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进展的形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农业的进展上,南北有显著的不同。北方由于战乱频仍,农业生产儿经由破坏到苏醒的迂回曲折的进展道路,使其原来居于农业生产中心的地位有所下降。南方由于处于相对安宁的局面,并因为北方的骚乱而为农业进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加人口的大量南迁和先进生产技术的输入等,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地位的重要性日趋上升,为往后经济重心的南移创造了条件。三国两晋时期北方农业由调敝到振兴自汉末以来,北方农业区迭遭战乱,人口流失,土地荒芜,史称“时大饥荒”。“岁旱,虫蝗,少谷,百姓相食”。饥荒之严峻,不仅劳动人民惨罹茶毒,拥兵割据的势力也深受影响,“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之在江淮,取给蒲赢,民人相食,州里萧条”。饥荒持续时期之长也是空前的,从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到建安元年(196)曹操在许下屯田,已历十二年之久,实际上直到建安之末(219),饥荒的进展也没有完全取得控制。持续的大饥荒,使北方农村呈现空前的调敝,加上“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