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饮证.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262475 上传时间:2019-01-22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3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中药饮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中医中药饮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中医中药饮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中医中药饮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中医中药饮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痰饮廊坊中医院 王茂生概 述痰饮一 定义n 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病证。痰,古通 “淡 ”,是指水一类的可以 “淡荡流动 ”的物质。饮也是指水液,作为致病因素,则是指病理性质的液体。为此,古代所称的 “淡饮 ”、 “流饮 ”,实均指痰饮而言。 二、历史沿革 1 内经 论 积饮 素问 六元正记大论篇 :“ 太阴所至,为积饮否隔。 ” 素问 至真要大论篇 :“ 湿淫所盛 民病积饮 。 ” 素问 气交变大论篇 “ 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 , 饮发中满,食减 。 ”n 内经 无 “痰 ”之证,而有 “饮 ”、 “饮积 ”之说。如 素问 经脉别论 曰: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

2、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论述了正常的水液代谢。 素问 还认为脾肾功能失调,湿邪淫溢,可发生停饮之病。这些论述,是对痰饮认识的开端,又为后世痰饮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二、历史沿革 2 金匮要略 论 痰饮 n 首创 痰饮 病名。n 广义痰饮是诸饮的总称,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留饮、伏饮等。n 狭义的痰饮专指饮留肠胃。 n “ 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n 治则: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

3、之。二、历史沿革 3 千金要方 论 痰饮 “一曰留饮,停水在心下;二曰澼饮,水澼在两胁者;三曰痰饮,水在胃中;四曰溢饮,水溢在膈上、五脏间;五曰流饮,水在胃肠,动摇有声。 ” n 立论悉本仲景,而治法方药则颇有发明,如治胸中痰澼,用吐法以祛其邪;治 “澼饮停结,满闷目暗 ”,用中军候黑丸(芫花、巴豆、杏仁、桂心、桔梗)以温下。 二、历史沿革 4 儒门事亲 论 痰饮 病因有五:“ 有膹郁而得之者,有困乏而得之者,有思虑而得之者,有痛饮而得之者,有热时伤冷而得之者。饮证虽多,无出于此。 ”治疗观点:“ 治病有先后,不可乱投,邪未去时,慎不可补也,大邪新去,恐反增其气,转甚于未治之时也。 ” 认为: “ 饮当去水,温补转剧。 ”二、历史沿革 5 景岳全书 论 痰饮 “ 痰之为病,必有所以致之者,如因风因火而生痰者,但治其风火,风火清而痰自息也。如因虚因实而生痰者, 但治其虚实,虚实愈而痰自平也。未闻治其痰,而风火可自散,虚实可自调者,此所以痰必因病而生,非病之因痰而致也。故内经之不言痰者,正以痰非病之本,而痰为病之标耳。今举世医流,但知百计攻痰,便是治病。竞不知所以为痰,而痰亦因何而起。 ” 提倡审证求因,辨证论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