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探索.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07258 上传时间:2019-02-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探索 摘要:从解读 2010 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新动向入手,首先界定了汇率形成机制的概念,然后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从国际收支不平衡、货币政策失效和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三个方面,阐释了此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动因,最后从影响汇率形成机制的三个因素角度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汇率形成机制;国际收支;货币政策;经济对外依存度 中图分类号: F820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11) 02 082 04 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于 2010 年 6 月 19 日发表谈话表示, “ 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 这标志着新一轮的汇率

2、改革即将启动。与 2005 年 7 月的汇率改革不同,此次改革主要突出了两个重点:一是改革的对象既不是具体的汇率水平,也不是整体的汇率制度,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二是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增强人民币汇率弹 性,让汇率水平能真正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体现市场参与者的真实交易意愿。 那么,到底什么是汇率形成机制,我国为什么要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及怎样改革才能达到增强汇率弹性的目标。笔者将分别阐述这三个问题。 一、汇率形成机制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什么是 “ 汇率形成机制 ” ,这个概念与汇率制度、汇率水平又有什么关系,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北京大学的胡坚( 2005)、复旦大学的孙立坚(

3、 2005)和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的王元龙( 2005)等认为,汇率形成机制等同于汇率制度的选择 。也有观点认为,汇率形成机制是汇率制度的一部分。于立新和王军( 2002)就曾指出, “ 汇率制度是指一国对本币汇率的确定、维持、调整与管理等方面所进行的系统安排和规定 ” , “ 包含了汇率生成机制、运行机制和干预机制 ” 。第三类观点认为,汇率形成机制包含了汇率制度,是影响汇率水平变化的所有制度因素。“ 汇率形成机制是汇率制度赖以生存的基础 ” (裴平, 2009), “ 是政府控制和影响汇率变化的制度因素 ” 。 本文在比较总结各种文献的基础上,最终将汇率形成机制定义为,在特定汇率制度约束

4、下,在外汇供给和需求以及其他各种因素 相互作用下,汇率水平的形成、调整过程。 根据此概念界定,影响汇率形成机制的因素非常复杂,除了外汇供求意愿还有许多其他互相作用的因素。华东师范大学的陈达忠( 2007)认为,外汇供求意愿、外汇市场发展水平、外汇自由兑换程度和央行干预市场的方式和手段是影响汇率形成机制的主要因素。图 1描绘了汇率形成机制的概念及主要影响因素。 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动因 2005年 7月 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 “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 。时隔五年后的 2010 年 6 月19 日,央行又发表谈话 “ 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

5、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 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从 2010 年初开始不断传来的贸易摩擦消息。那么,此次改革是否由日益加剧的贸易摩擦导致?如果不是,其背后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笔者选取了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阐述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缺陷,进而说明此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动因。 (一)国际收支不平衡导致贸易摩擦增多 从海关总署 2010 年 6 月发布的数据看, 2010 年 6 月我国进出口总值 2 547.7 亿美元,增长 39.2%,其中出口 1 374 亿美元,增长 43.9%,进口 1 173.7 亿美元,增长 34.1%。 2010 年 6 月出口总值及进出口总值均

6、刷新历史纪录,创历史新高。数据还显示, 6 月我国贸易顺差扩大至 200.3 亿美元,比 5 月份增长了 2.6 个百分点。 巨额贸易顺差成为一些国家政府不断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理由。 2010 年 3月 15 日,美国 130 名国会议员联合提议美国政府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家。同年 6月 9日纽约州参议院表示,将采取向中国产品征收反补贴和反倾销税等惩罚措施,更是将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升为政治事件。压力不仅来自于美国。 2010年 年初以来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贬值大约 10%, IMF 首席经济学家要求人民币升值以恢复世界经济平衡。在 G20 会议以及 APEC 会议上,包括欧元区、巴西、俄罗斯等多国政

7、治家要求开启汇率议题,焦点是人民币。 当然,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改善贸易条件,减少贸易摩擦。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政府向外部压力妥协。从上文的解读我们知道,此次改革的目标并不是人民币升值,而是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让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汇率水平。因此,国际收支不平衡导致贸易摩擦增多还不是此次改革的最主要动因,政府更多 考虑的应该是这几年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 (二)汇率稳定与资本准自由流动导致货币政策失去独立性 克鲁格曼的 “ 三元悖论 ” 理论告诉我们,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各国充其量只能实现这三个目标中

