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版)解读,哮喘指南的推广与规范化治疗(儿童),内容,支气管哮喘的定义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分期与分级难治性哮喘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治疗儿童哮喘常用的药物儿童哮喘防治教育与管理哮喘的未来研究的方向儿童哮喘病例分享,支气管哮喘的定义,支气管哮喘的定义,2016版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2008版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
2、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一、儿童哮喘的临床特点二、6岁儿童喘息的特点三、哮喘的诊断标准四、哮喘诊断的注意点五、咳嗽变异性哮喘(CAV)的诊断六、哮喘诊断和病情监测评估的相关检查,一、儿童哮喘的临床特点,1.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儿童期非特
3、异的呼吸道症状。2.典型哮喘的呼吸道症状具有以下特征:诱因多样性:上感、过敏原暴露、剧烈运动反复发作性:当遇到诱因时突然发作或呈发作性加重;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或换季时发作或加重;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明显的缓解期。,3.湿疹、变应性鼻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或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增加哮喘诊断的可能性。4.哮喘患儿最常见异常体征为呼气相哮鸣音,但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患儿可能没有异常体征。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严重的气道阻塞,呼吸音可明显减弱,哮鸣音反而减弱甚至消失(“沉默肺”),此时通常存在呼吸衰竭的其他相关体征,甚至危及生命。5.哮
4、喘患儿肺功能变化具有明显的特征。,二、6岁儿童喘息的特点,1.按症状表现形式分为:发作性喘息:喘息呈发作性,常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发作控制后症状可完全缓解,发作间歇期无症状。多诱因性喘息:喘息呈发作性,可由多种触发因素诱发,喘息发作的间歇期也有症状(如夜间睡眠过程中、运动、大笑或哭闹时)。临床上这两种喘息表现形式可相互转化。,早期一过性喘息,多见于早产和父母吸烟者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导致的肺发育延迟大多数患儿在3岁之内喘息逐渐消失,早期起病的持续性喘息,3岁前起病主要表现为与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的反复喘息喘息症状一般持续至学龄期,部分患儿在12岁时仍然有症状无特应症表现,也无家族过敏史,迟发性
5、喘息/哮喘,有典型的特应症,往往伴有湿疹哮喘症状常迁延持续至成人期气道有典型的哮喘病理特征,前两种类型的儿童喘息只能通过回顾性分析才能做出鉴别;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上述表型分类方法通常无法实使,这些表型分类的临床指导意义尚待探讨。,具备典型的临床症状或体征:反复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运动以及过度通气(如大笑和哭闹)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三、喘息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不典型者(无明
6、显喘息或体征):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同时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压力定量气雾剂200400 ug)后15 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l)增加12%;抗炎治疗后肺通气功能改善: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或)抗白三烯药物治疗48周,FEV1增加12%。3. 最大呼气峰流量(PEF)日间变异率(连续监测2周)13%。,儿童哮喘的漏诊率达30%。对于临床症状和体征提示哮喘,尽可能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以获取可变呼气气流受限的客观诊断依据,避免诊断不足和诊断过度。80以上的哮喘起
7、始于3岁前,持续性哮喘的肺功能损害往往开始于学龄前期,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四、哮喘诊断的注意点,哮喘预测指数可评估幼龄儿童发生持续性哮喘的危险度:在过去1年喘息4次,并且1项主要危险因素或2项次要危险因素,为哮喘预测指数阳性。,次要危险因素:(1)有食物变应原致敏的依据(2)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4(3)与感冒无关的喘息。,主要危险因素:(1)父母有哮喘病史(2)经医生诊断为特应性皮炎(3)有吸入变应原致敏的依据,4周,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重,以干咳为主,不伴有喘息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有效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支气管激发试验阳
