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区型“农家乐”旅游的对策思考——以龙游县南部山区为例.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08559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山区型“农家乐”旅游的对策思考——以龙游县南部山区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山区型“农家乐”旅游的对策思考——以龙游县南部山区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山区型“农家乐”旅游的对策思考——以龙游县南部山区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山区型“农家乐”旅游的对策思考——以龙游县南部山区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山区型 “ 农家乐 ” 旅游的对策思考 以龙游县南部山区为例 摘要: “ 农家乐 ” 的开发建设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了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有效推动了城乡经济发展,但是,在以 “ 农家乐 ” 为主体的乡村休闲短线旅游备受青睐的背后,越来越多的 “ 农家乐 ” 正逐渐呈现出程序化、都市化的趋势,但农家的本色少了,乡村的野趣淡了,农家参与体验性项目少的现象普遍存在。本文根据龙游县南部山区的庙下乡晓溪村、溪口镇合坑源、社阳乡大公村、沐尘乡马戍口村等村庄 “ 农家乐 ” 发展的实际情况,探讨山区型 “ 农家乐 ” 旅游的发展。 开题报告 关键词:农家乐,旅游,龙游县 近年来, “ 农家乐 ”

2、 以 “ 吃在农 家、住在农家、游在农家、乐在农家 ” 为主题的旅游业迅速增长,有效地拓宽了农业发展空间,推动了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 “ 农家乐 ” 也是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并逐步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手段。 “ 农家乐 ” 的开发建设有效推动了村庄经济发展,但是,在以 “ 农家乐 ”为主体的乡村休闲短线旅游备受青睐的背后,越来越多的 “ 农家乐 ” 正逐渐呈现出程序化、都市化的趋势:农家本色少了,乡村的野趣淡了,农家参与体验性项目少的现象普遍存在。龙游县南部山区的庙下乡晓溪村、溪口镇合坑源、社阳乡大公村、沐尘乡马戍口村等村庄依托山区 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农户

3、,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有效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案例概况 龙游县地处浙西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全县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景观资源,以浙江省 “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 工程为契机,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工程工作。在此前提下,龙游县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山水田园风光和人文要素,积极引导村庄进行 “ 农家乐 ” 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开题报告 庙下乡晓溪村 地处龙游县西南山区,距龙游县城 26公里; 村庄位于自然山体之间,有国家一级生态公益林保护区和省级野生动物保护区,是典型的山区农村。此外,村庄拥有得天独厚的晓溪生态沟长达 15 公里

4、,海拔 150-834米,沟内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越;沟谷有龙井瀑布、嘉靖年间修造的龙皇殿、新石器时代的古祭坛、古营寨等。多次省市级登山比赛在村庄的生态沟举办。 龙游县溪口镇合坑源,地处龙南中心镇 -溪口镇东首。合坑源农家乐旅游资源丰富,有海拨 650 米龙游尖、海拨 610 米的烟山、落差 16 米的银泉瀑布、五鼓舂声、红军故居、 1684 级的行军古栈道等景点,并且每一景点都具有一 个故事或古老的传说。村内遍布着百年树龄以上的红豆杉、龙柏、桂花、香樟等古树 1000 余株,并盛产富硒板栗、笋干、茶叶,而中国十大历史名茶之一 方山茶的千亩有机茶生态基地即位于此。 社阳乡大公村 村内有较多和较

5、古老的明清古建筑群,其建筑风格原汁原味,古色古香,溪水潺流,树木葱翠,空气清新,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大公村山青水秀,具有 “ 小九寨 ”之称,是生态与文化两相促进、相得益彰的成功典范。目前大公村已先后成功创建了市级特色文化村、市级生态示范村、市级农家乐特色村。 2 农家乐发展存在的问题 龙南山区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山清水秀,小桥流水,景色迷人,历史文化灿烂,民族风情独特,农家乐的开发建设形势一片大好,但现状农家乐的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 2.1 开发建设缺少整体性观念。 一是缺少整体的产业规划。大多数 “ 农家乐 ” 因没有统一的规划而以小农经济的形态存在,其发展上存

6、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服务质量难以适应现代消费需求。 二是在农家乐创办过程中,由于村民建筑大都为近年修建,农户的整体性观念不强,忽视了建筑模式、建筑风格上的统一考虑,导致村庄整体 缺少山区农村风貌。 三是农家乐为自发形成,布局过于分散,一家一户搞起农家乐,不利于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并有部分 “ 农家乐 ” 建设存在破坏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问题。 四是经营内容的雷同化,缺少新意,缺少参与性活动,导致农家乐餐馆化、宾馆化现象普遍存在。 2.2 配套公共设施建设滞后。 虽然农家乐的发展势头强劲,但由于缺少相关前景规划,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制约了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和提升。如排

