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民营企业投资境外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09380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约民营企业投资境外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制约民营企业投资境外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制约民营企业投资境外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制约民营企业投资境外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制约民营企业投资境外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制约民营企业投资境外资源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内容提要中国民营企业应大力开展资源获取型 ODI,但面临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制约,主要是资金少、审批程序复杂、支持服务少、风险高。本文通过对宁波企业境外资源开发投资状况的调查分析了上述制约因素产生的原因,建议政府从金融创新入手,改革审批管理体制,整合行政资源,完善服务支持体系,促进 “ 走出去 ” 战略加快实施。 关键词资源获取型 ODI 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当匮乏的国家,积极开发投资境外资源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2003年至 2007年,中国对 10个资源丰富国家的直接投资流量增速较快 (见表 1)。 2007 年,中国采

2、矿业对外投资流量达85.4 亿美元,在中国对外投资行业分布中排名第一。不难发现,资源获取型 ODI的主体是国有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宝钢等。这些企业成功 “ 走出去 ” 不但得益于雄厚的资金、人员和技术优势,更得益于优惠的政策扶持和便利的金融服务。 如何有效地 规避各类风险,加快推进 “ 走出去 ” 战略的实施,特别是鼓励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民营企业走出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宁波民营企业以明晰的产权优势自主驱动走出国门,在境外资源开发投资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宁波企业投资境外资源开发概况 截至 2008 年底,宁波在 81 个国家和地区设立 892 家境外企业和机构

3、,其中,境外资源开发投资发展较快,总体呈上升趋势,投资额从最初的 10万美元到 2008 年的 7190 万美元,增长速度非常快 (见图 1)。民营企业是境外投资的主体,占 80,以独资或合资新建资 源加工厂为主,收购并购为辅,主要分布于非洲、东南亚,南美洲、大洋洲和北欧。在开发投资的众多资源中,矿产资源占 80,林业资源占 6.7,海洋资源占 13.3。矿产资源中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平分秋色,铜、铁、钴是开发投资重点。 但是,境外资源开发投资额与企业数在宁波市境外投资总量中占比较小。至 2008年底,宁波仅有 19家企业投资境外资源开发,投资总额 11896.5万美元,占宁波企业对外投资总额的

4、 1.93,相对于其他投资类别,排名最后。从运营状态上看, 61的企业能正常运营,其中 13的企业能持续盈利, 48的企业基本维持现状。另外 39的企业或面临倒闭,或出现利润明显下滑,或因其他原因尚未正常运营。 二、民营企业投资境外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 (一 )资金制约 从宁波民营企业投资境外资源开发的状况看,之所以出现起步慢,无法投资大项目,或后续经营不佳的现象,最大的制约因素是资金不足,主要原因有四方面: 其一,投资额核准条件名亡实存,在源头上制约着企业的对外投资规模。2006 年以前,审批部门在核准投资额时执行 “ 企业投资额不能超过净资产一半 ” 的规定。 2006 年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

5、司法正式实施,从法律层面取消了对外投资额的比例限制,但各部门操作不一,外汇管理部门审核企业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时仍按老办法,如宁波兴隆车业有限公司原打算投资 2000 万美元,但因净资产不够,只能投资 800 万美元,最终错失良机。 其二,融资渠道过窄,使企业投资后难以持续经营。目前,企业的官方贷款机构只有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两家,重国有企业,轻民营企业,惜贷现象普遍存在。宁波华州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在加蓬勘探到矿产后进入冶炼阶段,东道国落后的经济条件逼迫企业自行投入大量资金来建设基础设施,而向中 国进出口银行申请的贷款始终未获批准。只能将大部分股权(开采权 )忍痛卖给投资商,大大影响公司发展

6、。 其三,财政支持覆盖面小,大多数企业难以获得。目前,国家对 “ 走出去 ” 企业的财政支持包括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资金、支持纺织企业 “ 走出去 ” 专项资金,主要形式为前期补助或贷款贴息,但 “ 僧多粥少 ” 现象十分严重。如 2007年全国有 1000多家企业申请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只有十分之一的企业能得到,其中中石油等国有大型企业又挤占了民营企业的得款空间,宁波已连续数年未获资金。当然,地方政府 对这几类支持基金也会同比配套,如宁波市级和区级财政就根据投资额的大小给予 3 15万元人民币的补助,而这对企业而言是杯水车薪。 其四,外汇和税收制度阻碍资金的有效

