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习题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人类即将进入 21 世纪之际,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 “千年思想家 ”网上评选,名列榜首的是( A )。 A 马克思 B 爱因斯坦 C 达尔文 D 牛顿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3.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
2、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5.从( B)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
3、系。 A 研究对象 B 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 C 阶级属性 D 主要内容 6.19 世纪 30-40 年代发生在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 A 资产阶级成了统治阶级 B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 D 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 7.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成果,统称为( B)。 A 马克思主义 B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8.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始于( B)。 A 18 世纪 50 年代 B 18 世纪
4、60 年代 C 18 世纪 70 年代 D 19 世纪初 9.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的是( C)。 A 美洲大陆的发现 B 纺织机和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C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资本原始积累 10.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开始发展、激化的提出表现是( D)。 A 工业革命 B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C 大量农民变为产业工人 D 周期性经济危机 11.( B),表明资本主义制 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 A 工业革命 B 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 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 阶级斗争 12.马克思主义产
5、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B)。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 工人罢工和起义 D 工人运动得到了 “农民的合唱 ” 13.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从可 能变为现实的是( C)。 A 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D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 14.黑格尔哲学体系中所包含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被称为( A)。 A 合理内 核 B 基本内核 C 精髓 D 核心 15.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是( C)。 A 卢德运动 B 工业革命 C 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 D
6、 1830 年法国 7 月革命 16.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的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C)。 A 辩证法 B 历史观 C 劳动价值论 D 剩余价值论 17.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称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统治体系中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D)。 A 德国 B 奥地利 C 中国 D 俄国 18.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发生的论断的是( A)。 A 马克思恩格斯 B 列宁 C 斯大林 D 毛泽东 19.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的是( A)。 A 列宁 B 马克思恩格斯 C 斯大林 D 毛泽东 20.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的标志是( B)。 A
7、 巴黎公社 B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1.在当代中国,坚持( D),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A 传统马克思主义 B 经过列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C 经过斯大林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 22.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 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变为自在阶级 2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
8、一 B 与时俱进 C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 科学性 24.没有( B)的正确指引,就没 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A 邓小平理论 B 毛泽东思想 C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25.没有( C)的正确指引,就没有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辟。 A 毛泽东思想 B 科学发展观 C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D.列宁主义 26.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唯物主义 27.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 A 科学性 B 革命性 C 实践性 D
9、 与时俱进 2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 吐故纳新 B 科学严谨 C 博大精深 D 与时俱进 2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A 实现共产主义 B 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 实现人权 30.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C)。 A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C 理论联系实际 D 实事求是 二、多项选择题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 ABCDE)。 A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B 对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 C 毛泽东思想 D 邓小平理论和
10、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E 科学发展观 2.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包括( ABCD)。 A 从创造者的认识成果讲,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B 从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C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 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D 从主要构成讲,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E 西方马克思主义 3.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BCD)。 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
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哲学 E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4.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 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是( BCD)。 A 巴黎公社 B 1831 年和 1834 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 1838 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 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E 俄国农奴制改革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BC)。 A 德国古典哲学 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 法国启蒙思想 E 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合理思想 6.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发现了( CD)。 A 马克思主义哲学 B 马克思主义
12、经济学 C 唯物史观 D 剩余价值学说 E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7.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共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的理论成果是( BC)。 A 新民主主义理论 B 毛泽东思想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 社会主义改革理论 E 建党理论 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AE)。 A 阶级性 B 理论性 C 人民性 D 规律性 E 实践性 第一章 一、 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两大派系是( B)。 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 一元论和二元论 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2.相信 “意念移物 ”,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 A 主张精
13、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 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 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 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3.休谟说 “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 ”,这一观点是( C)。 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不可知论的观点 D 经验论的观点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关键在于它( C)。 A 是科学之科学 B 第一次全面阐述了辩证法思想 C 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 绝对真理 5.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A 存在性 B 结构性 C 运动 D 客观实在性 6.马
