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颅颌面生长发育,出生前的颅颌面发育,PART 01 出生前颅部的发育,PART 02 出生前面部的发育,PART 03 出生前颌骨的发育,软骨性脑颅软骨内成骨:间充质形成初具成年骨形态的软骨雏形-软骨联合处两边增生、分化、分泌基质进而钙化),面部及其相关部位的骨骼,颅盖和头颅的基础,面部及其相关部位的骨骼,脑颅,面颅,颅部(胚胎第3周):外胚间充质细胞,膜性脑颅膜内成骨:间充质细胞分化-成骨细胞产生骨纤维和骨基质-基质钙化沉积),额鼻突(前脑的下端),上颌突(胚胎24天),下颌突 第1对鳃弓,口凹(口腔雏形):,出生前面部的发育(胚胎第3-8周)第3周,额鼻突,上颌突,泪鼻沟,中鼻突,鼻窝,
2、侧鼻突,口凹,胚胎第5周,其下缘两侧外胚层增生,左右一对鼻板,鼻板中央凹陷,鼻凹,周围组织增生、隆起:外侧,内侧,面突生长发育及融合,01,中鼻突:鼻的中部和人中等,02,上颌突与下颌突上后向前融合:面颊,03,侧鼻突和同侧上颌突:鼻梁的侧面和部分面颊,04,上下颌突联合处:口角,面颌部隔组织的来源,面突发育异常 面部畸形,唇裂,一侧或两侧的中鼻突和上颌突未融合或部分未融合所致,面裂,上颌突和下颌突未融合或部分融合所致,未融合:横面裂(裂隙从口角到耳屏)部分融合:大口畸形融合过多:小口畸形上颌突和侧鼻突未融合:斜面裂(裂隙有上唇沿鼻翼经面颊至眼睑下缘),面突融合过程偶有上皮残余遗留可能成为面颌
3、部囊肿或肿瘤起源,出生前颌骨的发育(胚胎第6周),下颌骨由下颌突深部组织发育而来,颞下颌关节胚胎第7-11周开始,上颌骨由第一对鳃弓发育而来,主要是上颌突,侧鼻突和中鼻突参与,腭上颌骨发育的一部分,鼻腔及窦的发育,下颌突的中心 胚胎第6周 1麦克尔软骨(下颌软骨):实性透明软骨,外有纤维包膜,其间有一菲薄的间充质带,两侧软骨不在中线处相连,沿下颌神经走行 2两侧间充质组织膜内成骨 下颌骨内外板始基,颏孔区,首先骨化区,沿下牙槽神经尾侧向背侧扩展,沿切牙神经尾侧向腹侧扩展,下颌骨内外骨板,牙槽神经管、切牙神经管,麦克尔软骨消失(仅留其后端骨化形成中耳的两个传导性小骨:锤骨和砧骨。部分软骨膜形成碟
4、下颌韧带),下颌骨的发育,下颌骨形成后的生长受三个软骨和肌肉附着的影响,下颌骨体部垂直生长与牙槽骨发育有关,随着下颌骨内外侧板的发育,牙槽骨包埋牙胚的这部分颌骨,随牙胚发育牙槽骨高度增长,下颌骨下缘不断新骨形成下颌骨体部垂直距离增加,下颌升支部另一个骨化中心发生,骨化形成下颌骨的升支髁突和喙突。髁突软骨胚胎第8周为独立的继发性软骨胎儿4个月与下颌骨融为一体,致密胚胎性结缔组织,胚胎第8周,下颌孔背侧,下颌骨髁突和喙突的生长胎儿第12周,一方面与骨融合,髁突骨质表面和侧面出现软骨,软骨形成圆锥形,持续到胎儿5个月,靠近骨组织的软骨逐渐骨化,仅一层软骨区遗留(紧靠髁突关节表面增殖的组织下),保留至
5、20-25岁,细胞增殖活动下降,软骨厚度变薄,至完全消失,由于髁突软骨存在,下颌升支变长,故下颌骨加长,喙突顶部和腹侧出现软骨 生长、骨化 喙突增长增宽(该软骨出生前消失),上颌骨的发育 胚胎第7周,前颌骨,固有的上颌骨内,两个骨化中心,与下颌骨均为膜内成骨,不同点是上颌骨的发育和生长受软骨的影响较小,且骨化时间更晚,上颌骨形成过程骨表面一侧沉积新骨,一侧吸收旧骨以上颌窦为中心向四周扩大因上颌骨和颞骨联合较晚,故可能向外增长,腭的发育胚胎第5-12周,原发性腭:正中腭突/前腭突,继发性腭:腭突/侧腭突,融合的内侧鼻突向原始口腔内长出的突起:两侧原发性腭在中缝处联合,前腭骨/前颌骨(包含4个上颌