8、对自己有利的两个目标。虽历经 1994 年和2005 年两次外汇体制改革,但我国中央银行作为外汇市场上超额外汇的最终收购者和余缺外汇的唯一供给者的地位没有实质性改变,导致名义上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质上仍是一种盯住的固定汇率制度。在资本流动 方面,虽然我国还未实现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但官方对资本流动却采取 “ 宽进严出 ” 的政策,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另一方面则通过行政审批制度限制资本流出。事实上,我国资本已处于半自由流动状态。因此,为确保汇率稳定,同时实现资本准自由流动,必定要以牺牲货币政策独立性为代价。 从图 2 我们看到,外汇占款增量占基础货币增量的比重逐年增加,

9、尤其是从 2003 年开始的四年,外汇占款分别约为 11 623 亿元、 17 745 亿元、 18 616 亿元和 27 769 亿元,新增外汇占款分别是同期新增基础货币投放的 1.3倍、 2.4 倍、 3.4 倍和 1.9 倍。这意味着在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央行基础货币的投放和收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汇供给的增加和减少。而由于外贸顺差和外汇流入规模都不是央行所能控制的,因此,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被大大削弱。 同时,为了维持汇率稳定而不得不购入大量外汇的制度,还导致了一系列其他相关问题。 2006 年起我国外汇储备已超过 1 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持汇国;截至 2009 年末,我国

10、外汇储备已达到 23 992 亿美元。央行在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同时也集中了所有的汇率风险。而央行被迫投放的大量基础 货币,又直接导致了 2006 年起至今的国内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不论从 “ 三元悖论 ” 的理论出发,还是根据目前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看,追求汇率稳定与资本准自由流动的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存在严重冲突。所以亟须改革我国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以缓解国内通胀压力,分散持汇汇率风险,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提高金融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三)对外依存度高导致对抗外部风险能力减弱 对外依存度等于一国进出口总额除以该国的 GDP,是各国广泛采用的

11、一个衡量一国 经济对国外依赖程度的指标。 2008 年的次贷危机和 2009 年的债务危机沉重打击了欧美国家发达的金融创新体制,也让我们认识到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的危害。从国家统计局 2010 年公布的数据(表 2)看,最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 10%以上,这其中净出口对其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 20%左右。可是从 2008 年开始的欧美金融危机使外需大幅萎缩,净出口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下滑, 2009 年甚至出现负的贡献率,而这两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率也随之一路滑至 10%以下。这组数据充分说明了,随着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外部 经济变动对中国实体经济冲击幅度也大大提高。面

12、对外部风险,我国现在并没有足够的对抗能力。 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民币汇率难以根据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变化自发调节,人民币真实有效汇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元汇率变动,丧失了调节贸易品 /非贸易品之间资源配置的功能。缺乏汇率价格杠杆调节,再加上其他众多对贸易品发展的内外部有利环境以及由于垄断和管制政策对众多非贸易品发展的不利环境,导致资源过度流入贸易品部门,出口占GDP 及净出口占 GDP 比重迅速增加,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上升。 所以从这 个角度来讲,我们也亟须需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使其能根据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变化自发调节,充分发挥调节产业资源配置的杠杆作用,加快转

13、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界定了汇率形成机制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也了解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动因和方向,我们还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时机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让汇率水平能真正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上文提到除了外汇供求意愿,汇率形成机制主要受到外汇市场发展水平、外汇自由兑换程 度和央行干预市场的方式和手段的影响。虽然外汇供求意愿无法由政府控制,但下文就其他三个因素提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政策建议,争取使改革实现预定目标。 (一)培育和发展外汇市场 由于外汇市场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市场汇率的形成,因而外汇市场的发展水平是汇率形成机制

14、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尽管十多年来我国外汇市场发展迅速,外汇交易规模也连年翻番,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进一步完善外汇市场包括: 1.扩展外汇市场主体,开发代理交易业务 扩展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允许更多机构和企业直 接参与外汇的交易,并逐步开发银行代理企业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外汇的大额代理交易。这样有助于避免大机构集中性的交易对市场价格水平的操纵,防止汇率的大幅波动,同时,也有利于有效降低大企业的交易成本,便于监管机构对交易的监控。 2.引入交易商和做市商制度,促进市场流动性 由交易商(通常是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专门进行外汇买卖,允许其保留一定限额的头寸,还可成为做市商,承诺按事先设定的买卖双向

