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选择题 1、釉质中无机物约占: A、 99% B、 69% C、 96% D、 50% E、 70% 2、釉柱的排列形态中,下列正确的是: A、窝沟处排列成“ V”字形 B、近表面较直,近牙本质处较弯曲 C、牙尖处均为水平方向 D、近牙颈部呈垂直方向伸向牙尖表面 E、起自牙釉质表面 3、釉质中有机物集中处不包括: A、釉质生长线 B、釉板 C、釉丛 D、无釉柱牙釉质 E、釉梭 4、釉质和牙骨质在牙颈部相连的方式是 A、约 30%牙骨质少许覆盖在釉质上 B、约 70%釉质 和牙骨质端端相连 C、约 10%釉质和牙骨质并不相连 D、全部为釉质和牙骨质端端相连 E、约 30%釉质少许覆盖在牙骨质上
2、 5、牙髓中的主要细胞是: A、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B、成牙本质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成牙骨质细胞 E、组织细胞 6、咀嚼黏膜包括 A、腭黏膜 B、舌背黏膜 C、硬腭黏膜和牙龈 D、软腭黏膜和牙龈 E、颊黏膜 7、面部发育异常出现于 A、胚胎第三周至第四周 B、胚胎第三周至第八周 C、胚胎第九周 D、胚胎第十周 E、胚胎第六个月 8、上唇单、双侧唇裂是由于哪些突起联合异常引起 A、上颌突与下颌突 B、球状突与上颌突 C、上颌突与侧鼻突 D、球状突与球状突 E、上颌突与中鼻突 9、牙的发育开始于 A、出生时 B、出生后六个月 C、出生后六周 D、胚胎第六周 E、胚胎第三周 10、最先形成的牙体
3、牙周组织是: A、牙釉质 B、牙本质 C、牙髓 D、牙骨质 E、牙槽骨 11、下列哪项不是急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表现 A、疼痛能准确定位 B、疼痛不能准确定位 C、患牙浮起、松动 D、伴有 全身症状 E、脓肿一旦穿破组织表面,疼痛缓解 12. 牙体硬组织形成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 B牙本质、牙釉质、牙骨质 C牙骨质、牙本质、牙釉质 D牙本质、牙骨质、牙釉质 E牙釉质、牙骨质、牙本质 13. 牙根表面覆盖牙骨质最薄处是 A根尖 B磨牙根分叉处 C牙颈部 D根长 1 2 处 E根尖 1 3 处 14. 形成 “釉梭 “的原因是 A成牙本质细胞的膨大部分 B膨大的釉丛 C釉柱的畸变
4、D钙化不良的釉柱 E造牙本质细胞埋入牙釉质中 15. 面部的发育来自 A第一鳃弓和额鼻突衍化出的面突 B第二鳃弓和额鼻突衍化出的面突 C第三鳃弓和额鼻突衍化出的面突 D第四鳃弓和额鼻突衍化出的面突 E第五鳃弓和额鼻突衍化出的面突 16. 根尖脓肿最多见的排脓途径是 A唇颊侧牙龈 B上颌窦 C牙周袋 D腭侧牙龈 E龋洞 17. 含牙囊肿有以下病理改变,除了 A囊壁较薄 B衬里上皮为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 C上皮只有 2 3 层扁平或矮立方形细胞组成 D无明显上皮钉突 E囊壁中偶尔可见牙源性上皮岛 18. 腺样囊性癌的细胞 成分主要为 A腺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 B鳞状细胞和肌上皮细胞 C肌上皮细胞和纤
5、维细胞 D粘液细胞和导管内衬上皮细胞 E粘液细胞和软骨样细胞 19.釉质中的有机物和水占其总重的( )。 A.1 B.2 C.3 4 D.5 E.6 10 20.继发性牙本质是( )。 A.在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之间是一层未钙化的牙本质 B.牙本质钙质小球之间遗留的未钙化间质 C.在冠部靠近釉质和根部靠近牙骨质最先形成的牙本质 D.牙齿发育完成后形成的 牙本质 E.釉质表面因磨损、酸蚀、龋病等而遭受破坏时,部分成牙本质细胞继续形成的牙本质 21.( )形成牙骨质。 A.成釉器 B.牙蕾 C.牙囊 D.牙板剩余 E.牙乳头 22.釉柱横纹间距是( )。 A.2 2.5mm B.4 6mm C
