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未来中国与非洲传统医药合作突破瓶颈的途径 摘 要:中国与非洲都有使用草药的传统,非洲人对中医药比较容易认同。由于中医药对于非洲一些传染性疾病及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有很好的防治作用,中医药诊疗费用也比西医低很多,加之近年来,随着中非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及人文等领域交往的日益频繁,双方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往来也逐渐增多,中国与非洲之间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广阔。但是由于受到历史及现实等因素的影响,中医药走进非洲还面临诸多挑战,这就需要中国政府、医药生产企业及医疗机构共同努力,采取措施,积极开展研究,加强中医药行业自身建设,不断推动中 非传统医学界的合作与交流。 关键词:中国;非洲;中
2、医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1X( 2014)36-0276-02 2002 年 10 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世界卫生组织在北京共同举办了“ 中非传统医药论坛会议 ” 并通过中非传统医药发展与合作行动纲领。这次会议的召开旨在落实 2000 年 “ 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 ” 所通过的北京宣言和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两个文件精神,共同探讨在传统医学方面的合作和发展战略,推动传统医学的交流与合作。 2003 年12 月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上所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 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计划( 20042006 年)中
3、也提出,中非双方已注意到双方在卫生领域的合作所取得的一些新成果,今后双方将重点在防治艾滋病、疟疾、肺结核、非典型肺炎以及埃博拉等传染病方面,加强传统医药研制合作与经验、技术交流。此后十余年来,随着中非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及人文等领域交往的日益频繁,双方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往来也逐渐增多。据统计,仅 2012 年,中国对贝宁、尼日利亚及加纳等非洲的中成药出口额就达 1 500 多万美元,其中占出口比重最大的是清凉油,全年出口量为 3 465 216 公斤,同比增长达到 50%。20102012 年,中国向 42个非洲国家和地区派驻有 43支医疗队,累计诊治患者 557万余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内
4、一些医科院校还举办短期研修班,邀请非洲国家卫生官员前来学习和交流。另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来中国学习中医的非洲留学生也已超过 3 000 人。可以说,中医药在非洲拥有很好的发展机遇,中非双方在传统医药领域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但是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由于受到历史及现实等因素的影响,中药在非洲市场上的占有率 还比较低,传统医药在非洲的推广还有难度,中医药走进非洲还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首先,中非医疗体系存在的差异是中国传统医药在非洲发展的最大障碍。由于非洲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其医疗体系基本采用西医药学的一些理论,多数医生接受的也是西医理论教育,药品市场以欧美药品居多。一些国家对于中国中医中药理论和疗效
5、都持有怀疑态度,从而阻碍了中医药在非洲国家的推广。体系的不同又使得中国的药品无法通过非洲国家西式的检验标准和程序,不经过正规的注册,就不能在非洲市场上销售。 其次,传统观念的不同也影响了中药在非洲 市场的销售。比如受文化风俗影响,许多非洲人对动物保护意识较强,尤其是白人群体中有很多人都拒绝服用含有动物成分的药品。另外,中药讲究配方,但部分中药在国际上属于受保护的濒危物种,在国外是禁止销售的,因此无法办理相关入关手续。 第三,非洲中医教育体系限制了中国传统医药在非洲的发展。目前多数非洲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都较为落后。由于缺乏中医教育体系,一些非洲留学生前往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学习,而学成之后,其中有
6、一部分却前往他国深造和就业。非洲当地的传统草药医虽然比较普遍,但缺乏系统医学知识的学习,实际医疗水平 较低,诊疗效果较差,从而也对中国传统医药在非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第四,语言能力欠缺阻碍了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与发展。流利的外语水平有利于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准确了解病人的病情,提出行而有效的治疗方案。但是多年来由于受语言水平所限,中国派出的医疗队中缺乏能流利运用外语同患者交流的人才。仅凭借翻译充当助手既增加了费用成本,也因为翻译人手有限,而使得很多医生只能医治普通的疾病,对于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的疾病则因为缺乏过硬的外语交流能力而不能给出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 第五,中药产品 说明
