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能题目有重复的 一、填空题: 1、孔在图样上的标注为 80Js8,已知 IT8=46 m,其基本偏差为 ,该孔的最大实体尺寸为 79.997 mm,最小实体尺寸为 80.023 mm。 2、公差带的位置由 基本偏差 来决定。 3、在形状公差中,当被测要素是一空间直线,若给定一个方向时,其公差带是 两平面 之间的区域。若给定任意方向时,其公差带是 圆柱面内 区域 4、圆度的公差带形状是 圆环 ,圆柱度的公差带形状是 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5、在实际使用中,量块按级使用时,量块的尺寸为标称尺寸,忽略其 _误差;按等使用时,量块的尺寸为实际尺寸,仅忽略了检定时的 _误差。 6、标准中规定基本尺寸
2、为 30 50mm 时, IT8=39m,则对于图样标注为 40h8时,其最大实体尺寸为 40 mm,最小实体尺寸为 39.961 mm,对于图样标注为 40H8时,其最大实体尺寸为 40 mm, 最小实体尺寸为 40.039 mm。 7、相互结合的内、外螺纹的旋合条件是 8. 若某孔的尺寸标注为 mm,则该零件的 MMS 为 , 又称为该零件的 极限尺寸;其 LMS 为 , 又称为该零件的 极限尺寸;而加工允许的尺寸变动范围是 ,称为该零件的 。 若加工后测得某孔的实际尺寸为 30mm,则该零件 (是、否)合格。 9 35F7/h7 表示基本尺寸为 35mm 的 基轴 (基准)制的 间隙 配
3、合。其中F7、 h6 是 公差代号 , F、 h 是 基本偏差 代号, 7、 6 表示 公差等级 数 。 10.包容要求的尺寸检验原则是指孔和轴的 体外作用 尺寸不允许超过其最大实体尺寸,并在任何位置上孔和轴的 局部实际 尺寸不允许超过其最小实体尺寸 。 11.测量的四要素为: ; ; ; 。 12 测量误差按其性质分为三类,即 ; ; 。 14. 公差等级 精度要求的技术保证。 15 30F7/h6 表示基本尺寸为 30mm 的 基轴 (基准)制的 配 合。其中 F7、 h6 是 代号, F、 h 是 代号, 7、 6 表示 数 。 16.公差选择的原则是 在充分满足使用要求前提下,尽量选择
4、较低的公差等级 。 17 最大实体要求的尺寸检验原则指孔和轴的 体外作用尺寸 不允许超过其 最大实体实效尺寸,且其 局部实际尺寸 不得超出最大实体尺寸和最小实体尺寸 18 包容要求的尺寸检验原则是指孔和轴的 体外作用 尺寸不允许 超过其 最大实体 尺寸,并在任何位置上孔和轴的 实际局部 尺寸不允许超过其 最小实体尺寸 。 19. 优先数系是一种十进制的 ,优先数系中的任何一个数值均称为 。 20. 公差等级 决定尺寸公差带的大小, 基本偏差 决定尺寸公差带的位置。 1、 30H7/s6表示该孔轴为基 制的 配合。 22、按泰勒原则,光滑极限量规通规与被测表面应成 线 接触,止规与被测表面应成
5、面 接触。 23、包容要求是指孔和轴的 体外作用 尺寸不允许超过 其 最大实体 尺寸,并在任何位置上孔和轴的 局部实际 尺寸不允许超过其 最小实体 尺寸 二、判断题 1.未注公差尺寸即对该尺寸无公差要求。 ( ) 2.数字为正的偏差称为上偏差,数字为负的偏差称为下偏差。 ( ) 3.误差是加工和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公差是设计给定的。( ) 4.10f7、 10f8分别与 10H8配合,它们的 Xmin 值相等。 ( ) 5. 55 H7 和 25 H8 的精度一样高。 ( ) 6.滚动轴承外圈与座孔的配合为基孔制、内圈与轴的配合为基轴制。 ( ) 7. 形位公差的评定应符合最小条件。( ) 8
6、表面粗糙度的所有评定参数值都是越小越好。 ( ) 9.已知某配合的 Ymax= 25 m, Tf=35 m。则此配合是过渡配合。( ) 10.配合公差反映了配合精度的高低。 ( ) 11.公差值不可以为零。 ( ) 13.优先数是十进制的等差数列构成。( ) 14.公差带图中零线就是零偏差线。( ) 19.测量所得值即为零件的真值。( ) 20.在确定产品的参数或参数系数时,应最大限度的采用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 三、单项选择题 1、零件的几何误差是指被测要素相对( )的变动量。 A理想要素 B. 实际要素 C. 基准要素 D. 关联要素 2、一般配合尺寸的公差等级范围大致为 ( )。 A.