15、报价进行交易,使交易不受实际外汇供求的限制。随着我国外汇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加,应适时引入 交易商和做市商制度,提高交易的连续性和市场的流动性。由于外汇市场可同时存在多个交易平台,交易商制度能够与竞价交易相辅相承。 3.发展远期结售汇市场,规避汇率风险 为了方便外汇市场交易主体规避汇率风险,可在发展即期外汇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远期结售汇制度,推广远期外汇市场,创新外汇远期、货币互换、期货和期权等金融避险工具。初期阶段,远期外汇交易应主要为有真实交易背景的外汇收支提供规避汇率风险服务,如进出口贸易、经过批准的对外投资等。远期合约的期限设定、远期合约的定价都要考虑到避险者实际需求

16、 以及我国外汇市场不发达的特点。在考虑发展其他衍生的外汇市场工具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我国金融市场的成熟程度和对外汇风险的可控制程度。 4.加强外汇市场监管与风险控制 随着外汇市场改革的深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人民币汇率更加弹性化,汇率波动性会加大,市场的风险也会加大。所以,要加大对外汇市场的风险防范和监管。其中,不仅要加强外汇交易主体的风险控制,而且还要增强各个监管部门的配合和信息沟通,以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和稳定。 (二)放松外汇管制 外汇管制是指政府为保障 本国经济发展、稳定货币金融秩序、维护对外经济往来正常进行、改善国际收支而对外汇买卖、国际结算和资金流动所实施的一种限制性的措

17、施。但外汇管制也有一定的弊端,例如,破坏国际分工,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破坏外汇市场机制,限制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手续繁多,交易成本上升等。放松外汇市场管制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汇率水平比较合理,能真实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否则,货币自由兑换将导致外汇供求严重失衡;政府拥有充足的国际清偿能力,能够应付人们的兑换要求;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市场机制有效运行,产品对要素市场 价格信号做出积极反应。 21 世纪以来,以上条件在我国已经基本趋于成熟。 外汇自由兑换程度是汇率形成市场化的基础,它直接决定了汇率形成市场化的程度。所以,增加汇率弹性在具体措施上还应包括适当放松对诸如贸易外汇管

18、制、资本输出入外汇管制等的一系列外汇管制。另外,放松外汇管制也是外汇市场发展的需要,因为外汇管制会使外汇市场产生扭曲,造成市场分割,不利于外汇市场的发展。改革外汇管理制度包括进一步放宽企业持有的外汇限额,直到取消强制性结售汇制;进一步放宽外汇银行额度,直到取消外汇银行的外汇头寸管理;进一步放宽 经常项目下的法人和自然人购买外汇的限制,如适度放宽企业正常经营所必需的进口用汇,审核条件、简化审核手续;逐步放宽资金流出的限制,逐步实施境内法人和自然人对海外金融市场的投资等。 (三)改进央行干预方式和手段 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主要应该基于两个目的:首先,缓和本国货币在汇市中的跌势或升势,避免外汇市场

19、的汇价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其次,在短期内对汇率造成一定的影响,为央行货币政策提供一定的时间缓冲。央行干预也应当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手段。从方式上讲,主要是改变央行过去过于频繁干预外汇市场的模 式,给市场一个比较明确的干预信号,减少干预成本。央行通过在外汇市场发表声明,以影响汇率的变化,这成为干预外汇市场的信号。信号干预的实质是警告外汇市场:货币政策可能要发生变化。信号干预过于频繁而实质性的干预又没有发生,会导致市场反应迟钝,甚至反而使汇率朝反方向发展。从手段上讲,为实现调控手段的多样化和市场化可以考虑央行建立专门的外汇平准基金,由专职的外汇市场投资家通过纯粹的市场操作贯彻央行的干预意图。 参考文

20、献: 于立新,王军 .国际金融学 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28. 裴平,熊鹏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研究 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9:103-104. 陈达忠 .人民币汇率形成的新机制的特征及实证分析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7. 焦薇 .我国外汇储备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研究 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9. 杨茜 .汇率制度转换的路径选择:理论演进与国际经验 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 2009.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动态、知识问答、调研报告) 省略, 2009,08, 16/2010, 09, 03. Discussion about the formati

21、on mechanism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reform CHEN Qian-xue (Commerce college,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China) Abstract: From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mechanism in a new trend, first define the concept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the relevant data analysis, from

22、 the international did not balance and monetary policy failures and economy foreign dependence three aspects, it illustrat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reform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follow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from the influence of the three factors angle put forward the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nce of payments;monetary policy; economy foreign dependenc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