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一、填空或选择1、1949 年 9 月 21 日至 30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29 日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会议选举毛泽东等 180 人为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2、 (1950 年 5 月) ,解放海南岛,四野一部进行(海南岛战役)3、1950 年 5 月中旬,三野一部解放了舟山群岛4、1950 年 10 月,第二野战军第 18 军发起昌都战役,歼灭反动藏军主力后,打开了进藏的大门;5、1951 年 5 月 23 日,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与中央人民政府代表李维汉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
2、解放西藏的协议十七条,宣告西藏获得和平解放7、1950 年 2 月,中央人民政府召开全国财政会议,实行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方针。3月 3 日,政务院作出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8、1950 年 2 月 14 日,周恩来代表中国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9、1950 年 6 月,在北京召开了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和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毛泽东明确的提出,当前的中心任务是: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争取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条件;要实现这个任务,需要三个条件:土地改
3、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大量节减;为达到目的需要做好八项工作。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政治路线和战略策略方针:必须实行“不要四面出击”的方针,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进攻,孤立和打击国民党残余、地主接地和帝国主义。贯彻“不要四面出击”的方针,当时主要是在正确处理同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10、1950 年 6 月 28 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11、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战争爆发,我国志愿军以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抗美援朝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1950 年 10
4、 月到 1951 年 6 月;1951 年 7 月双方开始举行停战谈判,边打边谈,进入第二阶段;1953 年 7 月 27 日,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在抗美援朝的同时,1950 年冬到 1953 年春,在新解放区农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9、1950 年 10 月 10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 ,即“双十指示” ;1951 年 2 月 21 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明确规定了处理反革命案件的原则和方法,这就使干部和群众在镇压反革命斗争中有了法律武器和量刑标准1951 年 12 月 1 日,中共中央做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
5、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 。1952 年,又开展了大规模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1952 年 2 月上旬在各大城市展开了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斗争。10、从 1951 年 9 月开始,人民政府在全国开展了一场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学习运动,首先从北京大学教师中发起的;首先在京津两市,随后又发展到全国,先是在高校,以后扩大到文艺界、科技界以及整个知识界;1951 年 5 月,开展了武训传的批判11、中共中央在 1952 年下半年开始酝酿和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 年 9 月 24 日,在庆祝建国四周年的口号中,向全
6、党和全国人世宣布了这条总路线1953 年 10 月 16 日,中共中央正式作出关于粮食统购统销的决议 ,11 月 19 日,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 。 1953 年 11 月 15 日作出计划收购油料、食油计划供应的决定,此后,又于 1954 年 9 月实行了棉花的计划收购和棉布的计划收购与供应,同时,城乡开始凭布票供应棉布。12、一五计划执行的时间:19531957。并且是提前、超额完成的一个经济发展计划。13、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北京召开。毛泽东当选为国家主席,刘少奇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通过了中华
7、人民共和国宪法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统帅全国武装力量。1954 年 12 月 21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一会议的召开和中共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制定,标志了人民政协职能的变化,体现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加强,表明我国人民民主统一展现工作进入了新阶段。14、1965 年 9 月成立了西藏自治区,这也是最晚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最早的是内蒙古。15、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来实现的,从互助组到初级农业成产合作社,再到高级生产合作社。1955 年 7 月,毛做出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1955 年 10 月,
8、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加速了合作化高潮的到来。1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来实现的,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种形式,高级形式就是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3 年底之前,主要是实行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阶段;第二阶段从 1954 到 1955 年夏,主要是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三阶段是从 1955 年秋到 1956 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17、1956 年底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大主要指标大都以近乎提前完成,到1957 年底计划的各项指标都大幅度的超额完成。18、思想文化领域的三次批判:1、从 1954 年 10 月,在知识分子
9、中和思想文化领域开展了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批判,是从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中的唯心主义观点开始,2、从 1954 年 12 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批判胡适的资产阶级唯心论,3、1953 年,批判胡风的文艺思想,并将胡风的文艺思想上纲为“反党反人民的文化思想” “胡风反革命集团”19、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军:1、建立国防机制 2、着手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20、1954 年 9 月,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统帅全国武装力量,并决定设立国防委员会和国防部(隶属国务院) ,由国家主席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同时规定由国务院领导武装力量建设。16、1954 年
