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 年上海初三语文二模(说明文部分)闵行区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4 一 18 题(19 分)美丽的禁忌中国的青山绿水在哪儿?我想,答案是:在有禁忌的地方。民间对树的尊崇和仰望,要等到草木图腾每相关禁成之后。植物有灵的说法,先秦有之。在华夏的犄角旮旯里,随处可闻“树精” 、 “树神” 、 “树怪”的传说。我客居山东济宁时,窗外有条古槐路,街心有铁栏,护着一株数百岁的嶙峋老槐。每天清早,枝丫上都会新添一缕缕的红绸布,皆是夜里缠上的,用意不外乎祈福驱灾。这条路扩了许多回,树也从路边到了中央,可谁也不敢去伤它。 ,为让老树享怡孙之乐,整条路全补种了新槐。从前,凡去一个村子,村口总会遇一棵沧
2、桑大树,北方以槐、榆、柳居多。该树往往地位显赫、待遇优厚,一打听,保准跳出一大堆灵异故事。相对于北方,南方乡民对树的感情和构思更丰富些,除“树精” “树怪”这些非凡个体,还把范围扩大到了族群:“风水林” 。广东鹤山雅瑶镇昆东村后的小冈上有一片“风水林” ,相传是从南洋带回的种子。 该树叫格木,为亚热带珍贵树种,其大龄者已逾 200 岁,上世纪 60 年代,某造船厂许以两台拖拉机换这片木材,被村民一口拒绝。且不说经济实惠,在那个高音喇叭天天喊这喊那的年代,敢拒绝尔等要求,足见“风水林”在百姓心目中的威望了。 “风水林” , “青山绿水”的比例和稳定性大大提高了。从单株神树到成片的“风水林” ,人
3、的敬畏范围和禁忌力都在放大,受惠面积和获益程度也在增长。较之汉族社会,少数民族的树神崇拜,情感上更天真,纪律上更严格,行动上更彻底。贵州的苗、侗两族,自古崇拜草木,在族人眼里,树等于神灵和福祉。每年春天,族人都要过“树秧节” ,人人种苗造林,连未婚男女的信物也是一棵树苗。还有个风俗: 谁家婴儿降生,全寨老小要齐力替之栽种 100 棵杉苗。西双版纳,乃中国热带雨林最完整、面积最大之地,为什么呢?并非偏僻荒凉,而因这儿的居民有个共同的图腾:视树为衣食父母,为感恩示敬,将大片地势好、近水源的森林供为“神林” ,在那儿,连花草禽兽也被视为精灵,不得侵扰。那里要求寂静与安详,不允许伐木、狩猎、开垦,不允
4、许喧闹、泄秽、有猥亵之语,甚至不允许捡拾枯枝落果。整个西双版纳,那样的地方有 600 余处,近 10 万公顷,珍稀植物和药用植物 200 余种。不仅西双版纳, “神林”在滇桂川黔等其他部族也盛行。中国最大的植物种子和基因库,寂静如初、仓储完好,靠的是“门神” ,是 “闲 人免入”和“肃静”的牌子,是精神防护罩和铁布衫。害怕,有时候是美丽的。怕久了,入了骨,便成爱,上苍佑之,必使有所忌,有所敬,有所自缚和不为,如此,其身心才是安全、舒适的,像一盘有序、有逻辑和对手的棋。14、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回答了“中国青山绿水在哪儿”?(6 分)(1)北方汉族人为祈福祛灾而厚待沧桑大树,使得个别大树得以保全。(
5、2) (3) 15、第 段空格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3A所以 B.甚至 C.然而 D.尽管16、第 段划线句的语言表达很有特点,试分析。 (4 分) 417、第 段以西双版纳为例,还运用了 说明方法,作用是 8(3 分)18、第 段中“如此”的此具体指 10(3 分)14. (6 分) (2)南方汉族人为保护“风水林” ,大大提高了青山绿水的比例和稳定性(3) 少数民族为保护共同的图腾“神林” ,形成了中国最完整、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15. (3 分)B16. (4 分 )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北方汉族人对沧桑大树的敬畏和保护。 动词“跳”用得生动形象,与上文“
6、植物有灵的说法,先秦有之”和“在华夏的犄角旮旯里,随处可闻树精 、 树神 、 树怪的传说”相呼应。17. (3 分 )列数字用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西双版纳神林范围之广,植物种类之多; 进而体现西双版纳居民的感恩示敬对神林保护的作用18. (3 分 )上苍佑之,必使之有所忌,有所敬,有所自缚和不为崇明区(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5-19 题。 (19 分)鸿门宴上的座次在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的故事中,司马迁着意描述了宴会上的座次:“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就是说,项羽和项伯面向东坐,范增面向南坐,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侍奉陪席。这一描述看似
