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才培养过程中创造力的培养 摘要:创造力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要素,创造力已成为人才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探讨了创造力的本质内涵,分析了大学生创造力素质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人才培养;创造力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在人才队伍建设任务中指出: “ 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 这是我国面向 21 世纪,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内在
2、要求,是实施科教兴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创造力已成为人才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 21 世纪的生力军,大学生的创造力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因此,探讨创造力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对于开展大学生成才的培养工作,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创造力的本质内涵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 GuilfordJP)首次提出创造力这一概念。但是,由于学界研究的角度和使用的方法的差异,至今,对创造力的概念理解未能完全达成一致。目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创造力是指在一定目的和条件下,运用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3、独创性地提出新思想、产生新概念、解决新问题和创造出有较高价值的产品的一种 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其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 第一,创造力是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指人们对头脑中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的突破和超越,以一种崭新的方式、观念和思路来解决问题。 第二,创造力是人的思维能力。它一方面需要借助于现有的知识和理性;另一方面更需要依仗人的独特的想象和直觉,即非理性思维;一方面需要发散思维来伸展自己的活动触觉;另一方面又需要聚合性思维来聚集自己的活动能量,逐渐接近求解问题的途径、方法和观念,最终达到对求解问题 的独特新颖的解决。 第三,创造力
4、是人的自我完善的结果,是人自我实现的基本素质。创造力是个体的创造潜能,人皆有之,并非为少数天才所独有,它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心智能力,每一个正常人都有创造的可能性,但是,一个人要发现和开发自己的创造潜能,必须通过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来其个性和人格。 二、创造力培养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第一,创造力是大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大学生能不能成为人才,关键就看他们能否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不断地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如果不发挥创造力,即使他的记忆力再好,掌握知识 的能力再强,在解决问题时充其量也不过是在前人基础上的机械重复,无法实现创新和突破,不能创造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正如大文豪托尔斯泰
5、所说: “ 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 第二,创造力推动大学生不断地取得创造性成果。创造力使大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学习,使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模仿性和重复性劳动改变为创造性劳动,进而取得创造性的学习成果。创造性成果的取得,既是大学生主体内在素质优化的外在标志,也是大学生主体提供给社会检验以证实自己是人 才的重要凭证,由此达到外在活动的质变阶段。首先,创造力使大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突破思维定势,提出新观点、新见解和新主张;其次,创造力使大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克服困难和挫折,保持高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最后,创造力能够缓解大学生成才中的压
6、力,保持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决心。 第三,创造力促进大学生成为高层次人才。通过创造性劳动,大学生可以不断地优化自身的内在素质,从而不断地取得创造性成果,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反过来,社会的承认又会极大地激励大学生的创造欲望,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创造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引导其不断提升和优化自身的内在素质,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做出更大的贡献,这种不断反复,螺旋式上升的创造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成果的取得,不断地推进大学生从最初的初级人才不断地成长为高级人才。 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 第一,培养大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所谓创新意识是指一个人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新需要,引起某种创造
7、的动机,表现出来的创造的意向和愿望。以思想活跃,不因循守旧,具有敢于批判,标新立异,追求独树一帜为主要特征。这种创造的意向和愿望是大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 内在动力,是大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开发创造力的前提。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呢?首先,要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实践等途径,让他们及时了解社会向人们提出的创造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要求,并使这种要求内化成他们创造新事物的需要和愿望;其次,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同时,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中,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又会得到增加,从而推动其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第二,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如果一个人
8、只限于钻研一个狭窄的领域,让知识局限在一点上,就难以跳出狭小的 知识圈子,就难以把自己的思维延伸到其他领域,从其他学科中吸取养料得到借鉴,这样,创造力的发挥必然受到阻碍。因此,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是开发挖掘他们创造力的基础条件。为此,高校应在大学生课程体系调整方面努力。如将专业性教育与通识性教育结合,使大学生获得更加完善的知识,拓展知识视野;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制定读书目录,让大学生有计划地广泛阅读;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第三,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美国心理学家科靳斯涅克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件 事情或表达某件事物的思维过程。
9、只有具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大学生才能以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发现别人难以发现的知识和疑点,才能够多侧面、多角度探究问题,才能热衷于科研和创作,处理问题时另辟蹊径。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发现和开发大学生创造力的根本途径。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特点,是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因而,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是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训练大学生发散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在实际的创造过程中,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往往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作用的,因此也要重视其集中性 思维训练。 第四,完善大学生的创造性人格。人格是创造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任何形式的创造力都包括特定的人格因素在内。
10、其中创造活动所必需,且与高度的创造性相联系的人格特征通常称为创造人格,也称创造个性。创造性人格集中表现为:强烈的创造动机和创造欲望、顽强的创造意志和健康的创造情感,并反映出创造主体良好的思想面貌和精神状态。具有创造性人格的,往往具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务实的作风、无畏的胆识、坚韧的意志、丰富的情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极大的创造热情等。因此,大学生要成为富有 创造性的人才,不仅要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而且要特别关注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加强对大学生创造动机、创造欲望、创造意志和创造情感的培养以提升其创造性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陈兴华 .浅议当代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J.教育探索 ,2009(7). 2、侯日霞 .大学生创造力倾向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J.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2(12). 3、刘冠华 .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创造教育的建设 J.柳州师专学报 ,2009(3). 4、曾广存 .论创造力与大学生成才 J.人力资源开发 ,2008(11). 5、罗晓路 .大学生创造力特点的研究 J.心理科学 ,2006(1). 本文系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湖北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筹)研究项目成果。 (作者单位:长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