10、4 月到 7 月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1953 年 12 月,周恩来代表我国政府在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17、1955 年 4 月 18 日至 24 日,在万隆举行共有亚非 29 个国家政府首脑参加的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18、1956 年 4 月 25 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19、1956 年 1 月 14 日至 2
11、0 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在会上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20、1956 年 4 月,中央政治局在讨论十大关系时,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发展我国科学和文化生活工作的重要方针。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1956 年 9 月 15 日至 27 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21、1957 年 2 月 27 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 11 次(扩大)会伤作了题为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的讲话(后于 1957 年 6 月 19 日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题公开发表,这在八大前后探索涩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具有
12、里程碑意义) 。22、1957 年 4 月 27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正式决定开展全党整风。1957 年 6 月 8 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的指示,积极反对右派的进攻。23、1958 年 1 月至 4 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在杭州、南宁、成都、武汉等地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愈益严厉地批判 1956 年的反冒进。1958 年 5 月 5 日至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正式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八大二次会议制定的这条总路线把实现现代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
13、切要求改变国家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它肯定了发展生产力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突进,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持实行工农业并举等工业化道路的方向,这不但集成了八大前后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积极成果,也是适应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需要。这些无疑是正确的。它的缺点是过分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忽视了可观的经济规律,片面的追求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否定了国民经济发展必须力求实现综合平衡。这实际上是对八大一次会议制定的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正的正式否定。八大二次会议后,在一种强烈的超英赶美意识下,大幅度的提高了农农业生产的各项指标。高指标引发了浮夸风。24
14、、1958 年 8 月 17 日至 3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会议上的决定和号召将工业大跃进推向高潮25、1958 年 11 月 2 日至 10 日有部分中央和地方领导人参加的第一次郑州会议,是纠正“左”倾错误的开端。26、1959 年 4 月全国人大二届一次会议上,选举刘少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选举朱德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27、1959 年 78 月间的庐山会议包括两次会议。1959 年 7 月 2 日至 8 月 1 日,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8 月 2 日至 16 日,是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全会通过了关
15、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地决议和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的28、1958 年 8 月 23 日,在联合国大会紧急会议讨论通过了阿拉伯各国要求美国从中东撤军提案的第二天,毛泽东下令大规模炮击金门。29、北戴河会议后,形成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30、1961 年 1 月 14 日到 18 日,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在北京举行。1964 年 12 月 21 日至 65 年 1 月 4 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会议选举刘少奇连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连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31、1962 年 9 月 24 日到 27 日在北京召
16、开八届十中全会。 (评价)32、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四清运动”指的是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强调运动的性质:解决“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的矛盾” ,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33、1963 年 5 月 2 日到 12 日,毛泽东在杭州召集有部分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局书记参加的小型会议,制定前十条: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后十条: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的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 。1965 年初, “二十三条”是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34、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从 1962 年 10 月 20 日开始,11 月 21 日
17、基本结束。前后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0 月 20 日到 24 日,第二阶段:11 月 14 日到 21 日。35、1965 年 11 月 10 日,上海的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的文章,这件事成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导火线。36、1966 年 5 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同年 8 月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正式发动,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 (即五一六通知 )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37、1966 年 5 月 4 日至 26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举行,5 月 25 日,北京大学聂远梓等人贴出宋硕、陆平、彭佩云在文化大革命中究竟干了些什么?