7、运作。目前,外汇管理部门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放宽了资本项下的用汇条件,取消了境外投资外汇风险审查和汇回利润保证金制度等,但仍需对资金来源进行审查,自有外汇投资的仍需在外汇账户上存足对应金额外汇,对后续外汇投资和资金汇出仍需逐笔登记与核准等,依然阻碍着民营企业流动资金的有效动作。 对企业境外收入主要采用税收抵免等直接鼓励措施,加速折 旧、延期纳税等间接鼓励措施涉及较少。这些政策虽然透明度高,但对于投资大、见效慢的资源类项目刺激效果有限,资产运营效率较低。 (二 )行政制约 表现一,审批程序复杂。商务部在今年已出台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并将于 5月 1日实施,原第 16 号令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

8、的规定同时废止,该办法大量下放核准权限,但国家发改委于 2004 年发布的第 21号令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仍在实行,对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做出的具体规定与商务部标准不一,造成同一个境外投资项目两头申报,效率低下。行政部门间的权 力制约使投资项目越大越难成功。 2008 年,宁波合盛集团已被宁波外经贸局批准赴俄罗斯投资建厂,但因注册资金过大(7000 万美元 )至今仍压在国家发改委,未获批准。 表现二,审批材料多且随意性大。行政部门随意或变相增加核准所需材料的现象频现,如对境外收购项目,需先备案 (即先书面上报项目的基本情况 )然后核准。 (三 )人才制约 一是缺乏国际型的企业家。调研显示,

9、民营企业 “ 走出去 ” 的动因之一是创办人具备国际眼光或在国际市场上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但在后期管理、决策与运营中这种企业家精神的效 应减弱,小富即安、国际化管理水平弱等民营企业家的软肋开始显现。 二是缺乏复合型的国际化操作人才。对外投资的复杂性和国际性需要大批通晓金融、外语、科技、管理、法律、信息工程的复合型人才和高素质的稳定员工,但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规模、财力和环境都无法吸引这些高素质人才,人才瓶颈从根本上制约了境外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 )支持服务体系薄弱 一是信息服务体系缺位。调研显示,民营企业获取东道国的信息渠道单一,主要以进出口贸易、商务考察和国外亲友介绍为主,缺少

10、专业的信息与评估中介, 企业由于获取信息不畅导致投资失误或延后的案例不少。 二是对外直接投资保险机制不够健全。目前,我国的海外投资保险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国内唯一的政策性保险公司。承保对象主要惠及国有企业,承保范围仅涉及政治风险,即征收、汇兑限制、战争以及政府违约风险,未涉及海外市场风险。 当然,民营企业本身也存在问题,如内部治理不完善,缺乏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等。 三、加快中国企业境外资源开发投资的政策建议 当前, “ 走出去 ” 的主客观条件已成熟,政府在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 上,应从战略高度规划、管理、指导和支持境外资源开发投资。 (一 )提高认识,形成境外资源开发投

11、资的战略机制 投资境外资源开发是企业行为,更是国家的战略行为。应发挥新闻媒体的主渠道作用,如开辟 “ 走出去 ” 专栏,定期宣传 “ 走出去 ” 政策导向、成功典范和各国投资信息等建立对外投资的共识。应制定资源开发投资的远期规划,建立多元化资源合作与供应渠道,发挥外交为经济服务的作用,构建长效的支持服务体系。 (二 )深入改革审批管理体制。加快核准进程 一是改革对外投资管理体制,理顺关系,归口一 个部门核准管理。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2004 年 ),除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外,对不使用政府投资资金的建设项目,一律实行备案制,淘汰审批制。按照 “ 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

