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经济增长三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在对以往相关经济增长理论或模型和相关研究进行简单回顾的基础上,对我国 1985 2004 年间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实证分析了消费、投资、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就如何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消费 投资 国际贸易 经济增长 实证分析 消费、资本积累和国际贸易历来是经济增长理论或模型中考虑的重点要素。在开放经济的增长模型中,本国与外国可以通过商品贸易,也可以通过资本流动进行交流。在我国未完全开放资本项目、对资本项目进行管制的客观现实下,可以认为商品贸易是交流的主要形式,而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 FDI
2、实际上可以归入投资。 本文对消费、投资和国际贸易三者同时进行实证研究,从量和增长率两个角度出发 ,把国际贸易中的进口和出口分离进行研究,最后给出合理解释和建议。 我国 GDP、进出口、投资和消费发展概况及分析 改 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了世界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 GDP)从 1985 年的 8964.4 亿元上升到 2004 年的 136875.9 亿元,以年均 15%的速度增长;出口总额从 808.9 亿元上升到 49103.3 亿元,年均增长 24%;进口总额,从 1257.8 亿元上升到 46435.8 亿元,年均增长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 2543.
3、19 亿元上升到 70477.4 亿元,年均增长 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 3801.4亿元上升到 53950.1亿元,年均增长 15%。通过分析说明各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统 计和计量经济知识显示,具有相关性的各项也许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相互作用关系,需要通过相关模型来检验证实。 (一)验证模型的建立 本文将从凯恩斯提出的: Y=C+I+( X-M),即总产出 =总消费 +总投资 +(出口 -进口)这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恒等式出发,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从变量之间量的关系和增长率的关系两方面出发(因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关键不是量的增长而主要是增长率的变化),利用 SPSS13.0 软件,运用
4、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得出在我国实践中的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本文使用的各变量时间 序列数据取自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网并经过整理。在分析中,本文以 GDP代替总产出,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代替总投资,以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代替总消费,所有数据都按照当期汇率换算为人民币计价,为了减少价格因素的影响,所有数据都按照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换算成以 1985 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各年度值,进一步的,为了减少异方差的影响,对所有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处理,实际建立的模型如下: Y=aM+u( 1) 以及 Y=bM +v ( 2) 其中, a(i=0、 1、 2、 2、 4)是常数, Y、 C、 I、 X、 M分别代表相
5、关变量的自然对数值, u、 v 是随机误差项, a 和 b 分别是各变量的产出弹性。 (二)实证分析与结果 1.对模型( 1)的检验输出结果及分析,见表 1 所示。 表 1显示,模型( 1)的 t检验结果很好,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 95%的显著性检验,不存在多重共线, DW 值为 1.3,接近 2,说明随机误差项不存在自相关或自相关性很弱,可以不考虑。所以模型( 1)的回归方程可以写作为: Y=2.958 + 0.305X - 0.2M + 0.3111 + 0.369C R=0.915 (6.993)(5.537) (-2.466)(3.371) (3.125) 该模型表明,回归方程可以解释
6、产出变动的 99.5%,出口每增加 1 元,产出相应增加( 0.305+2.958)元;进口每增加 1元,产出相应增加( 2.958-0.2)元,但是,当进口过多的增加,将会对产出产生负面作用;投资每增加 1 元,产出相应增加( 2.958+0.311)元;消费每增加 1元,产出相应增加( 2.958+0.369)元。说明在 1985 2004 年这一样本区间内,总体来说消费对总产出的拉动作用最大,投 资和出口位列二、三位,但三者对总产出的拉动作用相差不大。出口与进口对总产出的影响大致相当,效果相反,只是前者的影响稍大一些。 2.对模型( 2)的检验输出结果及分析,见表 2 所示。 直接对模型
7、( 2)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见表 2。结果表明回归方程通不过显著性水平为 95%的显著性检验。需要对方程进行修正。 再对模型( 2)采用向后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 A、 B 两种情况: A :常数项不为 0,结果见表 3,虽然 DW值为 1.214,接近 2,表明不存在一阶自相关,但结果表明方程依然通不过显著 性水平为 95%的显著性检验。 B:常数项为 0,结果见表 4,结果表明, t 检验结果很好,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 95%的显著性检验,不存在多重共线, DW 值为 1.411,接近 2,说明随机误差项不存在自相关或自相关性很弱,可以不考虑。所以模型( 2)的回归方程可以写作为: Y= 0