7、寻常之笔,实则大有深意,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古代,人们交往中的座次也是很讲究的,它显示着人们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表现着主人待客的不同态度。因此,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处所,有着不同的礼节规范。在堂上,其座位是以朝南方向为尊。我们在古书上常见到“南面” 、 “北面”的说法,这和我们今天用来表示方向的南面、北面不同。古代的“南面”就是坐北朝南,即面朝南坐,其位为尊为上;“北面”就是坐南朝北,即面朝北坐,这相对“南面”就有些低下了。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古代师生在课堂上教学,老师面朝南坐,学生则面朝北聆听老师的教诲。二是古代的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时则
8、面朝北,所以,对君主称臣则为“北面” 。在室内,其座位则以朝东方向的为尊。古书上有“东家” 、 “西宾”的说法,即是就室内而言。古人将宾客和老师都安排在坐西朝东的座位上,以表示尊敬。所以,对宾客和老师也尊称为“西席”或“西宾” 。例如,汉明帝与老师桓荣交谈时,为表达对桓荣的尊重,就安排他坐在靠西边、面朝东的位置。后来,人们把塾师也称为“西席” 。我们今天口语里还常称客人为“西客” (并非“稀客” ) ,就是由此而来。客人的座位在西,主人陪客的座位则在东了,所以把主人称为“东家” 。现在,我们再看“鸿门宴”上的座位次序,举行宴会当是在室内,而不能在堂上。项羽、项伯本是主人,可他们却占据了 A 尊
9、贵之位,而客人刘邦却被安置在 B 座位上。由此细节,可见项羽骄矜专横、唯我独尊的性格,也可见刘邦忍辱屈从、顾全大局的雄心。所以,我们说司马迁对“鸿门宴”上座次的描述绝非寻常之笔,它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以上是就堂上和室内而言,如在车骑上则与此不同。车骑上的位次是以左为尊的。成语“虚左以待” ,本意即为空出车骑左边的位置,以表示对人的尊敬。不过这里的“左”已泛指席位左边的位置,而不单单指车骑位置了。另外,我国后代常用左右来代替东西,即由室内座位上的以西为上为尊,引申出以右为上为尊,以左为下为卑。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这里的“位在廉颇之右”就是位
10、在廉颇之上,也就是蔺相如的官职比廉颇高。此外,在官职调动上,还有“左迁”的说法。所谓“左迁” ,就是贬官、降职。我国古代的座次礼节虽然有着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因素,但总的来说是我国古代人民文明、礼貌的体现。15下列与第段“寻常之笔”中“笔”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A一笔一划 B点睛之笔 C口诛笔伐 D投笔从戎16、联系上文,准确填写出项羽、项伯和刘邦的座位。 (4 分)A B 17、本文从 、 、 三方面说明座次的位置。1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3 分)A在古代,人们交往中的座次显示着他们的社会地位,表示主人待客的不同态度。B古代的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时则面
11、朝北,所以,君主称臣为“北面” 。C成语“虚左以待”出自古代车骑上的座次安排。D蔺相如的官职比廉颇高,所以座次在廉颇之左。19、简要分析下列句中方位词是否符合本文所介绍的座次的讲究?(4 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史记陈涉世家15. B(3 分)16. A:坐西朝东 B:坐南朝北(每格 2 分,共 4 分)17. 堂上室内坐骑上(每格 2 分,共 6 分)18. D(3 分)19. 符合(1 分)。句中的“闾左”指贫民(1 分) ,古时贫民居住闾左,富人居住闾 分) ,与本文第段介绍的“以左为下为卑”相符(1 分)。 (共 4 分)虹口区(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4-
12、18 题(18 分)空间站上的“菜园”18 月 10 日,美国航天员斯科特凯利和谢尔林德格伦成为在太空中种植的紫叶生菜的第一批“试吃者”,他们先把橄榄油和香醋倒在生菜叶子上调味,然后进行品尝,并大赞“味道好极了”。他们形容太空生菜的味道有着芝麻菜的香味。在太空中种植蔬菜意义深远。首先有助于航天员解决饮食平衡问题。航天员在太空中免疫力会下降,需要新鲜蔬菜来补充营养。其次,太空中种植蔬菜有助于调节空间站内二氧化碳的比例,辅助空气净化器过滤空间站内的异味。此外,太空中种植蔬菜还有助于研究太空种植的方法,以便于拓展延伸到其他果类植物的种植。在空间站上种植蔬菜,并非易事,因为在太空不能给蔬菜浇水,而且在
