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滨州学院一流学科建设计划 ( 2017 2020 年) 根据 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山东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滨州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精神,结合 学校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树立创新、协调、绿 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强化学科建设龙头地位,坚持“强化特色,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协
2、调发展”的工作方针,以学科水平提升为目标,以学科队伍优化为核心,以学科平台建设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分类指导,分层建设,系统推进,构建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学科体系, 力争实现硕士学位点建设的突破 。 - 2 - (二)建设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学科建设包括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平台等多方面工作,是高校具有综合性、系统性、长远性的基础工作,需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各相关部门和承担建设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通力协作,提高学科建设质量和效益。 2突出重点原则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瞄准优势,突出重点,对重点学科、重点方向、重点带头人、重点平台等给予优先扶持。通
3、过重点建设,辐射带动整体学科水平的提高。 3注重特色原则 立足民航、黄河三角洲等行业和区域优势,重点培育优势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凸显特色,增强实力,逐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4以人为本原则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营造优良学科环境,在各学科方向建设一批由学科(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青年教师组成的优秀学术团队,提高学术队伍整体水平。 二、建设时限 建设时限为 2017 2020 年。 三、建设目标 - 3 - (一) 围绕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自身优势,跟踪和把握学术前沿,注重创新与突破,加强交叉与融合,使学科方向更加凝练,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 (二)建设一支学风
4、端正、治学严谨、结构合理、开拓创新、相对稳定的学术队伍。加强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引进与培养,在各学科方向形成高水平学术团队。 (三)结合国家及省市、行业科技需求,努力在学科发展前沿和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领域开展研究,立项高层次课题,争取高额度经费,产出标志性成果,不断提升科 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四)开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针对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点建设的不同要求,统筹协调,科学配置办学资源,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水平。通过一个周期的建设,学科平台实力更加雄厚,强化、重点、扶持建设学科分别进入省内前 10%、 20%和 25%,
5、力争实现硕士学位点建设的突破。 四、建设思路 (一)基本思路 遵循建设原则,投入专项经费,强化建设“高峰”学科,重点建设“优势”学科,扶持建设“高原”学科;力争 1-2- 4 - 个学科进入省级重点建设行列 。 (二)基本 布局 1.强化建设学科( 3 个) ( 1)学术学位学科: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0825) ( 2)专业学位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 085222)、航空工程 ( 085232) 2.重点建设学科( 5 个) ( 1)学术学位学科: 中国史 ( 0602)、 数学 ( 0701)、生态学 ( 0713) ( 2)专业学位学科: 化学工程 ( 085216) 、环境工程( 0
6、85229) 3.扶持建设学科( 3 个) ( 1)学术学位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0501)、工商管理( 1202) ( 2)专业学位学科: 建筑与土木工程( 085213) 五、建设内容 (一)学科方向 深入调研,整合资源,凝练特色,培植优势学科方向。 (二)学术队伍 引进(遴选)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领军型高端人才,重点引进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教育部- 5 - 跨世纪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注重引进培养学科(术)带头人、学术骨干,优化学科在编人员结构,形成高水平学术团队,争取入选各级各类人才团队。
7、 (三)学科平台 建设各级各类重点学科;建设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协同创新中心等。 (四)科学研究 承担高层次科研项目和重大横向科研项目,争取高额度科研经费;产出高质量学术成果,获得高级别科研奖励,转移转化科研成果。 (五)教学与人才培养 提高本科专业学生培养质量;学生在学期间产出代表性学术成果;开发高质量课程,出版高水平教材;获得优秀教学成果奖、教材奖。 (六)学术交流 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参加国外讲学或国际会议交流;承担国际交流合作项目。 (七)学科环境与条件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深化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建设可用于研
8、究生培养的教学或专业实验室;购置、完善学科- 6 - 图书 资料(包括专业期刊、重要图书、数字资源库等)。 (八)专业学位建设 建设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重点提高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持有率 ) ;开展专业实践活动,产出高水平专业实践活动成果;建设专业实践基地,为实现专业硕士学位点的突破奠定基础。 六、建设任务 建设任务领域中,学科方向、学术队伍、支撑条件、学科环境指标属于指导性指标,学科平台、科学研究、教学与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指标属于指令性指标,专业学位建设指标属于专业学位的附加性指标,各学科还需根据各自学科建设特色提出相关建设的协议性指标。具体建设任务指标见一流学科 建设基本任务表(见附件)