6、.4 m D.3 5mm E.7 m 23.牙釉质最厚处(牙尖部)是( )。 A.2 2.5mm B.4 6mm C.4 m D.3 5mm E.7 m 24.腺样囊腺癌预后最好的组织学类型为( ) 。 A.管状型 B.筛孔型 C.小条索型 D.乳头状型 E.实体型 25.托斯颗粒层位于( )。 A.釉牙本质界内侧 B.牙本质小管周围 C.牙本质钙质小球之间 D.根部牙本质接近牙骨质处 E.冠部牙本质透明层的内侧 26.釉牙本质界弧形的凹面( ) A.与釉质生长线平行 B.朝向牙本质 C.朝向釉质 D.与施雷格板平行 E.与釉板长轴平行 27.根尖肉芽肿的病理表现为( )。 A.根尖周病变中央
7、细胞坏死液化,形成脓液,周围有密集的淋巴细胞和浆 细胞浸 润 B.根尖周病变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局部组织坏死液化,脓肿形成 C.牙髓组织中出现大小不等的泡状间隙,其中充满液体,牙髓细胞减少 D.牙髓血管扩张充血,液体成分渗出,组织水肿 E.根尖周病变以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泡沫细胞)浸润、血管内皮细胞 和成纤维细胞增生为特征 28.牙源性角化囊肿又称( )。 A.炎症性囊肿 B.始基囊肿 C.牙旁囊肿 D.残余囊肿 E.牙龈囊肿 29.上皮异常增生可表现下列变化,除了( )。 A.上皮基底细胞极性消失 B.基底细胞液化 变性 C.上皮钉突呈滴状 D.有丝分裂相增加 E.细胞核浓染 30
8、. 面部发育异常出现于( )。 A. 胚胎第三周至第四周 B. 胚胎第六周至第七周 C. 胚胎第九周 D. 胚胎第十周 E. 胚胎第六个月 31.( )的是叶状乳头。 A.数目最多,舌尖部较多,体积较小,略呈锥体状 B.体积最大,约 10 个左右,沿界沟的前方排列成一行 C.位于舌侧缘的后部,在人类仅有 5 8 条平行的皱壁 D.呈卵圆形,为味觉感受器 E.数目较少,色较红,呈蕈状,顶端圆形 32.牙髓中不含以下哪种细胞( )。 A.成纤维细胞 B.成釉细胞 C.成牙本质细胞 D.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E.巨噬细胞 33.关于牙骨质,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与密质骨相似 B.牙骨质细胞有许多
9、细长的胞浆突起 C.细胞性牙骨质和无细胞牙骨质可交替排列 D.细胞性牙骨质常位于近牙颈部 E.牙骨质呈板层状 34.甲状舌管囊肿有以下特点,除了( )。 A.儿童及青少年多见 B.所有病例出生时即有 C.位于舌盲孔至甲状腺之间 D.多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E.可内衬假复层纤毛柱 状上皮 35.扁平苔藓病变上皮( )。 A.表面不角化 B.只表现棘层增厚 C.基底细胞增殖明显 D.基底细胞增殖明显 E.固有层内淋巴细胞浸润常达粘膜下层 36.以下可能是牙源性角化囊肿复发的原因,除了( )。 A.手术难以完整摘除 B.衬里上皮生长活跃 C.囊肿部分区域癌变 D.囊壁内有卫星囊 E.口腔粘膜基底细
10、胞增殖 37.多形性腺中上皮、肌上皮细胞与( )组织相混合。 A.纤维样 B.肌样 C.粘液软骨样 D.软骨骨样 E.水肿样 38.混合性牙瘤( )。 A.是真性肿瘤 B.由大小不等的牙齿样结构组成 C.镜下肿物为排列紊乱、相互混杂的牙体牙髓组织 D.X 线可见多个牙齿样结构 E.镜下有典型牙齿结构 39.牙釉质最厚的部位是( )。 A.牙颈部 B.窝沟处 C.牙尖部 D.无釉柱牙釉质 E.釉板处 40.以下相对预后较好的口腔癌是( )。 A.舌癌 B.颊癌 C.牙龈癌 D.唇癌 E.口底癌 41.有关牙本质小管的结构,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在牙尖部小管较直 B.小管越近牙髓越细 C.