18、的大字报。1966 年 8 月 7 日,会议印发了毛泽东 5 日所写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八届十一中全会后,林彪上升为毛泽东的接班人,被称为中共中央副主席。38、从批判海瑞罢官到发出五一六通知 ,再到大字报,斗争对象不断升级,最终点明了这次“大革命”的主要锋芒所向。39、1966 年 8 月 8 日,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十六条 ) 。40、毛泽东决定派出人民解放军执行“三支两军” (即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任务。41、1968 年 10 月 13 日至 31 日,中共召开了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全会通过了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
19、,作出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在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定。42、1969 年 4 月 1 日,中共九大在北京开幕。1970 年 8 月 23 日,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毛泽东觉察到了林彪一伙的宗派阴谋活动。九届二中全会后,在党内开展了批陈(伯达)整风运动。8 月 25 日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43、四人帮:江青、姚文元、张春桥、王洪文44、1973 年 8 月 24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30 日,十届一中全会选举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44、1969 年 3 月 2 日至 74 年 1 月,我国边防部队胜利的进行了珍宝岛和西沙
20、群岛的保卫战。1969 年 3 月起,全国掀起了备战高潮。45、1971 年 10 月 25 日,联合国第二十六届会议由阿尔巴尼亚等十八国(后增加为 23 国)代表提议,从而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6、1972 年 2 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会见毛泽东,并同周恩来举行会谈。中美关系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1972 年 9 月 25 日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47、1974 年 1 月“批林批孔”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批孔孟之道,批林彪48、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49、1975 年 1 月 8 日至 10 日,在
21、周恩来主持下召开中共十届二中全会。50、1975 年 1 月 13 日至 17 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确定周恩来、邓小平为核心的国务院领导员人选。不但彻底粉碎了“四人帮”的组个阴谋,也为邓小平随后主持工作、开展全面整顿奠定了基础。51、以天安门事件为中心的群众抗议运动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被定为“四五群众运动” 。之后中央政治局会议,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华国锋任职。二、名词解释1、 共同纲领:即 1949 年 9 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制度;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集中
22、表现。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也是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它新中国的第一部大宪章,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2、抗美援朝:是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统称(多指抗美援朝战争) ,是 20 世纪50 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1950 年 10 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开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 年 7 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 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 月 25 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3、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
23、从 1951 年 9 月开始,人民政府在全国开诊了一场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学习运动。这个学习运动是从北京大学教师中首先发起的。首先在京津两市,随后又发展到全国,先是在高校,以后扩到了文艺界、科技界以及真个知识界。这场运动产生了积极成果,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地。这对他们转变立场,克服旧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新思想,起到了很到的推动作用。整个知识分子阶层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但这次运动也存在一些缺点,只要是有些做法过于生硬,在感情上伤害了部分知识分子。还发生过错误地用教条主义的观点批判某些学术观点的问题。4、统购统销政策:1953 年 10 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农村实行粮食征购,在城市实行粮食定量配售的办
24、法,即粮食的计划收购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同时在面和油两大领域实行同样的政策。1953 年 11 月作出计划收购油料、食油计划供应的决定,1954 年 9 月实行了棉花的计划收购和棉布的计划收购与供应,同时城市开始凭布票供应棉布。该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对农业的改造,是整个国民经济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重要一步。但后来变得僵化,严重地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80 年代改革之后,该项政策被取消。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 1954 年召开的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的最重要成果,又称为 1954 年宪法。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建国五年来革命和建设新经验的总结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定了国家的根
25、本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即规定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该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没事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宪法,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为我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提供了法律保证。6、 “四马分肥”:是国家对资本家的赎买形式,即指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国家税收占34.5%,职业福利费占 15%,企业公积金占 30%,资本家红利占 20.5%,企业利润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说明了这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的,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7、日内瓦会议:1954 年 4 月 26 日至 7 月 21 日,苏、美、
26、英、法、中 5 国外交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国联大厦举行。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7 月 21 日,与会各国签署了越南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 老挝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柬埔寨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 ,会议最后发表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 。8、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是 1955 年 4 月 18-24 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反对殖民主义,推动亚非各国民族独立的会议。中国总理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会议广泛讨论了民族主权和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及与各国经济文化合作等问题。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和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部分的亚非会
27、议最后公报,确定了指导国际关系的 10 项原则。这 10 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会议号召亚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被称为万隆精神。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 年 12 月,周恩来代表我国政府在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的问题举行谈判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应邀访问了缅甸和印度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从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在国际关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得到了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确认,而且得