8、.112X + 0.258I + 0.307C R=0.915 (3.121) (4.313) (2.867) 该模型表明,回归方程可以解释产出变动率的 91.5%,出口每增加 1%,产出相应增加 0.112%;投资每增加 1%,产出相应增加 0.258%;消费每增加1%,产出相应增加 0.307%。说明在 1985 2004 年这一样本区间内,总体来说消费的增长率对总产出的增长率拉动作用最大,投资和出口位列二、三位,进口的增长率对总产出的增长率的影响在模型中无法反映出来。 结论及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模型( 1)中,进口并不是总会对一国的总产出产生负面作用,虽然进口变量的系数为负,但是适量的进
9、口还是带动了产出的增加,虽然这一作用并不明显。原因是因为进口并不是单纯的对最终消费品的 进口而导致对国内商品需求减少进而抑制国内产出,随着世界分工向广度和深度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跨国公司的崛起,进口中往往包含有有利于优化进口国产业结构、扩大经济规模、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先进设备和技术,跨国公司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也容易被进口国企业和政府模仿,从而增加一国的知识存量和带动制度创新,最终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产出产生带动作用。 以上分析的进口对经济增长率的作用并没有在模型( 2)中反映出来,说明以上进口效应在我国实践中并没有明显显现出来,可能是不同阶段的进口效应对产出率作用方向相反造成的, 因为我
10、国经济从短缺经济到产剩经济的过渡,必然在对进口商品的作用、结构和质量上有不同的要求,导致进口对产出的影响不同;或者是进口对产出率的作用在短期内效果不大,长期作用效果明显,无论怎样,可以说,在样本区间内进口对产出率的影响是中性的,并没有对产出产生明显的抑制效应,但是从模型( 1)中可以看出进口超出一定上限就将对产出产生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我国的进口行业需要集中引进能够填补国内供给空缺的能够增加国内生产能力的中间产品,或直接引进国内不可能生产的高科技产品来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劳动生产率。尽可能利用较少的进口结 合国内资源来实现尽量多的 “ 索洛剩余 ” ,发挥进口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抑制或弥补它的
11、消极作用。政府部门也要制定相关政策,不可一味盲目对进口设限。 实证分析结果说明 1985 年 2004 年总的来说并没有严重偏离国民经济内部各个部门均衡发展的要求。但是,就现实经济运行情况来看,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和解决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虽然出口在量上对经济增长影响弹性系数达 0.305,与投资和消费相当,在增长率上对经济增长率影响弹性系数达 0.112,但是现实情况不容许我们盲目扩大出口。 扩大内 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不变真理。无论从量还是从增长率来看,消费对产出的影响都是最大的。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内市场消费潜力巨大,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必须提高国内居民的购买力,不断
12、使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相匹配,减小贫富差距,特别要致力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城乡、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投资仍然可以扩大,但需谨慎合理。从模型中可以看出,投资对产出的影响仅次于消费,并且贡献较大。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言而喻,虽然我国的投资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和周 边工业化国家,但是主要还是投向了高能耗的外延扩张为主的粗放型部门,收效甚微,低水平重复投资现象严重,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破坏,所以今后还是要致力于投资结构和力度的调整,加强房地产开发和土地使用总量的控制,特别要注意外资进入房地产行业造成的输入型价格上升与国内房产需求价格水平的背离,控
13、制银行信贷规模也是防止经济泡沫的重要手段,国家近期虽然调高了贷款利率,但是这也增加了货币在银行体系内部的囤积,加上股东对银行利润的期望,政策效果有待时间的检验。 参考文献: 1.朱保华 .新经济增长理论 .M上 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2.康赞亮,张必松 .FDI 国际贸易及我国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与 VECM 模型 .J国际贸易问题, 2006, (2) 3.刘金全,于惠春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 .J统计研究, 2002, (1) 4.刘学武 .投资、消费、国际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 1989- 1999 年经验分析 .J世界经济, 2002, (9) 5.保罗 -克鲁格曼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