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07 年工作总结及 2008 年工作计划 在全校教师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刘延庆 2008 年 2 月 23 日 各位老师 ,同志们 : 大家上午好 ! 根据校党委会的安排,现在 我对 2007年学校党政工作进行总结,对 2008 年工作进行部署。 一、 2007 年工作回顾 2007 年 ,学校坚持以 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 全局 ,认真贯彻 落实 党的十 七 大 精神,紧 扣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进一步 加强党建和 思想政治工作 ,切实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抓好内部管理,坚持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 , 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 (一)
2、教育 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人才培养 取得新成绩 “课堂教学质量年”活动 深入开展 。 2007 年是我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年”。 为此,学校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 全面 修订了2007 级本 、 专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 先后召开了“课堂教学质量年”动员大会等 3 个重要的教学 工作 会议,强化师生课堂教学质量意识 ; 对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毕业设计(论文)实行全程监控, 对全校课堂教学纪律、试卷等进行专项检查 。 教育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 2项教学成果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 2 位教师在省高校第五届基础物理教师“上好一堂课”竞赛中荣获三等奖 ; 052 级英语 本科班 在全国 专业 英
3、语 四级 考试中, 通过率达 90.77%, 比全国平均通过率高 出 31 个百分点。 专业 、 课程 及教材 建设 成效明显。 去年,我校新申报的 5 个本科专业 , 已通过省教育厅 和 国家 教育部 的评审 , 学 校 本科专业及方向 达到 45个 , 涉及 到七 大学科门类, 专业 布局日趋合理 ; 启动了校级品牌、特色专业 建设点遴选工作 和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申报工作 ; 启动了合格课程项目建设, 评选出首批校级重点课程 23 门 ; 建立了公选课课程库。同时,加大教材建设力度, 去年我校有 1 部教材被评为省级精品教材, 2 部教材被评为省立项建设精品教材。 学科竞赛 取得成绩 可
4、喜 。 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首次获得该项赛事的一等奖,同时获得二等奖一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江苏赛区二等奖 4 项。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 3人获一等奖, 7人获二等奖, 13 人获三等奖。在省第四届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中 获得 一等奖 1 项 、三等奖 3 项 、 优秀奖 7 项,竞赛成绩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在首届全国高等学校烹饪技能大赛中,荣获铜奖。在 2007年全国室内设计大赛中获优秀奖、最佳组织奖。在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力学竞赛中获得本科组二、三等奖,专科组一、二、三等奖,团体一等奖。在第四届苏北 数学建模联赛中,获得 1 等奖 4 项,二等奖
5、6 项,三等奖 4 项。在首届中国实践教学方案设计大赛中,获二等奖 3 项,优秀奖及优秀组织奖各 1 项 。 (二) 学术 氛围 日趋 浓厚 ,科 研 实力有所提升 学校举办了高水平的系列学术 讲座 活动,先后邀请了 前驻德国特命全权大使卢秋田先生 以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 在相关科技或教学领域有较大影响的专家 、 教授 来校作专题学术报告 30余场。 各 二级 学院 还 组织 本院的 教授、博士开设学术讲3 座 近 60场。 此外, 承办 了 全国 性学术交流会议“ 全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讨会 ”。学术 活动 不断 活跃,科研意识不断增强 。 在积 极营造科研氛围的同时,学校出台了
6、科研补贴的 激励 政策,极大地调动 了 教师科研积极性。 2007 年 ,在 组织 的 14 类 123项纵项计划项目申报 中,获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教育部社科研究 计划 项目 、 建设部软科学项目、 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各 1 项 , 省社科规划项目 5 项 , 省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项目 3 项 , 教育厅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9 项 、 人文社科项目 11项,建设厅计划项目 6 项 , 省人防科技计划项目 1 项,省体育局科技项目 1 项, 省社科联 项目 1 项 ,国防教育研究课题 1 项, 市科技计划项目 7 项等共计 49项 。 1项成果获 2007年度建设部华夏建设
7、科学技术三等奖和江苏省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获 2007 年江苏省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 1项 ,获徐州市科技情报研究成果二等奖2 项、三等奖 2项。 立项数、总经费和获奖成果再创历史新高。全年 各类科研项目经费 达到 593 万元 ,比 上 年增长了 81%。 (三)重点 学科建设 正式启动 认真做好调研工作,及时启动学科建设工作,制定了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 邀请 省 学位办 和 东南大学等高校的 9 位教授组成专家组,对 9 个 二级 学院申报 的 重点建设 学科进行公开评审。通过答辩、交流和专家意见反馈,进一步明确了学科建设思路和下一步奋斗的目 标 。 (四) 师资队伍建设 和
8、人事工作 取得新进展 继续贯彻 执行 “ 人才兴校 ” 战略 ,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一是在积极稳定现有人才的基础上,把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工作的重点。 全年引进硕士以上教学科研人员 97 名, 其中 引进 教授 、博士 14人 ; 二是 完善人才成长支持体系,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 有 5人被评为省“ 333”高层次人才第 3 层次培养对象 ,4 2 人被评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 7 人被评为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人 , 4人 被评为 市优秀专家, 8 人 被评为市 拔尖人才 ; 三是注重人才梯队建设 ,鼓励教师提升学历、职称 。 3 人晋升教授, 11 人
9、晋升副教授, 2 人晋升高级实验师。 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规范了劳动用工,规避了学校风险 。 (五) 学生工作 扎实有效 学生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不断创新。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16号文件精神和全国、全省辅导员工作会议精神 , 切实 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围绕 “应用型” 人才培养 定位 ,深入开展新时期学生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的研究 。 进一步完善学生评价激励机制和帮困助学机制 , 全年 发放各类奖助学金 1033 万元和物资 3 万元,奖助 学生 7000多人次 。 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联动机 制 。 学生的独 立意识、自律意识不断增强,逐步实现了