28、到社会制度相同国家的确认。10、一月风暴: 1967 年 1 月 6 日,上海造反派夺上海市的党政大权,此后上海市委、市政府、市人大的所有机构被迫停止办公,实际权力落入到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一伙手里,刮起了所谓“一月革命”的风暴,从此,在全国各地刮起了夺权之风,大动乱的局面更加严重。11、二月抗争:面对这种严重危害国家的动乱,一批老一辈革命家挺身而出,在 1967 年 1月下旬和 2 月中旬党和军队的高级会议,抵制“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和林彪、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特别是 2 月的“大闹怀仁堂”影响更大,这就是著名的“二月抗争” 。12、 “批林批孔”运动: 1973 年 7 月,毛泽东在对王洪
29、文、张春桥的谈话中指出,林彪同国民党一样,都是“尊孔反法”的。他认为,法家在历史上是向前进的,儒家是开倒车的。毛泽东把批林和批孔联系起来,目的是为防止所谓“复辟倒退” ,防止否定“文化大革命” 。江青一伙接过毛泽东提出的这个口号,经过密谋策划,提出开展所谓“批林批孔”运动,把矛头指向周恩来。1974 年 1 月 18 日,毛泽东批准王洪文、江青的要求,由党中央转发江青主持选编的林彪与孔孟之道 , “批林批孔”运动遂在全国开展起来。三、问答题1、分析共同纲领的内容及意义内容:第一,关于新中国的性质和任务;第二,关于新中国的政权制度、军事制度及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政策的总原则;第三,关于人民
30、的权利与义务评价: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大宪章,它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它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具体体现,又是全体政协代表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既切合实际又坚定明确,对刚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各项工作都起了规范和指导作用2、新中国成立初期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的内容和意义内容:第一,统一全国财政收支,重点是统一财政收入,使国家收入的主要部分集中到中央,归中央财政部统一调度使用,用于国家的主要支出;第二,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第三,统一全国现金管理意义:财政统一和收支接近平衡,物价从狂涨到稳定,标志着我国财政经济状况已开始好转。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经济战线上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它使新中国更
31、加稳固的站稳了脚跟,说明中国人民不但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立一个新世界。3、试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有三大外交方针,即:“另起炉灶”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 “另起炉灶”即不允许任何外国和联合国干涉中国内政。 “另起炉灶”的方针是保护外侨、不承认就得外交关系、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等外交原则的核心,即不承认国民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赶紧屋子再请客”强调要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毛泽东指出,和国民党政府断绝外交关系是外国同新中国建立外交的前提。“一边倒” ,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不是盲目的
32、顺从苏联,而是指在世界斗争的格局中,新中国要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并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做坚决的斗争面对国际上形成的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的局面,由于美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执行的是扶蒋反共、助蒋内战的敌视新中国的政策,所以中国共产党确定,新中国在外交关系上,要实行“一边倒” , 。4、试述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恢复国民经济时期的政治路线和战略策略方针总方针就是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必需实行“不要四面出击”的方针,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耳光方面有所
33、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进攻,孤立和打击国民党残余、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贯彻“不要四面出击”的方针,当时主要是要正确处理同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毛泽东批评了党内有些人认为可以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想,指出这是不适合我国国情的。他指出。在建国之初,主要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残余。而不是民族资产阶级。要通过合理调整工商业,调整税收,改善同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不要使我们的关系搞得太紧张了。意义:七届三中全会是中共在建国初期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为党和政府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和方针,这对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稳步实现从
34、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5、新中国为什么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结合具体史实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原因:(1)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并向朝中边境推进、轰炸中国丹东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这是中国出兵朝鲜最主要的原因。 (2)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对中国的国内统一战争进行武力干涉。 (3)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历史意义: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长期斗争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继续,是新中国同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间进行的一场国力悬殊的较量。结果是我们取得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 (1)它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
35、争政策,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我国的安全,维护了远东和世界和平;(2)这是中朝人民用劣势装备打败头号强国美国的胜利,极大地振奋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精神(3)这场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的形象,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争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4)这场战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建设,为我军积累了进行现代局部战争的重要经验。6、试述土地改革运动的特点、总路线和总政策从 1950 年冬到 1953 年春,在新解放区农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特点:第一,这次土改是革命战争已经取得全国胜利、新中国已经建立的新的社会政
36、治环境中进行的;第二,在政策上把过去征收富农的多余土地和财产的规定,改为保存富农经济,使富农在土改中处于中立的地位,保证土改的顺利进行;第三,在人民政权已经在全国建立的条件下,强调土地改革要有领导、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总路线和总政策: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意义: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的基础即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挖掉了我们民族贫困落后的一条重要根子,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力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转正,为抗美援朝提供了人力、物力支援,为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的社会主义创造了有利条
37、件。这次土地改革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是历次土地运动中搞的最好的一次,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7、试述“三反” 、 “五反“运动的主要内容和过程,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论述)三反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党内和国家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主要有三个阶段:发动群众揭发检举、定案处理和组织建设,运动重点在于打击大贪污犯(典型:刘青山,张子善) 。1951 年 12 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 ,历时半年后,运动结束。运动的实质是在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共产党人和国家干部的廉洁,是反腐败长期斗争的初战。五反运动:是
38、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1952 年 1 月,中共中央发出在大中城市开展五反斗争的指示。到 2 月,运动在各大中城市展开;到 6 月,五反运动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三反五反运动的历史意义:(1)三反运动的实质是在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共产党人和国家干部的廉洁,是反腐败的长期斗争的初战;(2)通过了“五反”运动,打击了不少不法资本家的严重违法行为,在工商业者中普遍进行了一次守法经营的教育,这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限制和反限制斗争的一次胜利,它推动了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工人监督和实行民主改革,开始造成我们国家可能完全控制私营工
