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家思想浅析斯大林时期苏联执政体制的失败原因.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07412 上传时间:2019-02-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道家思想浅析斯大林时期苏联执政体制的失败原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以道家思想浅析斯大林时期苏联执政体制的失败原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以道家思想浅析斯大林时期苏联执政体制的失败原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以道家思想浅析斯大林时期苏联执政体制的失败原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以道家思想浅析斯大林时期苏联执政体制的失败原因 摘要:斯大林时期长期的党和个人过分集权的执政体系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也是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失败的重要因素。道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之一,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从道家治世的角度来看,苏联执政体系之所以会失败,主要是因为违背了 “ 无为而治 ” 、“ 上善若水 ” 、取之予之的治世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充分吸取传统哲学的思想,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深刻的意义。 开题报告 关键词:苏联解体 /老子 /体制改革 /启示 “ 物有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 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2、,强为之名曰大。大曰拾,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老子在这一条贯穿着天地人的大法则之中,深刻地阐述了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一、斯大林时期苏联执政体制的失败因素 (一)共产党一党执政并过分集权的领导体制。 1、党过分集中了属于国家机关的权利。斯大林时期宪法虽然在原则上确认了苏维埃代表的权限和职责,但并没有制定保障苏维埃代表履行权限和职责的具体法律和制度,代表的活动无章可循。 2、党的机关过分集中了属于人民的选举权、监督权。在斯大林时期,党的机关委任代替了人民的选举,党政机关自上而下的监督代替了人民自下而上的监督。

3、苏维埃的选举虽然声势浩大,但实际在苏维埃代表人的提名上并没有充分听取选民的意见,而是由党政机关根据政治需要逐级确定的。这种所谓 “ 钦点 ” 的等额选举的选举模式大大挫伤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并且助长了任人唯亲,拉关系走后门的不良风气。 总结大全 (二 )党的领袖个人集权和决策的体制 1、书记处过大的权利是个人集权的首要原因。斯大林身 1922 年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上正式被选任总书记,主管所谓的日常工作,但在这些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却是通过 “ 推荐 ” 、任免和调配,安排中央机关,各省和工会、工厂、合作社等系统的领导干部,并负责中央和地方党组织的联络及指导后者的工作。无疑,在各级干部盛

4、行委任制和中央高度集权的情况下,书记处的这种实际地位和权力之高之大是显而易见的。 2、狂热的个人崇拜为个人集权推波助澜。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是 20 年代末长期弥漫于苏联党内外的一股社会政治思潮。二战结束后,媒体报刊大量登载颂扬文章,斯大林传略更是成为了神化斯大 林的集大成之作。 (三)党和个人过分集权体制主导下的联邦制。 1、联邦成员的主权让位与联盟中央的集中统一。首先,在政治上,苏共(布)的集中统一决定了各联盟共和国无法行使主权。苏共(布)掌握着各加盟国领导干部的选任委派,这样个联盟国党中央实际已经置于联共的从属地位。其次,在立法、司法和行政上,由于联盟中央的大量集权,各加盟国的主权受到削弱

5、。最后,在经济上,苏共(布)中央和联盟中央政府各部门牢牢掌握全联盟经济大权。 1936 年联盟中央管理的企业的产值在全苏工业总产值中占 89%,共和国管理的产值仅占 11%,联盟集中了大部分财政预算权,到 1940 年联盟预算占到了 75.8%,共和国与地方预算仅占 24.2%。 开题报告 t 2、联盟成员一律平等的原则被俄罗斯实际上所处的中心地位和享有特权所破坏。首先,让俄罗斯人控制联盟中央的领导权。 “ 根据斯大林 1923年 6月在全苏联民族工业会议上提出的选举原则,结果是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由 350名代表组成,其中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代表 280名,占到了代表总数的 80%。 ” 并且主要