11、小管贯穿牙本质全层 D.牙本质小管可有许多分支 E.在牙颈部弯曲呈“”形 42.灶性可逆性牙髓炎的病理表现为( )。 A.根尖周病变中央细胞坏死液化,形成脓液,周围有密集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B.根尖周病变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局部组织坏死液化,脓肿形成 C.牙髓组织中出现大小不等的泡状间隙,其中充满液体,牙髓细胞减少 D.牙髓血管扩张充血,液体成分渗出,组织水肿 E.根尖周病变以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泡沫细胞)浸润、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为特征 43.成釉细胞瘤可能 发生于下列结构,除了( )。 A.成釉器 B.口腔粘膜 C.牙源性囊肿衬里上衣 D.异位腺上皮 E.Malass
12、ez 上皮剩余 44.无釉柱釉质出现于( )。 A.近托姆斯突处 B.釉质表层 30 m C.近釉质生长线处 D.釉质最内层和表层 30 m E.釉质钙化程度较低处 45.牙板的发生始于( )。 A.胚胎第二周 B.胚胎第三周 C.胚胎第四周 D.胚胎第五周 E.胚胎第六周 46.高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 )。 A.表皮样细胞少于 10 B.粘液细胞少于 10 C.中间细胞少于 10 D.粘液细胞和中间细胞均少于 10 E.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均少于 10 47.鳃裂囊肿( )。 A.衬里上皮均为复层鳞状上皮 B.结缔组织囊壁内少见淋巴组织 C.属牙源性发育性囊肿 D.可能由淋巴结中异位的上皮发
13、生 E.其发生与甲状腺迷走组织有关 48.关于牙龈上皮,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牙龈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下层组成 B.附着龈位于游离龈的根方 C.覆盖于龈沟壁的上皮称为龈沟上皮 D.龈 沟上皮有上皮钉突 E.龈谷表面覆盖的是无角化鳞状上皮 49.( )的是丝状乳头。 A.数目最多,舌尖部较多,体积较小,略呈锥体状 B.体积最大,约 10 个左右,沿界沟的前方排列成一行 C.位于舌侧缘的后部,在人类仅有 5 8 条平行的皱壁 D.呈卵圆形,为味觉感受器 E.数目较少,色较红,呈蕈状,顶端圆形 50.世界卫生组织( 197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分级主要依据( ) A.肿瘤大小 B.组织学特征
14、 C.浸润深度 D.淋巴结转移与否 E.病程长短 51.关于 牙本质龋,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与釉质龋相比,其发展较快 B.常形成一底向内,顶向外并稍圆突的三角形病损 C.细菌侵入层可形成串珠状细菌破坏灶 D.脱矿层尚无细菌侵入 E.病变相应的髓腔壁上可形成修复性牙本质 52.多形性腺瘤中可见下列结构,除了( )。 A.导管样结构 B.肌上皮团块 C.角化珠 D.鳞状上皮化生 E.筛孔状结构 53.腺样囊性癌的细胞成分主要为( )。 A.腺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 B.鳞状细胞和肌上皮细胞 C.肌上皮细胞和 纤维细胞 D.粘液细胞和导管内衬上皮细胞 E.粘液细胞和软骨样细胞 54.固有牙槽
