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济南)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论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专业班级: 医疗保险实务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 录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提出 .1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内容 .1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 .2 (一)、筹资机制不稳定,筹资困难 ,.2 (二)、补报模式不尽合理,影响制度的公平性 .2 四、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相应策略 .2 (一)、 加大宣传力度 .2 (二)、因地制宜分区域、分阶段加快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体系 .3 (三)、增强公益性质,引入竞争机制 .3 五、结语 .3 参考文献 .4 我国新型
2、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摘 要: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作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村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仅可以实现农民生存和就医的平等 权利,而且可以改善国民卫生条件、提高卫生服务效率、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和人力资源的持续发展。建立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反应了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提高经济增长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医疗 改革 ; 筹资 在中国“三农问题”(即农民、农村及农业问题 )长期以来都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虽然中国的改革是
3、从农村 开始 的,但是发展至今,“三农问题”仍然是中国政府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果农民的健康不能得到全面改 善,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必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制约。疾病风险是一种不确定的风险。对于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民来说,疾病风险往往显得更大。我国大多数农村居民没有医疗保障,这不仅导致我国卫生筹资体制呈现高度不公平性,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转不良,致使疾病成为农村居民贫困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农民陷入了不敢生病、不能生病而且往往多病的困境中,他们迫切需要一定程度的医疗保障。农村合作医疗是中国农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之一,它是由政府
4、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 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民的就医问题,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提出 党的十六大要求“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在 2007 年 10 月 15 日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讲到:“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 提高 保障水平。”全面推进新型农
5、村合作医疗作为大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已摆上重要议程,强化监督管理、认真落实政策,促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积极开展,对有效缓解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提供了健康保障。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内容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从 2003 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要选择 2 3 个县 (市 )先行 试点,取得经验后 逐步推开。到 2010 年,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减轻农民因疾病
6、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自愿参加,多方筹资原则。合作医疗资金由政府、集体、农民三方负担,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遵守有关规章制度,按时足额缴纳合作医疗经费;乡(镇 )、村集体给予资金扶持;中央和地区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专项资金予以支持。以收定支,保障适度原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坚持平衡的原则,既保证这项制度持续有效运行,又使农民能够享有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先行试点,逐步推广原则。 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 (一)、筹资机制不稳定,筹资困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然强调“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实行“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
7、但在实际的运行当中,筹资难度依然较大。最明显的是在收入低下的情况下 , 农民很难有多余的钱为自己的健康买单。在当前我国农村中 , 农民对合作医疗“潜在”需求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民对合作医疗的需求于农民的预期收入程度是相关的 , 在当前农民收入缓慢增长的情况下 , 加上农民对自身健康难以预期心理 , 致使农民不太愿意参加合作医疗。尤其在经济 欠发达地区 , 农民只能维持基本生活保障 , 健康的保障可能是一种奢侈。 (二)、补报模式不尽合理,影响制度的公平性 中国的医疗政策重城轻乡,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平,这已成为中国卫生体系最突出、最关键的问题。目前我国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主要是“削峰填谷”
8、,即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但新制度的公平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如新制度主张保“大病”与“住院”,轻“小病”与“门诊”,带来了“鼓励生病、生大病,鼓励住院、高消费”等负面影响。相对而言,对农民健康威胁更为普遍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果只负责大病统筹而疏于对小病的防治和保健,必定不 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医疗保障状况。据估算,享受大病补贴的仅为总参合人数的 5%左右,其余 95%的参合农民只得到“两枚硬币”(每位参合农民每年交费 10元以后,可以享受门诊费用 12 元,也即只得到 2 元补贴)。即使统筹水平提高到 100 元,每位参合农民也只能在门诊享受 4 元的补贴,在当今药价虚高不下的情况下,区区 4
9、 元钱简直是杯水车薪。这样的制度设计显然有失公平,有悖“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的执政理念。这就会导致两种情况:或者因从新制度中得不到预期的实惠而对新农村合作医疗产生怀疑,进而产生“淡出效应”;或者诱发农民“小 病大医”,造成医疗费支出急剧上升,其结局一样是削弱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基础,进而影响制度的可持续性。 四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相应策略 (一)、加大宣传力度 使农民充分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在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民的认识、疑虑和意见的基础上 , 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 ,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和风险共担意识。乡 (镇 )、村一级干
10、部的宣传落实情况尤其重要 ,因为他们直接与农民打交道。与农民接触最多 , 对农民所思所想最了解 , 也最透彻 , 宣传中更能做到对症下药 , 才能收到更好的 效果。 (二)、因地制宜分区域、分阶段加快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体系 每一种医疗保障制度,都有其赖以生存的不同制度基础和制度环境,制度的选择必须与当地的经济、社会、人文等环境相联系。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巨大,发展医疗保障不能搞“一刀切”,不应该要求所有地区都去建立所谓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各地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宜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如在经济发达、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可考虑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在中等发达
11、地区建立强制性大病统筹医疗保险模式,在欠发达地区建立社区性合作医疗制度等 。 (三)、增强公益性质,引入竞争机制 建立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不仅要让参合农民有钱看病、有地方看病,还要让农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卫生事业的主要责任是维护和增进全民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是通过治病而取经济收益。因此,农村卫生工作要进一步强化公益性质,对参合农民实行零利润或微利润,切实把药费、诊疗费等降下来。同时,还要为参合农民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在确保农民看得起病的同时,还有帮其树立健康观念,培养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这是降低疾病发生率 、减少医药费
12、用开支以及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村和谐度的重要一环。 强调公益性,并不是不要竞争。当前的定点医疗机构(特别是乡镇一级)具有一定的垄断性,缺乏激励性,其服务水平、服务质量难以满足农村患者的要求。所以,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农村卫生服务事业。鼓励企业、团体和个人在符合有关条件的情况下,兴办农村乡镇一级的卫生机构,增加参合农民就医的选择机会。 五、 结语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在农村地取得发展和良好绩效需要的各种条件,农村医疗保险体制的 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华,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1.2 2 陈佳贵,王延中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3 杨福泉,杨士杰云南省少校边穷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制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2.11 4 邓大松,刘昌平等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人民出版社, 2011.7 5 聂华林 , 杨建国中国西部农村社会保障概论 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