13、空间站上每隔1.5 个小时就看到一次日出日落,阳光照射不足,同时又受到光照方向的影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光合作用大大降低。为了克服这些困难,轨道科技公司与肯尼迪航天中心合作开发了一些特殊装置。这些特殊装置被统称为“素食者植物种植系统”。这种植物种植系统由一个个蔬菜“盒子”组成,这些“盒子”可以折叠也可以拉伸。这种植物种植系统的垫层由土壤和化肥组成,种子被置于垫层上。垫层底部设有特殊的灌溉系统。每个蔬菜“盒子”都安装红绿蓝三色的 LED 灯,保障蔬菜的光合作用,促进蔬菜成长。针对这一事件,美国宇航局的评价是“这标志着空间站蔬菜培育试验取得了阶段性成功”。目前,航天员 成功种植了紫叶生菜, 成功种植
14、了西红柿。在不久的将来,他们还要尝试种植更多品种的蔬菜。可以预见,未来的空间站将有更丰富的蔬菜品种和其他果类植物。14、第段横线内适合填写的关联词是( )(2 分)A.虽然 但是 B.即使 也C.不仅 而且 D.如果 就15、在太空中种植蔬菜的意义深远,其意义是:(1) (2) (3) (6 分)16、选文第段和第段能否调换顺序?简述理由。(5 分)17、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我们可随时随地吃到空间站的蔬菜。B盒子垫层底部的灌溉系统提供肥料。C太空蔬菜的生长完全依靠灯光照射D航天员将尝试种植更多品种的蔬菜。18、 下列与第段画线句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
15、 空间站上的“菜园”。B美国航天员斯科特凯利和谢尔林德格伦成为在太空中种植的紫叶生菜的第一批“试吃者”。C每个蔬菜“盒子”都安装红绿蓝三色的 LED 灯,保障蔬菜的光合作用,促进蔬菜成长。D美国宇航局的评价是“这标志着空间站蔬菜培育试验取得了阶段性成功”。14. (2 分)C15. (1)有助航天员解决饮食平衡问题(2 分)(2)有助于调节空间站内二氧化碳的比例,改善空间站内空气质量(2 分)(3)有助于研究太空种植的方法(2 分)16. 不能。(1 分)因为第段谈了太空种植蔬菜的困难,所以第段紧接着提出解决困难的途径和方法,内容上承接(2 分)。结构上,第段承接第段,因为第段强调太空种植蔬菜
16、的意义深远,所以第段才会介绍种植蔬菜遇到哪些困难,所以不能调换(2 分)。17. (3 分)A18. (2 分)D普陀区(一)阅读下文,完成 1519 题(20 分)可再生的海洋能大家应该知道波涛汹涌的大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库。所谓海洋能,狭义地来说是指海洋本身所蕴含的能量,这是一种几乎无穷无尽的可再生能源。潮汐现象起因于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的天体运动。潮汐发电是利用海水潮涨潮落的势能发电。潮汐能主要集中在狭窄的浅海、港湾和海峡,例如在加拿大芬地湾,潮差可达 16 米以上,在英国的塞坟河口和法国的朗斯河口,最大潮差可达 15.2 米和 13.5 米,我国的钱塘江最大潮差也有 9 米。人类
17、利用潮汐发电已有近百年历史,潮汐发电是海洋能利用中最现实、技术最成熟也是规模最大的一种。最常见的利用潮汐发电的方法是,在适当的地点建造一个大坝,涨潮时,海水从大海流入坝内水库,带动水轮机旋转发电;落潮时,海水流向大海,同样推动水轮机旋转发电。因此,潮汐发电所用的水轮机需要在正反两个方向的水流作用下均能同向旋转。海浪是由风对海水的摩擦和推压引起的。因此,海浪发电实际上也是风能的另一种形式。海浪能的利用被称为“发明家的乐园” ,现在全世界波浪能利用的机械设计数以千计,获得专利证书的也达数百件。英国把波浪发电研究放在新能源开发的首位,以投资多、技术领先而著称。除了上述两种以外,海洋能还包括了海流能、
18、盐差能等。但海流发电存在一系列的关键技术问题难以解决,全世界均无大规模海流发电的成效。淡水向盐水渗透形成的盐差能,目前处于实验室试验水平,离实际应用还有较长的路程。海洋能的优点十分明显。它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而且这种再生过程失十分迅速、短暂。海洋能是一种洁净的能源,它既不会污染大气,也不会带来温室效应。然而,海洋能虽然有着许许多多的好处,但它的获取也是十分困难的。海洋能总量巨大,可面对海洋这个巨大水体,人们的活动能力(人力、财力、物力)相对说来极其渺小。而且,大尺度液体流动几乎总是“湍流”具有不稳定和不规则的特性,海洋也不例外。海洋能在空间上的存在也是不可移动的,它不可能像其它载能体一样,按人类
19、希望的时间或空间来进行主管布局,海洋能的获取只可在水介质及沿岸的立体空间内进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海洋能利用的障碍也在一点点被克服。有人说,海洋能将是 21 世纪的能源,我们期待这样的预言能够真正实现。15、第段加点词“也有”在句子中的作用是: (2 分)16、第段划线句称“海洋能利用”为“发明家的乐园”是因为 (2 分)17、海洋能的优点主要是: 、 、 。人类获取海洋能困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分条概述:(1) ;(2) ;(3) ;(9 分)18、第-段介绍了四种不同类型海洋能,其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 分)19、下列文字放在第几段末尾最合适?为什么?(3 分)
