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国消费增长率的制约因素及对策.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313161 上传时间:2019-02-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我国消费增长率的制约因素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提高我国消费增长率的制约因素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提高我国消费增长率的制约因素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提高我国消费增长率的制约因素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提高我国消费增长率的制约因素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提高我国消费增长率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摘要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但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的效力甚微。因此分析制约国内居民消费增长率的因素,寻找提高消费增长率的途径,提高消费增长率,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经济增长;消费;消费增长率;制约因素;对策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但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与出口拉动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力甚微。 2000 2005年,资本形成总额对 GDP 的贡献率由 21.7增长至 38.1,对 GDP 的拉动由 1.8个百分点增长到 3.9个百分点;

2、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 GDP的贡献率由14.45增长到 25.8,对 GDP 的拉动由 1.2 个百分点增长到 2.6 个百分点;而最终消费支出对 GDP的贡献率由 63 8下降至 36.1,对 GDP的拉动由5.4 个百分点降至 3.7 个百分点,且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因此,保持 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必须提高消费增长率,充分挖掘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形成围绕消费需求发展经济的良好格局。 一、制约我国消费增长率提高的因素 消费增长率是消费增长额与消费基数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即: P= Z。其中 P表示消费增长率; 表示消费增长额; Z 表示消费基数。消费增长率可以分为生产消费增长率、公共消

3、费增长率、对外消费增长率和个人消费增长率;也可分为生产资料消费增长率和生活资料消费增长率;总消费中有总消费增长率,它是总的消费增长额与消费基数的比率。 消费增长率是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首先,生产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及它们在再生产中的量的变化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客观状态。生产量是消费量的函数。怎样求得生产量 (用N 表示 )这个函数,需要到消费领域去寻找有关的经济联系。这种经济联系包括消费基数、平均消费增长率和预计消费时间 (用 t表示 )。我们将消费时间以年作单位,若 t=1,那么 N=z+(zP) ;若 t1,那么可以用公式N=Z(1+P) 求得。可见,经

4、济要健康、有序发展,宏观调控要切实、准确和有效,就要依赖消费增长率这个经济指标。其次,总消费增长率,特 别是个人消费增长率的变化,最能鲜明地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再次,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使然,社会主义全体社会成员的消费水平应有一个不断增长的总趋势 (当然并不排除个别年度或某一方面消费水平下降的现象 )。消费增长率是表明这个总趋势最恰当、最适合的经济指标。 目前制约我国消费增长率提高的因素主要有: 1居民收人差距拉大 自 2001 年以来,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 0.45,远远超过欧美发达国家的 水平

5、,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东西部之间、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之间、垄断行业与竞争行业之间、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从业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明显。收入差距的拉大成为制约消费增长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其一,居民整体消费倾向下降。近年来收入增长较快的主要是中高收入阶层,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几乎没有提高或提高的幅度很小。由于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低,导致其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后,边际消费倾向出现递减趋势;而低收入阶层虽然边际消费倾向高,但由于无购买能力而满足不了消费愿望,从而导致整体消费需求提高的困难。其二,新的消费热点难以形成。尽管近几年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国内居民消费出

6、现了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但这仅是相对于高收入阶层而言。由于收入差距拉大,各收入阶层的消费重点不一,因而对新的消费热点拉力不集中,难以形成全局性、持续性和有带动力的新的消费热点,从而抑制了消费需求的有效扩张。 2失业人数增多 从 2001年至 2005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分别是 681万人、 770万人、800 万人、 839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逐年增加,失业率屡创新高。到2005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 已达 4.2,突破了 4的警戒线。但实际上,由于我国统计制度尚在完善之中,因此上述数据并不能真实反映我国失业问题的严峻性。其一,失业人员只反映登记者,未登记者反映不出来。其二,只反映显

7、性失业,隐性失业反映不出来。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困难重重,集体和民营企业职工下岗问题也难以反映出来。加之全国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在 2010年之前大约要向社会释放 1 3以上的冗员,扣除退休者还有近千万人需要再就业。其三,只反映城镇,农村失业问题反映不出来。 2005 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占有耕地 2.08 亩。全国 1.3 亿公顷耕地,却有 5亿农村劳动力和近 3亿农业劳动力来经营。按现有生产条件来衡量,容纳 1亿劳动力较为适当。因此农村实际剩余劳动力为现有农村劳动力的 2 3,即 2亿人左右。 2005年底,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员 1.4272亿人,农村私营企业从业人员 0.2366亿人,农