10、 由“被动管理 ” 为主 向 “自律管理”为主的转变 , 学风 、 校风建设 成果显著 。 招生就业工作 进一步推进 。 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 2007 年录取工作,共录取新生 5860 人,新生报到人数 5578 名,报到率为 95%。录取 “ 专接本”新生 360 人,成人教育招生 也顺利完成了任务 。 加强了对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 , 07 届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历年最高 水平 。 认真做好优秀毕业生的选拔工作。 有 2 位同学成为我校首批省委组织部选调生 , 20 名同学分赴苏北 5市经济薄弱村任职 , 2位毕业生荣获“苏 北计划志愿服务金奖”。 (六)做好教育学院并入工
11、作, 实现了 平稳有序 的过渡 校党委、行政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 认真 做好原教育学院 并入工作。 按照学科分类,增设了两个二级学院 ; 对原有专业进行合理调整,积极申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拓展办学空5 间 ; 同时,积极妥善地安排好原教育学院干部、教师和行政人员,确保 了并入工作的平稳、有序。 (七)着力抓好内部管理, 支撑 保障工作呈现新面貌 机构设置及管理 机制 不断健全。 新成立了化学化工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将体育部更名为体育学院 ,增设了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基建处和离退休 工作处 , 机构 进一步健全 ,职责进一步明确 。 同时 ,科学制定 2007 年度学院领导班子工作
12、目标量化指标 ,从 党建、教学、人事和师资、科研和学科建设、学生工作等 5 大方面 对二级学院进行量化考核 、科学管理 。 图书馆、学报、校园信息化建设有序展开 。 图书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与服务 富有成效 , 校园各类网络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建立与完善 。 瞿秋白研究、楚汉文化研究等 已经形成 学报 特色 栏目。 2007年上半年,学报载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等文献资料转载、收录 41 篇,占全部刊文总数的 55%。自然科学版载文 中 基金论文数共 77 篇,基金论文比为 61.6%,比 06年高出 50个百分点。 校园建设稳步推进 。 完成了 原来园 校区 近 2.4 万平方米学生宿舍楼的建设
13、,建成 6 个篮球场、 20 口简易教室 ,完成了配套的道路、绿化等工程,确保 教学、生活的正常运行 。 去年年底, 在校党委、行政的努力下,市委、市政府在新城区为我校划定了新校区建设用地,目前,新校区规划建设正在 紧张有序 地进行。 经济工作 进一步加强 。 加强预算管理,经费包干管理制度运行良好,全校节约意识明显增强,资金节约效果明显 ;加强 审计工作 , 防范经济风险 , 提高资金效益 ; 加强 校产管理 ,保证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维护 了 学校的利益 。 安全 保卫 与后勤保障工作 成效明显 。 后勤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恢复了 校内 医务室 ,并为教职工 进行 了健康体检;扎实做好校
14、园绿化美化、校舍维修以及基础设施改造工作;加强对教室、6 食堂、学生宿舍等公共区域的水电管理,及时堵塞管理漏洞 。 在南三环立交桥两侧安装了隔音板,完成了城南校区 和原来园 采 供暖工程 等等, 大大 改善了师生的 工作 、学习和生活 条件 ; 加强饮食管理, 高度重视学生食堂价格和食品安全卫生工作, 加强监管,稳定价格, 提高 质量 ,优化服务,确保安全 。 校园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校园综治工作机制, 切实开展反盗、消防安全隐患整改等活动 , 学校投入 60 余万元安装了三套 电子 监控系统,投入 30 余万元 在校门口设置 交通信号灯, 确保了学校的安全与
15、稳定。 依法治校 、 民主治校 深入开展 。 充分发挥教代会 、职代会 作用, 不断完善议事决策程序, 大力推行校务公开,切实 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 。 建 立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与党外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关心离退休老同志生活和身心健康, 虚心听取党外人士、老同志对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建立 19 个基层分工会委员会。办事公开体系初步形成。 (八) 国际 交流深入发展, 学校美誉度 不断 提高 我校先后 与 澳大利亚 、 美国 、 英国 、 爱尔兰、 法国、 日本、韩国、新西兰等国外高校、 研究 机构,就开展合作办学、加强师资培训、互派留学生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16、。 07 年派出 3 名教师到国外进修。 完成了 与韩国大佛大学、法国圣太田高等商学院 联合举办的 工业设计 等 4 个本科专业合作办学项目的招生 。 目前,我校国外友好学校已达到 12 所 , 中外合作办学在校学生共 402人。 去年 5 月, 我校成功 承 办了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桥牌锦标赛 ,我校女子桥牌队首次进入女子团体赛四强。随后,代表江苏省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 的 我校桥牌队,又 勇 夺女 子团 体第三名、男子团体并列第八名的好成绩, 为我校、为江苏 省 争得了荣誉 。 学校 美誉度 、 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7 (九) 党建和 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强 坚持把理论武装放在首位 。
17、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 认真组织广大师生及时收听、收看十七大开幕式;充分利用校报、广播、网站等舆论阵地宣传十七大精神;邀请十七大代表、中共徐州市委书记徐鸣来校宣讲十七大精神; 校领导带头 深入基层宣讲十七大精神。成功 举办了以“ 放歌十七大,永远跟党走 ”为 主题 的首届“和谐之声”万人合唱节, 迅速 掀起了学习、宣传十七大精神 的热潮。 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不断加强。 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等形式, 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 ; 深入开展以“争当先锋、多做贡献、推进发展、共创和谐”主题教育活动, 切实 加强思想和作风建设。
18、合理调整设置 了 基层党组织。以 干部队伍建设 为重点 ,改革用人机制,在校内公开选聘 1 名校团委副书记 , 选 拔 8 名教授到领导岗位;进一步 加大党员发展力度,确保发展党员质量 。一年来 ,发展党员 515 人,其中教工 20名,学生 495 名 。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 认真开展公开诺廉工作 ,以创建“廉 洁徐州”活动为抓手,深入推动全校党风廉 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为构建活力校园、和谐校园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2007 年,我校被评为“省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 一年来,广大教职工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学校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此,我 与肖俊书记 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 同志们 致
19、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并向在寒假期间仍然坚守岗位、辛勤工作的 同志们 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与经验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校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是 校园精神提炼不够,大学文化底蕴积淀还不深厚。 二是教学资源短缺的矛盾在一8 段时间内仍是制约我校发展的因素 。三 是校内运行机制还不够顺畅, 全面推行目标管理考核 的 激励与约束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四 是高素质 师资不足 , 与学校事业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五 是 科研基础还相当薄弱 , 科研经费和项目数偏少,高层次科研项目尤其缺乏 ,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 六 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少数干
