著,罗建河译 .班级活动 自主性学习 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7. 3卜玉华 .班级生活与公共精神的养成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146. 目录 5 径。他首先分析了班会在公民培养中的独特价值,主要从班会的关涉领域、运作机制和性质三方面进行阐述;然后提出优质班会建设需要从班会理念及其指导下的主题选择、过程安排、形式选 择、班主任角色的合
25、理定位等方面进行全面打造。高德胜在班会随想一文中从班会的性质、班会的目的和教师在班会中的角色三个方面谈了一些想法,也提到班会是公民教育的有效方式。 马兰霞在让学生学会“开会”一文中把班会分为“教育性班会”和“事务性班会”,并重点分析了“事务性班会”,提出“事务性班会”的议事规则和会议程序,阐释了“事务性班会”的教育价值。其议事规则主要是根据罗伯特议事规则制定的,而笔者对班会的建议也将以罗伯特议事规则为依据,所以,有必要在此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西方对议事规则的探索已经历了几个世纪,至 今在西方社会已经建立起一套通行的会议机制,罗伯特议事规则正是这一领域的优秀文明成果之一。罗伯特议事规则是由亨利马
26、丁罗伯特将军从事多年的会议实践之后,在以前的议事规则基础之上编撰而成,于 1876 年发行了第 1 版。之后 100 余年里,以罗伯特家族为核心的一批人员对其进行不断地改进和修订,到 2000 年,罗伯特议事规则第 10 版发行。罗伯特议事规则已成为今天在美国最有影响的议事规则,各种组织、团体、机构和会议都以它为基础制定自己的议事规范。而最早将罗伯特议事规则引入中国的是孙中山,1917 年,他在民权初步里写 到“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固结人心、纠合群力始。而欲固结人心、纠合群力,又非从集会不为功。是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并在书中大量引用了罗伯特议事规则。 1995 年,王宏昌根据罗伯特
27、议事规则的第 3班翻译成了议事规则,影响不大。 2007 年,由袁天鹏和孙涤合作翻译的罗伯特议事规则出版,他们不仅将此议事规则翻译成中文,还按照其理念进行大量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把班会和公民教育相结合是班会研究的最新动向,他们倾向于把班会看成班级会议,而不是一门课或班主任的一项日常教育工作,从而让学生在参加班会的过程中 发展公民素养,笔者在本研究中将沿用关于班会的这一看法。虽然这些研究有了一定的思路,但还比较零散,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本研究将沿着这一思路,以公民教育为视角,结合实际对班会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并提出关于班会实施的具体对策,以便给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二) 关于公民教育的研究 鉴于研究选取的是公民教育这一视角,则对公民教育的研究进行综述也是十分必要的。从目前来看,学界对于实行公民教育的必要性已基本达成共识,但如何实行却还众说纷纭。很多人主张以编写公民教育读本、开设公民教育课的方式来开展公民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