8、村的个体经营者 0.2133亿人。但近几年,农村经济不景气,就业率下降,失业人员增多。尽管现在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超过 1亿人,但从城乡平衡的角度衡量,为保证留在土地上的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跟上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我国需要在未来5-10 年的时间,每年转移 500-2000 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目前乃至将来,严峻的失业问题必然制约居民收入的有效增长,从而成为影响消费增长率提高的主要障碍。 3储蓄率居高不下 我国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自 2001 年至 2005 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余额分别为 73762.4亿元、 86910.6亿元、 103617.3亿元、 119555.4亿

9、元、141051亿元,年增长额分别为 9457.6亿元、 13233.2亿元、 16631.6亿元、15929.4 亿元、 21496.8 亿元。居民储蓄率高达 40。导致高储蓄率的原因很多:其一,中 国居民的收入现金流不稳定,工作环境变化大。其二,中国居民收入虽然在快速增加,但是居民间收入差距在拉大,中高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在逐渐降低。其三,居民住房、医疗和教育支出的增大和不确定性,是制约短期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由于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的企业(下岗分流 )改革、社会保障改革、医疗改革、住房改革和 “ 教育产业化 (上学收费 )” 改革等。大大增加了人们对未来前景不稳定的预期,使得人们的边际消费倾

10、向进一步降低。其四,中华民族强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意识,强调前一代对后一代的责任感,包括财产的传承,在当前缺乏完善的社会保 障体系的现实条件下,也成为制约当代人即期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高储蓄率导致了有效需求不足。 4农民购买力不足,消费水平低下由于农民的收入近几年没有得到明显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 1989年、 1997年、 2004年、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 1374 元、 5160 元、 9422 元、 10493 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分别是 602 元、 2090 元、 2936 元、 3255 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之比。分别

11、由 2.28 倍、 2.47 倍、3.12 倍扩大到 3.22 倍。由于农村居民收 入增长缓慢,收入水平低,导致其消费性支出增长缓慢。 1989年、 1997年、 2004年、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是 1211元、 4186元、 7182元、 7943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是 535 元、 1617 元、 2185 元、 2555 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之比分别由 2.26倍、 2.59倍扩大到 3.29倍和 3.11 倍。 1989 年、 1997 年、 2004 年、 2005 年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由 54.5、 46.6、 3

12、7.7降至 36.7,而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在这 4年分别 是 54.8、 55.1、 47.2、 45.5。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于广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相对落后,限制了耐用消费品的正常需求。2005 年,城镇居民家庭洗衣机、电冰箱、彩色电视机、家用电脑、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分别是 95.51、 90.7、 134.8、 41.52、 137,而农村家庭的普及率仅分别为 40.2、 20.1、 84、 2.1、 50.2,这大大低于同一收入水平时期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比城镇居民至少落后 十年。这是导致我国有效需求

13、不足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最重要因素。试想,若仅此家用耐用消费品的消费水平达到城镇居民的水平,就可有 1万亿元的市场规模。若 5年完成,平均每年为 2000 亿元;加上乘数效应,则每年可带动国民经济增长5000 亿元以上,可使国民经济增长率提高 5个百分点左右。 二、提高我国消费增长率的对策 1强化宏观调控的力度 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应本着灵活、平稳的原则,既要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又要激活国内市场的需求, 提高居民的有效需求水平,促进消费增长率的提高。具体讲,其一,应将总量调控的政策和结构调控的政策结合起来,侧重强化结构调控。吸取过去宏

14、观调控采取一刀切的不合理做法,针对不同的产业、企业和地区采取不同的政策。一方面,对不同产业和企业区别对待。未来国内消费增长的关键是调整产业结构,注重效率,使社会有限的资金倾斜投向经济增长最有效的产业和产品上。尤其是在农业和农产品领域,应从调整优化结构、增加农业投入、扩大以工代赈、促进农产品流通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开辟农村居民增收的新途径和新领域,确保广大农村居民增收。另一方面, 对不同地区也要区别对待。对东南沿海地区要适度放慢发展速度,对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民族地区,应采取振兴、鼓励等政策,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崛起,加快其发展速度,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有支付能力的消费能力。其二,应将货币政策与财

15、政政策相结合,货币政策应适度紧缩,财政政策应适度扩张。财政支出规模不应降得过多、过快,而财政收入应采取受益于民的政策。在 1994年从包税制转为分税制以及 2004年税制调整和改革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采取减税政策。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居民和企业手中可支配的收入增大,购买力增强,需求就会增大 ,消费增长率水平就会提高。 2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提高低收入者尤其是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 首先,强化对垄断行业的监管,削弱行业垄断,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政府要为一些行业进入市场创造宽松有利的条件,引入竞争机制,缩小垄断范围,削弱垄断强度或消除垄断行为,加强对垄断收入分配的监控,缩小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收