9、。 七、经费与使用 (一)经费投入 建设期内,每年投入一流学科建设专项经费 800 万元,列入年度预算。其中,每个强化建设学科每年投入 100万元,每个重点建设学科每年投入 70 万元,每个扶持建设学科每年投入 50 万元。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购置、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经费由学校另行安排。 (二)经费使用 学科建设经费按以下范围安排支出:学科建设成员奖励- 7 - 性绩效工资(固定比例 20%,包括学科(术)带头人月奖励性绩效工资、其他成员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会议 /差旅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仪器 设备费,材料费,出版 /文献资料 /信息传播 /知识产权事务费,学术交流 /短期
10、访学进修费,专家咨询费,其他用于学科建设的必须开支。 建设经费由学科带头人负责支配,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与科研处负责人审签。 八、管理体制 (一)实行学校、牵头单位、学科点三级管理。 (二)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审定建设管理办法,论证建设计划,统筹协调计划执行 、资源配置、督导考核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研处。 (三)牵头单位是一流学科建设的主 体,具体负责本学科建设的组织、协调、人员调配、资源保障等工作。 (四)学科点是实现建设目标的基础和关键。每个学科设 1 名学科带头人,每个学科方向设 1 名
11、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应为其中一个学科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每个学科点设兼职学科秘书 1 人,负责学科信息联络、数据统计、档案管理、经费报销等日常事务。 (五)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院长、主任)为一流学科- 8 - 建设的责任人,负责学科建设管理工作;学科带头人负责学科学术建设工作;学术带头人负责学科方向的学术建设工作,主要开展学术团队建设和科研项目立项、科技奖励申报,以及科研成果产 出、转移转化等。学术带头人对学科带头人负责,学科带头人对牵头单位负责。 九、学科(术)带头人遴选与聘任 (一)遴选条件 1.学科带头人 一般应达到三级岗聘期目标(科研目标)要求。 2.学术带头人 一般应达到四级岗聘期目
12、标(科研目标)要求。 (二) 遴选程序 由牵头单位按照标准自行遴选,报科研处审核备案。 (三)聘期职责 学科(术)带头人需接受牵头单位的聘任和考核。学科(术)带头人任职期间,享受相应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强化建设学科:学科带头人 1200元 /月、学术带头人 1000元 /月;重点建设学科:学科带头人 1000元 /月、 学术带头人 800元/月;扶持建设学科:学科带头人 800元 /月、学术带头人 600元 /月。我校各层次特聘教授担任学科(术)带头人不再享受此绩效工资)。学科(术)带头人须认真履行职责,并接受年度考核。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带头人,牵头单位需重新遴- 9 - 选。 十、立项与考核 (
13、一)建设立项 牵头单位依据学科布局组织填写滨州学院一流学科建设规划书和滨州学院一流学科建设年度计划书,报一流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审批。 (二)建设考核 学校制定滨州学院一流学科建设考核评估实施办法,强化对学科建设情况的考核评估。考核评估分为年度累 计考核和建设期满评估。考核评估对象为学科建设总体情况和各学科成员完成任务情况。考核评估结果作为划拨年度建设经费和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的依据。建设期满评估,未完成基本建设目标任务的学科,不得申报下一轮学科建设项目。 附件:一流学科建设任务表 滨州学院 2016 年 11 月 1 日 - 10 - 附件: 一流学科建设基本任务表 序号 任务领域 具体指标 强化
14、建设学科 重点建设学科 扶持建设学科 1 学科方向 建设不少于 4 个学科方向,不多于 6 个学科方向;方向明确、稳定,特色、优势显著,至少1 个学科方向处于本学科国内前沿,研究工作总体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建设不少于 3 个学科方向,不多于 5 个学科方向;方向明确、稳定,特色、优势明显,至少1 个学科方向处于本学科省内前沿,研究工作总体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建设不少于 2 个学科方向,不多于 3 个学科方向;方向明确、稳定,有一定特色、优势,至少 1 个学科方向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研究工作总体处于省内先进水平。 2 学术队伍 教授 8 人,博士 18 人;每个学科方向有 1 名学术带头人 、 2
15、 名主要学术骨干;高层次人才称号 1 人;兼职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8 人;市厅级以上教学、创新团队 2 个。 教授 6 人,博士 12 人;每个学科方向有 1 名学术带头人、 2 名主要学术骨干;力争高层次人才称号 1 人;兼职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6人;市厅级以上教学、创新团队 1 个。 教授 4 人,博士 10 人;每个学科方向有 1 名学术带头人、 2 名主要学术骨干;兼职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4 人;力争市厅级以上教学、创新团队 1 个。 3 学科平台 力争建设省级重点学科(政府职能部门重点建设系列) 1 个;建设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专业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 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
16、心等 )1个。 建设市厅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 (专业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等 )1 个。 力争建设市厅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 (专业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等 )1 个。 4 科学研究 立项国家级项目 4 项,省部级项目 14 项,科研到账 总经 费工科250 万元。发表 CSCD期刊学术论文 100 篇,ESI 收录 50 篇;出版学术专著及译著工科4 部;获发明专利工科8 项 ;获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 2 项。转移转化立项国家级项目 3 项,省部级项目 10 项,科研到账 总经 费文科120 万元、理科 150 万元、工科 180 万元。文科发表 CSSCI 期刊学术论文 40 篇,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收录 6 篇, ESI 收立项国家级项目 2 项,省部级项目 6 项,科研到账总经费文科 80 万元、 理科 100 万元、工科 120 万元。文科发表CSSCI 期刊学术论文25 篇,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收录 4篇, ESI收录 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