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12686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摘要:现阶段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表现为个人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和行业收入差距,而且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形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长期采取重工抑农、以农补工的发展战略;一是改革开放后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和资本积累规律作用的结果 ;三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处理公平和效率关系问题上,过多强调效率,严重忽略了公平;四是转轨时期,新旧两种体制并存而导致的收入差距扩大;五是分配体制改革的不完善;六是产业结构的演进使得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经济利益关系调整而造成收入悬殊。 关键词: 居民收入;收入差距;原因分析。 一、我国居

2、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表现 1、个人收入差距扩大 基尼系数是世界公认衡量个人贫富差距是合适度的基准。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 0.2-0.3之间,说明收入差距比较合理,数值达到 0.4是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数值 0.5 以上说明收入差距悬殊过人, 0.6 则被定为两极分化的警戒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显示, 1970 年,我国农村基尼系数人致在 0.21-0.24之间,城市居民的基尼系数在 0.16-0.18之间,说明我国的居民收入分配基本上显现出平均主义的状 况,而 1998 年我国居民的基尼系数为 0.455, 2001年为 0.4577, 2005年为 0.4680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3、课题组的调查认为,我国 2003 年基尼系数为 0.438,而据世界银行测算,2004年我国基尼系数已达到 0.467。以上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基尼系数已大大超过了国际公认的 0.4 警戒线,超过高收入国家 90 年代 0.338 的平均水平,与经济水平相近的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也明显偏高。这表明我们现阶段处于贫富差距较大的阶段。 2.城乡之间收入分配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人收入水平有 了很大提高。 1978 年到 2005 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由 134 元增长到 3095 元,增长了 23.01 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343 元增长到 9798 元,增长了 28.56 倍,扣除

4、物价上涨因素后,分别是 1978 年的 5.82 倍和 6.19 倍。步缩小的阶段。这一时期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 1978 年的 2.56 倍缩小为 1984 年的 1.82 倍,缩小近 30%。 第一阶段 (1984-2003)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的阶段。这一时期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释放出的生产力逐渐下降, 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入,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农村。 1983 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564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为 31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1.82倍; 2003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8572元,农村居民

5、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622 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3.27 倍。 第三阶段 (2004-2005)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缓慢缩小的阶段。这一阶段,国家相继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降低农业税直至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之粮食价格恢复性上涨,出现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 小的情况。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3.27倍, 2004年降为 2003年的3.21倍, 2005年进一步下降到 3.17倍。但是,这些政策措施实施过后,再继续增加农民收入将会更加困难,今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有扩大的可能。 3、地区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 地区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是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衡量地区收入

6、差距最常用的指标是人均收入,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数据显示,1985 年城镇居民收入最高的 5 个省了(市、区)是西藏、青海、甘一肃、上海、 _比京,职工平均工资依次分别为 1967 元、 1664 元 、 1345 元、 1344 元和 1343 元;收入最低的 5 个省是四川、湖北、河南、江西和安徽,职工平均工资依次为 1035元、 1027元、 997元、 966元和 950元,工资最高省份的职工平均工资为最低省份的 2.07 倍 (中国统计年鉴, 1986)o 1997 年城镇居民年收入最高,的 5 个省 (市、区 )是上海、北京、西藏、广东和浙江,职工平均工资依次为 11425 元

7、、 11019 元、 10098 元、 9698 元和 8386 元;收入最低的 5 个省 (区 )是贵州、陕西、内蒙古、江西和黑龙江,职工平均工资依次为 5206 元、 5184 元、 5124 元、 5089 元和 4889 元,工资最高省份的职工平均工资为最低省份的 2.60 倍 (中国统计年鉴, 2005)。 从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来看,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都呈扩大的趋势。各种收入考虑进去,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省份的工资外收入也比中西部地区工资外的收入要高得多。可以肯定的是,不同地区之间居民收入的差距比统计呈现的数字要大得多。 4、行业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业

8、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我国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1978 年收入最大的是电力、 煤气、供水,年平均工资为 850元,收入最低的是农、林、牧、渔业,年平均工资为 470元,最高行业是最低行业的 1.81 倍; 1985 年收入最高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年平均工资为 1275 元,收入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年平均工资为 878元,最高行业是最低行业的 1.45 倍。行业差距有所缩小,这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巨人成功,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业收入水平。但 1985 年以后,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到 2005 年,收入最

