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北崇阳大坪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目 录 第一章 前言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1 目的任务 . 1 1.2 位置、交通 . 1 1.3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 2 1.4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 3 1.5 矿权设置情况 . 4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6 2.1 地层 . 6 2.2 岩石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3 构造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矿区地质概况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1 地层 . 6 3.2 脉岩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3 构造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4 围岩蚀变 . 6 3.5 地球物理特征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
2、.6 矿( 化)体地质特征 . 错误 !未定义书 签。 3.7 矿石特征 . 6 3.8 矿产开采条件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 崇阳县双港桥铅锌矿矿床成因分析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1 矿区地质 . 6 4.2 控矿地质条件分析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附 图 目 录 顺序号 图号 图名 比例尺 1 1 湖北省崇阳县大坪铅、锌、金多金属矿普查区区域 矿产图 1: 50000 2 2 湖北省崇 阳县大坪铅、锌、金多金属矿普查区地形地质图(附工程布置 ) 1: 5000 3 3 大坪铅、锌、金多金属矿普查区 0号勘探线剖面图 1: 1000 4 4 大坪铅、锌、金多金属矿普查区
3、3号勘探线剖面图 1: 1000 5 5 大坪铅、锌、金多金属矿普查区 5号勘探线设计剖面图 1: 1000 6 6 大坪铅、锌、金多金属矿普查区 15 号勘探线设计剖面图 1: 1000 7 7 大坪铅、锌、金多金属矿普查区 16 号勘探线设计剖面图 1: 1000 1 第一章 绪论 1.1 目的任务 以已知的铅锌(金)矿体、含矿层间破碎带 为重点对象,通过地质测量、槽探和钻探验证等技术方法和手段, 揭露、追索地表矿体,对矿体进行深部控制,评价 铅锌(金) 矿远景。主要任务如下: (1)对区内控矿构造展开综合研究工作,利用 1:5000 地质测量大致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及围岩蚀变等基本特征 ;
4、大致查明浅表部 Pb、 Zn、 Au 矿(化)体 的形态、产状、规模和品位,为钻探工程验证提供依据。 (2)通过槽探及钻探取样工程大致查明浅表部矿体的延伸及中深部矿体的形态、规模,大致查明 铅锌(金) 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品位、矿石的自然类型及工业类型。 (3) 通过 1:5000 水工环地质调查,大致了解本区地表水的分布,地下水类型及补给、排泄条件,进行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和工程地质资料的收集,了解矿体主要充水因素,对矿体顶底板围岩稳固性及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初步评价。 (4)与同类型矿山进行类比研究,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作出概略评述,并就普查掌握的地质资料结合国内外市
5、场情况,进行矿产资源概略研究。 (5)探求 Pb+Zn 及 Au 等 333+334 资源量,提交湖北省崇阳县大坪铅、锌、金多金属矿普查地质报告。 1.2 位置、交通 普查区位于崇阳县城西 34 公里,地理坐 标为 : 东经 113 45 50 -11350 33 ,北纬 29 31 14 -29 32 27,面积 16.95 平方公里。 普查区行政区划隶属崇阳县桂花镇管辖 ,普查区北界西起曹家冲村,东至大坪乡,南界西起西冲,东至白果树村,桂花 小元冲县级公路呈北北西向从测区中部通过,省道 S319 呈近东西向从测区北边界通过,测区北西向 30 公里左右有呈北东向分布的 107 国道及京珠高速