8、性和(或)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2 周)13个人或一、二级亲属特应性疾病史,或变应原检测阳性,五、咳嗽变异性哮喘(CAV)的诊断,六、哮喘诊断和病情监测评估的相关检查,肺通气功能检测,有助于哮喘确诊;是评估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的重要依据对于FEV1正常预计值80的疑似哮喘患儿,可选择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气道反应性对于FEV113%均有助于确诊,过敏状态检测,早期食物致敏可增加吸入变应原致敏的危险性,吸入变应原的早期致敏是预测发生持续性哮喘的高危因素。反复喘息的儿童均推荐。,气道炎症指标检测,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非特异性诊断指标),支气管镜检查,
9、反复喘息或咳嗽儿童,经规范哮喘治疗无效,怀疑其他疾病,或哮喘合并其他疾病,如气道异物、气道局灶性病变(如气道内膜结核、气道内肿物等)和先天性结构异常(如先天性气道狭窄、食管一气管瘘)等,应考虑予以支气管镜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胸部影像学检查,哮喘诊断评估时,不建议进行常规胸部影像学检查。反复喘息或咳嗽儿童,怀疑哮喘以外其他疾病,依据临床线索,选择进行胸部X线平片或CT检查。,哮喘临床评估工具,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哮喘控制问卷ACQ和儿童呼吸和哮喘控制测试TRACK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分期与分级,哮喘分期,突然发生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急性发作期,近3个月
10、内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慢性持续期,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临床缓解期,哮喘的分级,控制水平的分级:用于评估已规范治疗的哮喘患儿是否达到哮喘治疗目标及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以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依据哮喘控制所需的的治疗级别进行回顾性评估分级哮喘急性发作严重度分级:应对哮喘急性发作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一、哮喘控制水平的分级,1、哮喘症状控制水平的评估:通过评估近4周的哮喘症状,确定目前的控制状况(表l、表2)分为良好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2、未来危险因素评估:
11、肺功能检测是未来风险评估的重要手段未来发生急性发作危险因素;未启动ICS治疗;ICS使用不当(包括ICS剂量不足、吸入方法不正确、用药依从性差);频繁使用短效2受体激动剂(SABA)。不可逆肺功能损害危险因素:未启动ICS治疗;ICS使用不当(包括ICS剂量不足、吸入方法不正确、用药依从性差)。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危险因素:过度使用SABA(使用定量压力气雾剂200吸月)是哮喘相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二、疾病严重程度分级,轻度持续哮喘第1级或第2级阶梯治疗方案治疗能达到良控制的哮喘;中度持续哮喘第3极阶梯治疗方案治疗能达到良好控制的哮喘重度持续哮喘需要第4级或第5级阶梯治疗方案治疗的哮喘,三、哮
12、喘急性发作严重度分级,注:a(1)判断急性发作严重度时,只要存在某项严重程度的指标,即可归入该严重度等级;(2)幼龄儿童较年长儿和成人更易发生高碳酸血症(低通气);PEF:最大呼气峰流量;SABA:短效2受体激动剂,注:a血氧饱和度是指在吸氧和支气管舒张剂治疗前的测得值;b需要考虑儿童的正常语言发育过程;c判断重度发作时,只要存在一项就可归入该等级,难治性哮喘,难治性哮喘,概念:难治性哮喘是指采用包括吸入中高剂量糖皮质激素和长效2受体激动剂两种或更多种的控制药物,规范治疗至少3-6个月仍不能达到良好控制的哮喘,判断是否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及其严重程度;,判断药物治疗是否充分,用药的依从性和吸入技
13、术的掌握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相关或使哮喘加重的危险因素,如胃食管反流、肥胖伴(或)不伴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变应性鼻炎或鼻窦病变、心理焦虑等;,与其他具有咳嗽、呼吸困难和喘息等症状的疾病鉴别诊断,反复评估患儿的控制水平和对治疗的反应,难治性哮喘的诊断和评估应遵循的基本程序,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一、治疗的目标,达到并维持症状的控制维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使肺功能水平尽量接近正常预防哮喘急性发作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二、防治原则,防治原则:越早越好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治疗包括:急性发作期:快速缓解症状,如平喘、抗炎治疗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
