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答案检测检验试卷.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01129 上传时间:2019-0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答案检测检验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带答案检测检验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带答案检测检验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带答案检测检验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带答案检测检验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科室: 姓名: 成绩: . 西山煤电(集团)公司 职业病防治所 2011 年职业病危害检测、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考试卷 一、 填空题 (每空 0.5 分,共 30 分) 1、 GBZ 159 2004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全称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 测的采样规范 ,本标准 从 ( 2004 年 12 月 1 日 ) 起实施 。 2、 空气监测的类型 包括 ( 评价监测 ) 、 ( 日常监测 )、( 监督监 测 ) 及 ( 事故性监测 )。 3、 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采样体积,在采样点温度低于 ( 5) 和 高于 ( 35) 、大气压低于 ( 98.8) kPa 和高于 ( 103.4) k

2、Pa 时,应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4、 职业接触限值为( 最高容许浓度 )的有害物质 , 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 ( 15min), 当劳动者实际接触时间不足时,按 ( 实际接触 ) 时间进行采样 ;职业接触限值为 (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的有害物质的采样, 采样时间一般为 ( 15min) ;采样时间不足时,可进行 ( 1次 ) 以上的采样 。 5、 锰及其 化合物通常用( 火焰原子吸收 光谱法 )方法测定,用( 微孔滤膜 )进行采集, 孔径为( 0.8 m),直径为( 40mm), 常用( 原子吸收分光 ) 光度计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在 ( 279.5nm) 波长下 测定 ,测得的

3、样品吸光度值减去 ( 空白对照吸光度 ) 值后,由标准曲线得锰浓度 ( g/ml)。 本法的 实验用水为 ( 去离子水 ), 检出限为 ( 0.026) g/ml;最低检出浓度为 ( 0.004)mg/ m3。 2 6、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噪声 为 GBZ/T( 189.8 2007); 积分声级计或个人噪声剂量计设置为 ( A) 计权、 ( “S(慢 )”) 档,取值为声级 ( LpA)或等 效声级 ( LAeq) ;测量脉冲噪声时使用 ( “Peak(峰值 )”) 档。 7、 高温作业 场所一般用( WBGT 指数测定仪 )仪器 测量 , 范围 为 ( 21 49 ) ,可用于直接测量

4、 ; 工作场所无 ( 生产性热源 ) ,选择 ( 3) 个测点,取平均值 , 假如存在时应 选择 ( 3 5) 个测点,取平均值 ; 测点应包括 ( 温度 )最高和 ( 通风 ) 最差的工作地点。 作业人员实际受热不均匀时,应分别测量 ( 头部 ) 、 ( 腹部 ) 和 ( 踝部 ) ,立姿作业 测量高度 为 ( 1.7m) 、 ( 1.1m) 、 ( 0.1 m)。 8、 滤膜上总粉尘的增量( m)要求 : 使用 直径 ( 37mm) 的滤膜 时,m 不得大于 ( 5mg) ; 直径 为 40mm 的滤膜时, m 不得大于 ( 10mg) ; 直径 为 ( 75mm) 的滤膜 时, m 不限

5、。 无论哪种滤膜 m 不得小于 ( 0.1mg)。 9、 粉尘分散度测定有( 滤膜溶解涂片法 )、( 自然沉降法 )二种方法。分散度的测定,取下物镜测微尺,将粉尘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先用 ( 低倍镜 ) 找到粉尘颗粒,然后观察,用 ( 目镜测微尺 ) 随机地依次测定每个粉尘颗粒的大小,遇 ( 长径量长径 ) ,遇 ( 短径量短径 ), 至少测量 ( 200) 个尘粒 。 10、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通常用( 焦磷酸法 ) 测量, 本法需要的粉尘样品量一般应大于 ( 0.1g) , 可用直径 ( 75mm) 滤膜大流量采集空气中的粉尘,也可在采样点采集呼吸带高度的 ( 新鲜沉降尘 ) ,并记录采样方法和

6、样品来源。 二、选择题(每题 1分,共 10分) 1、 选择( C )选项。 滤膜的准备 : 干燥 , 称量前,将滤膜置于干燥器内 () 以上 。 粉尘分散度测量时,如用 沉降法,沉降时间不能 小于()。 3 A、 1h和 2h B、 2h和 2h C、 2h和 3h D、 3h和 3h E、 1h和 1h 2、 选择( A )选项 采煤机司机及助手作业设在距工人操作处 ( ) m 下风侧 ; 顶板支护工作业处采 样位置距工人作业点 ( ) m 下风侧。 A、 1.5 和 1.5 B、 1.5和 2 C、 1.5和 3 D、 2 和 2 E、 2 和 3 3、 选择( B )选项 工作场所风速