6、通过,测区内各村庄之间都有大路相通,小2 型载重车辆可通行,绕行 15 公里与崇(阳)、赵(李桥)公路相连接,交通较为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1.3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普查区属侵蚀切割的低中山地貌,总体地势为南高北低,南部地势为中部高,东西两边低,北部地势为西低东高,高差 150 300 米左右,地形切割较强烈,地形坡度 40 60 度,起伏变化较大,其中南北部较陡、中间较低缓。沟系较发育,山脉和较大的水系多为东西走向。最高海拔高程 548m,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 120m。露头稀少 ,植被茂盛。该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多雨,雨季多集中在 4 6 月。年 平均气温 16.7,最高气温
7、 40.7,最低气温 -15,年平均降水量 1506mm,年平均积雪期 7.7 天,年平均霜冻期 98天。 勘查区属农业区,有居民点多处,但较分散,区内无工业设施。当地居民主要种植 农作物有水稻、红薯、玉米等 , 经济作物有竹木、茶叶等 ,农作物为一年两季。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贩卖竹木,其次为农作物。 水电方便 ,劳动力普查区 3 充足,生活较富足,但 文化较落后。 1.4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1.4.1 普查前期工作 2011 年 8月 2013 年 10 月,本队对该区进行了普查评价工作,地表圈出铅锌矿(化)体一处。 初步 估算( 333) +( 334)铅锌矿石量 291.87 万吨,
8、铅锌金属量 54757.78 吨。 普 查工作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如下 (表 1-1、表 1-2) 表 1-1 2011-2012 年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类别 工作内容 单位 设计 工作量 实际 完成量 完成 比例 % 备注 地质 1: 10000 地质测量 Km2 10 10 100.0 线距 200m,点距 120 150m 1: 2000 地质剖面测量 Km 3 2.8 93.3 2条 槽探 m3 500 620 124 14 钻探 m 350 360.07 102.9 2个 物探 激电中梯剖面测量 Km 3 2.6 86.7 AB距 1200m 点距 40m 视电阻率垂向电测深 点
9、30 30 100.0 AB距 1000m 点距 100m 化探 1: 2000 岩石剖面测量 Km 15 12.6 84.0 6条 测量 控制测量 点 10 10 100 工程点测量 点 10 10 100 样品 标本 个 20 125 625 劈心样 个 35 27 77.1 化学分析 刻槽样 个 105 122 116.2 化学分析 岩石样 个 470 289 61.5 光谱定量分 析 拣块样 个 30 12 40.0 小体重样 个 30 26 86.7 表 1-2 2013 年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工作内容 单位 设计 工作量 本月 完成 累计 完成 完成比例 ( %) 备注 设计编写
10、 份 1 0 1 100.0 1: 10000 地质修测测量 km2 22.72 0 22.72 100.0 1: 10000 水文地质调查 km2 22.72 0 22.72 100.0 1: 10000 工程地质调查 km2 22.72 0 22.72 100.0 1: 10000 环境地质调查 km2 22.72 0 22.72 100.0 1: 2000 勘探线剖面测量 km 1.00 0 0.38 38.0 工程点测量 点 10 24 38 380.0 槽探 m3 500 69 519 103.8 4 钻探 m 950 65.77 939.77 98.9 劈心样 个 70 28 60
11、 85.7 刻槽样 个 80 8 94 117.5 标本 个 15 43 100 666.7 拣块样 个 10 4 14 140.0 1.4.2 以 往地质工作 本区矿产利用始于清朝嘉庆年间,日本侵华时期,对万家岭、泉冲锑矿和干港晏家铅锌矿进行过小规模开采。大量的地质研究工作始于 1958 年。现分述如下: 1、 1958 年至 1961 年,原鄂东南综合地质大队对庙铺一带铀矿、铁帽及大沙坪一带砂金进行了矿产普查工作,发现了桃花洞、西脚岭等一批脉金矿化点和东关等沙金矿化点。 2、 1973 年至 1981 年,本大队开展了 1:5 万药菇山地区以金、锑矿为主的矿产普查工作,并进行了 1:5 万