6、切牙),原发性腭与继发性联合,软腭和腭垂,联合的中心处留下切牙管/鼻腭管,上颌腭突后缘上皮下间充质增生形成,前期: 舌的位置较高,侧腭突只能沿舌的两侧向下生长后期: 下颌骨长度和宽度生长,舌位置下降,侧腭突由垂直向下变成水平向生长,两侧上颌突向原口腔长出的两个突起:间充质形成的结缔组织,腭的发育异常:腭裂腭突和鼻中隔未融合或部分融合正中腭突与侧腭突未融合或部分融合80%左右的腭裂患者伴有单侧或双侧唇裂,10-11周:,12周:,20周:,颞胚基:颞骨下颌窝髁胚基:下颌支原基后上方浓缩的间充质细胞增殖形成的膨大团块。形成关节盘、关节囊、髁突软骨、翼外肌腱,髁胚基软骨化(软骨膜包围的软骨细胞丛),
7、细胞间质增生,体积增大。,髁突软骨扩大为下颌支最明显部分 软骨内成骨 使下颌增长,仅髁突顶部为软骨,此时髁突表层软组织分化为-纤维层、增殖层、肥大层、软骨层,颞下颌关节的发育:髁突,髁突软骨人体内唯一有血管的软骨,血管通过髁突裂缝长入快速生长的髁突软骨内:胎儿3个月-粗大的血管束位于髁突中央,以后逐渐变细胎儿7个月-血管束减少为34条,集中于髁突的中份,适应髁突生长需要胎儿后期-髁突软骨骨化速度软骨形成速度,软骨逐渐变薄,直到一薄层软骨带维持终身,颞下窝、关节结节的发育胚胎第7-8周,颞骨下颌窝,下颌窝呈凸形、平坦、凹形,下颌窝骨化明显,下颌窝出现内外侧骨壁,关节结节变明显,分化发育,胎儿第9
8、周,胎儿第10-11周,胎儿第22周,逐渐与髁突匹配,关节盘的发育胚胎7.5-8.5周,关节腔,上下腔前界:关节盘前带与翼外肌肌腱、关节窝前缘、髁突前部相连构成,上下腔后界:关节盘后带显著增厚,借弹力纤维与关节窝后缘和髁突后部相连构成,关节盘的血管分布:胚胎早期:整个关节盘均分布后期,髁突和关节窝的压迫,关节盘中间部分血管减少,最后消失,关节囊的发育,胎儿16周开始,关节上腔形态变为凹形,下腔变为凸形,彼此互补适应髁突和下颌窝的形态,胎儿第9-11周:薄的间充质带17周:充分分化形成关节囊内外结构之 间的组织边缘26周:关节囊细胞形态和滑膜衬里完全分化,翼外肌纤维伸入变厚构成关节囊前份,胎儿第
9、12周关节上腔出现,关节上下腔出现,胎儿第10周关节下腔出现,出生后颅颌面的生长发育与牙合畸形,颅颌面骨骼的生长方式与机制,出生后颅颌面生长发育的速率与比率的关系,出生后颅颌面的生长发育,颅颌面骨骼的生长方式与机制,颅颌面骨骼的生长方式:软骨内成骨;膜内成骨;骨缝成骨,颅面骨组织的骨生长:纵向生长;横向生长,颅面骨组织的骨塑建,颅面骨组织的骨重建,颅面骨骼的生长运动,软骨内成骨(颅底、颅盖和髁突),分泌X型胶原和软骨素与PG一起形成软骨矿化的基质环境,分泌II型胶原,随时间延长,蛋白多糖(PG)增多,矿化的基质将肥大的细胞完全包埋后,细胞死亡,成软骨细胞肥大至晚期,软骨细胞增殖、肥大基质分泌,
10、成软骨细胞肥大的早期,在软骨基质的基质囊内矿化,有间充质细胞的血管长入分化为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分泌类骨质,沉积于已经矿化的软骨上,并矿化形成骨基质,随着骨干软骨膜内血管增多,软骨膜转化为骨膜,开始膜内成骨,膜内成骨(颅腔、上下颌骨),外胚间充质分化成骨细胞,产生纤维性骨基质(类骨质),骨基质不断沉积,血管包埋其中形成哈弗系统开始为骨组织提供营养,成骨细胞丧失成骨能力时:产生类骨质沉积于已形成的骨表面(膜性生长),神经嵴细胞,成骨细胞包埋其中成为骨细胞,骨外膜骨内膜,早期形成的骨和纤维较多,矿化较差,故不坚实,最早发现的成骨类型,生长速度快。胚胎第8周,骨化中心出现在颅面区域有轻微压力的地方,受