7、书过于简单或欠规范,这不利于药品在非洲市场的推广和营销。目前中国中药说明书存在描述简单、信息不全、语言笼统、用量含糊、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表述不明确等问题,如部分药品说明书在功能主治与疗效中出现 “ 改善微循环 ” 、 “ 抗炎 ” 、 “ 降糖 ” 等现代药理语言,还有的药品说明书没有根据患者的体质和老、幼等情况分别说明给药方法及常用剂量,使用 “ 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 等语言,使患者无所适从,这影响了药品的正常使用,容易造成误用药甚至引发不良反应。 第六,假冒伪劣药品的出现有损中国医药产品在非洲市场上的形象。因为非洲一些 国家严重缺医少药且多数民众支付和鉴别能力有限,而假药售价普遍比正品低
8、廉许多,仿冒的药品很好销售,因而被不法商人利用。这其中较为突出的是近年来一些国际假药制造者开始以中国生产出口的抗疟药为目标进行造假活动,通过各种渠道输入管制不严的非洲某些地区。此外,由于一些非洲进口国没有对抗疟药品的质量进行严格管理,导致在国外的委托加工业务存在劣质或仿制假冒药品,一些中小药品加工厂专门接受非洲发展中国家的订单,这其中也不排除中国个别企业接受非洲不法企业的委托,非法生产出口药品。另外,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未能够保证药品的运输和 储存条件,这也影响了药品的质量和药效。 非洲大陆现有 12亿人口,但是目前非洲人民的用药还主要依靠进口。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过硬的技术,非洲丰富的中草药资
9、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据中国医疗队在非洲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中草药在治疗一些传染性疾病,如疟疾、肝炎甚至艾滋病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中医治疗的价格也往往是西医的 1/10,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与非洲在传统医学和传统药物研究与开发方面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市场开发潜力也十分巨大。中国政府、医药生产企业及医疗机构应采取措施,积极开展研究,加强中 医药行业自身建设,推动中非传统医学界交流,与非方合作研发新药品,合作创办传统医药生产厂家。 首先, “ 打铁还需自身硬 ” 。中药生产企业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对中药药理作用、禁忌证、不良反应的相关研究,完善、规范说明书的书写与印制,比如加入药
10、物过量(包括症状、急救措施、解毒药等)、警告项(储藏于儿童不可及处、是否影响驾驶与精密操作等),在除了说明剂量、禁忌、注意事项等之外,还应将“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 、 “ 儿童用药 ” 、 “ 老年用药 ” 、 “ 药理毒理 ”等内容写入说明书。这种接近于西药产品的规范性说明书有利于提高中 药产品在非洲的声誉度,易于为非洲人民所接收,从而逐步提高中药产品在非洲市场的占有率。 其次,中国政府有关部门还应尽早制定、出台相关政策,规范中医药出国开展项目合作和投资建厂的行为,取缔那些出口假冒伪劣中药商品的部门和单位的出口许可证。中国医药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出口过程中对中国医药产品和医药企业的适度监管
11、,从而进一步加强对非医药出口的质量保障,不让假冒伪劣产品流入海外市场。 第三,针对目前中国中药多渠道出口导致管理困难、市场混乱的局面,可尝试由有关管理部门出面进行企业集团组合,对某些重点产品 使用统一的药材、采用统一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以及统一的销售价格,形成一致对外的出口格局。另外,也可考虑将中药以健康食品、草药补充剂、食品补充剂、非处方药和处方药等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因为前三种类似于中国的保健食品,中药较易达到有关标准,在短期内可以大批量出口,这可看作目前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一条捷径,从而以此来扩大中药的影响。 第四,应加大与非方医疗、医药行业人员的交流与合作。这包括有计划地选派专业人士赴非洲
12、进行考察、学习;在双方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建立专门的中非传统医疗技术和服务的合作研究机构,建立中 非传统医疗合作的数据库和信息网络;利用非洲丰富的草药资源与非洲国家共同创办传统医药生产厂家。 第五,加强双语中医药人才的培养。长期凭借翻译来进行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是不利于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与发展的。中国中医药教育必须狠抓外语水平,培养一批精通外语的新中医人才。同时也可依托中国在非洲国家的孔子学院或联合当地的医科高等院校开办中医药技术培训班,为当地培养医疗卫生人员,让更多的非洲人民从中国传统的中医药疗法中受益。 参考文献: 2012 年中国对亚洲、非洲中成药出口额调查分析 EB/OL.中国产业信息网, http: / 2012 年中药产品出口 “ 三足鼎立 ”EB/OL. 医药投资周刊,http: / 非洲国家卫生部官员开始在中国天津中医药大学学习 EB/OL.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http: /27. 非洲的诱惑 中国中药出口非洲问题透析 J.医药经济报, 2003,( 5) . 中国抗疟药在非洲被仿冒 专家详解假药来源 EB/OL.网易财经频道,http: /mo09. 刘兴才,王昱 .中药说明书项目格式现状调查与分析 J.中华现代中医药杂志, 2010,( 6) . 责任编辑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