12、药菇山成矿规律的研究与预测,发现了一批有意义的矿化点。同期湖北省区测队开展了 1:20 万蒲 圻幅区域地质调查,对区内地层岩性、构造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开展放射性测量工作;省物探队开展了 1:5万航磁测量工作,共发现放射性异常点 10 处、航磁异常一处。同期核工业部 309队对庙铺一带作过铀矿普查工作。 3、 1985 年,本队在方山金矿普查找矿过程中,对本区进行过踏勘性的检查工作,在双港桥 西冲地段施工了 3条探槽,发现了铅锌矿化,并圈出一个铅锌矿化体。 4、 1979 91年,本队及与省地科所合作开展过药姑山矿田锑、金内生金矿成矿规律研究与预测等方面工作,在本区圈出几处低缓异常,其中有一处
13、 Mo、 V、Ni、 Cr 级异常,二处 Mo级异常二处 Cu级异常,一处 Au 重砂级异常。故将本区划归为方山找矿远景区的 Sb、 Au成矿预测区。 1.5 矿权设置情况 本次工作范围内未设采矿权,设有探矿权一处,探矿权人: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 面积 22.63 平方公里。 证书编号: T42120110902044957。有效期限 2011年 9 月 13 日 2013 年 9 月 13 日。由于今年工作区范围在以往工作区面积基础上缩减 25,现工作区面积为 16.95 平方公里, 其拐点坐标详见表 1 3,表5 1 4。 表 1-3 2012 年探矿权登记拐点坐标表 拐点 编号 西安 8
14、0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 经度 纬度 X Y 1 113.45532850 29.31030280 3266654.493 38477197.544 2 113.45555089 29.32405551 3269657.260 38477263.494 3 113.50361814 29.32351149 3269477.034 38484819.918 4 113.50334896 29.30573317 3266466.365 38484743.369 表 1 4 2013 年探矿 权登记拐点坐标表 拐点编号 西安 80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 经度 纬度 X Y 1 113.5033765
15、4 29.31150275 3267067.7684 38484751.284 2 113.50337633 29.32281670 3269319.7901 38484754.273 3 113.45552815 29.32276903 3269317.7547 38477256.201 4 113.45536128 29.31144505 3267062.7328 38477206.711 6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本区域位于扬子陆块区下扬子陆块幕阜山被动边缘褶冲带咸宁台坪褶皱带内的方山倒转背斜之北翼,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与变形,形成了较为复杂的构造形迹(图 2-1),现将区域与成矿有关的地
16、层、构造、岩浆岩及矿产概况分述如下: 2.1 地层 本区域内出露地层较为齐全,其中主要以冷家溪群、寒武系、志留系、二叠系、三叠系及第三系 白垩系为主,分布面积较广,其它地层均为零星分散小面积出露。现将各地层大致特征从老到新分述如下: 冷家溪群( Pt):主要分布于勘查区南西角,分布面积最大,为方山倒转背斜核部地层,与震旦系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为一套绢云母板岩、粉砂质板岩、岩屑杂砂岩、条带状板岩组成的具复理石韵律特征的浅变质岩系。总观全群岩石分布特点,具有下细上粗、西细东粗变化特点,且全群岩石发育纹带、交错层理、包卷层理、粒序层理、波痕等构造。 寒武系():主要分布在方山倒转背斜的两翼,勘
17、查区的北西角局部有出露,包括娄山关组、高台组、天河板组、石牌组、牛蹄塘组。岩性主要为黑色碳质页岩夹含碳粉砂岩、粘土岩、砂质页岩、细砂岩、粉砂岩夹薄层状灰岩、 生物碎屑灰岩、泥质条带灰岩、泥质白云岩、粘土岩。 志留系( S):主要分布于勘查区北东角,呈树枝状,走向为北东向,局部分布在南东角、北边及北西角,出露地层有茅山组、坟头组及新滩组,主要岩性有页岩、砂质页岩、粉砂岩夹细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页岩、石英砂岩、石英杂砂岩。 二叠系( P):分布在勘查区北东角,呈北东向环带状分布,与上覆及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关系,是区域上褶皱的两翼地层,南东翼地层发生倒转,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建造,出露有大隆组、