11、牵张骨质增生,受压骨质吸收的特性,为正畸临床功能矫治治疗奠定组织学基础,骨缝成骨(膜内成骨特殊形式),两块骨之间骨缝区的骨沉积,早期(67岁)生长活跃,骨缝间的纤维连接(中间为纤维层,两边为成骨层)是疏松结缔组织和血管,两骨之间有动度,脑组织增生,颅骨受牵张,骨缝张开,骨缝两边增生新骨颅腔变大,颅骨受压时,骨缝受挤压,两边骨吸收,颅面骨组织的骨生长,颅底的纵向生长,颅底软骨联合通过软骨内成骨双向生长的过程来完成,颅底横截面积,脑组织容量增大,外力负荷持续刺激骨外膜,颅底骨表面成骨漂移活跃,皮质骨外层增厚,01,02,03,纵向生长:软骨内成骨使长骨长度增加横向生长:成骨漂移使骨直径加大,(颅底
12、骨的生长),颅面骨组织的骨塑建(颅顶骨,上下颌骨),成骨漂移,破骨漂移,骨外表面沉积新骨,骨内表面去除旧骨,不同骨表面进行,相互独立,协调运作,骨内外径增加,特殊外形形成松质骨与皮质骨逐渐向受力轴心漂移,骨塑建,颅面骨组织的骨重建,贯穿生命始终,是骨组织赖以适应外界环境的主要生物调控机制,生长期:把骨生长和骨塑建过程中形成的网状骨转换为板层骨,使之 具有相应的代谢和生物力学功能成年后:更新微损伤骨质以维持骨的力学功能完整性机体的松质骨通过骨重建在4年内更换完全部骨量,皮质骨则需20年(骨转换),破骨和成骨高度偶联(激活骨吸收骨形成):静止期、激活期、骨吸收期、逆转期、骨形成期、恢复静止期,骨塑
13、建与骨重建的区别,颅面骨胳的生长运动,生长改建生长移动,生长改建,改位:下颌支后缘沉积新骨、前缘骨吸收,使下颌支前下部塑建新下颌体部,下颌体增长。,旋转:塑建旋转 移位旋转,生长移动:,整个骨块作为一个单位由一些物理力作用所引起的一种独立的移动,原发性骨移位,继发性骨移位,骨本身生长塑建增大过程中所产生的物理性移动,邻近或远处组织增生扩大推动骨块移动,在生长过程中,骨塑建和骨移位实质上是同时发生的,其移动的方向可以一致也可以相反。生长塑建和移位这种多远化的各种移动方式是为了完成颅面各个局部功能的需求,最终构成“地图式”的面部骨性结构,出生后颅颌面生长发育的速率与比率的关系,从N点(鼻根点)到B
14、o点(枕骨髁突切迹的最凹点),以上为颅部,以下为面颌部,机械耳点Po到眶下点Or的连线形成的平面。,由前颅底(SN)、后颅底或全颅底(NBa)的连线构成,Bolton平面,FH平面(眶耳平面),颅底平面,颅面分界线,出生后面部的生长发育,面部宽短:出生时婴儿面部的生长特点为宽度最大,深度次之,高度最小出生后面部的生长正好相反:高度增加最多,深度次之,宽度最小,多数骨骼畸形,II类、III类错合均为面深度发育异常,面高度的生长主要靠颌骨、牙齿和牙槽的生长,是出生后生长最多、生长持续时间最长的部分,出生后面部生长发育当中,其生长量越往下面部增加得越多,上下颌骨的差异性生长,颅面生长发育的速度与比例
15、关系,颅部与面部高度之间的比例变化,1岁时为3:1,3岁时为3:1,13岁时3:2,成人:1:1,大脑的发育,颅面复合体的发育,鼻上颌复合体的生长,下颌骨的生长,生长期颌骨的生长旋转,颞下颌关节的生长发育,出生后颅颌面的生长发育:颅脑主导面颌部是适应单位,大脑的发育,6岁时人的大脑容量已达到成人的90%95%,但发育远未成熟。第二次重要的发育贯穿整个青春期,持续到25岁大脑的灰质和白质仍会发生广泛的结构变化。,颅面复合体的发育,颅顶穹隆,颅底,囟门:出生时头颅各扁骨之间以疏松结缔组织相连的较大间隙,出生时,较大的头颅可发生改形而通过产道出生后,沿囟门边缘骨沉积,较大的间隙很快消失,骨缝至成年才