20、20 世纪 70 年代初,受石油危机影响,英国、日本、挪威等海洋能丰富的国家开始了海浪发电的开发研究。目前,一些适用性的海浪发电装置往往应用于航标灯和灯塔。15、 “也有”说明钱塘江最大潮差虽不及前面提及的,但也相当可观,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6、全世界海浪能利用的机械设计数以千计;获得专利证书的也达数百项;英国把海浪发电研究放在新能源开发的首位。17、可再生;再生过程迅速而短暂;洁净。(1)人们的活动能力相对海洋这个巨大水体是及其渺小的;(2)海洋具有不稳定、不规则的特性;(3)海洋能的获取只可在水介质沿岸的立体空间内进行。(或:海洋能在空间上的存在是不可移动的,无法按人类希望的进行布局
21、)18、潮汐能利用历史悠久,技术最成熟,规模最大;海浪能利用正处于发明的兴盛期;海流能利用则存在关键技术问题,无大规模利用;盐差能处于试验室试验水平。介绍这四种海洋能,按照海洋能利用程度从大到小的排序排列,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19、第 4 段,因为这段文字说明一些国家对海浪能的开发与应用,与第 4 段关于海浪能的说明内容相符,所以要放在第 4 段末尾。闸北区(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8 题(18 分)柳和折柳赠别中国古人送别时,常常折一截青青的柳枝送给远行的友人。三浦黄图-桥有这样的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后来,人们经常用“折柳”作为送别之词。在中国古代抒写
22、离情别绪的文艺作品中,“折柳”是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如“甲”,甚至一些惜别远怀的乐曲,也以“折柳”为曲名,比如“乙”。古人为什么要在送别时折一段又轻又软的柳枝呢?一是因为“柳”与“留”谐音,含“留恋”“留别”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丙”,借柳条随风飘扬,似牵衣人,来表达难分难离,依依不舍的心情。二是因为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里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三是因为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所以古人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的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其实,
23、古人折柳赠别,赋予柳树种种感情,其文化源头是他们对于柳的崇拜。在中国古人看来,青青的柳树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界的植物,而且还是一种象征物。中国古代的神话中,太阳西沉的地方叫柳谷。古人认为太阳正是在有柳树的山谷里得到了生气,获得了力量,第二天早上才能那么新鲜、光明、温暖,从东方升起。另外中国古代棺材盖上的装饰,送葬的灵车都可以称作“柳”。这也曲折反映了古人希望死者能像“柳”一样,获得再生。柳树在中国古代还经常被用作消灾祈福的工具:正月里,门前插一支杨柳,可以挡住百鬼;有些地方认为柳枝可以驱除蛇蝎等毒虫;满族的巫师萨满们用柳枝祛除鬼怪;白族新婚的家庭以柳驱邪。很多地方有清明戴柳的习俗,认为这样可以
24、使全家安康;满族祭祖时还用柳枝蘸水洒在儿童头上,这是向孩子赐福。由于中国古人对柳有这样的认识,所以,他们送给远行之人的一段柳枝,虽然谈不上尊贵,却包含着殷切而深远的祝福-祝远去的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顽强的而蓬勃地生存和发展;祝远去的人一路平安,来日幸福。14、根据上下文,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诗句依次应该是( )(3 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A B C D15、第段加点词“这样的认识”是指:(1)_ (2)_(4 分)16、古人折柳赠别的原因是:(1)_ _(2)_ _(3_ 17、本文是从 “折柳送别”的_、原因和_等方面来介绍古人“折柳赠