14、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B)。 A 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 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D 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7.形而上学唯物 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 B)。 A 没有自然科学的根据 B 不懂得一般和个别的标准关系 C 否认了物质的客观性 D 是对物质的自发猜测 8.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D)。 A 人脑的进化 B 动物心理的形成 C 语言的产生 D 劳动 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 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15、D 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 1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说明( C)。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C 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D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 1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 A)。 A 物质性 B 运动性 C 精神性 D 物质性和精神性 1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B)。 A 客观实在性 B 运动 C 可知性 D 时间和空间 13.毛泽东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B)。 A 物质运动客观性和时间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C 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间空间的有限性的统一
16、D 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14.割裂物质和运动的统一,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 B)。 A 唯心主义 B 形而上学 C 不可知论 D 庸俗唯物主义 15.承认运动的存在,却否认运动具有物质承担着,这是( D)。 A.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B.诡辩论的观点 C.不可知论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观点 16.“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这是( A)。 A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B 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C 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D 朴素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17.时间的特点是( A)。 A 一维性 B 三维性 C 主观性 D 可知性 18.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C)
17、。 A 变是世界的本质 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 变与不变 是绝对对立的 19.否认运动,把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 A)。 A 形而上学不变论 B 相对主义诡辩论 C 唯心论 D 庸俗进化论 20.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 B)。 A 形而上学不变论 B 相对主义诡辩论 C 唯心论 D 庸俗唯物主义 21.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D)。 A 自然界 B 人类社会 C 精神 D 实践 22.人的存在方式是( C)。 A 自我意识 B 自然界的部分 C 实践 D 精神活动 2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C)。 A 共性和个性的观点 B 对立统
18、一的观点 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 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24.“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 ”这个论断是( D)。 A 唯物论的观点 B 辩证法的观点 C 决定论观点 D 形而上学的观点 25.事物发展的本质是( B)。 A 所有事物都在前进和上升 B 新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 C 事物不断处于质变中 D 发展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26.区分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最根本的是看该事物( A)。 A 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B 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支持 C 在形式上是否新奇 D 在时间上是否是新近发生的 27.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它揭示了( B)。 A 事物发
19、展的方向和道理 B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 事物发展的结构和层次 D 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2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 A 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B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C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D 用来整理感性材 料的思维形式 2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D)。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绝对性和相对性 C 整体与局部 D 同一性和斗争性 30.“白马非马 ”命题的错误在于( A)。 A 割裂了事物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 割裂了事物的质与量的关系 C 割裂了事物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D 割裂了事物的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31.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 “矛盾问
20、题的精髓 ”是指( D)。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C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是( C)。 A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C 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 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33.区分事物发展过程的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 C)。 A 事物发展变化是否迅速 B 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C 事物发展是否超过 “度 ”的范围 D 事物发展是否显著 34.在工作中防止 “过 ”或 “不及 ”的关键在于( C)。 A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 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C 抓住事物的度 D 确定事物的量 35.任何事物内部
21、都具有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否定方面是指( B)。 A 事物发展的积极方面 B 促进事物灭亡的方面 C 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 D 符合事物发展和人的需要的方面 36.辩证法所说的 “扬弃 ”是指( C)。 A 克服和抛弃 B 纯粹的否定 C 既克服又保留 D 纯粹的肯定 37.意识的能动性是指( D)。 A 能动地创造客观事物 B 能动地改造自然规律 C 自由地创造宇宙万物 D 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38.正确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C)。 A 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 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 尊重客观规律 D 彻底克服错误思想 39. 哲学基本问题是( A)。( 顺便复习课本
22、 P2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内容 ) 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 C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 40.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 分化与统一的基础是( C)。 A 天然自然 B 人化自然 C 实践 D 自在世界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有( AD) 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 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C 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 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认识的问题 2.下列命题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BCE) A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 心外无物 D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23、 3.下列命题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CDE) A 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B 万物皆在我心中 C 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D 理在事先 E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4.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 “画饼不能充饥 ”,这是因为( DE) A 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 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 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 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5.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是( BD)。 A 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态 B 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普遍的哲学范畴 C 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无关的抽象概念 D 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6.在意识本质问题上,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BDE) A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B 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D 只要是人脑,就会有意识 7.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为( ABCDE) A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C 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D 意识表达离不开语言 8.意识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是( 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