16、融合,颅底骨生长,软骨联合:蝶枕软骨联合 蝶骨间软骨联合 蝶筛软骨联合骨膜表面的生长改建,承受脑、颈脊和面部及咀嚼肌力,起支撑作用,是压力适应生长机制,颅底角小,形成骨性III类错合的倾向,头指数,颅底角大,形成骨性II类错合的倾向,颅底曲:反映颅底形态颅底角(NSBa)515岁稳定,最大头宽最大头长,%,长头畸形(指数75以下):II类错合倾向短头畸形(指数80以上):III类错合倾向,有研究显示颅底角与颌骨矢状向生长密切相关,且主要通过影响下颌骨生长来影响矢状骨面型,鼻上颌复合体生长的基本机制,被动移位(继发性移位),颅底生长推动上颌向前,主动生长(主动性移位),乳牙列期上颌的被动性移位是
17、重要的生长机制约6岁时,中枢神经生长接近完成,颅底软骨联合生长减弱,其重要性减弱,鼻上复合体的生长完成顺序:宽长高上颌骨的发育于18岁基本完成,鼻上颌复合体的生长(鼻+上颌体) 上颌突,内外侧鼻突(膜内成骨和骨缝成骨),生长发育颅面比例变化,上颌窦的扩大,牙槽的增长,眼眶和鼻腔的生长,骨缝的生长,这里可以添加主要内容这里可以添加主要内容这里可以添加主要内容这里可以添加主要内容可以添加主要内容这里可以,这里可以添加主要内容这里可以添加主要内容这里可以添加主要内容这里可以添加主要内容可以添加主要内容这里可以添加,上颌结节的生长,同样使上颌长、宽、高增大,重要的生长区,促使整个上颌的生长后缘不断沉积
18、新骨,使牙弓伸长、扩大,以容纳磨牙的萌出,额颌缝、颧颌缝、颧颞缝、翼腭缝属于生长区,使上颌在三维方向生长,鼻上颌复合体各部分的生长扩大,在儿童生长的发育期,可用口外力抑制或牵引上颌骨的生长骨缝是张力型纤维组织牵引时新骨形成,受压时骨质吸收,腭的生长,01,02,出生后的婴儿腭盖平坦,在生长过长中,腭侧增生新骨,鼻腔底部骨吸收,腭穹隆逐渐下降从婴儿期到成年,牙槽突增生速度大于腭盖下降速度,腭高度约增加10mm。,婴儿期:腭中缝的垂直冠状切面观呈Y形,犁骨位于两侧上颌骨腭突的“V”形沟中青春期:腭中缝呈波浪形弯曲状成年期:腭中缝呈交错连锁小岛状,腭穹隆下降,腭的生长,腭中缝生长时期,发育期腭开展后
19、骨骼及牙齿变化的分析,研究显示生长发育期的患者,快速腭开展后均产生骨骼、牙齿的变化,经至少3个月的保持到治疗结束后未见复发;所引起的上颌复合体的扩弓以外的变化直至治疗结束,仍未发现对治疗结果产生显著影响.,文献,下颌骨的生长,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人体直立,颅脑变大、颌骨变小且旋转向后向下。即一侧为旋转的面中部,一侧为气道、咽部、颈椎。 威胁呼吸中枢,下颌骨处于“夹紧状态”,面中部较长的个体配以较小下颌 深覆盖、深覆合短面型 前牙反合、双颌前突下颌变短 拥挤,下颌三种进化调节措施,下颌是在哪种功能状态下生长进化的,下颌支前缘吸收,后缘增生,生长改建为下颌体以及下颌牙弓,配合上颌牙弓发挥咀嚼功能下
20、颌的下缘支和体的连接处有表面的骨吸收,形成角前切迹,角浅预示生长潜力大。,下颌支的生长改建,髁突的生长改建不是控制整个下颌生长的“调控中心”,而是生长区,出生后一年:肥大层变薄,髁突生长软骨层变薄67岁:髁突软骨关节层变厚青春期:软骨厚度保持不变老年期:增殖层变薄,仍有增殖作用,髁突变化,表面层增殖层肥大层钙化软骨层,髁突软骨,髁突组成,松质骨密质骨纤维软骨,种系发育的进化意义上是继发性的个体胚胎发育是是继发的对颅面发育的变化能作出继发性的适应性反映,髁突软骨是继发性软骨,临床应用促进髁突生长,治疗下颌发育不足的II类错合抑制髁突生长,矫治III类错颌畸形,髁突生长规律,有研究显示,高角组患者