15、骨又称( )。 A.网状板 B.束状板 C.硬骨板 D.基板 E.松质骨板 55.粘液表皮样癌( )。 A.好发于青少年 B.大多数发生于男性 C.多见于舌下腺 D.小涎腺多发于舌腺 E.均属恶性、但恶性度不同 56.牙源性角化囊肿衬里上皮的组织来源可能是( )。 A.结合上皮 B.缩余釉上皮 C.上皮根鞘剩余 D.牙板上皮剩余 E.牙乳头 57.关于牙齿发育,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牙胚由牙板及邻近的外胚间充质发育而来 B.帽状期成釉器细胞分化为三层 C.多根牙的形成是由上皮隔的发育所决定的 D.最早形成的牙体组织为釉基质 E.牙胚是在成釉器的帽状期形成的 58.小球间牙本质是( )。
16、 A.在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之间是一层未钙化的牙本质 B.牙本质钙质小球之间遗留的未钙化间质 C.在冠部靠近釉质和根部靠近牙骨质最先形成的牙本质 D.牙齿发育完成后形成的牙本质 E.釉质表面因磨损、酸蚀、龋病等而 遭受破坏时,部分成牙本质细胞继续形成的牙本质 59.关于牙髓的神经,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 A.牙髓内神经很丰富 B.大多数是无随神经 C.来自牙槽神经的分支 D.神经末梢可进入牙本质小管内 E.从根尖孔进入牙髓后可分成许多细小分支 60.牙槽龈组纤维是( )。 A.纤维起于牙槽嵴顶,呈放射状向牙冠方向走行,止于牙颈部的牙骨质 B.自牙颈部牙骨质,向牙冠方向散开,广泛地位于牙龈
17、固有层中 C.自牙槽嵴向冠方牙龈固有层展开,止于游离龈中 D.起自根分叉处的牙根间骨隔 顶,至根分叉区牙骨质 E.自牙颈部的牙骨质,越过牙槽嵴,止于牙槽突骨密质的表面 61.龈牙组纤维是( )。 A.纤维起于牙槽嵴顶,呈放射状向牙冠方向走行,止于牙颈部的牙骨质 B.自牙颈部牙骨质,向牙冠方向散开,广泛地位于牙龈固有层中 C.自牙槽嵴向冠方牙龈固有层展开,止于游离龈中 D.起自根分叉处的牙根间骨隔顶,至根分叉区牙骨质 E.自牙颈部的牙骨质,越过牙槽嵴,止于牙槽突骨密质的表面 1. 多形性腺瘤在小涎腺多见于 A 唇部 B颊部 C 舌部 D腭部 E牙龈 2. 牙源性角化囊肿衬里上皮的组织来源可能是
18、A结合上皮 B缩余釉上皮 C 上皮根鞘剩余 D 牙板上皮剩余 E牙乳头 3. 牙源性角化囊肿的发生多为 A上颌单发 B下颌单发 C上颌多发 D下颌多发 E上下颌无差异 4. 釉质中的有机物和水占其总重量的 A 1 B 2 C 3 4 D 5 E 6 10 5. 含牙囊肿有以下病理改变,除了 A囊壁较薄 B衬里上皮为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 C上皮只有 2 3层扁平或 矮立方形细胞组成 D无明显上皮钉突 E囊壁中偶尔可见牙源性上皮岛 6. 腺样囊性癌的细胞成分主要为 A腺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 B鳞状细胞和肌上皮细胞 C肌上皮细胞和纤维细胞 D粘液细胞和导管内衬上皮细胞 E粘液细胞和软骨样细胞 7. 粘
