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公路路基常见病害与治理 摘要 :文章简单介绍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分析了质量病害形成原因,提出了这些病害的处治措施。 关键词 :公路路基;施工质量;质量病害;处治措施 引言 公路路基由于要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荷载,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路基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受土质、水、温度等客观因素影响,同时也受路基设计、施工与养护是否合理,以及通车后行车荷载的作用等人为因素影响。 路基施工中如果降雨量过大、洪水、冰冻、积雪或温差过大,都可能使高填路堤产生不均匀下沉;如果原始地面比较软弱,填筑前又未经换填土或软基处理,易形成压缩下沉或挤压位移。所以任何一个工程开始,必须要进行工程前的地质勘探对
2、路线经过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探究。尤其要对特殊路段提供详 细的设计资料,地质不良路段,设计时可考虑换土或掺石灰、水泥及铺设土工布等措施。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概述 1.1、路基填料:在修建路基时,路基的填料要慎重选择,通常要按照规范中的标准数据进行选用; 1.2、路基压实:当前路基施工,普遍采用了大吨位的压路机,碾压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对于提高路基土的压实度起了很好的作用; 1.3、地面排水:通常采用的地面排水设施是边沟、截水沟、跌水、急流槽以及地表的排水管; 1.4、路面排水:路面排水的任务是迅速排除路面范围内的 降水,减少水从路面渗入,使之不冲刷路基边坡; 1.5、坡面防护:
3、坡面防护的目的是防止地表水流的冲刷、坡面岩土的风化剥落以及与环境的协调; 1.6、冲刷防护:防护沿河路基边坡免受冲刷仍多采用直接防护; 1.7、灰土挤密桩:当软土地层含水量过大或过小时。采取灰土挤密桩; 1.8、轻质路堤:用轻质材料填筑路堤可减轻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1.9、土工合成材料加固:浅层的软土地基可采用先在地表铺筑士工布,再填筑路堤,土工布起分隔、过滤、排水和加速固结等作用,从而取代常规的置换方法。 2、质量病害形成原因 2.1、设计方面 2.1.1、地质勘测资料不全。特别是一些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原沟塘地段没有勘察清楚,对横向地层分布情况钻孔较少或静力触探布点不足,设计依据不充分。
4、2.1.2、设计没有采取适当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不同的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不同。没有结合实际情况选用,设计处理深度、宽度不够处理效果不明显。 2.1.3、软土地基处理设计不设渐变段造成处理路段与非处理路段交界处形成沉降突变。 2.1.4、超载预压路段 预压期预计不足。 2.1.5、软土地基路段高填土路基未按规范规定设置反压护道或反压护道宽度不足,不能彻底解决路基稳定性问题,造成填筑过程及运营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地面侧向变形,强度降低甚至导致滑动破坏。 2.1.6、高填土路段,特别是严重缺土路段,对填料的调查选择欠周到,设计取土坑沿深度方向土质变化未能列明,造成施工中不同土类的填料混填或分段填筑,且因不
5、同士类的可压缩性和抗水性能的变异,形成不均匀沉降。 2.1.7、路基排水、砌筑防护设计不合理。 2.2、施工方面 2.2.1、软基处理未达到设计深度,填料质量未进行严格检验,导致处理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 2.2.2、盲目追求施工进度,软土地基路段路堤填土速度过快。 2.2.3、使用不合格的填料或未采取掺石灰或水泥等改良措施或措施不到位。 2.2.4、不同土类的填料混填或分段填筑形成抗水性、压缩性的变异。 2.2.5、填挖交界或非全宽填筑或分段填筑时交接面未按设计要求设置台阶或做成斜面形成的沉降差。 2.2.6、施工中路基范围内水不能及时排除,遇雨浸泡路基,后续施工中 又未进行复压、复检。 2.
