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椎滑脱定义n 脊柱滑脱通常指某节椎体向前或向后移位 ,常见于腰椎,在我国腰椎滑脱症是骨科的常见病之一。目前将腰椎滑脱分成发育不良性(包括高度发育不良性及低度发育不良性)、峡部裂性、退变性、创伤性和病理性等 6种。其中又以峡部裂性及退变性多见。腰椎滑脱的相关流行病学资料 n 腰椎滑脱的发病率因种族、地区而异,在欧洲为 46%,在我国约占人口总数的4.75%;峡部崩裂引起的滑脱约占 15%,退行性腰椎滑脱约占 35%。在我国腰椎滑脱的发病年龄以 2050岁较多,占 85%;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 29: 1。腰椎滑脱常见的部位是 L4L5及 L5S1,其中腰 5椎体发生率为 8290% 。
2、 腰椎滑脱的病因学 n 腰椎滑脱的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明确,大量研究表明先天性发育缺陷和慢性劳损或应力性损伤是两个可能的重要原因,一般认为以后者为主。创伤性 n 腰椎峡部可因急性外伤,尤其是后伸性外伤产生急性骨折,多见于竞技运动现场或强劳动搬运工。 先天性遗传因素 n 腰椎胎生时有椎体及椎弓骨化中心,每侧椎弓有两个骨化中心,其中一个发育为上关节突和椎弓根,另一个发育为下关节突、椎板和棘突的一半。若两者之间发生不愈合,则形成先天性峡部崩裂( spondylolysis),又称为峡部不连,局部形成假关节样改变。行走以后由于站立可使上方的脊椎向前滑动,称为脊椎滑脱( spondylolisthesis)
3、;也可因骶骨上部或 L5椎弓发育异常,而产生脊椎滑脱,其峡部并无崩裂。疲劳骨折或慢性劳损n 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人体处于站立时,下腰椎负重较大。导致前移的分力作用于骨质相对薄弱的峡部,长期反复作用可导致疲劳性骨折及慢性劳损损伤。 退变性因素n 由于长时间持续的下腰不稳或应力增加,使相应的小关节发生磨损,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变得水平,加之椎间盘退变、椎间不稳、前纵韧带松弛,从而逐渐发生滑脱,但峡部仍保持完整,故又称假性滑脱。多见于 50岁以后发病,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 3倍,多见于 L4,其次是 L5椎体,滑脱程度一般在 30%以内。病理性骨折n 系全身或局部病变,累及椎弓、峡部、上、下关节突,使椎体后结构稳定性丧失,发生病理性滑脱。局部骨病变可以是肿瘤或炎症。腰椎滑脱的临床表现 n 症状并非所有的滑脱都有临床症状,除了与脊柱周围结构的代偿能力有关外,还取决于继发损害的程度,如关节突增生、椎管狭窄、马尾及神经根的受压等。腰椎滑脱的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