7、超过 ( ) m/s 时, 噪声 传声器应戴风罩 ; 手持声级计,但应保持测试 者与传声器的间距 ( ) m A、 2 和 0.5 B、 3 和 0.5 C、 2 和 1 D、 3 和 1 E、 1 和 1 4、 选择( B )选项 使用个人噪声剂量计的抽样方法 , 劳动者 6-10 名时, 选取( )名采样对象 ; 粉尘 定 点 采样点 选择, 一个厂房内有多台同类产尘设备生产时 , 4台至 10 台者选( ) 个采样点 。 A、 2 和 2 B、 3 和 2 C、 4 和 2 D、 2 和 3 E、 3 和 3 5、 选择( B)选项 工频电场 场强仪在直径 ( ) m,极间距离 1m 的

8、平行平板电极产生的均匀电场中校准定标 ; 地面场强是测定距地面高 ( ) m 的电场强度,测量地点应比较平坦,且无多余的物体 。 A、 2 和 1.5 B、 3 和 1.5 C、 2 和 1.7 D、 3 和 1.7 E、 3 和 1.5 6、 选择( A)选项 在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入口或作业场所的显著位置,根据需要,设置 “当心中毒 ”或者 “当心有毒气体 ”是( ) 标识, “戴防毒面具 ”、 “穿防护服 ”, “注意通风 ”是( ) 标识 。 A、 警告 与 指令 B、警告 与提示 C、 指令 与提示 D、提示与警告 D、提示与 指令 4 7、选择( C)选项 锰及其 化合物 空气样品

9、采集后,化验室进行样品处理时, 烧杯中,加入 5ml 消化液,在电热板上加热消解,保持温度在 ( 200) C 左右,待消化液基本挥发干时,取下稍冷后,用盐酸溶液溶解残渣,并定量转移入具塞刻度试管中,稀释至 ( 10.0)ml,摇匀,供测定。 A、 180 和 5.0 B、 200 和 5.0 C、 200 和 10.0 D、 250 和 10.0 8、 选择( C)选项 空气中氮氧化物现场采样,采用双管平行采样中,接氧化管的吸收 液 ,化验室最终 测得的是 ( )浓度。 A、 一氧化氮 B、 二 氧化氮 C、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 D、都不是 9、 选择( C)选项 空气样品检测,需要当天化验室

10、检测的毒物是( ),能室温下保存至少 15天的是( )。 A、氮氧化物 与氨 B、 氮氧化物与三氧化硫 C、 氨与二氧化硫 D、 氨与三氧化硫 10、 选择( A)选项 噪声导致的职业病是( )类职业病; 苯 导致的职业病是( )病。 A、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与 白血病 B、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与 白血病 C、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与 肝血管肉瘤 C、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与 肝血管肉瘤 二、 名词解释 (每题 2 分,共 10 分) 1、 超限倍数 答:对未制定 PC-STEL 的化学物质和粉尘,采用超限倍数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5 在符合 PC-TWA 的前提下,粉尘的超

11、限倍数是 PC-TWA 的 2 倍;化学物质的超限倍数(视 PC-TWA限值大小)是 PC-TWA 的 1.53 倍 2、 职业病危害因素 答: 是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可分为三类: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 3、 总粉 尘 答: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技术上系用总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方法在呼吸带测得的所有粉尘。 4、 警示线 答: 警示线是界定和分隔危险区域的标识线,分为红包、黄色和绿色三种。 5、 毒物 答: 在一定条件下,较低剂量能引起机体功

12、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三、简答题 (每题 5 分,共 30 分) 1、 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原理 答: 空气中的一氧化氮通过三氧化铬氧化管,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吸收于水中生成亚硝酸,再与对氨基苯磺酸起重氮化 反应,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成玫瑰红色,在 540n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进行测定。用两只吸收管平行采样,一只带氧化管,另一只不带;通过氧化管测得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总浓度,不通过氧化管测得二氧化氮浓度,由两管测得的浓度之差,为一氧化氮浓度。 2、高温测量时对受热不均匀的 坐 姿作 的业 人员, 应 怎样测量 计算 (具体详细,有公式)。 答:作业人员实际受

13、热不均匀时,应分别测量头部、腹部和踝部,坐姿作业为 1.1m、 0.6m 和0.1m。 WBGT 指数的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42 踝腹头 W B GTW B GTW B GTW B GT 6 3、 图形标识 的分类及含义,举例说明 。 答: 图形标识分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 禁止标识 禁止不安全行为的图形,如 “ 禁止入内 ” 标识。 警告标识 提醒对周围环境需要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如 “ 当心中毒 ” 标识。 指令标识 强制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图形,如 “ 戴防毒面具 ” 标识。 提示标识 提供相关安全信息的图形,如 “ 救援电话 ” 标识。 图形

