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1803 年,道尔顿认为原子不可分割1897 年,汤姆生发现电子,1904 年提出“ 浸入模型” 。1911 年,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 行星系式” 原子模型。1913 年,玻尔综合了普朗克的量子理论,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和卢瑟福的原子模型,提出了新的原子模型:在原子核的周围,电子被匀称地分布在一些同心环上,他引入量子化条件,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1926 年,薛定谔提出了波动力学( 量子力学) 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现代原子结构模型。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用波函数描述,即电子云模型。 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进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练习1:写出19号元素、35号元素的原 子结构示意图练习2:写出Mg 、N 、Cl 、O2、NH3 的电子式(1)划分标准:电子能量的高低及离核远近。第一层至第七层符号为: K 、L 、 M 、 N 、 O 、 P 、 Q 1、能层电子层(energy shell )(2)能层的光谱学符号(3)能层的表示:n 1、2、3、4、5、6、7、(4)每个最多容纳电子数:2、8、18、32、50、72、9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