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生态系统构成及其优化探讨.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09164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金融生态系统构成及其优化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金融生态系统构成及其优化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金融生态系统构成及其优化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金融生态系统构成及其优化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金融生态系统构成及其优化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农村金融生态系统构成及其优化探讨 摘要:本文用生态优化理论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系统中的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各自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发现,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存在以下问题:真正服务于农业的农村正规金融生态主体数量明显不足,且功能退化,未形成分层竞争机制,信息不对称;农村非正规金融生态主体虽无合法地位却十分活跃的充斥着农村金融市场,给农户和农企的融资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扰乱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以及信用环境不佳。具体的解决方案有: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生态主体结构体系,培育分层竞争的农村金融生态主体, 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生态主体的健康发展;健全农村金融法

2、律保障体系,改善信用环境和经济环境等。 作文 关键词:农村;金融生态;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环境 一、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的内涵及构成 农村金融生态系统指的是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为农业、农村、农户和农企提供资金融通及金融服务的各类金融机构,以及这些金融机构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和它们与农村经济、农村金融发展相关联的所有因素形成的一种均衡的、动态的系统。与生物学中的自然生态系统一样,农村金融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系统。 各农村金融生态主体之间的关系犹如自然生态环境中动植物之间的关系一样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农村金融生态系统中的经济、法制和传统习俗等就犹如自然生态系统中动植

3、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土壤、阳光和自然水分等,是农村金融生态主体生存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事实上,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包括农村金融生态主体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两大部分(如图 1-1)。农村金融生态主体指的是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包括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则包括与农村金融业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农村经济环境、农村信用环境、农村法制环境等。 图 1-1 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结构图 二、农村金融生态主体优化 要想发展农村首先就要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环节在于发展农村金融,这就要不断的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包括农村金融生态主体的优化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垄断的、单一

4、数量的农村金融生态主体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信贷需求,同时也导致了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和寻租行为的发生。因此,培育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生态种群是改善和维持农村金融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重要环节。 思想汇报 (一)完善农村正规金融主体间的种群竞争机制 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时生活着的同种个体的集群。例如,同一鱼塘内的鲤鱼或同一树林内的杨树。农村正规金融主体的种群就是指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合乎法律程序而成立的金融机构(如图 1-1 中所示)。完善的种群竞争机制可促进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内部的平衡和健康发展,使之更好的服务农业。这就需要多元化的主体参与竞争完善种群竞争机制,形成良性的农村金融生态系统。事实

5、上,农村地区的正规金融主体是非常单一的,许多地方仅剩下农信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正规金融生态主体由于缺乏竞争,普遍缺乏活力和产品的创新能力:金融产品基本停留 在传统的信贷产品上,缺乏针对需求的变化而进行的创新。这意味着农村正规金融主体之间的种群竞争机制并未发挥有效作用。以农村信用社为例,只有少数乡镇的农信社开通了代收水电费之类的中间业务,例如代销国债、基金、投资顾问、项目理财等科技含量较高的银行创新业务几乎没有;即使针对农户的主打业务 -小额农贷,也由于贷款手续复杂、贷款额度低、贷款期限短等特点,与农村资金需求多样化、农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农业产业化对资金的需求增加等现状不适应;而且其贷款一般

6、需提供抵押或质押,且抵押品种仅有农机具、房屋等有限的品种,缺少针对农民 、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金融服务创新。同时,种群的单一性违反了生态多样性原理,致使农村正规金融生态主体功能异化:大量资金从农村流向城市,农户难从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获得贷款,多种金融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 地方政府可通过颁布政策来支持并培育多元化、多层次、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农村正规金融主体,并鼓励其农村在金融市场上参与竞争,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农村金融需求。具体可如下操作:( 1)发挥中国农业银行在农村正规金融主体中的骨干作用,利用其在资金、网络和专业等方面的传统优势,扩大支农业务规模,增强对农 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7、的信贷支持;完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功能,鼓励其业务向商业性支农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延伸;( 2)深化农信社的制度改革,真正地做到 “政企分开,产权明晰 “。理顺省联社与农村合作社之间的关系,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与管理水平;鼓励邮政储蓄银行加大支农信贷力度,发挥其接近农村金融需求者的优势与农信社展开良性竞争;这样既有利于形成农村正规金融主体有效和谐的竞争机制,也满足了农村各层次的金融需求。同时使得处于农村金融生态 “中间位 “的农信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得到更加充实的力量。( 3)鼓励农村正规金融 主体针对本地需求积极开发新的贷款品种、采取更加灵活的担保方式和信贷模式为农村资金需求者发放贷款。例如