6、2.7、路堤填料含水量控制不严。未能根据含水量变化采取晾晒或洒水等措施,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要求。 2.2.2、分层填士辗压时上土偏厚,压实质量差。 2.2.9、标准击实试验取样未按规程操作,实测压实度不真实。 2.2.10、高塑性粘性土填筑路堤工序不连续,造成工后压实度下降。 2.2.1l、特殊地区的路基施工未按规范操作。 3、治理措施 3.1、设计方面 3.1.1、做好地质勘探调查对路线经过的地形、地貌 、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探查,尤其要对特殊路基段提供详细的设计资料,地表不良路段,设计可考虑换土或掺石灰、水泥及铺设土工布等措施。 3.1.2、确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必须保证不因地面水、地下水、毛
7、细水及冻胀作用的影响而降低其稳定性,按照路基设计规范要求,根据土基干湿类型及毛细水位高度,确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当路基填筑高度受限制而不能达到规范规定时,则应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如:换填砂砾、石渣等透水性材料设置隔离层或修筑地下渗透沟等以避免地面积水和地下水浸入路基,影响路基工作区内的土基强度与稳定性。土质挖 方路基,须换填不少于 60cm砂砾,石质挖方路基,须设置 30cm砂砾垫层,横向排水不畅路段要加设盲沟。 3.1.3、明确路基填料质量标准要求在各级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中,必须明确不同填高内路基填料的 CBR值(最小强度)及最大粒径要求。种植土、腐殖土、淤泥冻土及强膨胀土等劣质土严禁直接用
8、于填筑路基。砾(角砾)类土应优先选作路床填料,土质较差的细粒土可填于路堤底部。 3.1.4、完善路基综合排水设计县级以上公路工程设计中,必须遵循因地制宜,整体规划,综合考虑的原则进行路基纵、横向排水设计,避免造成路基两侧长期积水浸泡路基,使路基承载力下降面发生沉降变形。在村屯路段必须设置排水边沟,平坡路段边沟须设有纵坡,确保排水通畅。高填方路段采用集中排水措施,并与警示桩、防撞墙统筹考虑,要求在每20-40及主要变坡点处设置简易或永久性泄水槽。挖方段根据上边坡的汇水而积来设计截水沟,并考虑边坡土质和边坡,设置挡墙防止塌方,路基较低路段可以采取加设砂砾层及渗水盲沟,并加大、加深边沟等排水措施。
9、3.1.5、确保路基边坡稳定性高填、深挖路基的边坡应根据填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等规范确定,高填路堤必 须进行路基稳定性验算。填方边坡过高时,可考虑在边坡中部加置边坡平台。 3.1.6、积极采用路基综合防护形式积极推行植物防护与硬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形式,在比较稳定的土质边坡采用种草、铺设草皮、植树等植物防护措施。岩体风化严重、节理发育、软质岩石、松散碎(砾)石土的挖方边坡以及受水流侵蚀,植物不易生长的填方边坡可采用护面墙、砌石等工程防护措施,沿河路基、受冰侵害和冲刷路段采用挡土墙、砌石护坡、石笼抛石等直接防护措施。 3.2、施工方面 3.2.1、建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良好的质量控制体
10、系是施工正常进行的保证,缺乏质量控制体系就容易造成工程质量低下、返工,给工程带来隐患,从而就影响施工进度、企业的信誉和经济效益。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而要在实际施工中一步步去落实,建立层层负责、责任到人、奖罚兑现的制度,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实行全员质量管理,保证工程质量。 3.2.2、路基填方地段的质量控制 填料的选择:填筑路基的材料,由不同填料的性质存在较大的差异,必须根据设计要求因地制宜地选择。填筑材料的含水率是影响路基压实的重要因素。在填筑材料中,除填 石及含石量大的土石混填料外,其它各种材料均与含水率有密切的关系,只有在最佳含水率时压实,方可得到最大密实度,才能达到要求的
11、压实效果。 3.2.3、路基碾压质量控制 碾压机具的选择是保证压实质量的重要因素。必须根据填料性质和要求达到的压实度,选用和配置碾垤机具。然后根据机具性能,确定适宜的松铺厚度。碾压方法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填料和要求压实效果,选择最合适的压实方法,以达到最佳压实度。特殊部位的压实:构造物的台背、墙背以及一些边边角角,是施 二机具不可达到的薄弱环节,在施 1 二中一定要引起重视 。在填筑时要选择适宜填料。一般采用小型设备进行碾压,这些部位的压实厚度要严格控制,压实时严格控制含水率,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2.4、路基排水质量控制 路基排水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路基与周围排水系统的相关联系,不能因汛
12、期的到来而使路基长时间受水浸蚀,应形成排水流畅的完整的排水系统,且与周围水系相协调;另一方面足公路本身的排水体系,如边沟、截水、急流槽,分散排水,集中排水,纵坡,横坡中央分隔带纵向及横向排水管等较为完善,能使公路本身的雨水得到及时排出,保持路基干燥。路基施工时应特 别注意临时排水设施的设置,也应注意每层填筑时路拱的形成,以便雨水能及时排出,避免施工路基长时间地浸泡,也能有利于加快路基施工的进度。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只要从设计、施工等方面全面分析,采取合理有效措施,路基施工质量病害是可以得到有效防治的。 参考文献: 张擎举 .注册建造师项目管理实用手册 S.天津电子出版社 . 皮振益 .道路工程施工便携手册 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9. 李阳初,袁金明 .施工质量控制 J.湖南交通科技, 1998, 24(3):2425. JTG B01-2003.道路工程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