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对策.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12761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内容摘要 : 绿色物流建立在维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改变了一般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作为一种新的物流模式,绿色物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利益,代表了未来物流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中国实施绿色物流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但中国在快速发展绿色物流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有助于找到好的解决办法,从而使中国的物流业尽快和国际接轨。本文分析了阻碍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各种障碍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绿色物流 发展障碍 发展对策 物流的迅猛发展给经济的发 展作出了非常巨大贡献,但物流业的发展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2、如运输车辆的废气,噪音,资源浪费,交通堵塞等一系列不良的影响还有诸如货物包装物之类的问题给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撑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 ,因此必须强化全民的资源环境危机意识 ,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同时应发展清洁生产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成本以及发展绿色消费以减少消费过程对生态的破坏 ,发展绿色物流以减少商品流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对资源的消耗。唯有如此 ,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向生态工 业文明的跨越 ,培育出人与自然、人与人双重和谐的生态文明。 一、绿色物流的定义 在这种情况下,于是产生了绿色物流这一概念。 所谓绿色物流,是指在

3、商品物流过程中减少对环境造成损害,实现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其目标是将环境管理导入物流业的各个系统,加强物流业中保管、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各个作业环节的环境管理和监督,有效遏止物流发展造成的污染和能源浪费。具体说来,绿色物流的目标不同于一般的物流活动。一般的物流活动主要是为了实现物流企业的赢利、满足顾客需求、扩 大市场占有率等,这些目标最终均是为了实现某一主体的经济利益。而绿色物流除追求上述经济利益目标之外,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既具经济属性又有社会属性的目标。科学地讲,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

4、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当代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以及资源的持续利用。 二、发展绿色物流的意义: 1.企业应对竞争的需要 创建我国的现代绿色物流,提倡高效节能、绿色环保,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 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绿色壁垒逐渐兴起。尤其是加入 WTO以后,国内物流行业在经过合理过渡期后, 2005年 1月 1日起已取消大部分外国股权限制,外国物流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势必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巨大冲击。 2.企业开拓市场的需要 在追求生态平衡的今天,经营者展现给我们的是绿色产品、绿色标志、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消费者追求的是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

5、保障,而其中的绿色通道 物流环节,却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发展物流的同时,要尽快提高认识,更新思想,把绿色物流作为世界全方位绿色革命 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发展绿色物流是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同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相联系,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保证社会实现良性循环。 三、绿色物流的内容 1、集约资源。这是绿色物流最本质的内容 ,也是发展物流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通过整合现有资源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 2、绿色运输。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 ,是物流活动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绿色

6、运输是指以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 为特征的运输。其实施途径主要包括 :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 ,克服迂回运输和重复运输 ,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用清洁燃料 ,以提高能效 ;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泄漏 ,以免对局部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 3、绿色仓储。绿色仓储要求仓库布局合理 ,以节约运输成本。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的次数 ,从而增加资源消耗 ;布局过于松散 ,则会降低运输的效率 ,增加空载率。仓库建设还应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 ,充分考虑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 4、绿色包装。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的的包装方式 ,包括包装材料的绿色化、包装方式的绿色化、包

7、装作业过程的绿色化三个方面。实施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 :使用环保材料、提高材质利用率、设计折叠式包装以减少空载率、建立包装回用制度等。 5、绿色流通加工。绿色流通加工是出于环保考虑的无污染的流通加工方式及相关政策措施的总和。实施途径主要分两个方面 :一方面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 ,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以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流通加工中产生的废料 ,与废弃物物流顺畅对接 ,降低废弃物污染及废弃物物流过程中的污染。 6、绿色信息搜集和 管理。物流不仅包括商品空间的转移 ,也包括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储存和利用。绿色信息的搜集和管理是企业实施绿色物流战略的依据 ,通过

8、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搜集、整理、储存各种绿色信息 ,并及时运用到物流管理中 ,促进物流的进一步绿色化。 四、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 我国物流业的起步较晚,绿色物流还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在绿色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上先进技术国家在绿色物流的观念上、政策上以及技术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 1、思想认识障碍 全 社会绿色物流理念淡薄 ,绿色物流的思想还没确立 ;各级政府对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企业片面追求局部效应和短期经济效益 ,忽视物流活动对环境的负面效应。 2、体制政策障碍 我国物流业传统的条块分割管理体制、多头管理、分段管理体制 ,造成物流各

9、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协调 ,物流体系内在联系被人为分割 ,严重制约物流体系的整体统筹与规划 ,影响各种物流服务的协调发展 ,妨碍物流社会化、集约化进程 ,导致物流资源的严重浪费。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支持 ,目前我国在绿色物流产业政策方面还缺少相应的扶持政策 ,各种法律法 规也有待完善。 3、基础设施障碍 近几年来 ,尽管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已有较大的改善 ,但与我国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 ,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物流效率的提高 ,不利于绿色物流快速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 :首先 ,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偏小 ,按国土面积和人均数量计算

10、的运输网络密度 ,美国为 6869.3公里 /万平方公里和 253.59公里 /万人 ,德国为 14680.4 和 65.94,我国仅为 1344.48 和 10.43,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其次 ,缺乏能够有效连接 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现代化物流设施 ,严重影响物流集散和运输效率的提高。第三 ,物流设施结构不尽合理 ,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设施的效率。 4、技术障碍 我国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 ,先进物流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滞后 ,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功能较弱 ,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