8、,建立金融机构的农村社区服务机制,解决农村资金汇划、汇兑难的问题,方便农民务工收入的异地汇兑和非现金支付;针对农户和农企的实际情况,探索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新的担保形式。( 4)鼓励农户自愿互助担保、农户联保,也可以建立农业贷款担保机构,弥补农户联保的缺陷。为了避免政府信用的滥用,同时也因为政府财力有限,所以笔者不建议地方政府牵头组建政策性担保公司,最好是运用政策手段,鼓励建立民间出资的商业化担保公司 和会员出资的会员制担保公司的,政府可在担保公司创建初期注入一定的启动资金,并对担保公司的经营收入实行免税等优惠政策,为农村金融生态主体拓宽贷款范围、扩大贷款覆盖面提供信贷资金的安全保障

9、。 开题报告 (二)健全农村非正规金融主体进入和退出机制 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存在着物竞天择的优胜劣汰机制,这一机制有效的平衡了自然生态系统中生态主体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竞争,形成了和谐共存的自然生态体系。农村金融生态系统中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的关系亦应如此,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 农村金融生态主体中 总结大全 的正规金融机构虽有广泛的基础设施、资金来源以及合法的地位,但他们远离农户,对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和各种风险情况的降低都比较困难且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另外,农村的正规金融还存在着市场缺位的现象,农信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中暂且处于垄断地位,并不存在着真实有效的优胜劣汰竞争机制。而农村的非

10、正规金融主体无死板的制度约束,贷款也不需繁琐的审批,节约了交易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且借贷者之间相互了解,信息获取容易,解决了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保障了农村的季节性和短期性资金需求,同时也增加了农 村金融主体的数量,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农村的非正规金融组织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持,受到国家的严格管制,不能公平的参与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其生长空间受到挤压,终究会影响农村金融生态主体的健康发展。 所以,应当客观地分别治理农村金融生态主体中的非正规金融主体(如图 1-1 中所示)。在我国,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要求非常苛刻,这不但不利于农村金融生态主体之间的有效竞争,而且还不

11、利于农村金融服务质量的改善和金融产品的创新。想改善这一局面,就必须健全农村非正规金融主体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做到农村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平等进入、退出和公平竞争。具体操作如下:( 1)降低农村金融行业准入门槛。鼓励一些农村非正规金融成立民营小额信贷组织、民营合作银行、私人银行或以真正入股的方式参与农村信用社的改制;鼓励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成立资金互助组织,这样既增加民间资本的组织性、制度性和安全性,又赋予其合法身份公平参与竞争,还节约了管理成本。( 2)建立金融行业退出制度。强制要求农村金融机构参与存款保险制度:存款类金融机构必须要按规定标准参加存款保险、缴纳保费;一旦遇到金融机构破产,就由存

12、款保险机构参与清算并及时向存款人 赔付,这样既予以存款人经济补偿,也保护了其合法利益,又能及时化解农村金融风险,保障农村金融主体的安全退出。( 3)正确引导和保护自由契约。对不愿 “正规化 “的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可为其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通过正确引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自由契约,使其成为农村金融生态主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农村信贷市场上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信贷分层竞争机制。 总结大全 三、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的环境优化 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系统,不仅要优化农村金融生态主体,同时还要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即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中的法律环 境、经济环境和信用环境的优化。具体分析如下: (一)农村金融

13、生态系统中正规金融的环境优化 1、农村正规金融法律环境的优化 健全农村金融法律保障体系,规范和完善有关交易主体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法规,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充分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具体优化措施如下:( 1)完善破产法。在破产法中把破产起诉明确规定为制约借款人的最后武器,通过法律规范债务人社会保障资金方面的问题,规定债权人可享有这笔资金的优先受偿权,切实保障债权人的合法利益。( 2)补充刑法条款。在补充其条款时,增 加对欺诈贷款、逃债等行为惩罚力度和量刑力度,严格追究债务人及相关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加重对其经济惩罚。( 3)加强担保法和物权法的应用。在这些法律条文中要明确规定优先受偿权

14、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完善资产抵押的法律程序等问题。( 4)运用司法和行政执法手段,增加违法失信者的违约成本。加大对违约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例如,把违法失信人员的名单公布于银行系统的网站上以示惩戒,并规定其在五年之内失去贷款的申请资格,另外还需交纳一笔违约惩罚资金等。 2、农村正规金融经济环境的优化 农村正规金融的 环境优化还应包括经济环境的优化,经济环境的优化重点在于金融监管。适度合理的金融监管可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和效率。具体优化措施如下:( 1)落实金融监管责任,建立金融监管问责制。在金融监管问责制中明确规定只要是因贷款出现问题而造成金融机构的损失,那么事发后无论当时提供贷款的负责人

15、是否在岗都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以此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提高贷款质量。( 2)及时正确的评估并矫正农村正规金融主体所面临的风险。由于金融市场上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成的问题。为了确保农村正规金融主体会计信息和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加强金融信息的透明度,金融监管部门必须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来解决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另外,还要注意控制农村金融机构资产所存在的动态风险。( 3)加强对农村正规金融主体的内部横向监控。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在办理信贷业务时,必要做到贷、审分离 -科学分离贷前调查、审查、审批和贷后管理等环节的各项职责,实现岗位之间及部门之间的相互牵制。( 4)充分

