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浅析 摘 要:文学作品鉴赏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文学作品鉴赏,学生能够进行自我建构,并发展自身的能力。自新课改以来,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要求更高了,它摒弃了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理念,而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本文分析了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中的问题,并就教学策略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探析 文学作品鉴赏属于一种审美活动,其本质是以审美的态度来看待文学作品。语文的文学性一度被漠视,所以实际上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更多的是注重知识、技能、智力等方面的培养,而忽视情感、态度等的培养,造成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僵化,
2、广受诟病。从这个角度来看,对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的意义 由于升学带来的压力,很多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讲解文 学作品时,只按照出题规律对文章做板刻的总结、归纳这种解构会导致文学作品支离破碎学生只学习到做题的技巧,其文学素养没有得到真正的提升很多学生语文成绩很好,但是实际的文学鉴赏能力却很低,这足以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戏剧,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各个时代的思想结晶,深入地学习这此文学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给予学生美的熏陶,对于学生精神发展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文学作品有很
3、多种表现手法,结构上的手法包括倒叙、插叙,修辞上的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等等学生在对这些表现手法的学习中,不但能 够更好地领悟文章主旨,还能够将其作为自己今后在写作中的借鉴文学作品的写作内容也包含了很多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文学作品感受到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了解历史上的知识,或者由文学作品中找到解决生活中困惑的答案。 2 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中的问题 当前的文学作品鉴赏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下面笔者来做具体的分析。 第一,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尽管新课程改革在深入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中把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心的现象,学生的
4、 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文学作品鉴赏教学更注重知识的灌输、技术性分解、强化训练,学生完全是在被动地学习,被动地接受。 第二,缺失人文关怀。在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中,文学作品只是被当作一般的文章来处理,比如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分析句子等。而这些都是站在 “ 唯知性 ”“ 贬直觉 ” 的角度来实施教学,于是文学鉴赏成了一种僵死的解剖物,学生在其中仅仅得了技法,而没有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这种教学实际上抽离了人的情感、意志、个性,所以也就背离了文学作品鉴赏的归宿 人性关怀。 第三,文 学作品解读的方式程式化。文学作品本就是意蕴丰富,而当前的文学作品鉴赏教学总是以肢解文学作品为解读
5、方法,比如给作品分段并归纳段意,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等。鉴赏教学的每一步都被安排好,文章被按部就班地解构、解析,语言成了一种没有情感的、僵硬的、冰冷的语码。而这种程式化的解读方式使语文的教育意义被扭曲,语文课成为束缚学生思想和情感的桎梏。 第四,文学作品鉴赏的现代教学存在误区。在新课改实施之后,许多现代教学方法与理念被引进到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课程中。然而,因为教学经验不足、教师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等原 因,现代教学并没有体现出它的优势,反而造成课堂教学变得肤浅、浮躁。以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为例,在合作学习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是还没有进行充分的阅读与思考就进行小组讨论,结果就是学生没有从合作学习当
6、中获得实质性的进步,反而变得更加茫然。 3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策略 1、美读。声音能够传情达意,而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在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美读的作用,通过诵读的方式来把握文本。所谓的美读简单而言就是声情并茂的吟诵,在吟诵中传递出文本所要表现的情感、画面 和意境。而在具体的做法上,诵读者要将自己的身心完全投入到诵读当中,声音要有激情,要饱满,通过语气、节奏、语调等的调节来表现文中的变化。 2、沉潜到文学作品中,深度开拓作品的意蕴。在中国的审美理念中,含蓄、意蕴是最重要的文化追求,因而文学作品往往寄寓作者深层的意蕴,而文学作品鉴赏就是要深入挖掘作品的
7、意蕴。所以,在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沉潜到文学作品中,沉浸到语言文字所构筑的环境中,将各种心理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体验艺术的妙处。 3、通过比照的方式来鉴赏作品。好与坏、 优与劣,都是相对而言,都是在比照中得出来的,文学作品的鉴赏同样如此。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比照的方法,让学生自己通过比照体味作品的精妙之处。首先是将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从而把握作者的行文风格和思想层次。例如,张晓风有多篇寄情于物的散文,而这些散文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从写作手法到思想情感都有所不同,所以学生可以通过将作者的几篇文章进行对比的方式来体会文章。其次,将同一题材的作品做比
8、较,从而体会不同作者对同一题材的不同处理,包括内容、形式以及主题上的选择等。最后,将不同的创作风格、手法进行 比较。通过运用各种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以及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来评判作品的艺术层次、思想层次。 4、开展丰富的鉴赏活动。激发情感和想象,促使学生主动感悟体验与追问发现,除创设和谐氛围、精心设计符合鉴赏规律的教学方案外,还有赖于开展丰富多彩的鉴赏活动。功利色彩太浓,这是鉴赏课的通病,典型的表现是讲得太多太细,将作品中的美转化为知识点的训练,然后细嚼慢咽喂给学生,还生怕嚼得不够细,就在课后对作品作进一步的 “ 肢解 ” ,“ 肢解 ” 为各种类型的选择题、填空题。可是,我们不经意发现
9、,学生偶尔才气乍现却大多是 在无心插柳的时候,譬如一次讲课当中题外话,一次漫不经心的谈话,一次兴之所至的活动 看来,鉴赏课不能负载太多,鉴赏能力更多的时候是靠养成的,和风细雨似的熏陶远比喋喋不休的灌输要强。说得明白点,鉴赏应该带点游戏的味道,鉴赏能力是 “ 泡 ” 出来的。所以策划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鉴赏活动对提高鉴赏能力是不无裨益的。比如新诗鉴赏可以组织诗歌朗诵会、诗歌创作社,小说、戏剧鉴赏可以组织欣赏同题影视作品,散文的鉴赏可以结合外出采风,词的鉴赏可以结合流行歌曲的赏析等等。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介绍几种能激发学生主动“ 感悟体验、追问 与发现 ” 的鉴赏活动。 5、激发学生追问与发现。
10、一个鉴赏设计如果不能引起学生的 “ 追问 ” ,那么鉴赏就无法深入;一个设计如果不能引导学生去 “ 发现 ” ,那么鉴赏能力的培养就无法得到落实。 “ 感悟体验 ” 是前提, “ 追问发现 ” 是关键。因为文学作品中的美不是显而易见的,美需要去挖掘、去探索、去发现,它是为有头脑的人准备的,所以美学家把鉴赏形象地称为 “ 美的历险 ” 。这一点,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在与张仲杰郎中论文作了精妙的论述,他说:“ 文本出苦心,谁以苦心为?正有苦心人,举世几人识?工文与工诗,本似国手 ?。国手虽漫应,一著 存心机。 ” 作家的 “ 心机 ” 是埋在作品的深处的。因此,要使文学鉴赏不停留在 “ 妙 ”“ 好
11、”“ 美 ” 等简单判断上,不停留在 “ 我觉得 ”“ 我认为 ”“ 好象是 ” 这样的感悟上,而是要激发学生去追问、去探究、去发现。比如,鉴赏后现代诗人韩东的山民,学生对“ 山民 ” 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认识不清,有人说是开拓者形象,也有人说他和他父亲没有本质区别,是个愚昧、不思进取的人。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情志、审美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避免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几个误区 ,并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朱永江,池国龙 .文学作品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呈现 J.文学教育(下),2012( 4) . 严虹霞 .文学作品教学中的主体审美体验 J.文学教育(下), 2013(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