7、污排水设施落后引起生活污水排放对自然水体造成不同程度污染;停车场地的缺乏影 响了村庄交通畅通;旅游公厕、环保设施建设的滞后影响游客的生活和生态环境等。可见,配套公共设施建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旅游业发展。 作文 2.3 经营形态较为单一。 村内农家乐主要以农家餐馆型经营形式存在。村庄通过原汁原味的农家菜吸引了游客,让游客感受了独特的农家风味,做到了 “ 吃在农家 ” ;让游客体验了回归大自然的纯朴乡村生活,做到了 “ 游在农家 ” 。但是,村庄的娱乐活动较少,娱乐场所开发建设滞后,不能很好地突出 “ 乐在农家 ”的主旨。总体上看,大多数农家乐没有明确的定位和经营理念 ,农家乐局限于 “ 喝喝

8、 茶、吃吃饭、打打牌 ” 的经营模式,缺乏对文化类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 ,缺少特色和品牌效应 , 阻碍了游、食、住、行、购、娱六位一体的产业链的形成。如灵山豆腐、庙下酒、方山茶等地道的农产品都没有很好地推广到农家乐这一产业之内。 2.4 市场拓展难以健康发展。 由于农家乐的发展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短期内,农家乐的服务水平难以满足游客需求,不能良好适应现代化消费需求,市场拓展难。一是农家乐旅游产品尚在起步阶段,产品市场产业链尚未成熟;二是农家乐客源市场定位低,以三级客源市场的县内游客为主,一、二级客源市场吸引 力较小;三是农家乐创办缺少创新意识,难以推出有吸引力的项目。 3 开发对策和建议 3.1

9、 提高认识,规划先行。 当前, “ 农家乐 ” 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 “ 三农 ” 问题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农村经济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的基本要求,具有长远的发展前景。 开题报告 首先应结合县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长远性规划,尽快编制县域农家乐产业发展规划,全局把握农家乐健康发展的命脉。 其次是根据县域农家乐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各乡镇(片区)农家乐的实施项目,避免重 复建设。 再次是对传统农家乐进行积极引导,使之由粗放型向集约化发展,由个体开发向联户成片发展,形成规模,产生整体效益。 简历大全 3.2 政府引导,多方协作。 首先是政府引导,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

10、控作用,推动 “ 农家乐 ” 又快又好地发展;其次是维护农户这一主体,调动其积极性,引导农户参与各级农家乐示范点的创建活动,改善软硬件设施,提升农家乐的品味;三是注重多方协作,目的是结合相关部门自身职能要求,适当给予农家乐开发建设一定的政策倾斜,并通过部门协作,为发展 “ 农家乐 ” 创造有利条 件;四是建立组织,规范管理,探索建立农家乐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和行业自律机制,规范和提升农家乐服务管理。五是积极开展专项旅游宣传和营销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信息化手段,扩大农家乐品牌的影响和社会知名度。 3.3 整合资源,培育特色。 一是依托自然山水景观,体现生态特色。利用乡村宁静秀美的山水环境

11、可以放慢生活节奏,让人体验淳朴民风,感受乡村传统文化,这就要求在“ 农家乐 ” 的建设过程中要抓住游客回归自然的心理,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加强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如大公村农家乐发展应结合古村落保护与村 庄建设规划,保护好村庄的建筑风貌、铁索岭自然环境和大公溪溪流环境,合理设置农家乐精品项目。 二是依托生态农业优势,形成产业特色。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逐步开发以农耕体验、农作物采摘、花木种养等为主的观光参与型 “ 农家乐 ” ,如合坑源方山茶采摘、高山板粟采摘等;利用山区丰富的竹木资源,发展竹木工艺品加工,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扩大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如利用晓溪村的竹木资源,建设竹木工艺品

12、加工基地,生产、销售本土旅游纪念品,结合合坑源方山茶采摘、高山板粟采摘强化游客参与性,如此一来,不仅增加了农产品 的附加值,促进了农村特色产业的联动发展,而且也大大丰富了农家乐的乡土味道,更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和游客需要。 三是引导农户规模发展生态种养业,让农产品直接成为旅游接待的商品。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应引导农家乐经营户及其他村民利用庭院圈养、山地放养等形式,大力发展土鸡、土鸭、清水鱼等特色养殖业,同时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种植如富硒大米、富硒茶叶、富硒蔬菜等,体现 “ 农 ”味。 4 结语 总之, “ 农家乐 ” 休闲旅游业是集休闲观光、感受乡土风情、体验农业文明于一体的农村产业,其主旨是体现 “ 农 ” 的氛围、 “ 家 ” 的感觉、“ 乐 ” 的滋味,其开发建设不仅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还要在深度挖掘民俗风情、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特色民居、民间绝活、民间技艺等方面进行深入和提升,让 “ 农家乐 ” 展现更多的乡土文化色彩。参考文献( References) 温芳 . 农家乐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D. 南京师范大学, 2005. 郑虹 . 杭州市 “ 农家乐 ” 旅游项目开发现状与改进思考 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S2. 邓小兰 . 从 “ 乡土情结 ” 看农家乐的发展走向 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7( 03) . 开题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