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逆 汤方证 1,原文 伤寒论 29条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方十六。 四逆汤方: 甘草(炙,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常 用剂量: 再服方,一两按 6克计 附子 15-30、炙甘草 12、干姜 9 生附子用炮附子代替,量应该大些 2,原文 伤寒论 91条 伤寒,医下之,
2、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方四十五。 3,原文 伤寒论 92条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瘥,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4,原文 伤寒论 225条 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方十四。(提示脉浮也可用) 5,原文 伤寒论 323条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方二十二。 6,原文 伤寒论 324条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方二十三。(方依上法。)(饮食入口则吐或干呕 +虚寒象:四逆汤) 7,原文 伤寒论 353条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方五。 8,原文 伤寒论 354条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方六。 9,原文 伤寒论 372条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方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