39、商业的局面,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力有利条件(3)通过“三反” “五反”运动,不但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而且也是一个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运动,在全党、全社会开始树立起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一代新风。现实意义!8、评价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1)这次思想改造运动产生了积极成果,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这次思想改造对他们转变立场,克服旧思想,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新思想,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整个知识分子阶层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2)这次运动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是有些做法过于生硬,在感情上伤害了部分知识分子。还发生过错误地用教条主义的观点来批判某些学术观点的问题。9、试述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原因、内容和
40、特点?提出的原因:总路线的提出,适应了当时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这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顺利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客观要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迫切需要。对个体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迫切需要。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方针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
41、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错误。特点:同时并举。即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化三改” 、 “一体两翼”的总路线。 “一化”即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三大改造,这是“两翼” 。两个方面相互联系,促进,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10、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特点是什么?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
42、的比重稳步增长,同时正确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特点是:体现了国民经济要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的思想,注意在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和文教科学事业。体现了国民经济发展要统筹兼顾新建工业与原有工业、沿海地区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估计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客观可能性。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正确处理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把发展生产同改善人民生活恰当地结合起来。11、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和意义。1954 年全国人大一届一次
43、会议的重要成果,其主要内容是:第一、规定了国家的根本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第二、规定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即规定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第三,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意义: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全国人大大团结的宪法。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它用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我们国家的国体与政体,也指明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这就为我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提供了法律保证。它的颁布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极大地调动了各族人民的积极性。12、试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过程,并分析他的历史意义:1952 年 1 月召开全国第一次农业生产互助合作会议,制定中共中央关于
44、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大量发展劳动互助组1953 年 10 月制定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概括出集中过渡组织形式,即互助组、初级生产合作社、高级生产合作社。1955年 10 月中共召开扩大的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 ,继续批判所谓的“右倾机会主义” ,加速了的到来。到 1956 年底,基本上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历史意义:使中国农民在中共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农业合作化把汪洋大海般的小农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实现了土地公有,避免了两极分化。也解决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同小农经济的矛盾没在新的基础上巩固了工农联盟和社会主义制度。促进
45、例如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基本上保证了城乡人民对农场品的需要,也使农民生活有所改善,还未国家工业化积累了资金,ue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3、试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的和平改造方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采取和平赎买方针的必要性:因为我国经济落后,需要利用私营工商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以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政治上有利于争取和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中的大多数人具有不同程度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一定的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实行和评改造,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知识和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可能性:因为在
46、阶级力量对比上,无产阶级占绝对优势。因为民族资产阶级在过渡时期还有两面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中共采取了正确的政策,政治上对资本家团结、教育、改造,经济上对资本主义经济利用、限制、改造,又采取逐步过渡的步骤,在政治待遇、生活、工作等方面做出了妥善安排,使资本家在大势所趋的形势下,不太勉强地接受了改造。1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三个阶段和意义1953 年底以前,主要是实行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如对私营工业实行了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对私营商业实行了经销代销等,既帮助他们克服了困难,也使这些私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开始纳入了国家计划轨道。并在这个阶
47、段确立了对资改造方针为利用、限制和改造。从 1954 到 1955 夏。主要是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这个时期,国家对资本家的赎买形式是“四马分肥” ,企业利润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从 1955 秋到 1956,这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阶段。这个时期适当加快了对资改造的步伐。意义:标志着我国已经基本上消灭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资产阶级,这就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个胜利证明了中共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理论和政策市正确的。实现了马恩和列宁提出但没做到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一个重
48、要发展。15、论述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它的历史意义。主要内容:前五个关系主要讨论经济问题。1、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后五个关系论述了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以及处理好中国与外国关系的问题。1、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2、党和非党的关系 3、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4、是非关系 5、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历史意义: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运用了对立统一规律,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是个方面的关系问题,以苏联经验为借鉴,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为中共八大制定适合中共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方正奠定了理论基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16、简评 1956 年知识分子问题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