7、IT1 IT7; B.IT2 IT5; C.IT5 IT13; D.IT8 IT14 3、下列公差带形状相同的是( )。 A轴线 对轴线的平行度与面对面的平行度 B径向圆跳动与圆度 C同轴度与径向全跳动。 D轴线的直线度与导轨的直线度 4、下列孔轴配合中选用不当的有( )。 A H8/u8 B H6/g5 C G6/h7 D H7/k6 5、若某配合的最大间隙为 30m,孔的下偏差为 11m, 轴的下偏差为 16m ,轴的公差为 16m,则其配合公差为( )。 A.46m; B.41m; C.27m; D.14m 6、在常用配合中, IT8 的孔不能与( )的轴配合。 A IT9 B. IT7
8、 C. IT8 D 以上都不对 7、 若某平面对基准轴线的端面全跳动为 0.04mm, 则它对同一基准轴线的端面圆跳动一定 ( )。 A.小于 0.04 B.不大于 0.04mm; C.等于 0.04mm; D.不小于 0.04mm 8、 某键槽中心平面对基准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 0.1mm,则该中心平面对基准轴线的允许偏移量为 ( )。 A 0.1mm; B 0.05mm; C. 0.2mm; D. 0.1mm 9、基本偏差为 m的轴的公差带与基准孔 H 的公差带形成( )。 A.过渡配合 ; B.间隙配合 ; C.过盈配合 ; D.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 10、形位公差项目标注中,需标明理论正确
9、尺寸的项目是 ( ) 。 A、 圆度; B、平行度; C、同轴度; D、 位置度; 11、量块基本长度为 50mm,若其实际尺 寸为 50.001mm,按级使用此量块,将其作为测量的基准件,将产生 0.001mm 的测量误差 ,则此误差的性质为( ) 。 A、随机误差; B、系统误差; C、粗大误差 D、绝对误差 12、标注形位公差时,若被测要素是中心要素,则指引箭头应 ( ) 。 A、 与尺寸线对齐; B、与尺寸线错开; C、与尺寸线平行; D、以上都不对 13、下列孔与基准轴配合,组成间隙配合的孔是( )。 A、 孔两个极限尺寸都大与基本尺寸; B、 孔两个极限尺寸都小与基本尺寸; C、孔
10、最大极限尺寸大于基本尺寸,最小极限尺寸小于基本尺寸; D、以上都不对 14.量规的通端是按工件的 ( )设计的。 A. Dmax 、 dmax; B. Dmin 、 dmin; C. MMS; D. LMS 。 15、公差原则是指( )。 A确定公差值大小的原则 B. 确定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原则 C. 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的关系 D. 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的关系 16、量规的通端是按照工件的( )进行设计的。 A 、 Dmax 、 dmax; B 、 Dmin 、 dmin; C、 MMS; D 、 LMS 17、从加工过程看,零件尺寸进入合格范围的“起始尺寸”是( )。 A 、 MMS; B 、
11、LMS; C、 最大极限尺寸; D 、最小极限尺寸。 18、下列配合中,配合公差最小的是( )。 A 30H7 g6 B 30H8 g7 C 100H8 g7 D 100H7 g6 19、下列属于定位公差的有( )。 A平行度 B 同轴度 C平面度 D倾斜度 20、下列孔轴配合中选用不当的有( )。 A H8/u8 B H6/g5 C G6/h7 D H7/k6 21、图样上标注内、外螺纹配合的代号为 20 2-5H/5g6g,则外螺纹中径公差带代号为( ) A、 5H B、 2 C、 5g D、 6g 22、若某配合的最大间隙为 30m,孔的下偏差为 11m, 轴的下偏差为 16m ,轴的公
12、差为 16m,则其配合公差为( )。 A.46m; B.41m; C.27m; D.14m 23、 若某平面对基准轴线的端面全跳动为 0.04mm, 则它对同一基准轴线的端面圆跳动一定 ( )。 A.小于 0.04; B.不大于 0.04mm; C.等于 0.04mm; D.不小于0.04mm 24、 圆度公差带的形状为( )。 A、 一个圆 B、一个圆柱 C、 两同心圆 D、 两同心圆柱。 30.基本偏差为 ah 的轴与基本偏差为 H 的孔可构成 ( ) 。 A.基孔制的间隙配合; B.基轴制的间隙配合; C.基孔制的过渡配合; D.基轴制的过渡配合。 32.MMS 是 ( ) 的统称。 A
13、.Dmax 和 dmax; B.Dmin 和 dmin; C.Dmax 和 dmin; D.Dmin 和 dmax。 33.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中 ( ) 更能充分反映被测表面的实际情况。 A. Rmr(c); B. Rz; C. Ra ; D. RSm; 34.某键槽中心平面对基准轴线的对称度公差为 0.1mm,则该中心平面对基准轴线的允许偏移量为 ( ) 。 A. 0.1mm; B. 0.05mm; C. 0.2mm; D. 0.1mm。 35.测量时规定安全裕度,是为了防止检测时出现 ( ) 。 A.误废; B. 误收; C. 系统误差; D. 随机误差。 36、某计量器在示值 65mm