14、标识可与相应的警示语句配合使用。图形、警示语句和文字设置在作业场所入口处或作业场所的显著位置。 4、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时, 难溶物质 应怎样处理 ? 答: 若粉尘中含有焦磷酸难溶的物质时,如碳化硅、绿柱石、电气石、黄玉等,需用氢氟酸在铂坩埚中处理。方法如下: 将带有沉渣的滤纸放入铂坩埚内, 按 步骤灼烧至恒量( m2),然后加入数滴 9mol/L 硫酸溶液,使沉渣全部湿润。在通风柜内加入 5ml10ml 40%氢氟酸,稍加热,使沉渣中游离二氧化硅溶解,继续加热至不冒白烟为止(要防止沸腾)。再于 900下灼烧,称至恒量( m3)。氢氟酸处理后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按 公 式 计算。 5、 劳动

15、者在一个以上工作地点工作或移动工作时,应如何进行空气样品采样。 答: 1 在劳动者 的每个工作地点或移动范围内设立采样点,分别进行采样;并记录每个采样点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2 在每个采样点,应在劳动者工作时,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 3 将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4 每次采样时间一般为 15min; 5 空气中有害物质 8 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按公式计算。 6、 煤矿井下作业粉尘 定点 采样点和采样位置的确定 答: 采煤作业面的采样点 1 炮采作业面在钻孔工人运煤工作处设 1 个采样点。 2 机采、综采作业面、采煤机司机、助手工作处各设 1 个采样点,

16、运煤工作处设 1 个采样点。 3 顶板作 业 处设 1 个采样点。 掘进作业面的采样点 1 岩石掘进、半煤岩掘进、煤掘进工作面的凿岩工、运矿工作处设 1 个采样点。 7 2 矿车司机工作处设 1 个采样点。 采样位置 1 凿岩工采样位置设在距工作面 3m 6m 的回风侧,运矿作业 采样 位置设在距工人工作处3m 6m下风侧。 2 采煤机司机及助手作业设在距工人操作处 1.5m下风侧。 3 顶板支护工作业处采样位置距工人作业点 1.5m下风侧。 四、 计算题 (每题 6分,共 12分) 1、 某电厂 锅炉房的锅炉工,该工种接触状况为:锅炉前浓度 1.25mg/m3, 日接触 时间 2h;锅炉后浓

17、度 1.75 mg/m3,日接触时间 2h;操作室 0.75mg/m3,日接触时间 3h。计算一氧化碳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并确定是否超过国家标准。 答: CTWA=( 1.25 2+1.75 2+0.75 3) 8=1.03 mg/m3 一氧化碳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国家标准)为 20mg/m3,计算结果为 1.03 mg/m3,未超过该物质的 PC-TWA。 2、 某 煤矿掘进 工人在一个工作班内接尘工作 6h,加班工作中接尘 3h,总接尘时间为 9h,接尘时间和工作点粉尘浓度如 表 。 表 采样点粉尘浓度及 工人接尘时间测定结果 时 间 工作任务 工作点平均浓度 ( mg/m3) 接尘

18、时间( h) 08:15-10:30 任务 1 5.3 2.25 11:00-13:00 任务 2 4.7 2 14:00-15:45 整理 1.6 1.75 16:00-19:00 加班 5.7 3 ( 1) 计 算 TWA 浓度 答: CTWA = (5.32.25+4.72+1.61.75+5.73)/8=5.2mg/m 3 ( 2)如果该粉尘的游离二氧化硅为 3.84%的 煤岩混合 总粉 尘 ,判断是否超标? 答:小于 10%即为煤尘,总尘的 TWA 为 4 mg/m3, 计算结果为 5.2 mg/m3,超过国家标准。 8 五、 论述题( 8分) 某矿新建成一个木料场,现要请检测人员对

19、其进行日常检测,请你设计一份检测计划 ,从接受委托至出 检测 评价 报告 书 全程简要描述 。 答: 大体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完成阶段三大阶段 细节要点: (参考答案) 1、接到 委托单位 任务单后去现场进行前期调查 (包括平面布置、工艺流程、危害因素识别等) 2、调查结束后召开研讨会,出具一份检测计划。 3、根据检测计划,与质控办、检验科沟通,出具计划任务书,培训检测 人员,仪器进行检测前维护,保养, 校准 等前期准备工作。 4、根据检测计划,在现场检测阶段对仪器进行最后校准,识别的危害因素,主要有噪声、木尘、手传振动,噪声检测按照 GBZ192.8 进行空间 噪声分区 布局 检测和设备旁操作位检测,木尘按照 GBZ 159-2004 采样规范采样, 手传振动按照 GBZ189.9 采样,采样结束后填写 现场写实记录、危害因素检测 记录表格(包括采样时间、采样地点、气象条件、采样设备、仪器设备、 陪同人员、防护设施等)。 5 采样结束后,进行仪器校准,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出入库记录等,填写送检单至质控办与 检验科。 6、 前期调查的资料、现场写实、现场危害因素检测数据及化验室检测结果汇总至评价人员,出具日常检测评价报告书,给予本次检测的委托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