21、的颞下颌关节窝的位置最高,低角组患者最低。因此认为颞下颌关节窝的位置在建立不同的垂直骨面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判定垂直骨面型的一个指标为对矫形和正畸的诊 断和治 疗垂直发育异常患 者提供了一 定的参考,颏的形成和生长,生长期颌骨的生长旋转,旋转中心在髁突,可能由牙齿缺失或咬肌发达引起前牙深覆合及前下面高不足,旋转中心在下切牙切缘,可能是正常的前面高增加与过度的后面高增加共同作用,后面高增大的原因颅中窝相对于前颅底下降,关节窝也随之下降下颌升支高度增加,旋转中心在下颌前磨牙区前面高发育不足后面高增加,下颌前份向上旋转,后份向下旋转,伴深覆合,在后两种类型的前旋转中下颌联合部向前旋转明显颏部
22、显得更突出,旋转中心在髁突如正畸建立牙尖交错位、利用矫治器升高咬合等引起前下面增大,旋转中心在有合接触腭最后一个磨牙导致下颌联合及颏部向后下旋转,而颏下部软组织可能下垂,形成“双颏面型”,下颌后部生长大于前部生长、向前旋转“负(-)”下颌前部生长大于前部生长、向后旋转“正(+)”,基质内旋转,代表下颌下缘的塑建,在生长发育中主要对前两个旋转其代偿作用,旋转中心:下颌体轴的某处,其位置不仅决定于下颌体轴 还决定于上颌的旋转和牙齿的咬合状况,当向前的总旋转多于基质旋转时,下颌下缘会发生明显骨塑建,此时向前的基质内旋转会提起下颌体轴前部牵张相应的软组织基质,导致下颌联合部下缘和下颌下缘前部发生骨沉积
23、,而同时下颌体轴后部压迫相应的软组织基质,导致下颌角处的下颌下缘发生骨吸收,下颌向后旋转罕见 关节疾患或特例,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论什么生长型,下颌的生长方向绝大多数是向前旋转,短面生长型向前旋转较多,长面生长型则向前旋转较少或称向前旋转不足,上颌骨的生长旋转,上下颌骨相对旋转,颌骨旋转与牙齿萌出的相互关系,颌骨旋转可以影响牙齿萌出方向和萌出量,最终影响切牙的前后向位置,上颌牙萌出道:向下、稍向前,下颌牙萌出道:向上、稍向前,相对颅底而言,牙齿的萌出量是由颌骨连同包埋在其内的牙齿发生的相对位移与牙齿的真性萌出的联合作用,上颌通常向前旋转伴轻微后旋上颌前旋导致切牙唇倾,增加其突度,后旋使切牙相对
24、竖直减小突度,下颌总旋转使颌骨前份向上旋转,引导切牙舌向萌出,总旋转使切牙竖直,磨牙近中移动多于切牙远中移动量,造成牙弓长度缩短,下颌骨总旋转比上颌明显故下颌牙弓长度缩短程度大于上颌,颌骨旋转与上下前牙最终的矢状向位置,短面型,过度总旋转,长面型,前牙开合,切牙唇向萌出,上下前牙过度 交错,舌向错位,深覆合:可通过在青春期前戴用咬合板阻断,治疗结束后持续戴用至生长期结束,牙列拥挤,牙槽前突,旋转不足,下颌旋转生长对调节上下颌关系起重要作用旋转失调会使颌骨生长方向发生改变临床上表现为长面型或短面型,研究显示,髁突的生长方向与总旋转和基质内旋转正相关,髁突生长量与下颌旋转无相关性,Page 61,