16、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构建农村正规金融主体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可依据自身的情况开展信贷风险预警分析,并把分析成果及时在金融互联网上发布和反馈 ,进行信息共享。 3、农村正规金融信用环境的优化 社会信用体系不仅可以遏制市场上交易时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还可对失信行为进行记录、揭露和惩戒,充分保护诚实守信者的经济利益。它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道和长效机制。因此,必须优化农村正规金融的信用环境,以维持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体优化措施如下:( 1)加强农村的诚信宣传力度。对农村借款人进行诚信教育,增加农村金融机构借贷信息的透明度,遏制市场交易当事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改善农村社会信用状况

17、;( 2)建立失信受损机制。鼓励并支持农村金融机 构建立农民和农企的信用记录数据库,并城镇联网将相关信息公布于网上,在一定年限内限制金融机构对信用缺失的债务人再次提供贷款,以示惩戒;( 3)建立诚信获益机制。对信用等级高的农村借款人提供优惠政策,如可享有优先贷款权、高额度贷款权、另外还可享有低利率贷款以及延长还款期限等特权。( 4)加强农村政府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务部门、农民自组织协会之间的联系,做好这些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由政府来引导农村正规金融主体把各自的信贷政策、诉讼结案率和执行率与农村信用挂钩。 (二)农村金融生态系统中非正规金融的环境 优化 1、农 开题报告 t 村非正规金融法

18、律环境的优化 农村非正规金融在我国长期处于被取缔和被打击的不法地位,因为它容易成为洗钱或放高利贷等具有犯罪性质的组织机构,并且这种行为和机构屡禁不止,还有更为猖獗的发展趋势。原因在于,首先,借款人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或出于借款便捷、手续简单、所需时间不长,借贷额度偏高(低)、期限不长(长)等原因的考虑会优先选择民间借贷;再者,要促进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的良性竞争以及发挥非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经济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必须促成农村非正规 金融的合法性。这就需要做到:( 1)完善非正规金融的立法。尽快制定民间融资法,完善合同法,把民间金融机构的活动通过法律、登记、自律等管理方式进行规范,为民间金融

19、创造必备的法制环境。( 2)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尽可能的把农村非正规金融纳入到农村合作金融体系中去,体现利益上的自愿性,对具有组织性的非正规金融进行改造,让民间资本可真实的入股农信社;对不愿进入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非正规金融机构提供宽松的政策,允许其在适度的范围内自由发展。( 3)完善反垄断法。打破农村正规金融垄断农村金融市场的局面,为农村正 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和谐共生创造有利的竞争环境和条件。 2、农村非正规金融经济环境的优化 农村非正规金融由于缺乏规范性,很容易为非法资金提供便利,甚至会演变为带有犯罪性质的组织,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加快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经济环境优化

20、,适时向社会披露农村金融信息、揭示农村金融风险,形成风险自负机制。这就必须做到:( 1)放松利率管制。尽早实现利率市场化,使利率能够真正的体现出资金的供求关系,充分发挥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贴近农村,信息获取真实有效,经营灵活,手续便捷的优势。( 2)健全农村非正规金融主体的监管指标体系和风险监管预警体系。按照高风险严监管的原则,同时进行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监管,做到真实有效的监管。( 3)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增强信息的透明度,解决农村借款人与农村非正规金融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社会监督能力和市场约束能力。( 4)实现农村非正规金融监管的多元化。把中央银行、合格的金融审计机构和存款保险公司都

21、归纳为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监管机构,令其利益相互牵制并与监管机制相互制衡,以便获得民间金融的真实信息。( 5)重视行业的自律性。把行业自律作为政府外部监管的有效 补充。 四、小结 本文分析显示:在现存的农村金融生态系统中,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两大农村金融主体是一种替代与互补共存发展的生态关系。对待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政府部门应加以引导,使之与农村正规金融主体协调发展并服务于正规金融无法服务的领域,同时还要优化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生态环境,使两者形成一个和谐的农村金融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王煜宇 .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的演进逻辑与路径创新 J.法学论坛 ,2009,(5). 李洁 .农村民间金融

22、规范化探析 J.法制与经济 ,2009,(8). 安菁 蔚 ,任大鹏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法律思考 J.中国农村观察 ,2005,(4). 彭川西 ,罗润年 .我国农村金融问题的现实思考 J.金融研究 ,2001,(1):39-42. 王玉芝 ,袁世伟 .重塑农村金融体制的思考 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6,(6):70-71. 郭卫 .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问题研究 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2,(11):39-41. 谢平 ,徐忠 .公共财政、金融支农与农村金融改革 -基于贵州省及其样本县的调查分 J.经济研究 ,2006,(4):107-115. 易 可君等 .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的重构 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6,(5): 2-7 吴晨映 .河南农村征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问题探讨 J.征信 ,2010,(4):24 26 何凤霞 .加大农村政策性金融对河南现代农业支持的路径分析 J.改革与战略 ,2009,(2): 16-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