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 录 摘要 : - ( 1) 0引言 - ( 1) 1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内涵及意义 - ( 1) 1.1主体功能区的内涵 - ( 1) 1.2主体功能区的类型 - ( 2) 2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指标体系及数据要求 - ( 3) 2.1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指标体系 - ( 3) 2.1.1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 ( 4) 2.1.2发展潜力 - ( 4) 2.1.3开发强度 - ( 4) 2.2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数据要求 - ( 6) 3南阳盆地地区概况 - ( 6) 3.1南阳盆地的地理环境特点 - ( 6) 3.2南阳盆地的资源经济状况 - ( 7) 3.3南阳盆地的旅游资源 - ( 8) 4南阳地
2、区国土资源利用现状的分析 - ( 8) 4.1技术分析的过程 - -(8) 4.1.1评价要素及逻辑要素分析 - (8) 4.1.2进行分区分析 - (8) 4.1.3形成分区结果 - (9) 4.2分区方案的效果评估与确定 - (9) 4.3南阳地区土地利用结果分析 - (9) 4.4南阳盆地的生态承载力分析 - (11) 5南阳盆地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若干思考 - (12) 5.1城镇建设发展区(优化开发区) - (13) 5.1.1中心城区 - (13) 5.1.2县级城市 - (13) 5.1.3小城镇 - (13) 5.2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发展地区 限制开发 区 - (14) 5.3基本
3、农田保护区 禁止开发区 - (14) 6结语 - (15) 参考文献 - ( 15) Abstrac - ( 16) 第 1 页 共 16 页 南阳盆地主体功能区划与生态示范市建设研究 摘要 :结合 南阳盆地的土地相关数据,对南阳地区的国土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分析 ,结合土地的利用分类划分标准与主体功能区的指标体系及内容 ,对南阳盆地的主体功能区规划进行探讨 ,并对南阳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认为南阳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应立足区域实际 ,结合政府政策 ,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 ,构建生态城市 ,实 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 南阳盆地; 主体功能区; 土地利用;生态城市 0 引言 主体功能区域的划分和区
4、域互动机制的构建是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批准的 ,明确主体功能区是战略性、基础性的和约束性的规划 ,可以把理念转变为有效操作和运行模式。推动南阳盆地地区功能去规划 ,有利于加快形成城市、区域协调互动的发展机制 ,带动南阳盆地地区区域性经济综合体的发展。当前主体功能区规划与生态城市建设密不可分 ,而且主体功能区规划日益成为解决目前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有效方案。就目前的研究情况 ,学术界对主体功能区理论、基本原则以及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基本流程有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而对基层操作层面的研究与探索尚且不足。本文就结合相关国土资源数据 ,对南阳盆地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生态承载能力等相关方面进行分析 ,结
5、合南阳的发展实际和蓝图 ,提出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的若干思考 ,为南阳市构建生态性城市提供参考意见。 1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内涵及意义 1.1 主体功能区的内涵 主体功能区是针对我国生态环境、适宜大规模开发的地域空间有限的国情 ,打破按行政区发展经济的传统模式 ,主动引导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 ,人口、经济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最终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 ,不是简单的区域类型划分 ,蕴含着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根据 “十一五 “纲要 ,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 ,统筹我国未来的人口分布、经济布局、第 2 页 共 16 页 国土利
6、用和城镇化格局 ,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 ,规范空间开发秩序 ,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因此 ,主体功能区就是基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 ,按照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 ,将特定区域确定为具有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与规划区域。 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构成区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主要依据。第二 ,主体功能区是超越一般功能和特殊功能基础上的功能定位 ,是综合考虑地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发展潜力、自然属性、开发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需求 ,经过功能重
7、要性排序 ,确定的主导功能 ,不排斥一般功能和特殊功能的存在与发挥。 1.2 主体功能区的类型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将主体功能区概括为四种基本类型 ,即优化开发区 ,重点开发区 ,限制开发 区和禁止开发区 (表 1)。这对不同的区域特点 ,采取不同的开发标准。主体功能区开发主要是依据区域的自然生态状况、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区位特征、环境容量、现有开发密度、资源经济结构、人口集聚状况等多种因素来进行。 表 1 主体功能区规划类型 类型 现有开发密度 资源环境 承载力 发展 潜力 内涵 发展方向 优化开发区 高 开始减弱 较大 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 ,是强大的经济密集区
8、和较高的人口密集区 需改变依靠大量占用土地、大量消耗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模式,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 提升参与全球分工和竞争的层次 重点开发区 较高 较强 大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 ,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区域 要充实基础设施,改善投资创业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 ,逐步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载体。 第 3 页 共 16 页 类型 现有开发密度 资源环境 承载力 发展 潜力 内涵 发展方向 限制开发区 中等 较弱 小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 ,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 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 要坚持保护优先