25、下颌旋转与髁突生长的头影测量初步分析,文献,1.安氏类1分类错合上颌骨向前向上旋转,下颌呈顺时针旋转趋势,合平面呈逆时针旋转,下颌角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减小。2.安氏类2分类错合上颌骨旋转幅度较小,下颌真性旋转呈逆时针旋转,下颌平面,合平面均呈逆时针旋转,后前面高比增大,下颌角变锐。3.与安氏类1分类相比较,安氏类2分类合平面呈顺时针旋转,下颌呈逆时针旋转,下颌角偏小,后前面高比较大。4.安氏类1分类上颌骨较2分类前突,下颌发育不足。5.与安氏I类相比较,安氏类1分类上颌骨发育正常,下颌骨发育不足,下颌呈顺时针旋转,女性差异较男性明显。6.与安氏I类相比,安氏类2分类上颌骨发育正常,下颌发育不足,
26、尤其是下颌体部,下颌真性旋转呈顺时针旋转,下颌角较锐,后前面高比较大。,安氏类错合畸形颌骨生长旋转的研究结论,文献,颞下颌关节的生长发育:全身唯一左右两侧的联动且稳定与灵活高度统一的关节,出生时,8月时,咀嚼功能 建立,2岁半,67岁,10岁,关节窝与关节结节的生长发育,颅骨颧突根部的后方,颞骨鳞部、岩部及鼓部的下面的卵圆形凹面,即下颌窝,在下颌窝内有一裂隙将下颌窝分为前后部分,前者较大,表面覆盖纤维软骨,位于关节囊内,即关节窝,关节窝大致呈三角形的凹面,直立时关节窝的前缘低于后缘,外缘低于内缘,关节窝的前壁为关节结节后斜面,后方止于鳞鼓裂和岩鳞裂,关节窝顶部与颅中窝间骨质最薄仅1.2mm,关
27、节窝,研究结论:(1)各类错间左右关节位置基本对称;(2)骨性类患者髁突位置居中、骨性类患者髁突位置后移、骨性类患者髁突位置前移的比例较大;(3)骨性类患者的关节窝比骨性类、类患者更宽、更浅;(4)关节窝的形态与关节结节后斜面斜度和关节窝高度相关。,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特征锥形束CT研究,文献,关节结节,颞骨颧突根部前的一个突起,出生时较平,骨嵴,后斜面:构成关节窝前壁,即功能斜面 与髁突的运动、合关系及牙尖斜度密切相关,前斜面,关节盘血管分布,出生后最初几年,关节盘保持高度血管化并有丰富的成纤维细胞,随生长发育关节盘中央部分血管消失,而周边血管密集,成纤维细胞 类软骨细胞 软骨细
28、胞,关节盘的生长发育,关节盘有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成人的关节盘较年轻和儿童厚,软骨细胞和透明基质可增强纤维组织的弹力和抵抗力,关节盘纤维组织,关节盘形态结构,前带,双板区,后带,中间带,呈椭圆形,内外径长于前后径,关节盘上面前凹后凸,与关节结节和关节窝外形外形相吻合,下面凹,与髁突外形相适应为不能修复的特化的纤维结缔组织,其上下均覆以滑膜,滑膜向关节腔凸起呈皱襞或绒毛,较厚2mm,有前后向排列致密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组成,其中毛细血管、小动脉和神经分布。,上板:颞前附着,附丽于 关节结节前斜面前端,下板:下颌前附着,附丽于髁突前斜面的前端,两板之间:翼外肌上头插入关节盘下头与髁突颈相连,最薄1m
29、m,关节结节后斜面和髁突前斜面间,为前后向排列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无神经和血管分布,最厚3mm,介于关节窝顶和髁突横嵴之间,后带后缘正对横嵴,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构成,排列方向不定无神经和血管分布盘前移位时后带后缘移至横嵴前方,则在开口处髁突横嵴与后带后缘撞击而出现开口弹响,关节盘后方,上板:颞后附着,厚,附丽于鼓鳞裂和岩鳞裂由胶原纤维和粗大的弹力纤维组成,下板:下颌后附着,厚,附丽于髁突后斜面下方胶原纤维组成,无弹力纤维,板之间:疏松结缔组织,关节上下面的滑膜及双板区的血管能产生滑液,提供关节盘及髁突纤维软骨的营养。关节盘尤其是双板区有丰富血管和神经分布,因而有营养润滑和感觉功能。,谷志远.