18、下窑组、龙潭组、茅口组、栖霞组、梁山组,主要岩性为黑色含铁质页岩、碎屑岩、 中厚层泥晶灰岩、薄层硅质岩夹灰岩、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粘土质泥岩、含燧石结核或条带灰岩、硅质岩、泥岩、砂岩及凝灰岩。 三叠系( T):分布于勘查区北东角,以两处分布,呈北东向长条状,面积7 较小,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建造,出露有嘉陵江组和大冶组,主要岩性为灰色中 厚层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浅灰色薄层状灰岩。 第三系 白垩系( K2E1):分布于勘查区南东角肖岭乡 桂口乡 石城镇 崇阳农科所一带,呈北东向宽带状,属方山倒转背斜南翼地层,与寒武系地层呈断层接触,与志留系坟头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主要出露有公安寨组,岩 性
19、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等以棕色为主色调的杂色碎屑岩。下部普遍夹厚度不等、层数不一的橄榄玄武岩,局部地段夹劣质石膏。 第四系( Q):主要集中分布于勘查区北西面和南东面,沿河流及沟谷分布,主要为残坡积物、洪冲积物。 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地层主要为震旦系地层,该地层出露于区域中部及南部沿方山倒转背斜转折端及两翼分布,其岩性主要为碎屑岩、冰碛含砾砂质泥岩、碳酸盐岩及硅质岩。该地层中层间破碎带发育,是铅、锌、金等多金属矿产的主要赋矿层位。 2.2 岩浆岩 普查区南部 18km 处为燕山期侵入的幕阜山岩体,主体侵位于蓟 县系,少部分与南华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呈侵入接触。可分为三次侵入:第一
20、次主要为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类;第二次主要为二长花岗岩类岩石;第三次侵入岩主要为二云母花岗岩类岩石。总体属硅铝过饱和偏碱性或过碱性岩;岩体对锂、铍、铌、钽及钨、钼等的矿化作用具有明显的专属性,与区内金、锑、铅、锌、钨等内生矿产在时间、空间以及成因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3.3 构造 本区域位于扬子陆块区下扬子陆块幕阜山被动边缘褶冲带咸宁台坪褶皱带内的方山倒转背斜之北翼,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与变形,形成了较为复杂的构造形迹(图 2-1)。 ( 1)褶皱 根据褶皱轴迹走向可分为北西向褶皱和近东西向褶皱。 北西向褶皱主要位于区域南西部,由冷家溪群浅变质岩组成,褶皱轴迹走向为北西西 北北西向,轴面倾向 210
21、 250之间。自南西向北东依次有壁山钟家倒转背斜、大药姑倒转向斜、师家山倒转背斜、龙源水库倒转小向斜、龙源水库倒转大背斜、大竹园倒转向斜等褶皱出露。其中以龙源水库倒转背斜规模最大。 近东西向褶皱分布于区域北部及东南部,由南华纪至三叠纪地层组成。褶皱8 以较紧密的倒转褶皱为特征,轴迹近东西向,轴面总体倾向南,并伴有轴面劈理等次级构造。从北向南依次 有荆泉山倒转向斜、方山倒转背斜、梓木尖倒转向斜、峨嵋岭倒转背斜等出露。其中以方山倒转背斜规模最大。 本区主要的褶皱构造为方山倒转背斜,其轴部位于方山,背斜轴迹走向约70,由于受冷家溪群“基底”的影响,方山背斜呈“ 7”字形展布,向东倾伏,向西撒开,两翼
22、地层由南华、震旦、寒武、奥陶系地层组成,东南翼地层倾向130 160,倾角 30 50。北翼地层产状倒转,倾向 170 180 ,倾角较陡60 70,呈倒转背斜特征。 ( 2)断裂 本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具有不同规模、不同期次、不同方向、多期活动等特点。根据断 裂走向与褶皱轴向的关系,可划分为纵断裂和斜断裂两类。 纵断裂:断裂走向与褶皱轴向大致平行,规模较大,具压性、压扭性力学性质。主要有双港桥断裂、万家山断裂、香山水库断裂等。 斜断裂:断裂走向与褶皱轴向斜交,一般规模较小,力学性质以扭性为主,兼具压性或张性。如百花岭断裂、横冲断裂、周家门断裂等、长坪断裂、嫩牛坡断裂、柴家畈层间破碎带、关山水库断裂等。 4、变质岩 本区域出露的变质岩主要为冷家溪群的区域变质岩,主要岩石类型包括变质砂岩类、变质砾岩类和板岩类。 5、区域矿产特征 本区处于方山 大幕山金锑铅锌多金属 成矿带西段,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矿产资源丰富,已知金属矿产有:金、锑、钨、铌、钽、铅锌、铀、钴、铁、钒等;非金属矿产有:白云岩、石灰岩、磷、方解石、瓦板岩、瓷土以及燃料矿产等 16 个矿种,已发现 56个矿(床)点。其中,大型矿床 4 处,中型矿床 2 处,小型矿床 6 处,矿点 26 处,矿化点 18 处。 本区金、锑、铅锌矿(床)点主要沿方山倒转背斜转折端及两翼分布,且受震旦系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