11、务质量的提高。不同物流部门之间技术、设备、信息标准不统一 ,非标准化行为相当普遍 ,尤其在包装、运输、装卸等一些流通环节缺乏统一的标 准 ,造成物流成本上升 ,资源浪费 ,不利于参与国际竞争。 5、人才障碍 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 ,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 ,物流人才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绿色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物流专业人才也被列为我国 12 类紧缺人才之一。当前我国现有的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比较低 ,缺乏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物流学历教育与培训认证工作滞后 ;物流师资力量薄 ,教育手段落后 ,严重制约绿色物流的快速发展。 五、发展我国绿色物流的建议 1、

12、树立绿色物流全新运作理念 政府要 加强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唤醒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危机意识 ,为绿色物流的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引导工商企业打破其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的自我服务来完成的经营组织模式 ,鼓励企业实行物流外包 ,开展第三方物流 ,以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物流企业要打破 “ 环保不经济、绿色等于消费 ” 的传统观念 ,应着眼于企业和社会的长远利益 ,树立集体协作、节约环保的团队精神 ,将节约资源、减少废物、避免污染等目标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制定规范的现代绿色物流产业发展政策。现代绿色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产业 ,涉及运输、仓储、装卸、货代、联运、

13、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环保等行业 ,政策上关联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商务部、信息产业部、海关、环保、工商、税务等许多部门。为避免政出多门 ,确保政府部门间政策的协调一致 ,我们应该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协调机制 ,设立统管物流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能是提出现代物流发展政策、协调全国和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组织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等。 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因此 ,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来有效地规范、监督和激励物流企业的行为。通 过环境立法、排污收费制度、许可证制度和建立绿色物流标准来约束、干预物流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 ;通过制定绿色补贴政策、

14、税收扶持政策、贷款优惠政策等激励政策激励和引导物流主体的行为 ,促进绿色物流健康发展。 2、加快绿色物流公共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首先要重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 ,通过对其规模、布局、功能进行科学的整合 ,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 ,发挥现有设施的综合效能。其次要加强新建物流基础设施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应从整体战略的高度协调物流相关规划 ,理顺各种规划的关系 ,使物流规划、不同运输方式的场站建设规划、工业及商贸流通行业的仓储设施规划能够有机衔接和配合 ,防止重复建设 ,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第三 ,要继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 ,加大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城市配送等设施的建设力度

15、。对基础性、公益性设施 ,政府要增加投入 ,对经营性设施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 ,扩大投融资渠道 ,鼓励企业经营。第四 ,要注重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 ,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3、促进物流信息系统发展和标准化体系建设 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是发展绿色物流的重要基础 ,有助于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和经 济性。首先 ,政府应引导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包括全面质量管理 (TQM)、电子数据交换 (EDI)、射频技术 (RF)、全球定位系统 (GPS)、企业资源计划 (ERP)等技术 ,全面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其次 ,政府应大力支持建设公共网络信息平台 ,加快构筑全国和区域性物流

16、网络 ,实现不同物流部门、物流企业的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 ,为物流信息交流的畅通和高效创造条件。 物流标准化是资源整合的重要基础工作。针对我国当前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 ,政府应加强对物流标准化工作的重视 ,一方面要在 物流术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运作模式与管理标准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在对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全面梳理现行标准 ,对已经落后于物流发展需要的标准应予淘汰 ,并代之以新型标准 ;对部分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标准进行修订完善 ;对尚缺的标准应抓紧制订 ,以使各种相

17、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 ,与国际标准接轨。 4、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 绿色物流属于新生事物 ,政府应大力支持和引导绿色物流科研工作 ,一方面要积极支持绿色物流基础 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 ,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 ,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 ,多层次、多样化物流教育体系是保证物流产业形成合理人才结构、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决定性因素。首先 ,政府应鼓励高等院校开设现代物流专业课程 ,包括与绿色物流相关的环境科学 ,开展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学历教育 ,为现代绿色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其次是加快推进职业资格培

18、训认证工作。由于我国学历教育刚刚起步 ,人才培养需要一个过程 ,总量规模有一定的限制 ,仅靠 院校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 ,这就要求必须加速开展物流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通过对在职人员的培训与认证 ,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与管理水平 ,满足国内市场对各类物流人才的需求。第三 ,优化物流教育师资力量 ,提高物流教育质量。一方面要不断充实物流师资队伍 ,大力引进海外物流人才 ,另一方面要加大物流师资培训力度 ,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出国深造 ,学习国外先进理论与实践经验 ;通过邀请国内外专家开展学术讲座和短期培训 ,拓展教师知识面 ,提高物流专业师资水平。 六、结语 绿色物流研究既具有理论 意义,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倡大生产大市场大消费、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的同时,创建我国的现代绿色物流,提倡高效节能、绿色环保,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绿色壁垒逐渐兴起。尤其是加入 WTO后,我国的物流行业在经过合理过渡期后,将取消大部分外国股权限制,外国物流企业将进入我国市场,势必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巨大冲击。这意味着未来的物流业将有一场激烈的竞争。我国加紧发展绿色物流,是应对未来挑战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的重要机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