30、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相关组织的适应性改建与治疗决策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7,52(3):148-151.,关节盘移位后,双板区被前拉至髁突上方 ,此时受到异常负荷,因此出现以破坏为主的变化,表现为滑膜破坏、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断裂等。随即双板区内出现软骨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和大量的致密胶原纤维 ,形成纤维软骨样组织,这种组织结构的生物力学性能可能更有助于双板区承受相应负荷,因而属于功能适应性改建。颞下颌关节盘移位后双区能否进行有效的适应性改建 ,成为关节盘样组织,可能是影响关节盘移位 后症状能否自然消失的关键 、这种改建活动的存在,改变了治疗的 目标 ,即关节盘复位不一定是临床追求的唯一目
31、标 ,若尽可能去除不利于改建的因素,促使 关节组织进 行有效的改 建 , 则即使关节盘 没有复位也可能取得良好的疗效,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后相关组织的适应性改建与治疗决策,文献,上下颌骨生长异同点,成人颅颌面的生长,5,4,3,2,1,颅面复合体的生长持续进入到成年期,确切时间尚无答案,成年期的生长表现为青春旺盛期和相对稳定的成年期年轻的成年期生长较明显,成年期生长量和速率小,较突出的是面部垂直距离增大,在这一过程中有时是相互代偿有时是相互矛盾,但从生物学观点观察均是促进或调节这些变化而维持颅面结构完整,任何年龄阶段的骨不管是生理需要或衰老,改建都是持续的,如对骨损伤和手术均有反应,成人深覆患者
32、颌面部特征表现为垂直向、矢状向关系显著不调。,儿童和成人深覆合颅颌形态的横断面研究,文献,替牙合的发育,恒牙列期合的变化特点,出生后牙弓的变化,出生后合的生长发育,乳牙合的发育,乳牙列间隙牙间隙的存在可能有利于恒牙的萌出和排列,灵长类间隙,乳前牙合关系,乳牙合时期上下乳切牙的长轴较垂直,覆合较深,终末平面,乳牙合的特征,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于恒牙合上尖牙的近中和下尖牙的远中存在的明显间隙,正常情况下,对颌的乳尖牙交错的咬合于该间隙,下颌第二乳磨牙近远中径宽度比上颌第二乳磨牙为大,乳牙列完成后上下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均在一个垂直平面上,成为“齐平”的终末平面,替牙合的发育,牙齿萌出过程,替牙合阶段的
33、特点,替牙期剩余间隙及生长调整,当乳尖牙、第一、第二乳磨牙替换成恒牙时由于乳磨牙比相应的前磨牙大,有剩 余间隙剩余间隙有助于合的调整,除供 恒切牙应用还可供上下第一恒磨 牙建合关系的调整,替牙期轻度远中合关系及生长调整,替牙期第一恒磨牙利用上下颌的剩余间隙调整,由于下颌间隙多于上颌,因此下颌第一恒磨牙前移量多于上颌第一恒磨牙,使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咬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建立中性合,替牙期暂时性错颌及生长调整,输入文字,替牙期切牙轻度拥挤及生长调整,拥挤的调整,乳牙生理间隙的存在,1,2,3,4,上中切牙间隙,上恒中切牙萌出时,两中切牙间出现八字形间隙,由恒侧切牙胚压迫恒中切牙向近中所致