20、部还缺少 勤奋敬业 、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和创新创业的意识。 以上这些 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同志们,形势催人奋进,形势逼人自强。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既是制约学校快速发展的瓶颈,也是今后工作的突破口,需要全体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共同克服。 二 、 2008 年的 工作 思路 2008 年是我校 全面启动本科教学 迎评 工作 、加速事业发展的关键 之年。学校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 2008 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 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迎评”这个中心任务 , 着力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学科建设、新校区规划建设
21、、大学精神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坚持一手抓内涵建设,一手抓规模扩张,统筹协调,全面推进,为建设活力校园、和谐校园,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下面,我就做好 2008 年工作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 学习十七大精神, 进一步提升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学校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以改革创新精神积极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9 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开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 把
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让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积极倡导高尚师德,促进学风建设。 以开好“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年会为契机, 组织全体党员 深入学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 , 进一步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建立健全 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 。 把教职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全体师生的力量凝聚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 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按照干部标准,制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严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在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做好干部的考察、选拔、任用工作,力争通过新一轮
23、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在提高干部整体素质上求得 突破。同时, 全面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 ,形成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 深入实施 “ 强基工程 ” , 继续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 结合 08年初党建工作目标考核情况,调整我校党建工作目标考核指标, 进一步 提高 党员 队伍素质 。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继续加大党员发展工作力度。 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工作制度和监督制度,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 学校 事业
24、发展 提供组织保证。 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召开 一 届 三 次两代会,不断推进校务公开。 以广大教师是否满意为标准,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管理、服务10 质量;坚持校领导联系学院、联系基层制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关爱师生员工,关心困难群体。加强团的建设,构建引领青年的思想、组织体系 。支持各民主党派工作,发挥各民主党派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关心老同志生活,发挥老同志作用,支持关工委开展工作。 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 反腐 败 工作 。 以完 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 按照省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
25、的要求, 继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专题考核, 进一步加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建设。 加强对干部监督,继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专题考核; 继续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加大查办案件的力度,着力推进重点单位和关键岗位的反腐倡廉工作。 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拓展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把党风廉政建设融入学校工作之中。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努力 构建 活力校园、 和谐校园。 重点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凝练校歌、校训和校园精神; 着力 加强校园文 化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 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形成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 ; 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校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 、 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生动局面 ; 结合纪念我国改革开放 30周年, 全面 总结 学校 改革 发展 成效与经验 ,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 。 (二) 围绕 “迎评” 中心任务 , 不断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启动本科教学 迎 评工作 。 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制订“迎评”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方案; 积极推进教学工作规范化建设 ,抓好校院两级教学档案建设 ; 召开 “迎评”动员大会 暨 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 以“迎评”统一思想,以“迎评”凝聚 人心 ,以“迎评” 促进 建设 ,以“迎评” 促进管理, 以