16、入差距。 其次,深化税收体制改革。一方面,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在1600 元的基础上,适时再进一步提高起征点,将过高收入者限定在适度的范围,真正地保护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加低收 入者的购买力和消费水平。另一方面,可适时开征遗产税,避免个人财产过分集中,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再次,尽快缩小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提高中、西部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应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中西部掘起。中央对上述地区的财政投入支持毕竟有限,地方政府应利用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抓住机遇,争取利用 10年至 20年的时间发展上去,提高落后地区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和收

17、入水平。 最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收入大体同步增长。在 传统种植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的养殖业、传统手工业、旅游业和各种现代服务业;鼓励和培训更多的劳动力外出打工;加强农村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程度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加对农民的种粮补贴;坚决保护农村居民的土地使用权收入,提高征用土地的补偿金并保证足额发放给被补偿者。 3扩大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居民收入。第一,我国的经济增长属于投资需求增长型,而不是消费需求增长型。因此,短时期内,还需从总体上增大投资力度,以此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在投资 结构上,除了政府投资之外,

18、应鼓励更多的私人投资,鼓励全民创业,积极扶植和发展民营企业。第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实现,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针对中国人口多、劳动力富余的国情,不宜片面强调发展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方面第三产业将大有作为。第三产业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吸纳更多的劳动力。第三,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取消城乡户籍管理制度,给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相同的的国民待遇,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从即期 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最终用途不外乎投资和消费,而投资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消费。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一种“ 低工资、低消费、

19、高福利 ” 的政策,社会福利由政府统筹统包,使居民在工资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能够感受社会福利方面带来的安全感,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反而较高。但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对旧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居民的消费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传统的福利制度被打破,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尚待完善的情况下,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大大限制了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因此,要提高居民的消费信心,必 须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当前,重点要做的工作是:第一,对处于最低层的弱势群体,需要给予重点关注,采取强化社会保障的政策,确保其最低生活,并逐步提高其收入水平。第二,对城市中的低收入者,应适当提高其最

20、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失业救济标准,保障其生存条件,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第三,对农村居民,不仅要减免农业税,更要增加对农业的投人,建立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等基本需求向农村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4开拓消费市场,优化供给结构 消费领域过狭,消费市场过窄,或者购买力流向 过于分散都难以形成消费热点。因此,对可能形成热点产品的消费市场,要增加产品供应,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供给质量。要深入研究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购买力的流向,采取有效手段进行引导。企业必须面向市场,进行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以适应消费市场需求的变化。 解决需求断层问题需要优化供给结构。由于我国消费者的收入

21、存在着明显差异,有消费欲望的低收入阶层购买一般性生活消费品的能力有限,而生活需求已基本满足的高收入阶层又无这种消费欲望,只对高档消费品有需求, “ 需求断层 ” 由此产生。因此,改善整体消费倾向,针对不同 消费群体制定消费政策很有必要。目前,高收入阶层恩格尔系数已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对这一群体来说,他们更注重商品的精品化、个性化。中等收入阶层正处于从小康向富裕型、从讲求消费数量向讲求消费质量阶段转变,其消费结构开始加速变动、转型和升级。就目前的消费品供给而言,存在着结构型矛盾,因此,必须化解其供需矛盾,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低收入阶层恩格尔系数在 50左右,其边际消费倾向虽然最强,但

22、收入水平较低,消费更讲求实惠、实用、物美价廉,因此,改善其消费状况,增加即期收入是关键。 5改革消费体制, 完善消费政策 我国消费体制改革滞后,制约了消费结构的转变,割裂了巨大的市场消费需求潜力与现有供给能力之间的联系。在城镇,住的、行的消费方面,长期以来实行的是福利型、供给型和集团型的消费模式,这种模式至今仍未彻底打破,用于住和行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仍未完全纳入个人商品消费领域,使这两个方面的消费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被压抑的状态,从而围绕住、行的相关产业不能得到充分发展。 应改革和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加快费改税步伐,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体制;彻底整顿土地市场,完善房屋拆迁补偿政策,清理各种摊 派和收费,规范住房成本构成,切实降低房价,放开二手住房市场;取消对汽车消费的各种不合理收费,积极推进燃油税改革;鼓励企业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广大居民的消费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