19、液表皮样癌的细胞组成是 A表皮样细胞、腺上皮和粘液细胞 B表皮样细胞、软骨样细胞和中间细胞 C腺上皮细胞、粘液细胞和中间细胞 D表皮样细胞、粘液细胞和中间细胞 E粘液细胞、软骨样细胞和中间细胞 8. 上皮异常增生可表现下列变化,除了 A上皮基底细胞极 性消失 B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C上皮钉突呈滴状 D有丝分裂相增加 E细胞核浓染 9. 釉柱的直径平均为 A 4 6 m B 2 3 m C 7 9 m D 0 5 1 m E 10 12 m 10. 关于牙骨质,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与密质骨相似 B牙骨质细胞有许多细长的胞浆突起 C细胞性牙骨质和无细胞牙骨质可交替排列 D细胞性牙骨质常位于近牙颈部
20、E牙骨质呈板层状 11. 腺样囊腺癌预后最差的组织学类型为 A管状型 B筛孔型 C小条索型 D乳头状型 E实体型 12. 关于白斑,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是指在粘膜表面发生的白色斑块,不能擦掉 B在临床和病理上可诊断为其他疾病的病变也可称为白斑 C上皮单纯性增生属于良性病变 D白斑属癌前病变 E白斑可表现不同程度的上皮异常增生 13. 关于牙本质龋,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与釉质龋相比,其发展较快 B常形成一底向内,顶向外并稍圆突的三角形病损 C细菌侵入层可形成串珠状细菌破坏灶 D脱矿层尚无细菌侵入 E病变相应的髓腔壁上可形成修复性牙本质 14. 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的病理特点是 A中间 细胞多 B粘
21、液细胞占 50以上 C表皮样细胞多 D中间细胞形成团块 E 核分裂多 15. 成釉细胞瘤有以下临床表现,除了 A男性患者占绝大多数 B渐进性颌骨膨大 C 按之有乒乓感 D X线可为单囊或多囊性透射影 E肿瘤区牙齿移位、松动 16. 成釉细胞瘤有下列组织学分型,除了 A滤泡型 B丛状型 C梭形细胞型 D基底细胞型 E 棘皮瘤型 17. 粘液囊肿表现以下特点,除了 A直径多为 5 10mm B囊腔内含粘液及炎症细胞 C多数囊壁有上皮衬里 D囊 壁由肉芽组织或纤维结缔组织组成 E囊壁内有吞噬细胞和炎症细胞 18. 釉丛的高度为 A釉质的全厚 B釉质厚度的 1 5 1 4 C 釉梭高度的 1 2 D
22、釉板高度的 1 4 E施雷格板高度的 1 5 19. 属纯粘液腺的小涎腺是 A 唇腺 B颊腺 C 味腺 D 磨牙后腺 E腭腺 20. 关于口腔粘膜,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咀嚼粘膜的上皮较厚,可角化 B唇红部上皮无角化 C颊粘膜可发生异位增生的皮脂腺 D舌腹粘膜属于特殊粘膜 E唇的粘膜下层较厚,内含混合性腺体 21. 龈袋是指 A牙周袋邻近牙龈的部分 B龈沟 C 假性牙周袋 D由牙槽嵴水平吸收在牙龈和牙冠之间形成的沟袋 E早期骨内袋 22. 固有牙槽骨又称 A网状板 B束状板 C 硬骨板 D 基板 E松质骨板 23. 多形性腺瘤中上皮、肌上皮细胞与 _组织相混合 A纤维样 B肌样 C粘液软骨样 D
23、软骨骨样 E水肿样 24. 牙源性角化囊肿有以下病理改变,除了 A复层鳞状 上皮衬里 B基底细胞栅栏状排列 C 表面不全角化 D腺上皮样分化 E伴卫星囊形成 25. 托姆斯颗粒层位于 A釉牙本质界内侧 B牙本质小管周围 C牙本质钙质小球之间 D根部牙本质接近牙骨质处 E冠部牙本质透明层的内侧 26. 成釉细胞瘤可能发生于下列结构,除了 A 成釉器 B 口腔粘膜 C牙源性囊肿衬里上皮 D 异位腺上皮 E Malassez 上皮剩余 27. 关于牙龈上皮,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牙龈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下 层组成 B附着龈位于游离龈的根方 C覆盖于龈沟壁的上皮称为龈沟上皮 D龈沟上皮有上皮钉突 E龈谷