12、风险 ” 的原则真正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 二是提高核准效率。放宽核准条件,彻底消除投资额与企业净资产间的关联;简化手续,减少申报材料,可要可不要的材料坚决不要,不随意增加材料;确立具体可量化的审批标准,对材料的必要性和繁简度在部门间实现统一评价;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加快核准进程。 三是根据中国外汇储 备现状,相应改革 “ 宽进严出 ” 的外汇管理政策。如取消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查或先规定取消的时间限额,放宽境外企业利润汇回等限制,简化对外担保的审批和履约核准手续,消除境外放款资格条件和资金来源的审查要求,为企业 “ 走出去 ” 提供外汇便利。 (三 )加大金融、保险、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税收鼓励

13、政策 1 充分运用金融创新,构建双层三位的金融保险支持体系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政府提供政策性金融和保险至关重要。中国应充分运用金融创新,尝试构建国家与地方相结合,政府与企业、银行相结合的双层三位支持体 系。 第一层,国家应增加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增加贷款额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合理扩展贷款贴息和保险的规模与范围。不但在 “ 走出去 ”的初期,更要在后期加大政府财政支持的力度,对民营企业不但要 “ 扶上马 ” 更要 “ 送一程 ” ,真正显现支持效果。 第二层,作为地方政府应结合国情市情,通过金融创新构建政企银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首先,政府整合服务资源筛选优质企业推荐给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并

14、做好后期跟踪服务,借银行之力振兴企业;银行通过财团贷款或企业联保等多种形式支持企业,借政府之力降低风险。其次,建立风险 补偿基金。由银行 “ 出让 ” 部分贷款上浮利率的利润和政府的一部分财政补贴组合,为银行提供风险保障,同时弥补资源获取型 ODI周期长、见效慢等项目劣势。第三,政策性金融机构实行项目贷款制。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简化手续,提高服务水平。第四,降低保费,增加保险品种,拓展高风险国家 (地区 )的保险业务。 2 完善税收鼓励政策。 结合新一轮税制改革,制定独立的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税收鼓励政策,尤其加大境外资源开发投资的优惠力度,增加设立亏损准备金、加速折旧等间接鼓励措施。建立健全与资

15、源丰富国家的税收协调网络,避 免重复征税。并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提高税务机关的纳税管理水平。 (四 )以境外投资促进机构为服务主体。形成服务体系 学习外商投资促进中心的做法,成立境外投资促进中心。设立 “ 境外投资业务咨询专窗 ” ,将外经贸、海关、商检、银行等境外投资所涉及和全部行政部门归口咨询,实行首问责任制,使企业在遇到困难时的第一时间得到服务,减少 “ 关系 ” 成本。 中心主要职能是:提供人才培训与引进,成立人才服务中介;为企业提供境外投资项目的信息咨询;提供经常性投资业务培训;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国内外投资活动,推动 企业与外方的联系;提供行业协会的办公场所,以第三方力量整合 “ 走出

16、去 ” 优势。 (五 )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惯例的对外投资法律体系 建立完善一整套法律体系。包括最基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法及配套的单行法,如对外投资保险法对外投资企业所得税法对外投资审核法对外投资外汇管理法等,加快制定对外收购法,填补法律空白。 四、企业对策 一是采用多种措施,全程控制投资风险。投资前要注意了解投资国当地情况,尤其是人文风情、生活习惯、劳工政策等社会约定俗成的规定,尽最大可能地做 好调研与评估工作。要正确选择投资路径,积极进入周边亚太地区、中亚和俄罗斯市场,适当参与非洲市场,密切关注中东地区。可灵活开展商业运作模式,采用独资、合资、兼并或收购等投资形式。投资后,通过增加当地员工的持股比例、采购当地原料配料、关心当地公益事业等本土化策略弱化投资风险。 二是国内外业务联动,优化资源配置。调研显示,国内外企业间业务联动是经营成功的经验之一。境外企业供应给国内稳定的资源、信息和生产管理经验等,而后者为前者提供技术和设备、后勤保障、国内销售渠道、资金和国内需求信息等,两者相得益彰,使 资源配置最优化。 当然,企业还应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多渠道融资、加强资本运营等方面增强企业竞争力,尤其是民营企业更应考虑建立战略联盟,形成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