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抗心律失常指南★★★.docx

上传人:乾*** 文档编号:12527402 上传时间:2022-05-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医学会抗心律失常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华医学会抗心律失常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华医学会抗心律失常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华医学会抗心律失常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华医学会抗心律失常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一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和用法药物一直是防治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奎尼丁应用已近百年,普鲁卡因胺应用也有50年历史60年代,利多卡因在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到80年代,普罗帕酮氟卡尼等药物的应用,使I类药物发展到了顶峰90年代初,CAST结果公布2,人们注意到在心肌梗死后伴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中,应用I类药物虽可使室性期前收缩减少,但总死亡率上升由此引起了人们重视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效益与风险关系,并开始注意II类药物的发展(一)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现在广泛使用的是改良的VaughanWilams分类,根据药物不同的电生理作用分为四类(表1)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可能不是单一的,如索他洛尔既有卩受体阻滞(II类)作用,又有延长QT间期(II类)作用;胺碘酮同时表现IIIIIIR类的作用,还能阻滞a卩受体;普鲁卡因胺属la类,但它的活性代谢产物N-乙酰普鲁卡因胺(NAPA)具11类作用;奎尼丁同时兼具III类的作用可见以上的分类显得过于简单,同时还有一些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未能包括在内因此,在1991年国外心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商业租赁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