24、表面覆盖的是无角化鳞状上皮 28. 多形性腺瘤为 A良性肿瘤,生长较快 B良性肿瘤,生长缓慢 C恶性肿瘤,易复发 D恶性肿瘤,生长较快 E良性肿瘤,不复发 29. 关于成牙本质细胞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成牙本质细胞是一种 “终止细胞 “,一旦分化就不再分裂 B成牙本质细胞经刺激后可分化为成纤维细胞 C成牙本质细胞经刺激后也可分化为成骨细胞 D成牙本质细胞经刺激后还可分化为巨噬细胞 E以上都对 30. 釉板可成为龋病致病菌侵入的途径的原因是 A 是一种裂隙 B钙化过度 C未钙化 D 晶体密度很低 E含有较多的有机物 31. 牙髓内的神经大多是 A有髓神经,传导痛觉 B无髓神经,传导痛觉 C有髓神经
25、,传导温度觉 D无髓神经,传导温度觉 E有髓神经,传导压力觉 32. 本质上是一种牙本质增龄性改变而形成的牙本质称为 A原发性牙本质 B前期牙本质 C继发性牙本质 D修复性牙本质 E前期牙本质 33. 不属于牙髓细胞范畴的是 A成牙本质 细胞 B成纤维细胞 C组织细胞 D成牙骨质细胞 E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34. 牙髓中的胶原纤维主要由型和型纤维组成,其组成比例是 A 50:50 B 45:55 C 40:60 D 60:40 E 55:45 35. 牙根表面覆盖牙骨质最薄处是 A 根尖 B磨牙根分叉处 C牙颈部 D根长 1 2处 E根尖 1 3 处 36. 关于牙釉质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覆盖牙
26、冠部表面的一层硬组织 B外观呈乳白色或淡黄色 C矿化程度 越低,牙釉质越透明 D乳牙矿化程度比恒牙低 E牙釉质的厚度因部位不同而异 37. 形成 “釉梭 “的原因是 A造牙本质细胞的膨大部分 B膨大的釉丛 C釉柱的畸变 D钙化不良的釉柱 E造牙本质细胞埋入牙釉质中 38. 牙体组织中来自特化上皮组织的是 A牙釉质 B牙本质 C牙骨质 D 牙髓 E 以上均是 39. 按体积算,牙釉质中无机物所占比例为 A 96 B 97 C 98 D 86 E 87 40. 位于舌腭皱折的 咽部的小涎腺是 A腭腺 B舌腭腺 C 磨牙后腺 D 舌腺 E颊腺 41. 在唾液腺中分泌管最长的是 A 腮腺 B颌下腺 C
27、 舌下腺 D 唇腺 E颊腺 42. 唾液分泌取决于受交感、副交感神经支配的 A浆液细胞 B黏液细胞 C肌上皮细胞 D闰管细胞 E含纹管的细胞 43. 唾液内可抑制微生物生长,预防口腔内感染的蛋白质不包括 A过氧化酶 B -淀粉酶 C溶菌酶 D 免疫球蛋白 E 乳肝褐素 44. 下列属纯浆液腺的是 A 味腺 B舌腭腺 C 舌前腺 D 舌后腺 E舌下腺 45. 小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占唾液总量的 A 5 10 B 5 15 C 10 15 D 5 E 15 46. 腺腔延伸到细胞之间形成 A细胞间小管 B 分泌管 C 排泄管 D闰管 E总排泄管 47. 牙釉质发育不全镜下所见哪项正确 A牙釉质变薄 B柱间质增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