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贸易关系浅析.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06734 上传时间:2019-02-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日贸易关系浅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日贸易关系浅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日贸易关系浅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日贸易关系浅析 摘要 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日经贸总量在世界排行第四。中日合作影响巨大, 2008 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 30 周年,是中日两国经济关系的机遇年,不仅会影响到亚洲,而且会影响到全世界。本文将以贸易角度,分别对中日贸易的必要性、现状、政策建议等方面来进行浅析。 关键词 中日双边贸易 贸易摩擦 贸易结构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 2000多年的友好交流历史。从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特别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在双方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中日贸易合作经历了由小变大、从浅到深的深化过程,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 2008 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 30 周年,也是中

2、日关系的机遇年,中日贸易合作将迈入一个新的时期。 一、扩大中日贸易是两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日本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日两国的贸易关系对彼此来说都非常重要,双方贸易互补性极强。中日贸易关系的发 展既促进了中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了双赢,使中日双方的经济互补关系在双边贸易发展中得以充分体现。两国在自然禀赋、要素相对价格方面的差异、产业结构发展层次方面的差异既是双边贸易得以发展的内在机制,也使优化双边贸易结构。进一步发展双边贸易,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 二、中日两国贸易现状 1.双边贸易增速有所放缓 从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历年统计数据中

3、可知:中日贸易总额从 1980 年的只有 89 亿美元发展到 2006 年的 2073 亿美元,增长了将近 23 倍。根据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统计数据 2007年日中贸易额达到了 2367亿美元,首次超过对美贸易额,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且比 2006 年将近增长了 12%,连续 9年更新历史最高纪录。 1980以来,中日两边的贸易额一直呈增长趋势,除了 1998年有些例外。 2002年中日贸易首次突破了 1000亿美元大关, 2006 年突破了 2000 亿美元大关。 1993 年至 2003 年的 11 年间,日本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伙伴。但自 2004 年以来,美国和欧

4、盟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2005 年开始贸易增长速度有所缓慢 。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中日贸易额的增长率分别下降至 9.8%、 12.4%、 11.9%。这其中不乏因为全球或地区经济动荡、政治关系多变、国家政策制定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增长曲线中的断点和增长趋势的不连续。 2.中日两国贸易统计上的不平衡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和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分别对中日贸易额的统计数据表明,中方和日方对中日贸易的统计数据严重不平衡。 90 年代以来,对日贸易收支除少数年份外都是逆差。而日本统计中对华贸易则有巨额的逆差。例如, 2000 年中国统计的对日贸易收支为 1.4 亿美元

5、的顺差,而日本的统计中对华贸易则有 247.4 亿美元的逆差。 2002 年以来,中国对日贸易一直呈现逆差,逆差分别为 2002 年 50 亿美元、 2003 年 121 亿美元、 2004年 209 亿美元、 2005年 165 亿美元、 2006 年241 亿美元。除 2005 年略有起伏外,总体呈现逐年扩大态势。由于统计口径的原因,日方统计则出现相反的结果,日方在双边贸易中一直逆差,逆差分别为 2002年 219亿美元、 2003年 180亿美元、 2004年 204亿美元、 2005年 286亿美元、 2006年 257亿美元。由于中日贸易存在 逆差使得日本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断然认

6、为结构性的贸易不平衡,由此进行反倾销调查,紧急进口限制,引起贸易摩擦。日本对中国大葱,香菇等出口产品实行紧急进口限制的背景正在于此。 3贸易产品结构发生转移 20 世纪 70 年代 80 年代,日本向中国出口产品主要是高附加值消费品、生产所需的机械设备、成套设备;中国向日本出口产品主要是煤炭等原材料产品和粮食食品等初级产品( 80 年代中期以前);电机、电器设备、机械设备及纺织品等工业制成品( 80 年代中后期)。 20 世纪 90 年代 21 世纪初,日本向 中国出口产品主要是发动机及零件、加工机床、数字程控交换机、集成电路,高级数码相机和高级轿车等高技术含量产品;中国向日本出口产品多数以冰

7、箱、风扇等家用电器和计算机、计算机显示器、电话机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和少数的高技术含量产品(机电)。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不断增长,这成为中日之间贸易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由上面分析可知:中日贸易由原材料、纺织品等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转移,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的贸易结构转移。 三、对中日贸易的 政策建议 为了中日贸易的更进一步的交流,两国要充分认识以下问题。 1持续保持中日双边贸易增长要确保两国的政治稳定。中日两国有诸多敏感问题,如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日美同盟新一轮强化问题等等,往往造成 “ 政冷经冷 ” ,使得中日贸易也

8、受到影响。中日两国可以经常对围绕加强宏观经济政策交流、加强节能环保合作、加强贸易投资合作和加强多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四大领域展开讨论。 2中日两国的贸易统计上的不同,往往会引起贸易摩擦。对引起中日统计上的差异不作分析,而断定为结构性的贸易不平衡,由此 进行反倾销调查,或启动紧急进口限制,这种做法有失平衡。因该正确认识贸易摩擦的成因并尽早解决。如近年来日本 “ 直接投资型产品进口 ” 急剧增加,由此出现的对华贸易逆差,应该用同过去不同的方法来处理。 3.依据国际分工向优势产业转化。在现阶段,一般来说,中国的优势产业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日本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两国依据现有的比较优势,对各自的优势产

9、业进行正确的定位,并转化优势产业的话,就可以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如果以动态的方法来把握优势产业的话,那么应该认识到他的构成是经常变化的。基于产业结构长期 预测的两国政策调整,两国应该从多层次来把握优势产业,如不简单的把优势定在劳动力,技术,资本上,而按照劳动力与技术,劳动力与资本,技术与资本的多层次的定位上,这样才能更接近于现实。 总之,中日两国的互补性和互惠性,是面向 21世纪中日贸易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只要中日双方都能本着 “ 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真诚合作,共同发展 ” 的原则,消除人为障碍,中日经济贸易合作前景将更加光明。 注: “ 直接投资型产品进口 ” 是指日本的纺织、服

10、装企业和电器制造企业在中国设立工厂,从日本或从第三国及中国筹集原材料和 零部件进行加工,部分制成品以返销的形式出口到日本市场。 参考文献: 刘军红 .“ 中国成日本最大贸易国 ” 的背后玄机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 2005. 夏占友 .中日经贸关系顾与展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2005. 陈建安 .中日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及中日产业合作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 2005, 4. 刘昌黎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海外经营的新动向 .东北亚论坛,2007. 中国贸易经济合作部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蓝皮书( ISBN 7-80181-100-3) .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