6、的实权完全掌控在俄罗斯人手中。其次,抬高俄罗斯民族的地位和作用。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后 ,斯大林过分强调俄罗斯民族的作用,说俄罗斯是苏联各民族中最杰出的民族,是打败人类公敌法西斯主义而取得历史性胜利的决定力量,却只字不提其他民主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伟大贡献。 二、道家思想中的治国理政之道 (一)苏联党和个人过分集权条件下执政体制违背了道家 “ 无为而治 ”的思想,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 老子在治国理政方面指出,只要掌握正确的改革之道,国家就会繁荣昌盛,天下就会安宁、平和通泰。列宁对如何处理党政的关系时指出,党对国家的领导主要是决定方向,制定方针 ,提出任务

7、,选配干部,并监督检查国家机关的工作,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而并非是将所有的行政权、司法权力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这与老子的 “ 朴治主义 ” 不谋而合,最后随着理论认识上强调的重点转向党的领导,党和国家机关职能无法向列宁预想的方向发展,国家机关的实际地位不断下降,职能不断削弱,最终形成了以党代政的局面。 简历大全 (二)苏联党和个人过分集权条件下执政体制违背了道家上善若水的领导原则,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 老子以水的 特性向人们展示了道的三大品德即,善利万物、不争、处下。在列宁时期,不论是在实行和平外交政策、在签订布列斯

8、特和约还是在组织武装力量抵抗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的过程中,苏共(布)执政的前提是善利于国家的存亡安危、善利于本国人民、尊重广大群众;苏共(布)执政的依据是客观冷静的看待苏联面临的国内外形势;苏共(布)执政的方式是集体领导制。虽然在战时这种高度的集权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战争结束后,苏联并没有意识到高度集权制在社会主义建设期间的弊端,仍然坚持沿用高度集权的政策,这使得在斯大林在后期的执政体系中逐渐偏离社会主义建设轨道。老子曰: “ 夫唯不争,故无尤 ” ,虽然使得斯大林本人和苏共获得了广泛的权利,但是却脱离了广大人们群众,党与人民之间的矛盾越积越深。 (三)苏联党和个人过分集权条件下执政体制违

9、背了道家取之予之的原则,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固夺之,必固与之。 ” 联邦制特点在于,中央的权威性和各个成员国的合法权利相互统一于宪法之中,宪法既规定着成员国的权利又规定这中央的权利,互相不可逾越。中央的权利代表着统一和集中的方面,而个成员国(州) 则暗含了分散乃至分裂的趋势,联邦非集权的 “ 歙之、弱之 ” 政策保证了个成员国( 作文 区)在获得应得权利后的集中和统一。意大利宪法第五条规定 “ 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共和国,承认并奖励地方自治:在国家所有的各项公职内实行巨大的行政上的地方分权;并使自己的立法院原则和立法方法以满足自

10、治权和地方分权的要求作为方针 ” 类似这样的权利划分明确了成员国(州)的权利以防止联邦权力过大,对联邦权利的规定则为中央权威的确立提供了宪法基础和依据。 三、苏联解体阶段政体改革的几点启示 (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是中国兴旺发展的治国之 “ 道 ” 。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明 ”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们当家作主。老子认为 ,民能够自化、自正、自富、自朴、能够自我管理。 “ 治大国若烹小鲜,夫烹小鲜者不可扰,扰之则鱼烂

11、” 。在新世纪新阶段,必须坚持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 济和文化事业才能够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保证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繁荣。 作文 (二)坚持 “ 内省 ” 和 “ 外视 ” 的原则是党的发展建设之 “ 道 “ 。 苏联共产党执政 74 年,最终走向了解体,但是我们党已经成立 86 周年,在全国执政 58 年,之所以保持长期稳定的执政地位最重要的是坚持谦虚谨慎的党内作风,保持与时俱进的改革方法,和维持密切联系现实、联系群众的根本原则。发扬 “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 ” 的精神,深入了解社会发

12、展实际情况,按照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进行管理。在社会实际改革中,我党始终按照科学 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要求,改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提高领导干部执政本领,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健全领导体制,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实现了知势、知时、知事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冯达甫老子译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2 贺荣一老子之朴治主义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4 3 程又中苏联模式的兴衰湖北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 4 鲍 .尼波诺马里奥夫等苏联共产党历史莫斯科 外 国文书籍出版社 1960 5 王乐夫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2 6劳伦斯 .迈耶等著 比较政治学 北京 华夏出版社 第二版 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