14、期:防止症状加重和预防复发,并做好自我管理,疾病评估,预干预或间歇使用抗炎,适级(强化)选用长期控制药(ICS,LTRA,联合治疗),停药 观察,定期随访,降级治疗直至最低维持剂量,评估控制状况,良好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升级治疗,强化升级治疗,3个月,13个月,未控制,控制改善,控制改善,ICS:吸入性糖皮质激素LTRA: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儿童哮喘管理流程图,评估调整治疗监测,三、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见下面四图,进行比较。,2016版 6岁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2008版 5岁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2016版 6岁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2008版 0.95,12h内疗效不完全 病史:
15、高危患儿 体格检查:轻至中度症状 PEF70% 血氧饱和度无改善,1h内疗效差 病史:高危患儿 体格检查:重度症状、嗜睡、烦 躁、意识模糊 PEF6 kPa PaO28 kPa(吸空气时),哮喘急性发作的医院治疗流程(3),回家处理 继续吸入2受体激动剂 大多数病例可短期给予口服 糖皮质激素,同时吸入糖皮质 激素 教育患儿 正确用药 执行活动计划 密切进行随访治疗,收住院 氧疗 吸入2受体激动剂或+抗胆 碱能药物 全身性糖皮质激素 静脉给茶碱类药物 监测PEF、血氧饱和度、脉 搏及茶碱 血药浓度,收重症监护病房 吸氧 每14小时吸入2受体激动 剂或持续地吸入2受体激动 剂+抗胆碱能药物 静脉给
16、予糖皮质激素 静脉给予茶碱类药物 考虑静脉使用2受体激动剂 考虑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出院如PEF预计值或个人最佳值的70%,维持用口服/吸入型药物,缓解,无改善(612h),缓解,五、临床缓解期的处理,鼓励患儿坚持每日定时测量PEF、监测病情变化、记录哮喘日记注意有无哮喘发作先兆,一旦出现应及时使用应急药物以减轻哮喘发作症状病情缓解后应继续使用长期控制药物控制治疗的剂量调整和疗程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防止哮喘发作、保持病情长期控制和稳定治疗并存疾病,如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及胃食管反流等,1、单用低剂量ICS能达到控制时,可改用每日1次给药。2、单用中高剂量ICS者,在达到并
17、维持哮喘控制3周后剂量减少25%50%。3、联合使用ICS和LABA者,先减少ICS约50%,直至达到低剂量ICS才考虑停用LABA。4、使用二级治疗方案能维持控制,并且6个月1年内无症状反复,可考虑停药。5、有相当比例的6岁哮喘患儿的症状会自然缓解,每年至少要进行两次评估以决定是否需要继续治疗,经过36个月的控制治疗后病情稳定,可以考虑停药观察。6、要重视停药后的管理和随访。如果出现哮喘症状复发,应根据症状发作的强度和频度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控制治疗剂量的调整和疗程,AIT是通过逐渐增加剂量的变应原提取物对过敏患儿进行反复接触,提高患儿对此类变应原的耐受性,从而控制或减轻过敏症状的一种治
18、疗方法。AIT是目前可能改变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唯一治疗方法。AIT适用于症状持续、采取变应原避免措施和控制药物治疗不能完全消除症状的轻、中度哮喘或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六、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治疗儿童哮喘常用的药物,治疗儿童哮喘的常用药物,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2受体激动剂(LABA)缓释茶碱抗IgE抗体,有效治疗哮喘,控制药物:通过抗炎控制哮喘,缓解药物:解除支气管痉挛,缓解症状,速效吸入2受体激动剂吸入性抗胆碱能药物短效茶碱短效口服2受体激动剂,+,用药方法,吸入给药,口服用药,肠道外给药:静脉、皮下、肌肉注射等,控制药物:吸入糖皮质激素(ICS),ICS是哮喘长期控
19、制的首选药物,可有效控制哮喘症状、改善生命质量、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减少哮喘发作、降低哮喘死亡率,注:a此剂量非各药物间的等效剂量,但具有一定的临床可比性。绝大多数患儿对低剂量ICS治疗有效;CFC氟利昂;HFA氢氟烷;DPI干粉吸入剂,注:a此剂量为相对安全剂量;HFA氢氟烷;pMDI压力定量气雾剂,控制药物:白三烯调节剂,包括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国内主要用药)和白三烯合成酶(5-脂氧化酶)抑制剂可单独应用于轻度持续哮喘的治疗,尤其适用于无法应用或不愿使用ICS、或伴过敏性鼻炎的患儿;可部分用于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与ICS联合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哮喘患儿,可以减少糖皮
20、质激素的剂量,并提高ICS的疗效有证据表明LTRA可减少2-5岁间歇性哮喘患儿的病毒诱发性喘息发作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制剂为孟鲁司特钠片:15岁,10mg,每日1次;6-14岁,5 mg,每日1次;2-5岁,4mg,每日1次;孟鲁司特钠粒剂(4 mg)可用于1岁以上儿童。,控制药物:吸入型长效2受体激动剂(LABA),包括沙美特罗和福莫特罗主要用于经中等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仍无法完全控制的5岁儿童哮喘的联合治疗福莫特罗起效迅速,按需用于治疗急性哮喘发作ICS与LABA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炎和平喘作用,适用于中重度哮喘鉴于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考虑,不应单独使用LABA,控制药物:茶碱,茶碱与糖皮质激素联