34、,侧切牙萌出间隙可逐渐消失,上下切牙初萌出时,可能乳切牙已松动,尚未脱落,形成双牙列或腭舌向错位,由于恒牙胚在乳牙的舌侧,待乳牙脱落及切牙向唇侧萌出而调整,切牙错位,上侧切牙冠远中倾斜,前牙深覆合,替牙早期,恒切牙萌出,常出现前牙深覆合。由于恒切牙冠长度较大且后牙垂直生长尚未停止,当第一恒磨牙和前磨牙完全萌出,后牙槽高度生长足够时可得以调整,替牙期暂时性错颌及生长调整,恒侧切牙萌出时,牙冠向远中倾斜,是恒尖牙胚压迫侧切牙龈,使侧切牙根相关近中倾斜所致,尖牙萌出后可恢复正常,恒牙在功能运动中,随年龄增加出现牙齿邻面磨耗,是牙弓长度缩小,恒牙列期间,多种因素造成牙弓长度缩短:颌骨生长旋转使切牙变得
35、直立、后牙近中移动、牙齿的磨耗,恒牙列期合的变化特点,磨耗,牙弓长度缩短,第三磨牙的发育和萌出,人类进化、颌骨及牙齿退化发育的变化,第三磨牙常先天缺失或阻生,遗传在牙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决定其形态、大小位置,一般认为越向远中部分的牙齿越易变异:形态、钙化时间、先天缺失,出生后牙弓的变化,牙槽弓基骨上牙槽突的弓形部分,位于上述两者之间,随牙齿萌出生长,随恒牙丧失吸收,在正畸力作用下发生改建,是正畸力移动的基础,牙弓牙齿排列时所形成的弓形。反映牙齿宽度总和,牙齿倾斜度以及舌、唇、颊的功能等之间的整体关系,牙弓长度的变化逐渐增加,在乳牙完全萌出后牙弓长度基本不变或轻度减小,混合牙列期明显减小,牙弓宽度
36、的变化13岁前逐渐增加,此后上牙弓宽度轻度减小,1345岁减小1mm,尖牙间距大于磨牙间距减小程度下颌切牙萌出后下颌尖牙间宽度基本不变,牙弓周长的变化牙弓长度和宽度影响牙弓周长周长减小的原因:1、第一恒磨牙占据剩余间隙时近中移动2、后牙向近中移动趋向3、牙列邻面接触部位的磨耗4、上下颌生长的不同而致下切牙舌倾或直立5、切牙和磨牙本身的倾斜,牙弓的变化,颅颌面的代偿性生长,根据一般的生长发育规律及个体现状,推测颅面可能的生长方向和变化,从全身生长速度与颅面生长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预测,在一定的时间内追踪观察预计生长的方向和量,检查患者亲属的颅面形态,预测可能承受的遗传程度,颅面生长预测,颅面生长预测4个依据,颅面生长预测方法,对个体在一定时期内的面部骨性进行观察,可判断出高、低、均角三种面型,通过X线片上单个结构指标的 相互关系与未来生长相关 联,当相关系数达到0.64 即有相关性,利用不同生长型的男女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平均生长数据,以不同的比例关系用一连续的函数演变关系进行计算机预测,7项预测下颌生长方向的指标:髁突前后向倾斜度;下牙槽神经管的曲度;下牙槽下缘的状态;上下切牙交角;下颌联合部的倾斜度;上下磨牙长轴间的交角;前下面高过大预示下颌向后旋转生长,过小预示下颌向前上旋转生长,测量法,纵向法,颅面生长的控制理论,THANKS,FOR YOU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