25、别”这一习俗的,文章的说明顺序是_。18、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中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5 分)为什么呢?这要从柳树本身的特点说起: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柳树断了可以重新生长,倒着插,横着插都可以存活。每到冬去春来,柔弱的柳树总是最先吐出小小的嫩芽。柳树顽强的再生力、旺盛的生命力给十分重视草木的古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4. D(3 分) 15.(1)柳树是顽强生命力的象征(2 分)(2)柳树是消灾祈福的工具(2 分)16. (1) “柳”与“留”谐音,含“留恋”、“留别”之意/可表达惜别之意。(1 分)(2)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可传达“春常在”的祝愿。(1 分)(3)柳条插土就活,希望友人到新
26、的地方,能很快生根发芽。(1 分)17. 来历(来源)(1 分)文化源头(1 分)逻辑顺序(1 分,有错别字扣 1 分)18. 第段(1 分)。这段文字说明了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柳树有顽强的再生力这一特点 (2 分),很好地解释了第段的中国古代神话,棺材上的装饰以及灵车都与“柳”密切相关的原因。(2 分)徐汇区(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8 题(19 分)通常认为狮子、老虎、鲨鱼这些食物链顶端生物没有天敌,实际上它们都斗不过人类。而我们一直认为人类是这个星球的主宰, ( )实际上我们也是猎物而已, ( )蚊子确实以我们为食。公元 2015 年,由蚊子传播的“寨卡病毒”引起了全世界的热议与恐慌。
27、这种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在人群中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在疫情最严重的巴西,2015 年感染者多达 150 万人,新生儿小头症疑似病例激增至 3894 例。伊蚊是蚊子族裔中有名的狠角色,其代表明星是埃及伊蚊。伊蚊喜欢白天猎食,地点通常在城市,主要传播登革热、黄热病和淋巴丝虫病等疾病。以登革热为例,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登革热患者数目一直在显著上升,每年有5000 万至 5.28 亿人感染,大约 25000 人死亡。登革热的流行区域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潜在感染人口数量在 25-30 亿,占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当然,你不要以为伊蚊传播的其他疾病就是小角色,比如你去查一下黄
28、热病,就会发现历史上感染几十万几百万人并导致数万人死亡是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因此,伊蚊是货真价实的“职业杀手” 。另一个狠角色是按蚊,代表明星则是斯氏按蚊。按蚊喜欢夜晚出没,地点通常在郊区,传播的是大名鼎鼎的疟疾。疟疾病例每年达 3-5 千万,流行区域主要在非洲、南美洲和亚洲南部,潜在感染人口数量在 32 亿,占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 2015 年为例,共有 97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疟疾,报道的感染数量超过 2140 万,导致 43 万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儿童。WHO 在 2016 年的数据显示,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一个儿童死于疟疾。毫不夸张地说,按蚊也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 。既然蚊子与人类有如此大的血海深仇,为什么不彻底把它干掉?当然,对付蚊子不是没有办法,我们祖先最早不就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武器手掌嘛。不过,副作用是有点疼并且效率不高。当然人们也试过蚊香、引诱器和杀虫剂,但似乎都治标不治本。难道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吗?当然有,比如近年来马来西亚、印度等国研制利用转基因技术使蚊子的后代失去生存能力,最终达到种群“自毁”的目的。这种方法目前看来,效果不错。但“转基因”可能带来的变化引发了一些人的担忧,转基蚊是否会改变生态系统的构成,是否会对人类的繁衍生息带来不可预测的影响人们对于无法预知的未来总是充满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