14、处示值误差为 -0.003mm,若测量工件时读数正好为 65mm,试 确定工件的实际尺寸为 ( )。 .65.003 B. 65.006 C. 64.997 D.64.977 38、当基本尺寸一定时,图样上反映孔或轴加工难易程度的是( )。 公差 偏差 误差 39.下列属于位置公差的是( )。 A.平面度 B. 位置度 C. 直线度 D. 圆柱度 40.当轴的作用尺寸 ( )孔的作用尺寸时,孔和轴才能自由装配。 A.等于 B. 大于 C. 小于 D.看情况 41、某计量器具在示值 35mm 处示值误差为 +0.03mm,若测量工件时读数正好为 35mm,试确定工件的实际尺寸为( )。 A、 3
15、5.003 B、 34.997 C、 35.03 D、 34.97 42、加工尺寸标注为 50H6和 100H7两零件时( ) A、 前者加工困难 B、后者加工困难 C、两者加工难易相当 D、无法比较 四 、改错或标注(在原图的下面将正确的画出来,不改变公差项目): 1.( 10 分) 0 . 2 A - B0 . 0 325B400 . 0 130A 0 . 3 A2.( 10 分) 25 70400 . 0 5 0 . 0 4 A0 . 0 4 A0 . 0 3 A 0 . 0 5A.3 按要求标注( 10 分) 两端圆柱尺寸标注为 mm,圆柱面的圆柱度公差为 0.003mm, 中间大圆柱
16、尺寸为 mm,圆柱面对两端小圆柱公共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01mm; 圆锥面素线直线度公差为 0.005mm,圆度公差为 0.004mm 各处表面粗糙度不超过 1.6mm 4、 试将下列要求标注在下图上。( 10 分) () 圆锥面 a 的圆度公差为 0.01mm。 () 圆锥面 a 对孔轴线 b 的斜向圆跳动公差为 0.02mm。 () 基准孔轴线 b 的直线度公差为 0.005mm。 () 孔表面 c 的圆柱度公差为 0.01mm。 () 端面 d 对基准孔轴线 b 的端面全跳动公差为 0.01mm。 () 端面 e 对端面 d 的平行度公差为 0.03mm。 5试改正下图所示图样上形
17、位公差的标注错误,将图形和正确的标注画在下面的空白处(形位公差特征项目不允许变更)。( 10 分) 6 将下列技术要求标注在下图上。( 10 分) ( 1)左端面的平面度公差为 0.01 mm,右端面对左端面的平行度公差为 0.04 mm。 ( 2) 70H7 孔的轴线对左端面的垂直度公差为 0.02mm。 ( 3) 210h7 轴线对 70H7 孔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 0.03mm。 ( 4) 4- 20H8 孔的轴线对左端面(第一基准)和 70H7 孔轴线的位置度公差为 0.15mm。 7、 试改正下图所示图样上形位公差的标注错误,将图形和正确的标注画在下面的空白处(形位公差特征项目不允许变
18、更,正确的标注不要修改)。( 10 分) 五、简答题 1、 如下图所示,被测要素采用的公差原则是 _最大实体要求 _ ,最大实体尺寸是 _60_ _mm,最小实体尺寸是 _60.19_ mm,最大实体实效尺寸是 -_59.95_ mm。,垂直度公差给定值是 _0.05_ mm,垂直度公差最大补偿值是 _0.19_ _mm。设孔的横截面形状正确,当孔实际尺寸处处都为60mm 时,垂直度公差允许值是 _0.24_ mm,当孔实际尺寸处处都为60 10mm 时,垂直度公差允许值是 _0.14_ mm。( 8 分) 2 如下面图所示,若实测零件的圆柱直径为 19.97mm,其轴线对基准平面 A 的垂直
19、度误差为 0.04mm,试判断其垂直度是否合格?( 8 分) 3 什么是极限偏差?什么是尺寸公差?它们对孔轴配合产生什么影响 答:极限偏差是指上偏差和下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去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去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下偏差。 尺寸公差:是最大极限尺寸减最小极限尺寸之差,它是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影响: 4、 什么是体外作用尺寸?什么是最大实体尺寸?什么是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体外作用尺寸:孔的体外作用尺寸是指在给定长度上与实际轴体外相接的最小理想轴的尺寸;轴的体外作用尺寸是指在给定长度上与实际轴体外相接的最小理想孔的尺寸。 最大实体尺寸:是孔或轴具有允许的材料量为最
20、多状态下的极限尺寸,它是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和轴的最大极限尺寸的通称。 最大实体实效尺寸:在最大实体实效状态(在给定长度下,实际组成要素处于最大实体状态且其导出要素的形状或位置误差等于给出公差值时的综合极限状态)下的体外作用尺寸。 6、 根据光滑极限尺寸的判断原则,光滑极限量规的“通规” 和“止规”应按什么尺寸制造?其形状 如何?它们分别控制工件的什么尺寸? 通规:最大实体尺寸,面状,体外作用尺寸 止归:最小实体尺寸,点状,实际尺寸。 六、计算题 1 已知基本尺寸为 40 mm 的孔和轴,要求其配合间隙在 +0.041mm+0.116mm 之间,试确定孔和轴的配合公差带,并画出公差带图。 附表: 公差等级 IT5 IT6 IT7 IT8 数值( um) 11 16 25 39 基本偏差 es ei 偏差代号 d e f G T u v x 数值 (um) -80 -50 -25 -9 +48 +60 +68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