9、高的金融业,年平均工资达到了 31080 元,而收入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年平均工资仅为 8295 元,行业收入差距山 1985 年的 1.45 倍扩大到 3.75 倍。这里同样不包括工资以外的收入,如果考虑到工资以外的收入,最高行业的收入水平比最低行业的收入水平远不止 3.75 倍,而且这种扩大的趋势正逐步合法化。 二、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发展战略上长期实行重工抑农、以农补工的发展战略是日前城乡差距扩大的历史原因。 新中国 建立初期,为了迅速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建立工业化体系,在当时

10、财力匮乏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我们只能采取剥夺农业的方式,长期运用工农产品 “剪刀差 “,低价收购农产品,高价出售工业品来积累资金,扶持工业的发展。同时还采取了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农民迁入城市,形成了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迅速拉开了城乡差距。 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原因还存在于:当我国工业化体系建立之后,并没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重工抑农、以农补工的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而是对农村和农民的掠夺采取了新形式。如在城镇发展中,低价征用农村 工地,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通过廉价占用上地资源途径,剥夺农民收入每年达几千亿元, 2001 年,各级城镇政府从上地一级市场获得收入 1318亿元,企业从

11、上地二级市场获得的收入高达 7178亿元,从征用上地剥夺农民的收入远远超过了过去的 “剪刀差 。直到 2004 年,国家相继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降低和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后,加之粮食价格的恢复性上涨,才出现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略有缩小的情况。 2、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还是客观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首先是 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在生产领域,生产同种商品的众多生产经营者中,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其生产的商品符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可以获得正常利润;其生产的商品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发财致富;其生产的商品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得不到

12、正常利润,甚至亏损和破产,沦为贫困者。在流通领域,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供不应求,其产品价格就上涨,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供求平衡,则可获得正常利润;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供过于求,其产品价格就会下降,甚至卖不出去,生产者就得不到正常利润,甚至亏损或破产,沦为 贫困者。价值规律的优胜劣汰作用,必然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起着分化的作用,从而导致两极分化。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按劳分配规律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按劳分配规律作用下也会产生两极分化问题。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资本积累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以无偿的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来更多地占有劳动者的劳动,其结果是贫富两极分化日趋严

13、重。 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资本积累规律相互交织,共同发生作用,推动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3、不恰当的强调效率优先,忽略社会公平也 是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我们在强调效率优先的同时,连公平也没有兼顾。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甚至变成了 “效率优先,不顾公平 “。 4、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两种体制并存以及市场体制的不完善和法规的不健全也是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转轨时期贫富收入差距扩大的体制和政策因素主要有:( 1)强调效率优先,忽视社会公平,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2)不同地区和领域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由于政策差异导致的收入差距,

14、如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开放和建立经济特区, 使这此地区最早受惠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偏好,率先富裕起来了。( 3)改革开放后,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一部分在非公有制企业从事经营的私营企业主和经营管理者,特别是在外资企业从事经营管理的高管人员,他们的收入大大高于公有制企业的职工,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职工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尤其是私营企业主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4)市场机制发生的作用尚未覆盖全社会,一些领域和行业还存在着垄断,尤其行政垄断行业,由于垄断而产生的垄断收入没有得到调节,从而导致了部门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5)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在改革和转制过 程中,部分国有企业被改制、兼并,还有部分

15、国有企业破产,造成了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和失业,沦为贫困者。与此同时,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有部分人借国有企业改革化公为私而暴富。国有企业改革中一般职工同经营管理者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 5、不合理的分配体制以及分配体制改革的滞后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从分配的角度来说,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环节。初次分配在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资本积累规律和讲求效率规律的作用下必然会扩大收入差距,促使两极分化。 经济结构的调整带 来利益关系的演变导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结构调整中长线产业和短线产业中利益分配的非均衡性。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长线和短线并存的局面。第二,结构调整导致不同地区之间利益分配的非均衡性。第三,在通常情况下,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总是分布在拥有较高科学技术水平和文化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而低附加值产业和传统产业总是分布在科学技术水平较低和文化水平落后的农村地区。这就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