21、合用于中重度哮喘的长期控制茶碱的疗效不如低剂量的ICS最好用缓释(或控释)茶碱,以维持昼夜稳定的血药浓度其副作用较多,过量使用可致抽搐、昏迷、死亡应尽量避免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甲氰米胍、喹诺酮及酮替芬同时使用,控制药物:长效口服2受体激动剂,包括沙丁胺醇控释片、特布他林控释片、盐酸丙卡特罗、班布特罗等可明显减轻哮喘的夜间症状由于其潜在的心血管和神经肌肉的不良反应,不主张长期使用对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几乎无预防作用,控制药物:全身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仅适用于重症未控制的哮喘患者,尤其糖皮质激素依赖型哮喘为减少其不良反应,可采用隔日清晨顿服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副作用大,选择最低有效剂量,
22、避免长期使用,控制药物:抗IgE抗体,对IgE介导的过敏性哮喘具有较好的效果由于价格昂贵,仅适用于血清IgE明显升高、吸入糖皮质激素无法控制的12岁以上重度持续性过敏性哮喘患儿,控制药物:抗过敏药物,口服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酮替芬等对哮喘的治疗作用有限有助于控制明显特应症体质者的哮喘,控制伴变应性鼻炎和湿疹等患儿的过敏症状,控制药物: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预防对其他变应原的致敏不主张多种变应原同时脱敏治疗注意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包括急性全身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和哮喘严重发作,缓解药物:短效2受体激动剂(SABA),SABA是最有效、临床应用最广泛的速效支气管舒张剂吸入型2受
23、体激动剂广泛用于哮喘急性症状的缓解治疗常用的SABA有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可吸入给药或口服、静脉或透皮给药:吸入给药:缓解哮喘急性症状的首选药物,适用于所有儿童哮喘。也可作为运动性哮喘的预防药物。注意不能长期应用。口服给药:一般用于轻、中度持续发作的患儿,尤其是无法吸入的年幼儿童静脉给药:持续雾化吸入无效或无法雾化吸入的严重哮喘发作者,缓解药物:全身型糖皮质激素,早期加用口服或静脉糖皮质激素适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较重吸入高剂量激素疗效不佳近期有口服激素病史的患儿对严重哮喘发作应及早静脉给药不推荐在哮喘治疗中使用激素冲击疗法,缓解药物:吸入抗胆碱能药物,吸入型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溴托铵,可阻断
24、节后迷走神经传出支,通过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可舒张支气管起效较慢,长期使用不易产生耐药,不良反应少常与2受体激动剂合用,尤其适用于夜间哮喘及痰多患儿剂量为每次250500g,用药间隔同2受体激动剂,缓解药物:茶碱,具舒张气道平滑肌、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等作用一般不作为首选用药适用于对最大剂量支气管扩张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无反应的重度哮喘使用时应在ECG监测下使用,缓解药物:其他药物,抗菌药物多数哮喘发作无抗生素常规使用指征对有细菌或非典型病菌感染证据者给予针对性治疗免疫调节剂反复呼吸道感染诱发喘息发作者可酌情加用中药,儿童哮喘吸入装置的选择,儿童哮喘防治教育与管理,哮喘对患儿及其家
25、庭、社会有很大的影响。虽然目前哮喘尚不能根治,但通过有效的哮喘防治教育与管理,建立医患之间的伙伴关系,可以实现哮喘临床控制。做好哮喘管理与防治教育是达到哮喘良好控制目标最基本的环节,哮喘管理,目标是有效控制哮喘症状,维持正常的活动能力;减少哮喘发作的风险,减少肺损伤及药物不良反应。建立医生与患儿及家属间的伙伴关系确定并减少与危险因素接触建立哮喘专科病历评估、治疗和监测哮喘,哮喘防治教育,(一)哮喘早期预防母亲怀孕及婴儿出生后避免接触香烟环境。提倡自然分娩。鼓励母乳喂养。出生1年内婴儿尽量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二)患者教育内容哮喘的本质、发病机制。避免触发、诱发哮喘发作的各种因素的方法。哮喘加重
26、的先兆、发作规律及相应家庭自我处理方法,制定哮喘行动计划。自我监测,掌握PEF的测定方法,记哮喘日记,了解各种长期控制及快速缓解药物的作用特点、药物吸入装置使用方法(特别是吸入技术)及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对策。哮喘发作的征象、应急措施和急诊指征。心理因素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三)教育方式门诊教育;集中教育;媒体宣传;网络教育;定点教育;医生教育,哮喘的未来研究的方向,一、儿童哮喘群体和个体发病趋势的流行病学研究。二、遗传基因和环境交互作用对儿童哮喘发病的影响。三、室内环境干预对儿童哮喘的防治作用。四、儿童哮喘防治方案的创新和优化研究。五、儿童哮喘自然病程、疗程及停药指征的探讨。六、吸入激素对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影响的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七、在互联网十时代,探讨中国儿童哮喘的管理行动计划。八、哮喘个体化诊疗。,未来研究的方向,儿童哮喘病例分享,病例摘要,现病史:既往史:,病历摘要,查体:辅助检查:,讨论,该患儿能否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如果是,分期和分级如何?应为该患儿制定何种治疗方案?,参考内容,根据患儿病史资料,诊断为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