9、、适度开发、点状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引导超 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 ,逐步成为全国或区域性的重要生态功能区 禁止开发区 低 弱 不能开发 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以及其他 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 要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规划实行强制性保护 ,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 ,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 资料来源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资料整理。 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创举 ,是国家在宏观调控区域发展格局中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和鼓励东
10、部地区率先发展政策之后的又一重要举措促进区域人口、经济、资源以及城乡协调发展 ,对于规范空间开发秩序 ,形成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结构 ,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 2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指标体系及数据要求 2.1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指标体系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目标是区域 之间人均生活水平的均等化 ,其中既有人均收入的均等化 ,也有人均享有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十二五”期间 ,在逐步缩小人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 ,各区域之间首先需要大幅度缩小人均收入差距。为实现这个目标 ,实施分类指导的区域政策 ,因地制宜。在这里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的
11、国土资源利用现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人口集聚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 ,根据区域的发展潜力及蓝图来进行合理规划。因而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按照评价指标体系按 照资源环境承第 4 页 共 16 页 载能力、发展潜力和开发强度三大类进行选取,从生态服务功能、生态敏感和灾害易损性、资源丰度、环境容量、综合交通可达性、经济社会集聚规模水平、受教育程度、战略选择和区位重要性、水土资源开发强度、生态环境压力等 11 项选取指标。在指标的选择上,主要考虑了导向性、主导性、稳定性、差异性和可获取性。 2.1.1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指自然可持续发展状态下,特定区域的生态禀赋和环境容量对经济社会发展规模与强度的约束,
12、是选择 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的主导因子。主要为负向影响指标,反映区域的自然生态属性。包括三 类指标,一是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保护价值,其中,重要生态服务功能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效益,主要指水源涵养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特殊地质地貌及植物类型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二是生态敏感与灾害易损程度,指开发导致各种环境灾害的发生可能性、生态敏感程度和建设成本。三是资源保障程度,指水土资源等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资源数量和质量对区域开发的支撑作用。四是排污限制程度,是基于各个地区污染物排放可能导致的环境质量恶化风险、修复难度以及环境事件发生可能性不同,即受各地环境容量、特
13、别是水 气环境的纳污能力的约束对排放的限制要求。 2.1.2 发展潜力 指特定地区按照市场发 展规律,鼓励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自组织发展和引导能力,包括交通导向、集聚导向、资源导向和预期导向等,是选择重点开发区域的重要因子。其中,交通导向,指交通联系便利程度对开发的引导;集聚导向,现有的发展基础所产生规模莫聚效益和累积惯性的增长态势;资源导向,指后备资源对开发的引导作用;预期导向,反映所处的战略区位及其上级对该区域的发展期望。 2.1.3 开发强度 指各区域的经济社会开发强度对资源利用和环境破坏的影响状况与程度,是选择优化开发区域的主导因子。主要包括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水资源利用程度以及环境质量状况
14、、适宜建设用地的人口密度等,反映对资源环境承载的占用状况。在以上的指标体系中需要有对应的数据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科学合理的主体功能规划结果,以下便是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指标第 5 页 共 16 页 体系及其具体要求 (表 2)。 表 2 主体功能区规划指标的数据要求 指标 数据项 底层数据 数据精度 可利用土地资源 适宜建设用地面积已有建设用地面积 基本农田 建设用地中的城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交通、特殊、水利设施等面积、耕地面积、地形数据 行政区域尺度:县级 自然区域尺度: 1:5万-1:25地形图, 1km栅格 可利用水资源 可开发利用水资源量,已开发利用水资源量,入境水资源利用量 地表水、
15、地下水可利用量,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用水量,多年平均入境水资源量 行政区域尺度:县级 自然区域尺度:三级流域 环境容量 大气环境容量 ,水环境容量 大气、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域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建成区域面积,地表水可利用量 行政区域尺度:县级 自然区域尺度:三级流域 生态系统脆弱性 沙漠化脆弱性、土地侵蚀脆弱性、石漠化脆弱性、盐渍化脆弱性 水力、风力侵蚀区域强度分级,沙漠化,石漠化、盐渍化区域和强度分级 行政区域尺度:县级 自然区域尺度: 1km栅格 生态重要性 水源涵养重要性,土壤保持重要性,防风固沙重要性,生物多样性重要性 森林、草原、草甸、湿地、荒漠生态系统分部,土壤侵蚀区域和
16、强度分级,沙地及其类型分布,生物物种分布和重要性评价 行政区域尺度:县级 自然区域尺度: 1km栅格 第 6 页 共 16 页 自然灾害危害性 气象灾害(旱灾、涝灾、洪灾、冻灾、雪灾等)地质灾害、地震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主要自然灾害发生区域,主要自然灾害成灾区域与程度 行政区 域尺度:县级 自然区域尺度: 1km栅格 人口集聚度 人口密度、人口流动强度 总人口,暂住人口,土地面积 行政区域尺度:县级 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 GDP, GDP增长率 总人口、 GDP总量,近 5年 GDP增长率 行政区域尺度:县级 交通优势度 交通网络密度、交通干线影响度、区位优势度 公路通车里程,铁路
