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祖启明椎弓根钉固定系统发展概况 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适应证越来越宽 各种椎弓根钉固定系统相继出现脊柱三柱概念 双柱概念 首先由 Holdswrth于 1969年提出,意为前纵韧带、椎体、椎间盘和后纵韧带为前柱,椎后复合结构为后柱。首先 Denis于 1983年提出,将 Holdswrth的前柱中分为二,前纵韧带、前半椎体和前半椎间盘为前柱,后半椎体、后半椎间盘和后纵韧带为中柱。其后又分为 McAfee和 Ferguson修改。三柱概念的意义 Denis三柱理论的提出,推动了对脊柱骨折稳定性的深刻认识,其对机械性和神经性不稳定的论述提示在关注伤后骨折情况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晚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脊
2、柱骨折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椎弓根的应用解剖 腰神经根仅占腰椎间孔的前上 1/3 椎弓根起自椎体两侧的后上端,向后突出构成椎管的侧壁,椎弓根的上下缘称为椎弓根上下切迹,与相邻上下椎弓根切迹相连形成椎间孔,孔内有脊神经及血管通过。椎间孔内有脂肪较少且混有纤维组织,颈段几乎全是纤维组织,脂肪很少。后柱连结前柱的三维性坚强的钳夹,称之为力核 椎弓根剖面呈椭圆形,周围是皮质骨,中心有少许松质骨,后部几乎全是皮质骨,该处最为坚固,脊椎的横突、椎板、上下关节突均会合在椎弓根的同一点上,所有从脊柱后方传递到椎体的力均通过此点。通过椎弓根将螺钉拧入椎体,能够控制脊柱整个 “ 三柱 ” 的复合结构,达到较好
3、的三维固定 椎弓根的后面是乳突和副突,分别有腰多裂肌及最长肌起止。这些肌肉具有轴向旋转、侧弯及后伸脊柱的功能。这更进一步说明了椎弓根具有传递到前方椎体上的功能,并能控制一定方向的运动。在腰段拧入椎弓根钉要宁上勿下、 宁外勿内 椎弓根内侧与脊髓相邻,二者借脊髓被膜及脑脊液相隔,其间距为 0.20.3cm 。 在腰段,神经根恰在椎弓根下面,是钻孔最易损伤部位,椎弓根的上方及外侧无重要结构,较为安全。椎弓根钉置入 3个基本步骤首先是 定位 ,其次是 进钉的方向 (定向),包括矢状位和水平位方向。最后是 对椎弓根钉植入深度有一定要求 。椎弓根钉不同于一般骨螺钉,基于椎弓根的解剖特性,植入螺钉必须位于三维空间中惟一的正确通道上,即按照正确的矢状面角及水平面角,沿着椎弓根的长轴穿过椎弓根这一狭小的骨性管道。正是这个惟一性导致了手术的操作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