17、、公路、港口、机场分布与等级,中心城市可达距离,主干交通线可达距离,干线港口、机场可达距离 行政区域尺度:县级 依据上表的数据资料 ,结合南阳盆地的情况 ,对南阳盆地经济、人口国土资源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确定利用状况 ,进而对南阳国土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划分 ,为更好的规划建设生态南阳提供参考依据。 2.2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数据要求 本课题主要通过对南阳盆地的土地 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 ,对数据亦有要求。针对南阳盆地的主体功能区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南阳盆地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经济总量、交通发展优势度以及生态承载能力等因素。查阅利用南阳盆地的有关统计年鉴数据,再结合南阳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
18、,确定南阳市的主体功能,从更好地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 南阳盆地地区概况 3.1 南阳盆地的地理环境特点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的西南部 ,地处豫陕鄂三省交界处 ,北靠伏牛山 ,东扶桐柏山 ,西依秦岭 ,南临汉江 ,是一个三面环山 ,一面开口的盆地。范围介第 7 页 共 16 页 于 110 58 E 113 49 E北纬 32 17 33 48,东西长约 350 km,南北宽约 200 km,辖 1市 2区 10县 ,土地总面积 2.65万 km2,约占河南省总面积的16%。其中邓州市是南阳唯一的县级市 ,是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 ,也是优先发展中等城市试点市 ,属于省直管市 ,研究南阳市
19、的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也为邓州市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参考的案例 ,同时可以通过邓州市的生态建设为南阳盆地周围的县做出模范带头作用 ,从而对整个南阳盆地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有着重要影响 . 南阳市处于第二级地貌向第三级地貌台阶过渡的部位 ,地表形成具有东西地貌过渡的特点。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类型多样 ,姿态万千。南阳是一个东、西、北三面环山 ,中南部平坦开阔 ,地势微向南倾斜 ,地面比降二千分之一至四千分之一 ,以河流为骨架构成的向南开口与汉江平原相连的马蹄形盆地 ,盆地周边的中低山、岗丘地和垄岗呈半环阶梯状分布。该市山地面积占 36.5%,海拔高度大都在 1000 m以上 ,主要分布在淅川、西峡、 内乡
20、、南召和桐柏等县。中部和南部地区为平原 ,面积占 33.5%,海拔高度 80 120 m,主要分布在社旗、唐河、新野、邓州、卧龙和宛城等县 (市区 )。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丘陵地带 ,面积占 30%,海拔高度在 300 1000 m,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西部、北部边缘,东南部有少量。 南阳市属于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冬季冷,雨雪稀少;夏季炎热,雨量充沛;春回暖快,雨水均匀;秋季凉爽,雨水逐渐稀少。年均降水量777.9毫米,年均气温 14.9度,土壤保肥性好,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素有“中州粮仓” 之美称。 3.2 南阳盆地的资源经济状况 南阳市是中国矿产品密集的地区之
21、一,天然碱、蓝晶石、金红石等矿产储量位居全国首位;南阳市地处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优越地理位置。焦枝铁路纵贯南北,宁西铁路横穿东西,日南、二广、沪陕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 550多公里,雄居全省第一位, 南阳市工业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三位,现已初步形成机械电子、石油、化工、冶金建材、纺织、医药和轻工食品等主要行业,拥有各类工业企业13万多家,天冠酒精集团、金冠电气集团、普康制药集团、南阳纺织集团、河南油田、乐凯胶片厂等企业已进入全国 520家主要企业行列。 第 8 页 共 16 页 3.3 南阳盆地的旅游资源 南阳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丰富,南阳市是中
22、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处,省级 64处,市级 87处,不同专题的博物院(馆) 14处。南阳府衙、内乡县衙是中国清代官衙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两级衙门。 随着南阳市经济的发展,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耕地锐减,人地矛盾如益突出,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及布局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土地系统退化。急需进行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南阳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南阳地区国土资源利用现状的分析 4.1 技术分析的过程 4.1.1 评价要素及逻辑要素分析 为更好地对南阳市进行主体功能区划,需要结合技术 手段对南阳市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指标体系中各要素价值
23、体现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运用专家评估等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其中自然生态要素着重考虑其可修复性 和替代性,经济社会要素考虑其导向性。依据反映地区自然社会经济的分异特点和内在差异性确定网络叠合关系,采用逐级分层的聚类归并方法和趋同性分析,得到各评价区域的因素优先排序。 数据采集 收集市、县有关经济、社会、自然、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基础资料。如山地、湿地等自然要素数据,土地详查数据、遥感解释数据、交通网数据、地质灾害数据、环境和生态数据等。 权重确定 采取层次分析法,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采用专家分析法,在结果收敛后,取样本均值为权重结果。 聚类归并 根据各指标的数值及权重,采用逐级分层的聚类归并方法,得出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潜力和开发强度 3类因素的排序结果。 4.1.2 进行分区分析 根据排序结果,采取两步维距阵法进行分区。第一步,按照资源环境承 载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排序结果,进行矩阵列联分析,形成开发适宜度的排序,划分出优先开发区域、适度开发区域、适度保护区域、优先保护区域和灰色区域五种类型。第二步,将开发适宜度分区排序结果和开发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